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的崛起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江宁知府 Author 印闲生
1878年12月18日,斯大林出生在格鲁吉亚一个古老的城镇——哥里。
这个出生日期是苏联历史学博士斯比宁费了不少力气考证的,为此斯比宁专门跑了一趟格鲁吉亚第比里斯省哥里市的教堂,仔细查阅了1878年的出生登记簿。
斯大林的名字叫约瑟夫,姓氏是朱加什维利。
根据斯比宁的考究,斯大林是农奴世家,祖辈曾世代在当地一个公爵家为奴。
曾祖父这一代由于不堪压迫,历经千辛万苦后成功逃亡了出来,获得自由身。
斯大林的父亲是农民出身的皮鞋匠,娶了一个同样出身为农奴的女儿。
据说斯大林的父亲曾一度发过一点小财,不过后来迅速败落;性情暴躁的父亲经常酗酒无度,殴打妻儿,斯大林对其印象极差。
1913年,斯大林把本姓“朱加什维利”改为“斯大林”(最初为笔名,意为“钢铁的人”),彻底抛弃了父姓。
成名之后,斯大林在公开场合只提到过他的父亲一次,大意是说自己的父亲“作为一个鞋匠,不是一个真正的无产者,仍有小资产阶级思想。”
斯大林现存最早的照片,摄于1894年(16岁)。那时斯大林的目光还带着一丝丝迷茫与忧郁,与日后坚毅无情的神态有很大差别
童年的经历对人的一生影响非常深远,这种出身寒微、常常遭受家庭暴力的经历,让斯大林的性格中存在暴力加自卑的成分。
暴力就不用解释了,成名后的斯大林推崇肉体消灭,杀人如麻。
自卑其实也是斯大林性格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很多朋友看历史照片会有误解,认为斯大林人高马大,其实他的身高只有1米62(一说1米68)。
斯大林对身高问题非常在意,除极个别会见外宾的场合外,不允许任何人与他比邻而站。
在红场阅兵等重大场合,斯大林会身着特长军大衣,登上C位“特制的木块”,显得高大英挺。
哥里是斯大林的故乡,这里有全球唯一的一座斯大林博物馆
作为出身卑微的小镇青年,斯大林赶上了“好时代”——乱世。
1899年,无法支付学费的斯大林被学校开除,从此全身心走上革命道路。
离开学校前,他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成分比较复杂,早期内部斗争非常激烈,在1912年的第六次代表大会上,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派把孟什维克派驱逐出党,成为社会民主党(布)。
社会民主党(布)后来变成俄共(布)、联共(布),直到1952年才正式改称苏联共产党。
斯大林眼光不错。
在早期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派系斗争中,他一直站队主张暴力革命的列宁一派。
怀揣着世代农奴出身积攒的怒火,斯大林掀起桌子来非常猛,组织罢工、发放传单、抢银行、绑票勒索……样样精通。
其中“斯大林抢劫运钞车”的故事经过很多西方史学家渲染,流传最广。
沙俄警察局拘捕斯大林的档案照片,很有道上大哥的风范
俄国革命年代的“抢银行”在当时的革命者中被称为“没收行动”,即没收阶级敌人的财产作为革命经费。
1907年6月26日,斯大林组织人在第比利斯市内的一处广场伏击了银行护送队,就像美国好莱坞大片。
需要说明的是,斯大林当时的确是第比利斯一带布尔什维克的主要负责人,但关于他本人是否直接参与了行动则存在争议。
经过一番激烈的枪战和自制炸弹袭击,布尔什维克们成功劫取了二十几万卢布的现金,并造成数十人伤亡。
当时斯大林的妻子身患重病,家里穷的叮当响,然而即使这样,斯大林仍将抢来的巨款分文不留,全数上交给组织。
最终妻子因得不到医治于当年年底离世,只留下一个一岁多的孩子,名叫雅可夫。
二战期间,雅可夫曾在苏联红军西方面军中任炮兵连上尉连长,1941年斯摩棱斯克战役中被德军俘虏。
希特勒提出用雅可夫交换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被俘的德军元帅保卢斯,遭到断然拒绝。
斯大林回答称:“我不会用一名元帅交换一名士兵”。
1943年雅可夫在德国战俘营身亡。
保卢斯是二次大战期间德军第一名被俘的元帅。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他作为德军第六集团军司令固守坚城,在战役最后时刻被希特勒晋升为元帅。
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的历程有很大的不同,除了攻占冬宫那“临门一脚”,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大城市里的地下斗争,和三十年代上海特科做的事情很像。
在斯大林投身革命的前十几年里,他做的事情就是暗杀、抢银行、绑票、鼓动宣传、组织罢工这些工作。
据统计,在1902~1913年间,斯大林因参加革命活动先后被逮捕七次、流放六次,从流放地逃出五次。
这种人生经历使斯大林成为一个非常狠的人,对敌人狠,对同僚狠,对老婆孩子狠,对自己也狠。
1916年,沙俄政府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全国大动员,刚刚入狱的斯大林被拉出来强征入伍,跟今天瓦格纳招募罪犯上战场类似。
然而在入伍前的体检中,医生发现斯大林浑身是伤,尤其是左臂伤势严重,根本无法操作枪械。
于是他很庆幸的免于战争动员,被流放到西伯利亚。
这是斯大林最后一次被捕和被流放,之后只有他逮捕流放别人的份,再也没有人能捕他了。
斯大林小时候患过天花,脸上能依稀可见痘痕
1917年是俄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年份。
年初,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历时三百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灭亡,沙皇尼古拉二世成了亡国之君。
二月革命是一次不彻底的革命,事后形成了俄国临时政府和苏维埃政权并存的混乱局面。
作为一战俄国的交战方,德国非常兴奋,迅速向俄国临时政府提出了媾和的建议。
可当时临时政府里没有谁敢拍板结束一战、与德国媾和这种大事,对于柏林方面的提议一直模棱两可。
此时人在瑞士苏黎世的列宁说:“我敢!”
德国人非常高兴,他们赶紧派人秘密护送列宁回国,并支付了大量资金帮助布尔什维克闹革命。
由于正处于战争期间,大部分国家都封闭了进出通道,所以德国人费了好大劲才将列宁等俄国革命者送回国——先是搭乘列车穿越德占区,然后坐船走海路送往瑞典,最后再乘火车抵达彼得格勒(圣彼得堡)。
布尔什维克们不负众望,一举攻克了俄国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正式建立苏维埃政权。
红军攻打冬宫
新政府初创,为革命立下汗马功劳的斯大林入选列宁组建的“五人主席团”。
在接下来巩固新政权的俄国内战中,斯大林开始正式领导军队,历任苏联红军南方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西南方面军政委等要职。
听名字我们也能猜到,都是很大的官。
1922年初,在外征战多年的斯大林返京复职。
列宁和苏共高层给他以书记处书记为基础新设了一个“苏共中央第一(总)书记”的岗位。
之前这个岗位主要负责一些程序性事务,比如分配工作、分配党费、财务记录、走人事任命程序等等,并不具备第一把手的地位
其实在英文中,“书记”即“secretary”,与“秘书”相同,西方人很容易将“第一书记”理解为“秘书长/幕僚长”,而不是“主席”(Chairman)。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斯大林竟在短短几年间把它干成了苏联最有权势的岗位——岗位因人而显赫。
从此之后,这个名词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便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