社企青年U35|蒋清全—林深见鹿
新的觉醒年代,做社企青年!
【前言】今年一月,2021年度社企青年U35榜单正式发布,评选出了35位35岁以下的青年社会企业家。他们用实际行动,树立了当代中国青年社会企业家的榜样。近期我们对每位入选者进行了线上访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们的创业故事与心路历程。
嘉宾介绍
蒋清全,新西兰怀卡托大学管理学硕士,浙江家思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长期从事国际农副产品交易,农产品深加工与食品安全的工作,2020年回乡创办“家思牧场”。
项目介绍
家思牧场是一家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乡村综合发展建设模式为一体的新西兰特色农场。依靠本地资源和国际化优势,将海外先进的农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带入开化本地,帮助开化当地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同时为本地农民提供发展样本,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目标。我们希望通过农场这样一个平台,以组织者和服务者的姿态,去聚拢那些充满理想和实干精神的年轻人,共同去带动周边村镇的农业、特色产业、旅游的发展,形成一条协同发展的产业链条。
访谈内容
问
蒋老师,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林深见鹿”项目?
答
蒋清全: 我们的项目是一个以梅花鹿为主体,融合现代农畜牧业、休闲观光旅游和农业工业化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现代化开发项目,希望通过项目本身改善所在地原住民的生活方、生产方式。在政府的支持下,原先既有的项目与村民们产生了新的链接。我们通过聘请这些村民,给予他们必要的知识技能培训和操作培训,培养出了许多高素质全能型的职业农民,将他们从普通农户转化为产业工人,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获得稳定增收。在未来,我们也会引进更多专业的农业品种技术人才,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去转化传统农业生态,把现代科技和城市文明发展的成果运用到乡村和基层城镇的改造升级中。我们的项目已经在衢州市开化县建设拥有一个融合了梅花鹿养殖和乡村旅游观光特色的养殖基地(家思牧场)。该基地大约占地800余亩,养殖有100多头梅花鹿,并配备民宿、餐厅、垂钓鱼塘、迷你高尔夫球场、艺术空间等多样化业务场地与设施。目前我们也正在积极整合资源,以此这个基地为主体评选国家级3A级旅游景区。此外,我们在杭州市千岛湖梓桐镇以及浙江台州都落地有达成合作的养殖合作社,也与许多省内的零星农场建立了长期持续的协作关系。预计在今年,我们的合作农场名录会进一步扩充,目标希望与十个农场建立合作关系。总的来说,我们致力于将“林深见鹿”这个项目打造成一个平台,聚拢更多有理想,有实干精神,有社会责任感的年轻人,大家一同带动周边的农业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助力现代化成果普惠到更多人。
问
请问您在创办这个项目的时候,家里人持有什么态度?是否曾给予资金上的支持?
答
蒋清全: 对于我创办这个项目,家人还是很支持。因为我的母亲本身就从事梅花鹿养殖行业,拥有超过十年的养殖经验。同时,她也是浙江省比较早引入北方梅花鹿养殖的养殖户之一,曾受到当时许多地方媒体和央视媒体的多方报道。因此,家里人在创业初期的养殖经验、技术以及资金方面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另外,我在贸易行业耕耘多年,也积累一部分资金,与前者一起构成了项目创立和初期运营现金流投入的主要来源。
问
请问您在创立“林深见鹿”项目时的动因是什么呢?
答
蒋清全: 首先肯定是市场拥有比较广阔的前景。我们的项目以梅花鹿养殖为基础,是一个涉及农产品加工、旅游景区开发的综合性项目。不论从农产品本身出发,还是乡村旅游赛道的发展,都是目前当下比较受政府部门和社会大众关注的一个领域。同时,我们的项目团队拥有畜牧养殖和旅游观光方面的实践基础和技术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度考察和研究提升,整体上比较有竞争力。
问
请问您在该项目中的工作是什么?创业前既有的学习/工作经历对您有什么帮助?
答
蒋清全:在项目中,我的工作主要包括几个部分。首先是对现有养殖基地和观光园区进行场地规划和设计。同时,也会参与、监管我们的业务板块各个环节,从畜牧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生产、乡村旅游观光再到产业链、供应链的升级改造。此外,还包括内部管理模式调整提升以及我们整个品牌与平台的孵化、宣传输出。
谈到先前的学习工作经历,我在2013年左右曾前往新西兰留学攻读研究生学位,主要研修商业管理方向。在研究生阶段,我一直在从事国际农副产品贸易以及相应配套金融服务的工作与研究;在工作之余,我会大量走访调研国内国际的一些农业、畜牧业公司,深入了解他们的经营模式,并因此对东西方农畜牧业发展的差异颇有感触。相较传统的养殖户,我会更具国际视野,在农业技术引进、全球供应链体系搭建等方面有一定的见解和基础。而留学经历也使我的信息获取和加工处理能力得到充分锻炼,成为日后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一大助力。结合我的创业经历,我感受到国内当前发展第一产业的氛围非常火热,包括政策大力扶持等。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引进西方的一些农业技术和理念,帮助现有的农业产品进行升级。
问
您在访谈中提到政府政策,请问政府在您的项目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答
蒋清全:从我们创业到现阶段经营,政府在很多方面给予了我们帮助和扶持。从事农畜牧业的时候,我们最容易遇到,也是长期存在的麻烦就是土地问题和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对此,在项目建设初期政府出面协助我们与项目所在地周边村庄的村民沟通、协商土地租赁问题,最终实现村集体以土地入股生产基地建设;同时,在与邻边村民的关系处理方面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另外,在财政补助方面,通过一些相关的农业贷款、包括养殖补贴在内的政策性福利,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部分资金的需求。最后,通过政府文宣平台的扶助推广,我们的项目获得了大量曝光的机会,在社会影响和周边地区知名度方面都能得到一定的提升。
问
请问您为什么会选择在浙江省发展?未来是否会向省外进行模式推广?
答
蒋清全:首先我本身是浙江衢州人,抱有一些乡土情节,希望通过这个项目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同时,项目的建立也依托于浙江省内的梅花鹿养殖产业。就像刚才介绍的,我的母亲从引进东北鹿种、建立鹿场到我归国创业,已经深耘近十年,在培育技术、疾病防治、产业链经营等方面都了积累许多经验。在此农业基础上,我们通过两年多的改造与规模扩展,吸纳目前颇受欢迎的观光旅游业务,才逐渐成长成现在的产业规模。另外从地域优势上看,浙江省内的山地资源和自然气候相对来说比较适合梅花鹿的养殖;江浙沪地区较大的人口规模、较高的人均收入水平,也有利于乡村观光旅游的发展。在项目的经营模式已经成熟的前提下,我们也会追求向省外推广。不局限于养殖环节,可能更多的是从产品销售、供应链管理和品牌建设方面等进行布局。“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每个区域的自然禀赋和地理条件不同,可能不适宜移植农业模式,但商品部分是相通的。基于良好的商业基础,其他环节的复制推广可以实现。
问
请问您目前的项目全职人员和兼职人员的比例如何?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投入到农业生产中,是否限制您企业的未来发展?
答
蒋清全: 除了在特定的时间雇佣一些短工外,我们项目的员工均是全职,其主要工作包括农业养殖和管理以及景区服务和维护两部分。他们大部分来自周边村庄,年龄分布区间很广,从五零后六零后一直到零零后,掌握的技术经验也不尽相同,因此从事的工作有所区分:农业方面年龄较大,景区方面相对年轻。另外在今年下半年,我们的农副产品加工厂也会投入使用,到时候可能会雇佣接近40名员工。
我个人认为年轻人不愿意参与到农业养殖会是未来发展中常见的现象。因为农业本身的特性决定了这个行业不会吸引大量年轻人。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团队也会警惕这个现象,有意识地去引入现代化农业科技、技术和设备。一方面高度机械化本身能够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缓解人力资源压力,应对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它也能解放人的部分精力,即使是没有受过系统教育的中老年农工也能在通过培训流程后操作简单的设备设施,不需要大量年轻人参与。
问
请问您的产业链是如何融入农业科技的?
答
蒋清全:我们说的农业科技其实是一个泛化概念,包括机械设备、基因工程等都是科技环节。就项目而言,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提升。首先我们引进了两位优秀大学毕业的博士,分别从事产品加工和生物工程方向。他们在食品开发和基因测序方面都有良好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更好地去改良企业生产销售的一系列产品、选择优质的畜种样本。第二方面是引入更多的农业机械。与传统的农机相比,我们的许多设施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也能搭建全方位的监测体系,即农业物联网体系。通过它们,我们可以定期对土壤和空气的温度、湿度等数据进行监测,进而更好地选择养殖和种植的方案;智能监控农作物和畜种的生长情况以及时进行防护,比如我们现在采用的牧场围栏是电子围栏,可以监控梅花鹿的流动,防止他们走失;在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环节引入自动化、半自动化的生产线,涉及低温仓储、食品加工、包装处理等方方面面,不仅提高生产效率,也极大地延长了食品的保质期。最后在农业金融方面,数据信息大有作为。传统企业难以对农户的信用度进行评估和判断,在供应链合作过程中可能会遭遇不确定的风险。而引进农业金融工具后,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技术多角度预估或判断经营、合作过程中的农业风险分布、大小,并提前整治预防。
问
请问您在推广养殖合作社时,对合作方或客户的选择有哪些标准?
答
蒋清全:我们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会按照一套完整的流程进行养殖推广。首先,我们会对合作伙伴的位置进行确定,包括他们所在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养殖场地的规模等,以及他们养殖畜牧的用途、养殖能力。在确认无误后,我们需要对这些畜种买家进行一系列,包括饲料管理、消毒防疫、繁殖育种等养殖技术短期培训;并根据现场环境的实际情况,与其一同搭建适宜的养殖体系。此外,我们会根据合作伙伴的需要或畜种的养殖周期,定期进行回访,针对动物基础疾病或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其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最后,在梅花鹿或牛羊成长至特定时期时,团队也会提供回收采购方面的服务,包括鹿茸、鹿肉、畜种幼崽回收等,帮助他们拓宽销路。总的来说,我们在客户选择与维护方面有一套自己的模式流程。
问
请问疫情是否对您的项目产生了不利影响?您会怎么应对?
答
蒋老师:疫情反复属于难以预料的风险,同时期遇到的任何相关行业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对于我们而言,旅游观光方面游客锐减,项目收入持续下降,亏损较为严重。应对疫情,一方面我们要保持好心态,相信春天终将会到来,疫情过后会迎来一波新的发展机遇。同时,疫情周期可长可短,要求我们必须做好财务战略性规划。只有手中的资金稳定,企业才能实现持续经营。另一方面,我们也在着力于其他方面的改善,比如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进行业务沟通与品牌推广,打破时空的界限;完善原先没有搭建的物联网体系;对企业组织架构和设备设施进行科学维护;对产品设计进行改良等,好好利用疫情这段时间去确立企业发展过程中赖以生存的优势。优势确立后,企业在未来应对其他困难时的韧性也会显著提升。
问
请问您的项目在未来有什么发展规划吗?
答
蒋老师: 未来我们希望在项目前端、源头端,诸如基因优选和畜牧育种方面积累经验,建立一套规范的模式。因为从未来农业技术的角度出发,生物技术、基因工程是一道必须迈过的门槛。目前相对其他养殖户,我们在科研方面的优势会更突出,聘请了部分拥有研发能力和生物工程背景的海内外人才作为支持保障。同时在生产端,我们引进了一些成熟国家的机械设备和管理流程以推动产品研发和生产加工能力的进步,再通过互联网营销和品牌推广树立一个大众间普及度和知名度很高的品牌。此外,如果项目发展成熟,我们会尝试持续输出自己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利用好自身的金融优势成为行业经营标杆,尽全力帮助整个产业链迈向更高的台阶,形成养殖、观光规模效益。
问
请问您的项目公司目前属于是社会企业吗?它解决了哪些社会问题?
答
蒋老师: 我们的目标是希望成为一家社会企业。我本身拥有经济学的背景,经济学的一个很大的目标就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包括增进公民的福祉。我们的项目除了追求自我盈利外,也非常注重与当地村民建立合作关系,致力于将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嵌入到助农扶农的社会使命中。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一直在推广我们的“合作社计划”:邀请附近村庄的村民或村集体参与到我们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共同分享企业发展所带来的收益。一方面,村民可以到我们的企业上班,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另一方面,他也可以选择成为我们的股东,参与企业分红和长期建设。在未来,我们希望能够为每位合作社成员设置私有账户和公有账户,将企业每年70%的收益分配到社员手中;剩余的30%则留作储备供企业再发展。除此之外,我们也鼓励成立更多次一级的“合作社”对外提供农业投融资、农业技术、农业咨询或者其他社会性服务,进而真正地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改变当地的生产、生活方式。
我觉得社会企业在不同行业的发展道路不尽相同,而农业企业成长为社会企业的概率可能会更大一些。因为它扎根于乡村,直接面向乡村就业、空心化、留守老人养老等社会问题,能够通过商业手段和科技手段去改善这些现状。以“林深见鹿”为例,我们的项目最直观地缓解了农村就业和收入保障的难题。目前我们的员工大部分是周边村庄的农民,如果他们在家务农,一年的收入大致在两万元左右;而在企业上班,按照浙江省的收入水平来看,每年收入可以达到四万多元,非常有效地解决了农民收入水平低、来源不稳定的问题。另一方面,项目也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对于独居老人、留守老人而言,空巢带来的孤独感和空虚感是亟待解决的麻烦。当他们参与到企业社群中后,既可以与人交流沟通,满足社交需求;也可以获取新的技能,培养自信心。希望通过这样简单的商业运作,我们能够帮助农民更快地融入市场经济,享受现代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问
就您目前的个人规划而言,会经营“林深见鹿”项目到什么时候?是否考虑与其他项目合作?
答
蒋清全: 农业本身是一个需要持续投入,效益回收周期长的产业。就我们团队而言,投入周期非常漫长,不会是一两年,可能需要十五年到二十年的持续投入;同样的,收益周期则可能长达二十到三十年。对于项目未来的发展前景,我们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会坚持将它当成一个长期的项目去执行。因为我们的整体规划不仅仅局限于农作物的种植或者说梅花鹿、牛羊的养殖,而是希望以此为起点打通产业链的上下游。从前端的基因育种,到种植养殖、农副食品加工,再到后端的营销宣传都是项目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未来,它可能会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进行分层规划,由不同的负责人管理各项工作,但从本质上仍然是一个整体。所以说,我们在选择合作项目时,会更加着眼于产业链相关的团队,短期内不会考虑没有关联性的产业。
推文编辑:沈强(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审核:姚克俭 许忧
联系方式:
与社企青年同行,共推中国社企发展
期待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