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楼市故事

其他

一次餐厅对话 Ⅱ

前段时间在一家商场吃饭,邻桌做了几位大学生,他们的年龄大致24~27岁之间,处于硕士或博士阶段,个别年长的已经开始面试求职。考虑到这是距离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最近的一家商场,所以自然而然便会定位到海大的学生。山东有两所985和一所211,分别是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虽然在外地朋友那里没多大名气,但本省/本市人看来已经是蛮优秀的学校了。几年前在海洋大学鱼山校区拍的樱花和“夕阳下的奔跑”下面试着回忆几位同学的对话片段,可能不太准确——A:新来的XXX是北大本科,美国读的博士,拿了“英才三”。B:美国什么大学的博士?A:估计不会差。B:那为什么才拿“英才三”?A:可能是博士期间没做出太多成果吧,这个要看运气的。B:你之前不是投了几个高校?A:投了烟台的大学(可能是鲁东大学或烟台大学),现在跑来跑去面试很麻烦,不像疫情期间还可以线上面试。B:有给反馈的吗?A:没。B(转移话题):“英才三”给多少钱?A:年薪25万,需要先做博后。……网上搜了一下中国海洋大学英才工程的待遇情况最近几年,由于外部经济形势不景气,学校开始成为很多学子躲进小楼成一统的“象牙塔”——读完本科读硕士,读完硕士读博士,读完博士做博后。然而考研/考博与考公不同,后者是直接获得了一份工作,前者却仍然要面临求职的压力,只不过推迟了几年。以目前的就业形势看,我们甚至都不能说读研/读博之后求职的前景更“宽”了。因为硕士/博士相对于本科生其实是关闭了一些窗口,又打开了另外一些窗口,机会守恒。记得大概七八年前,一位券商工作的朋友讲过一个段子——有一天领导训斥下面的新员工:你说你们这些研究生都会什么,比本科生强在哪?正当大家战战兢兢之际,有人小声嘀咕:那为啥咱公司只招研究生,不要本科。领导听罢说道:反正招研究生和本科生给一样的钱,干嘛不要个研究生呢。由此不难体会,所谓的“打开了另外一些窗口”说白了就是有机会去追求一些门槛更高的工作,但追求的过程中竞争激烈程度与本科就业时相当,并不会因为你是硕士/博士而轻易获得岗位。一方面,根据最新的数据,202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估计到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其中北京高校毕业生约28.5万人,硕士和博士的毕业生人数首次超越了本科生。另一方面,近年来证券、互联网等高薪行业招人越来越少,不少公司还裁员,初出茅庐的应届生想求得offer十分困难。新中国最早博士学位证书回到上面中国海洋大学同学的对话。因为辛辛苦苦读完了博士,使得他们在求职时往往希望通过学历的门槛去卡掉一批竞争者,比如向只招博士的高校或研究机构投简历。这种想法挺容易理解的,正如招聘岗位要求写“本科及以上”时,来投的几乎都是本科生(很少有硕士/博士)一样。平心而论,当一位朋友读完博士,他应该已经在大学校园里徜徉了八到十年之久,校园成了最熟悉的环境。如果能够升级为讲师/助理研究员/助理教授/副教授,无疑是十分理想的衔接通道,根本不需要重新适用社会环境。但换一个角度看,博士毕业生们去竞争高校、研究机构的岗位也未必就是一个好选择,因为这相当于将自己投身到“最不缺博士”“学历最卷”的地方。所谓“师资博后”“非升即走”等一系列制度的出台,都是高校赛道即将爆满的前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长期以来,考公务员(做官)和考研/考博(提高学历)是青年学子追求竞逐的两条核心赛道;而现阶段,这两条赛道均人满为患,一眼卷到尽头。因此,当下我们迫切需要伟大的“创造者”,无论是科技端的创造还是应用端的创造。我们需要新的技术、新的行业、新的需求、新的上升通道和新的赋税增长点。这些新东西很难被“设计”出来,它往往是在无数企业家的摸索尝试中诞生的。参考阅读:理发店的对话
9月24日 下午 12:01
其他

朝鲜与俄罗斯的恩怨

与目前呈现出的钢铁般友谊不同,很多朋友没有意识到,俄朝关系其实是最近几年才急剧升温的。2023年9月13日下午,俄朝两国领导人在宴会上互相敬酒。普京送给金正恩一辆俄国产豪车苏联末期,戈尔巴乔夫开始与西方阵营改善关系。1988年,苏联宣布派团参加汉城奥运会并准备与韩国启动建交谈判,平壤与莫斯科的关系瞬间恶化。在1990年6月旧金山举行的苏韩首脑会谈上,戈尔巴乔夫表示要增进两国关系,通过量的发展取得质的飞跃,强调优先展开经济合作。韩国政府则认为名不正言不顺,主张先完成建交后谈经济合作。卢泰愚总统称:“如果被舆论指为花钱买外交关系的话,将会给两国带来不利影响。”两相权衡,戈尔巴乔夫同意了韩方意见,计划于1991年1月1日正式建交。考虑到苏联与朝鲜的特殊关系,在做出这一重大决定后,苏联外交部长谢尔盖·伊万诺夫于1990年9月访问平壤,希望向金日成当面通报,以取得谅解。怎料朝鲜方面竟摆起了架子,金日成拒见苏联外长,后者被冷落了一番就打道回府。苏联方面十分气愤,老毛子那脾气可不惯着你,干脆把与韩国建交的日期提前了四个月,也不必等来年1月1日了,9月30日直接完成建交。苏韩建交后,朝鲜发表声明猛烈抨击苏联外交政策,指责苏联此举是“因改革而陷入困境和混乱,走上了衰退没落的道路”,还称“苏联已不是过去坚持社会主义国际主义的苏联,蜕变成了其他性质的国家”。同年12月,朝鲜通知苏方关闭其设在平壤的新闻社和《真理报》平壤分社,两国关系陷入冰点。韩国总统卢泰愚于1990年12月首次访问苏联,图为卢泰愚在克里姆林宫会见戈尔巴乔夫。1991年12月,苏联解体。众所周知,叶利钦比起戈尔巴乔夫更加亲西方,因此整个九十年代里俄罗斯基本采取了“亲南疏北”政策。1992年11月叶利钦出访韩国,双方签署《韩俄基本关系条约》,并表示“愿意对《朝苏友好条约》中的不符合现实的部分进行修改”,说白了就是向首尔的立场靠拢。1994年6月,韩国总统金泳三对俄罗斯进行了国事访问,双方发表《莫斯科共同宣言》,宣布将两国关系发展成为“建设性的互补伙伴关系”。下面是一张1991~2004年朝鲜对俄罗斯进出口贸易数据的表。我们不难发现,俄朝贸易从1991年的高位迅速下降,到1995年朝鲜对俄出口只剩下可怜的1%。实际上,2000年之前的俄朝关系处于冰封状态,也就勉强保持一个名义上的邦交关系。苏联解体后,俄朝贸易断崖式下滑。九十年代俄罗斯民众的立场非常亲西方。2000年7月1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首次访问朝鲜,与金正日举行会谈。这次访问恢复了因1990年苏联与韩国建交而中断的俄朝关系,算是一次破冰之旅。与叶利钦相比,普京十分重视在前苏联势力范围内重建影响力,希望参加朝核问题谈判,以彰显国际地位。在普京2000~2008年的前两个任期里,逐步把叶利钦时代“一边倒向韩国”的半岛外交政策调整为“向韩国倾斜”,即仍将发展与韩国关系作为优先考虑,但也恢复与平壤的沟通。这一时期俄罗斯、中国的立场与美日韩非常接近,都希望说服朝鲜放弃核计划以换取安全和经济利益,于是便有了大家熟悉的“朝核问题六方会谈”(2008年12月宣告破裂)。总的来看,当时俄罗斯与韩国的关系明显高过与朝鲜的关系。2004年俄韩发表《联合声明》,韩国对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表示支持,同时两国签署航天合作协议,由俄罗斯帮助韩国制造了KLSV轻型运载火箭。2008年4月韩国首位宇航员进入国际空间站,乘坐的也是俄“联盟号”宇宙飞船。2001年2月,韩国总统金大中与访韩的俄罗斯总统普京。2002年金正日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首脑会谈,也是在海参崴举行的。随着2008年梅德韦杰夫出任俄罗斯总统,俄国与西方的关系较普京时期大幅升温,也连带着把俄韩关推向高潮。当时韩国总统是平壤宣称的“万古逆贼”李明博,李明博对朝态度十分强硬,类似尹锡悦,这种背景下,南北双方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延坪岛炮击事件”。2010年11月23日14时30分,韩国在军事演习中发射了数十枚炮弹,朝鲜方面随即炮击韩国延坪岛阵地,韩军还击了80多炮,双方进行激烈互射。事件造成若干名朝韩军人及平民伤亡,韩国延坪岛上的居民紧急撤离,韩军出动F-16战斗机在延坪岛海空进行警戒巡逻。炮击事件当日,俄罗斯外交部通过召开记者会的方式严厉谴责了朝鲜炮轰韩国领土延坪岛。说来有趣,当时表态批朝挺韩的俄外交部长正是大家熟悉的拉夫罗夫。11月25日,拉夫罗夫再次谴责朝鲜对韩国的炮击,称:“不能将韩国进行射击训练与朝鲜炮击平民居住的韩国领土相提并论,重要的是延坪岛事件造成人员伤亡。”下面是一则韩联社2011年11月3日的报道,我们通过当时韩国官媒的行文用语,可以体会到俄韩两国的关系水平——题目:梅德韦杰夫“破格招待”李明博李明博总统受到了梅德韦杰夫总统的“特别”午餐招待。当天,李明博抵达圣彼得堡后出席“第二届韩俄对话(KRD)论坛”,还同梅德韦杰夫举行了首脑会谈。据悉,上述两个小时的日程结束之后,梅德韦杰夫在接下来的午宴上拉了李明博的衣袖。梅德韦杰夫表示要用俄罗斯的传统音乐款待李明博,甚至让李明博同乘其专座直至午宴场地。对此,有人认为这是梅德韦杰夫在学习美国总统奥巴马,奥巴马上月在欢迎李明博时表示“希望与李明博总统不拘一格地对话”,所以将午餐场所临时从白宫转到了一家韩餐馆。青瓦台幕僚表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两国首脑结成的信赖关系。李明博就任总统之后访问过俄罗斯3次,并同梅德韦杰夫总统举行了6次首脑会谈,有观测认为,梅德韦杰夫总统在此次会谈中对韩朝俄天然气管道工程态度积极。梅德韦杰夫与李明博,两人关系已经好到了照片里这个程度。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是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重要转折点,在这场国际政治大戏中,朝鲜是极少数支持俄军事行动并承认克里米亚属于俄罗斯的国家之一。以今天回顾历史的角度看,此举是初出茅庐的金正恩做了一次大胆押注。尽管没有立竿见影的回报(2016年和2017年俄罗斯与中国均投票支持联合国安理会对进行核试验的朝鲜实施制裁),但毕竟让普京欠了一笔人情。其实大家应该有印象,2017年之后金正恩将外交重点放到了与韩国、美国重启关系上,举行过多次与文在寅和特朗普的会谈,相对来说对俄关系并不是平壤的重点。直到2019年朝鲜与美国之间的谈判破裂,金正恩才前往海参崴与普京举行首次峰会——这次访问更像是与美国谈判破裂后的一次“平衡外交”,事后来看并未取得任何重要成果。可以这样讲,即使到2019年的关口俄韩关系仍高于俄朝关系,文在寅政府还力推过一个“新北方政策”,希望加强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2019年的普京与金正恩2017年文在寅访俄,收到普京赠送的古朝鲜宝剑。往事悠悠。回顾1991年以来的俄朝关系,真正的转折点说到底就是2022年的“特别军事行动”,随着与西方全面决裂,朝鲜迅速进入俄罗斯外交团队的视野。在2023年9月13日的东方航天发射场会晤中,金正恩明确表示将把与俄罗斯的双边关系作为“头等大事”和外交政策的“第一要务”。他进一步讲道:“霸权主义势力正企图破坏俄罗斯国家安全,朝方将与俄方一道对抗帝国主义,对俄罗斯政府采取的所有措施表示无条件支持,永远与俄罗斯站在一起”。至此,朝鲜与俄罗斯拉开了近三十多年来的首段蜜月期。
4月3日 上午 10:00
其他

仕途的前景

本篇试着谈谈当前环境下什么样的朋友比较适合追求仕途、仕途路如何起步以及这条路未来的前景。在开启正文之前,我们先讲个小故事。
3月20日 下午 7:01
其他

体制内的晋升

美国有中期选举一说,中国虽然没有,但每届(五年)跨度中间的这个节点同样十分关键。“中间节点”是近十年出现的一个新现象,尽管不像正式换届那样明显,但它事实上是存在的,且适用范围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根据北京大学张建君、李景理两位学者《不同时期地市党政干部特征与经历研究》一文中的统计数据(如下表),1993~2012年间地市主官的平均任期在40个月以上,尤其是市委书记,任期接近四年。而到了2013~2020年8月间,全国地级市主官的平均任期只有25~26个月,也就是两年多一点。以此为引子,让我们开启本篇的主题。
3月11日 下午 7:00
其他

县城的未来

春节假期过后,有关“县城中产”的话题一时间非常热门,本篇以此为引子,和读者朋友们简单聊聊大城市的吸引力和小城市的未来。过去二十多年里,人们赴大城市工作安家的背后共存在四重激励。第一重激励是工作机会和收入水平。比如对于从事金融、IT行业的朋友来说,类似的工作机会只有一线城市可以提供。再比如央企总部和一些外企的中国区总部,也多聚集于一线城市。就算是开网约车、送外卖、做房产中介,大城市提供的收入也远远超过一般中小城市。以笔者比较熟悉的上海和青岛为例,同等条件下上海网约车司机的收入水平大致是青岛的1.5~2倍——上海有大量外地来沪的网约车司机,而青岛则以本地司机居多。可以这样讲,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里,大学毕业生和外来打工人经过努力基本都能找到一份暂时落脚的工作,这份工作或许不足以支撑他们在一线城市购房安家,但提供的薪水以及薪水背后的成就感已经远远超过家乡城市。第二重激励是大城市提供的教育医疗条件。教育和医疗领域不多谈了,一线城市几乎是降维打击。第三重激励是大城市便捷的基础设施以及丰富的娱乐消费。基础设施方面,北京上海的地铁网十几年前就已全面成型,在当时对二线城市形成了碾压效应。娱乐消费方面,二三线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大规模建设发生在2010年之后,之前要么是零零散散的稀缺资源,要么干脆没有。第四重激励比较隐晦,那就是过去若干年里一线城市房价的上涨速度远高于二三线城市,给当地居民带来极大资产升值回报。还是以上海和青岛为例,2004~2024年间上海房价上涨十倍的楼盘比比皆是,好的甚至能到20~30倍,而青岛几乎没有上涨10倍的楼盘,二十年间涨7~8倍已属不易。网上流传的2004年北京新建商品房平均价格。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四重激励的共同作用下,无数年轻人涌入了大城市,为中国经济腾飞添砖加瓦。然而2022年以来这一趋势却发生了微妙变化,北上广人口均出现小幅下跌。我们从四重激励的角度去分析一下,至少有以下几点原因。1、工作机会近两年一线城市可提供的高薪工作机会有下降趋势——互联网大厂早已不像前些年那样疯狂招人,大部分外资企业同样采取收缩策略,各路券商更是把新进员工的门槛调到极高,有的干脆就不招人。另一方面,像网络直播带货、电动汽车、考公/体制内等新兴就业大户,其实并不高度依赖一线城市的环境。这种情况下,一二三线城市的就业差距渐渐没那么悬殊了。记得笔者毕业那会儿,同等条件下大家都会优先选择留上海的工作机会,无锡、南京、武汉的单位来学校招聘时常常无人问津。可现在形势完全逆转了过来,二线城市的制造类企业或科研院所吸引力正逐步上升,很多毕业生甚至愿意为此牺牲掉部分收入,比如小红书上常见的“上海40w与南京/无锡/苏州30w选哪个”。再以山东地区为例,早些年回本省工作的年轻人通常首选济南、青岛的就业机会,而现在他们更倾向于考家乡地市体制内的工作。除公务员、事业编外,像国家电网的地市分公司也成为许多理工科毕业生回本省工作的首选目标。2、教育医疗条件这一点京沪仍存在显著优势,没有被撼动的迹象。江苏宜兴是一座无锡代管的县级市,全市人口120多万,市区人口约90万。3、便捷的基础设施以及丰富的娱乐消费。2010年之前,一线城市凭借地铁、商业综合体和高架路网形成了对二三线城市的降维打击。当时北京为了迎接2008奥运会、上海为了迎接2010世博会,在此之前均完成了大规模地铁网络建设,整个城市的基础设施被提升了一档。娱乐消费领域,由于港商的进驻,一线城市很早就普及了商业综合体,而华润旗下定位二线城市核心商业综合体的万象城在2010年之前只有一座深圳万象城。今天我们很难想象,这些商场放在当年也曾属于“高科技”。不过自2010年开始,杭州万象城(2010)、沈阳万象城(2011)、成都万象城(2012)、南宁万象城(2012)、郑州万象城(2014)、重庆万象城(2014)、青岛万象城(2015)等如雨后春笋般建设开来。待到2016年之后,下沉至三四线城市的万达广场又迎来一波井喷。虽然商场里店的档次离一线城市差距还很大,但业态层面至少是完整了,一些全国性的连锁品牌也大致配备齐全。4、房产升值激励。这一条的影响其实非常非常大,因为房产往往是一个中国家庭的“底仓”,它的价格的波动会对居民心态产生显著影响。对于那些外地赴北上广深工作生活的朋友而言,他们很可能是穷尽了六个钱包才得以买下人生的第一套房,万万经受不起损失。所以一旦一线城市房产保值增值的预期被打破,将极大影响他们安家落户的热情,促使其在城市迁徙问题上采取更保守的策略。万达广场的扩张很好反映了商业综合体的逐步下沉。在2013年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王建林以净资产860亿人民币首次成为中国大陆首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1年末中国共有691个城市,其中包括7个超大城市、14个特大城市、14个Ⅰ型大城市以及70个Ⅱ型大城市,地级以上城市297个、县级市394个。这里面“大城市”的最低一档即Ⅱ型大城市,截止门槛是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目前只有江苏省昆山市、福建省晋江市、浙江省慈溪市和义乌市这四个县级市满足条件。那除此之外的390个县城未来会如何发展呢?首先有一点是肯定的,一座人口几十万上百万的县城很难消失,它们将长期存在于历史长河中。如果以全球的视角去看的话,人口几十万的城市其实并不小。像俄乌战争期间被各方熟悉的乌克兰大城市敖德萨、顿涅茨克、利沃夫等,人口都不足百万;巴赫穆特、阿夫迪夫卡这种几万人口的城市一旦易手,便是战场大新闻。俄罗斯也差不多,其与中国东北毗邻的两座首府城市——伯力和海参崴,分别只有58万人和60万人。海参崴是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首府和远东联邦管区行政中心所在,每年因东方经济论坛吸引全球注意力。温尼伯是加拿大曼尼托巴省的首府和最大城市,市区人口约75万,整个都会区人口
3月3日 上午 9:03
其他

体制内的未来 Ⅱ

最近几天,一位贵州企业家向政府讨要工程款的事件惹来很多朋友关注。本篇不去谈具体案件和细节,我们从“政府运行”的角度来探究一下它的底层逻辑。
2月29日 下午 3:01
其他

和平统一的希望

分享一篇文章——政治人物是有自身“光谱”的,在目前的台湾岛内,向“统”的光谱不能超过马英九,一旦超过就很难选上重要公职。
2月18日 上午 10:30
其他

建交之前

新中国历史上“单年”建交超过10个国家的年份,只有四个:1949(10国)1971(16国)1972(21国)1992(15国)1949年是建国元年,苏联领着一众社会主义小伙伴承认我们。1992年是因为前一年苏联解体出十几个国家,“1”变“N”。抛开这两个特殊的年份不谈,1971和1972是新中国外交史上最“丰收”的两年。1970年结束时新中国只有52个邦交国,而到两年后的1972年,已经有89个国家和中国建交。促成这种外交层面大丰收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北京东交民巷。这里是中国最早的使馆区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中美虽然没有正式建交,但已经开始互设“办事处”作为实际意义上的大使馆。第一任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是戴维·布鲁斯。戴维·布鲁斯在当时是美国资历和地位都极高的外交官,曾先后任驻联邦德国、法国和英国大使,派这样一位大咖来华做“联络处主任”,尼克松还是诚意十足的。中国方面则确定由资深外交家、原驻法大使黄镇为第一任驻美联络处主任,外交部礼宾司司长韩叙为副主任。记忆力好的朋友想必有印象,在基辛格访华的最后,当时基辛格和周恩来定下了一个直达双方最高层的秘密联系渠道——巴黎渠道。当时担任“巴黎渠道”中方代表的便是驻法大使黄镇。黄镇大使在六十年代初即已担任外交部副部长,不仅如此,战争年代他还是八路军129师的政治部副主任,是小平同志的老部下。黄镇赴美上任的时间是在1973年的5月份,临行前,毛泽东和周恩来一同接见了他和驻美联络处副主任韩叙,为其壮行。当时“驻美联络处”在内部定的级别为正部级,黄镇本人是中央委员。1973年5月29日,韩叙同刚刚到任的中国驻美联络处主任黄镇和夫人朱霖与迎接他们的五月花旅馆经理威廉姆·哈勒特摄于旅馆门前。1977年2月8日,美国总统卡特及其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在白宫总统办公室会见中国驻美国联络处主任黄镇(前排左一)1973年5月29日,黄镇一行抵达美国,当天下午他便与基辛格会面,次日更是获尼克松亲自接见。平心而论,这两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还是很够意思的,给足了中方面子。首次会面中黄镇即将一份想会见的人员名单和打算访问的地方清单交给了基辛格,征求他的意见。基辛格当场表态:“你可以会见任何愿见的人,可以访问除核武器试验场以外的任何地方。”抵达美国的黄镇拿着周总理亲批的900万美金外汇开始买驻美联络处的房子。几番讨价还价,最终选择了一处美国大户人家的宅邸,共花费610万美元。黄镇任职期间正值国内政治形势风云变幻,涉外交往、尤其是对美交往工作非常的不好干。话说在1975年,驻美联络处主任任上的黄镇不堪骚扰,曾发电报回国内请求辞职。主持国务院工作的小平同志看完黄镇电报后,对外交部长乔冠华说:“外交部如容纳不了黄镇这样一个老干部,我可以让他回军队当副总参谋长。”最终黄镇获毛泽东亲自挽留,一直干到1977年11月。今天的驻美大使馆说完了中国方面,下面来说老美方面的故事。七十年代的美国驻华联络处设立在北京秀水北街3号。熟悉京城的朋友一般都知道,建国后北京共有三片“使馆区”。最早的是第一使馆区,在东二环外至秀水街一带,第一使馆区主要是一些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使馆,是我们早期的小伙伴。第二使馆区又称为北使馆区,在东三环北路附近,这片区域建设于六十年代初,后来云集的大都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使馆。第三使馆区在三环外的亮马桥和安家楼之间,从八十年代末才开始规划建设,属于比较新的区域。早期的美国驻华联络处位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使馆聚集的第一使馆区,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搬入了第三使馆区,办过签证的朋友一般都会有印象——“安家楼55号”。1975年12月2日,邓小平副总理会见来访的福特总统。福特总统身后为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老布什。1974年10月,美国驻华联络处迎来了第二任主任老布什。老布什1924年生人,早年他曾加入美国海军,成为圣哈辛托号航空母舰上的一名舰载机飞行员。据统计老布什二战期间共执行了58次军事任务,具体来说主要是轰炸日本的任务。他曾在1944年的小笠原群岛战役中被日军炮火击中跳伞,后被美军潜艇救起,侥幸捡得一命。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战后老布什进入耶鲁大学攻读经济学,毕业后回到老家得克萨斯州创办了一家石油公司,富甲一方。六十年代中期,胸怀大志的老布什开始步入政坛,从参选国会众议员起步。1971年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老布什是当时美国的常驻联合国代表,1973年又改任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这俩岗位放在美国均相当于正部级。1974年10月,老布什调任美国驻北京联络处主任,先后在北京待了一年多。老布什这个人非常接地气,到中国后不久,作为德州大富豪的他就开始体验中国人的交通工具。当时京城的局势比较复杂,外交工作还没有全面进入正轨,老布什和夫人有大把的时间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吃烤鸭……
1月28日 上午 9:05
其他

上一次攻台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每一个末代乱世,随着中央政府控制力的下降,边疆地区往往会四分五裂趋向独立。随着新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待休养生息国力鼎盛之时,又会将曾经失去的边疆土地一一收回中土。康熙二十二年八月,施琅疏报师入台湾,郑克塽率其属刘国轩等迎降,台湾平。——清史稿
1月22日 下午 12:00
其他

当台湾的谜底揭晓

在岛内紧张投票的同时,本篇以宏观视角回顾过去二十年里两岸关系的演变历程,并试着展望一下未来5~10年间可能发生的变化。新世纪的前十年里,台湾问题不是北京紧迫处理的议题,官方表述叫做“统一的时、势、义始终在祖国大陆这一边”——这其实是一种偏温和的战略判断,强调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2012年4月,时任国台办主任在《求是》杂志发文,有如下表述:“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一主题,紧紧抓住争取民心这条主线,为最终实现国家统一累积更有利的条件。”不难体会,当时的主题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一个中国”是其政治基础,大陆通过各种举措“反制台独”,“促统”的议题则被暂时搁置了起来。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大陆发现和平发展和诸多惠台措施并没有改变岛内民众的统独立场,反倒是认同自己为“台湾人”的比例稳步上升。至于说北京最关心的两岸前景问题,自2001年起一直有超过五成台湾民众持“维持现状”立场——大陆在取得反独胜利的同时,也陷入了迟迟无法突破的困境。随着2016年民进党重新执政,“一个中国”的政治基础框架开始动摇,这让北京对于“两岸和平发展为最终统一累积有利条件”的基本判断逐渐发生改变。尤其在2018年中美关系跨越临界点之后,由于美国政府不断掏空一个中国原则,用台湾牵制中国的意图昭然若揭,原先以“反独”为核心的对台政策框架显得有些缓不济急。需要说明的是,民进党的两岸政策与美国存在高度默契,其拒绝“一中框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美国介入台海提供切入点——如果“一中框架”形成绝对共识,美国就不再有理由介入中国内部事务。面对这种形势,北京重新检视了两岸政策框架,把“促统”调整为新时期的主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表述被“推动祖国统一进程”所取代,台湾面临的压力骤然提升。这一压力不仅仅发生在军事领域,其他诸如台胞国民待遇、法制化反台独(制裁“台独顽固分子”)、开展统一后的台湾治理研究、与周边国家达成声明共识(《联合声明中的细节》)等工作也全面启动起来。某种意义上讲,新千年以来对台政策的演变就是北京定力和耐心逐渐被消耗的过程。有朋友要问了,那未来即使台湾不触碰《两道红线》,会不会在特定情况下大陆的耐心被消耗殆尽呢?
1月13日 下午 12:00
其他

周恩来营救胡志明

1942年8月中旬,两位越南人从越北高平省的山区出发,徒步进入了中国广西靖西县境内。经过近十天的跋涉,他们来到靖西县巴蒙圩的一户农民家中稍作休息。三天后(8月27日),一位当地农民带领二人继续赶路,当行至德保县足荣乡时,三人遭到国民党乡公所乡警的盘查。不查不要紧,一查发现了端倪。其中一名越南中年男子身上携带着多份高级证件(证件均已过期失效),比如:“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越南分会”的证件,“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会员证,以及国民党政府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部的军用通行证。乡村民警哪见过这种高级货?一拍大腿,认定此人身份复杂,遂将其拘留。这位被拘留的中年男子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胡志明。另一位陪同他的越南人来头也不小,是时任越共中央委员黎广波。年轻时的胡志明曾在法国社会党混过一段时间,也就是马克龙最初加入的那个党。四十年代初,越共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和“民族解放”的口号。当时越共的主要根据地设在中越边境的高平省,熟悉对越自卫还击战历史的朋友或许会记得,1979年有一个著名的“高平之战”,我军采用坦克部队穿插的方式大败越军,非常经典。此高平便是彼高平。为什么越共把根据地设在离边境这么近的地方呢?还不是因为此处法国和日本殖民者的势力比较薄弱。其实那段时间里越共武装经常跑到中国广西境内以躲避追捕,甚至建立起了从广西靖西县、那坡县到越南北坡的交通线。1942年时,山沟里打游击的越共尚未能与盟国及我党建立实质联系,于是越共领导人胡志明沿着交通线进入中国,试图到重庆去见周恩来,请求给予更大规模的支援。怎料却被国民党的乡村警察给抓了个正着。重庆时期的周恩来1942年8月29日,胡志明被押解到靖西县城。靖西县的国民党官员认为:胡志明既是越南人,却持有中国方面的多种证件,一定是重要嫌疑犯,县里不太方便处理这种高级跨国案件,还是移送到省里吧,省心又省事。胡志明心里自然清楚,越往上捅越不好办,心急火燎的他多次希望求见靖西县长,但均被拒绝。当时国民党在广西的最高军政机关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驻地在桂林。桂林离靖西县路途遥远,通信和交通均十分不便。在尚未来得及转移之前,一位王姓中国农民受黎广波之托,到监狱探视胡志明。胡志明通过这位老农传递出了一封信,报告了坐牢和转送桂林的消息。原来作为胡志明随从的黎广波见老大被捕,心急如焚,他一边托人探监,一边提出“掉包计”,试图在押送途中和胡志明交换身份证明,由自己替胡志明坐牢。胡志明拒绝了,老胡说道:“我会法语、英语、汉语,周旋起来方便。记住,你们一定要及时报告越共中央委员会,尽快把消息通知给周恩来。”黎广波领了命令后立即返回越共驻地,向组织上报告了这一重大突发事件。孙中山长子孙科,时任国民政府立法院长越共在得知胡志明被捕的消息后,以“国际反侵略协会越南分会”的名义发了一份电报给国民政府立法院长孙科。为什么要给孙科发电报呢?因为孙科不仅是国民党内“亲苏派”的代表,还是抗战期间中国与苏联对接援助的负责人。1937~1938年间,孙科曾作为中国政府特使三度访问莫斯科,争取到苏联对华巨额援助和大量军火。而胡志明身上有明显的苏联共产国际印迹,正是鉴于此,越共才把最初的希望寄托在了孙科身上。结果孙太子日理万机,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什么“国际反侵略协会越南分会”的电报,可怜的胡志明就这样从靖西县走上了漫漫押送路。根据日后《狱中日记》的记载,每次出发前犯人们都会被带上戴上手铐和枷锁,往往是清晨上路,傍晚才能到达另一个监狱,有时甚至要走两三天。牢房里,胡志明同各种犯人混杂在一起,挤满了人的牢房甚至连躺下的地方都没有。好几次一觉醒来,旁边便会躺着一个死去的犯人,场面惨不忍睹。几个月过去,胡志明浑身长满了疥疮,骨瘦如柴,头发也脱落了许多。民国时期的监狱照片这段从靖西到桂林的路一共走了三个多月。从1942年8月29日起,胡志明先后被关了靖西、田东、隆安、天等、邕宁、南宁、武鸣、宾阳、来宾、柳州等13所监狱。直到12月10日才抵达桂林,交由第四战区政治部审查。不知是越共报信报的晚还是通讯不顺畅,周恩来得知胡志明被逮捕的消息是在12月6日。作为多年的老朋友,周恩来立即找到立法院长孙科,请求无条件放人。孙科把事情转给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长吴铁城,吴铁城则发电报给广西省政府,要求“查明释放”。这事儿要是放在今天肯定分分钟就解决了。中央要求放人,谁敢拖延?可人家偏偏是国民党。时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的是老资格的张发奎,张总司令根本不睬孙科和吴铁城的电报。反倒是不捞人还好,一捞激起了张发奎的兴趣,更要好好审审这条大鱼。张发奎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南昌起义部队第十一军(军长叶挺)、暂二十军(军长贺龙)都隶属于该方面军,十大元帅中有八人在其麾下工作过张发奎第四战区的辖区为两广,由于毗邻越南,使得他萌生了组织越南人抗日的想法,即与越南的抗日武装组成“统一战线”。当时旅居中国的越南人成立了各种抗日革命团体组织,如:越南独立同盟会(越共主导)、越南革命同盟会(国民政府掌控)、越南民族解放同盟会等。一番审讯,张发奎确认被捕的胡志明是在越南人群体中有巨大影响力的人物,立场应该是亲苏亲共,但并不清楚他的真实身份就是越共首领阮爱国。胡志明脑筋灵活,他称自己可以动员越南境内的武装力量参与抗日,甚至向张发奎提交了一份《回越工作计划大纲》。张发奎则将其释放并软禁在一个越南人营区,同时策动胡志明加入国民政府主导的越南革命同盟会,要求其帮助发展扩大组织。人在屋檐下,胡志明只得照办。于是老胡不仅平添了一份越南革命同盟会执行委员的差使,还帮张发奎成功组织了一次越南革命同盟会的大会,并取得圆满成功。越南八月革命宣布独立时的场景,1945年眼看胡志明迟迟得不到释放,不得已,周恩来找到了苏联驻重庆塔斯社,希望通过新闻报道寻求国际舆论的支持。经过一番舆论造势,在得知国民党抓捕了一个“国际反侵略协会”的人后,当时的英国驻重庆代表打电话给蒋介石:“中国的抗战迟迟没有结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得不到全世界爱好和平人士的支持,包括物资援助,你们连反战联盟的人都逮捕,你们到底要帮助谁?”蒋回复道:“调查此事。”不过在从张发奎处得知被关押的人原来是越共时,蒋私下要求暂不释放胡志明。蒋介石命令中统派人去提审,希望探明其真实来意,以及是否是要联合共产党在边境建立基地等等。好在胡志明心思机敏,一口咬定自己就是“国际反侵略协会”的人,来华是要考察抗战情况,这才没有落下口实。在通过孙科、苏联塔斯社、重庆苏联顾问团等多种方式均未奏效后,周恩来决定请求冯玉祥出面帮忙。于是冯玉祥专程坐飞机来到广西省提人,经蒋介石亲自拍板,终于在1944年8月9日救出了胡志明。冯玉祥、蒋介石、阎锡山三人的合影从1942年8月被捕到1944年8月回国,胡志明此番中国之行历时两年。第一年是在监狱和拘留所里度过的,第二年被张发奎软禁起来,由第四战区政治部“查看感化”。这期间,胡志明留下了很多文字材料,其中早期在监狱和拘留所里的汉文诗集又被称作《狱中日记》,若干年后被广泛出版。胡志明的作品有一点打油诗的感觉,也可以说带点五四时期新诗的味道。比如下面几首:世路难余原代表越南民,拟到中华见要人。无奈风波平地起,送余入狱作嘉宾。赌民间赌博被官拉,狱里赌博可公开;被拉赌犯常嗟悔,何不先到这里来。早早起人人争猎虱,八钟响了早餐开;劝君且吃一个饱,否极之时必泰来。在今天的越南政界和学界,这些狱中诗词被称为“饱含着一位伟大革命战士崇高思想感情中的钢铁内涵”。胡志明《狱中日记》1944年8月9日获释当天,胡志明迅速离开中国广西,返回越南境内。用不了多久,他就将在日本人投降后的历史变局中大放异彩。
1月11日 下午 12:03
其他

美国的三种策略

近现代以来,工业革命从海洋国家英国开始,逐渐扩散到欧洲大陆;随着德国等欧陆国家学习到了工业革命技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又反过来成为海洋国家的威胁。二十世纪上半叶打了两次世界大战,都是海洋强权联合内陆开化较晚、工业化进程较慢的国家,对沿海国家开战。第一次世界大战:英法(工业化进程最早)联合俄罗斯(工业化进程最晚)打德国和奥匈(工业化进程适中)。第二次世界大战:英美(工业化进程最早)联合苏联、中国(工业化进程最晚)打德国和日本(工业化进程适中)。二战结束至今,美国实际上仍采取了该策略:在稳固西方基本盘的基础上,冷战期间拉拢工业化进程较晚的中国对抗苏联,如今又拉拢工业化进程较晚的印度对抗中国。因此,当下的世界格局其实仍没有跳脱出“海陆对决”的历史框架——欧洲一条对俄罗斯的铁幕,东亚一条对中国的岛链,此即地缘战略层面存在两条“断层线”。纵观二战结束以来的历次地缘政治危机,但凡牵扯到大国竞争因素的,基本都发生在这两条战略断层线上。比如:柏林危机、朝鲜战争、第一/第二次台海危机、波匈事件、越南战争、布拉格之春、东欧剧变、科索沃战争、俄格战争以及今天的乌克兰危机和台海紧张局势等等。虽然历史上这两条战略断层线一直存在,但我们能够清晰的体会到,近年来局势陡然紧张了。过去乌克兰也好、东欧国家也好,中国台湾地区也好,不会像今天这样草木皆兵,马英九时期甚至还常讲“两岸已是康庄大道”。为什么局势会在近十几年间风云突变呢?那是因为目前海陆两边的力量已经基本相当。早些年美国霸权鼎盛之际,北约即使东扩俄罗斯也无法做出像样的回应。实际上,在苏联解体之后,海洋强权一口气将东欧战略断层线向俄罗斯方向推了300年,即推到1667年沙俄与欧洲的边界附近(如下图)。这导致有大量俄罗斯族人留在1991线之外的地区,沦为所在国的少数民族,遭受语言及文化同化,普京称之为“最大的悲哀”。回顾世界历史,军事地缘与民族矛盾往往是引发战争的两大核心要素——乌克兰便是如此。作为西方阵营的总领队,美国对苏中/中俄有三种不同的策略:1、旁观策略2、统一战线3、双反策略所谓“旁观”,即美国以中立姿态保持于两大陆权国家之间,策动(或者干脆等待)陆权国家互斗。读者朋友们很容易联想到,这不就是一战、二战期间美国的做法嘛,让陆权国家们先自相残杀,最后美军神兵天降收拾残局。旁观策略是一种十分经济有效的策略,因为中、俄、印之间由于历史和边界等因素存在诸多恩怨纠葛,很容易时不时地爆发点矛盾。第二种策略为统一战线。此即冷战时期尼克松、基辛格等人的战略思维,美国在两个大陆强权之间联合次要敌人打击主要敌人。具体到今天,毫无疑问就是“联俄抗中”——在特朗普时代,我们其实已经能够感受到这种思路的端倪。2017年7月,上任半年的特朗普与普京举行会晤,他拍着普京的后背以示友好,会谈结束后更是发推表示:“是时候向前与俄罗斯展开建设性的合作了。”普京会说德语、法语和英语,图为普京与特朗普窃窃私语。为什么拜登上任后没有继续川普路线,而是选择强势打压俄罗斯呢?一种解释是这样的:如果美国要拉拢俄罗斯对抗中国,
1月7日 上午 8:00
其他

仕途的变化

近年来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干部任免和管理权限逐渐上收,以及由此造成的越来越普遍的跨省、跨市流动。众所周知,根据管理权限的不同,官员/公务员们分中管干部、省管干部、市管干部和县管干部。其中的逻辑通常是向下一层,即正/副部级为中管干部、正/副厅级为省管干部、正/副处级为市管干部……新时代以来,干部管理的趋势是管理层级下沉。比如中管干部,目前已经分“中管部级”和“中管正厅”两个层级,很多副部级央企副职、省里重要的正厅级岗位以及重点高校常务副职等,均被纳入“中管正厅”层级。回顾历史,建国早期的思路本来就是想将地厅级以上干部全部归中组部直接负责管理,然而随着机构设置的健全、新机构设立越来越多,使得“中管干部”的数量急剧膨胀。于是在1984年之后,管理模式便由原来的“下管两级”调整为“下管一级”。不过以今天的视角来看,当初面临的困难已经被新时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交通成本的降低所彻底改变。年长一点的朋友或许有印象,2000年前后基层政府想要报文件或组织次开会还十分不便,当时电子邮箱尚未普及,需要提前几天打电话沟通协调;而今天大家用习惯的微信群、钉钉,那个年代都属于未来科技的范畴。可以想象,如果一个市的交通日渐发达、人流/物流/信息流成本显著降低,实现市垂管镇/街道并不是多难的事情——交通、公安、财政、建设等重要领域由市局统一管辖,权力上收,仅留下部分民政相关的事务在基层区县。换位思考,市对县的逻辑与省对市、中央对省,是一样的。“干部任免和管理权限逐渐上收”是组织管理层面的变化,“越来越普遍的跨省、跨市流动”则是人事层面的改变。同样一名正厅级干部,假如他的晋升/调任空间被局限在省内,那么可选的路径其实非常有限。以地市市委书记为例(地市市委书记虽未被明确列入中管干部,但近年来跨省调任的数量非常多,远超省厅厅长)。省内晋升的话无非是副省长或副省级城市(如果有的话)市长,亦或者退休时去省人大、省政协解决掉副省级问题。平调的话可以考虑去发改委等核心省直机关,或者干脆在省内几个地市轮岗。早些年间,不到退居二线年龄又无法晋升的市委书记经常出现轮岗现象,一直干到可以去人大/政协为止。总而言之,考虑到一个省内的副省级实缺非常有限,这使得突破瓶颈变得很困难。再考虑到同一框架下的厅官们又会有严格的资历排序(比如A是十年的老正厅、B五年前晋的正厅),青年才俊们想要脱颖而出难上加难。而更大范围内的跨省调动则可以解决这一难题——不仅供选择的岗位呈几何倍数增长,作为“空降干部”也不再受省内那种严格的资历排序约束。比如C君从A省地市市委书记升B省副省长,新环境下没人去关心C君原先在A省的资历如何、做过几年厅官,这使得组织部门的灵活性大大提高。于是便出现了一种现象:当突破一定级别瓶颈之后,官员们的仕途空间豁然开朗,跨地区、跨类型任职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地市干部跨省履新如今变得越来越常见另外,从现实角度去考虑,新时期交通的便利、沟通手段的丰富也为跨区域调动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可行性。早些年交通不发达,官员从A省调到B省工作往往需要拖家带口,困难是摆在桌面上的。现在很多情况下家庭不需要随着跨区调动的官员们迁徙,跨区调任的官员每半个月回趟家非常方便。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上面提到的跨地域调任多发生在地方主官身上,比如市委书记跨省调动工作、县委书记跨市调动工作;与之对应的,大多数的省厅厅长和市局局长等则较少出现类似跨区域调动。该逻辑在县委书记和市局局长的对比中尤其明显——尽管都是正处级,但前者属于省管干部,后者为市管干部。2009年一份对时任31个省的省委书记履历的分析表明,他们初任地级市市委书记(或相当职务)的平均年龄为41岁,这要求他们在每一个层级都领先于同僚5-10岁才行;现在没有最新的数据,但粗略估计晋升的时间线大概延后了五年左右。最后,从仕途起步的角度谈一点体会。如果条件允许,有志于进步的朋友们尽量不要去工作属性太专业的部门,比如:税务、海关、外交、检验检疫等,即使基础待遇可能稍好一些。那应该选择哪些呢?工作内容万金油,流动属性强的部门。这一点很容易判断,不妨观察打听一下早几年入职的同事,如果他们都还留在原部门,便是流动性差。通常来讲,对于工作性质比较专业的系统而言,其组织关系和干部管理的“垂直特征”会比较明显,往往需要达到相当级别之后才能实现跨区域调动,且可选的路径比较少。树挪死,人挪活。仕途场上想要迅速提拔起来,必须不停的跨区域/跨系统调动,在运动战中寻找晋升的机会。
1月4日 上午 8:28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台湾,2000

稍微上点年纪的朋友,对于2000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都会有点印象——这是岛内第一次政党轮替,也是2024年之前唯一一次“三国演义”。说是“三国演义”,其实参加选举的一共有五位候选人。除了正儿八经的陈水扁(民进党)、宋楚瑜(亲民党)和连战(国民党)三人外,还有打酱油的李敖李大师以及民进党前主席许信良。因为后两位的得票少得可怜,这里就不介绍了,下面重点讲述一下三位关键人物在2000年这个节点的情势。左起宋楚瑜、连战、李敖、许信良、阿扁。李敖于2000年参选,最终得票率仅0.13%先聊阿扁。1994~1998年间,陈水扁任台北市长。那个年代民进党还没有执政,台北市长作为岛内疆臣之首,在民进党内的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陈水扁这个人在2008年进看守所之前,运气一直是极佳的。1994年选台北市长时,国民党推出时任市长黄大洲参选,新党则推出今天大家很熟悉的赵少康参选。由于泛蓝分裂,阿扁以43.67%的票数成功当选市长。1998年台北市长选举,阿扁寻求连任,将竞选主轴定为“魄力·认真·陈水扁”。尽管阿扁四年台北市长任内的施政满意度超过七成,但最终不敌复出政坛的蓝营人气王马英九。虽然落败,但阿扁仍在蓝营票仓台北市拿下了四成六的选票,殊为不易。在败选集会上,绿营的支持者群情激昂,纷纷大呼阿扁“选XX”。这幅画面后来衍生成为台湾政坛的一个重要传统,即高人气选手在某次重要选举遗憾落败后,会携人气直接宣布竞选大位。陈水扁在败选集会上套用丘吉尔的话向支持者说道:“对进步团队的无情,是伟大城市的象征。”引来欢呼声无数。赵少康和陈水扁,曾经的选战对手相逢一笑泯恩仇。聊完了阿扁,我们来聊宋楚瑜。1994年的台湾有四个“一级行政区”:台湾省、福建省、台北直辖市和高雄直辖市。福建省是一个虚化的行政机构,只管着金门马祖两个县,没有参与1994年的选举。台北直辖市的选战是陈水扁击败赵少康,高雄直辖市的选战是吴敦义击败张俊雄,而在最具含金量的台湾省长选举中,宋楚瑜成为笑到最后的赢家。当时的台湾省具体管辖着岛内除台北高雄两市外的所有地界,权力非常大。此后四年成为宋楚瑜一生仕途的巅峰期,他在省长任上颇得民心,多有建树,很多支持者至今不忘其政绩,称其为“永远的省长”。眼看宋楚瑜有坐大之势,1997年7月,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的李登辉决定废除台湾省“自治地位”。这便是岛内历史上著名的“冻省”。“冻省”在解决台当局和台湾省行政职能高度重合问题的同时,也彻底得罪了宋楚瑜。从此以后台湾再无实权“省长”,只剩下一个虚职“省主席”。台湾岛就这么大,含权量高的职位就这么多,剥夺了宋楚瑜省长的职位,按道理怎么着得补偿一个行政部门负责人吧?结果李登辉出于扶植副手连战接班的考量,并没有给宋楚瑜什么有含金量的岗位。一气之下,宋楚瑜走上自行参选的不归路。就这样,宋楚瑜在二十世纪的最后时刻导演了一出国民党历史上仅次于蒋汪“宁汉分裂”的分流大戏,自创亲民党。位于金门的中华民国福建省政府在党内两位中生代大将——连战(台湾地区副领导人兼行政部门负责人)和宋楚瑜(台湾省长)的PK中,李登辉坚定站了连战一边。平心而论,连战在岛内很多普通民众心中的形象比较一般。作为岛内的名门望族,连战的父亲连震东是台湾政坛“半山派”代表人物,所谓“半山派”,是指在日据时期前往大陆、在光复后又返台的这批人。1945年,连震东携家眷回到台湾后任台湾接管委员会主委,也是首任台北县长。两蒋时代,连震东历任台湾省建设厅长、民政厅长、内政部门负责人等职,在岛内基础深厚。正因如此,连战常被认为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官宦子弟,再加上其性格保守,政绩乏善可陈,在亲绿选民中常有“阿斗”之讥。站在2000年这样一个关口,蓝营选民的基本盘远大于绿营。很长一段时间里,国民党把宋楚瑜作为主要竞争对手打压,甚至没怎么把阿扁放在眼里。国民党先后通过“兴票案”(揭露宋楚瑜贪腐)和释放假民调等手段,诱导泛蓝选民弃宋保连。阿扁则处处避敌锋芒,巧妙利用两个竞争对手之间的矛盾,在选情不利的局面下沉着应对,显示出高超的选举手腕。当时给民进党做2000年选举总操盘的高人是大名鼎鼎的新潮流大佬、“台独第一军师”邱义仁。邱义仁曾长期担任民进党秘书长等要职,在此次关乎民进党前途的大选中,邱为阿扁主打年轻改革路线,推出“扁帽娃娃”等周边商品。连竞选电视广告都是邱义仁邀请名家亲自操刀的,让人观后无不动容。最终,阿扁以39.3%的得票率当选,胜过第二名宋楚瑜的36.8%;连战仅拿下23.1%,屈居第三。阿扁和他的头号军师邱义仁,2008年邱义仁曾陪阿扁一起坐牢。2012年选举民进党再败马英九之后,邱义仁提出民进党应该发展“不叫台独的台独”——此后该路线逐渐成为民进党内共识,即“静悄悄的台独”。阿扁在国父像前宣布就职2000年的选举给台湾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结束国民党在台湾55年的执政,也基本奠定了岛内的蓝绿政治版图。从此民进党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一样驰骋在绿岛上,而百年老党国民党则日渐式微,走上了不破不立的艰难道路。
1月2日 下午 12:00
其他

最后一次出访,2002

2002年金秋,在承上启下的关键时节,中国发起了一次对美国和墨西哥的访问之旅。代表团先是到美国进行了一次“低调”的工作访问,然后出席10月26日在墨西哥洛斯卡沃斯举行的APEC第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是自1997年国事访问和2000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之后,中国领导人再次踏上美利坚的土地。小布什和夫人劳拉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10月23日,中国代表团一行抵达休斯顿。熟悉美国政治的朋友们都清楚,德克萨斯州是布什家族的大本营,小布什本人也是从德州州长任上竞选的美国总统。因为是工作访问,省去了很多繁文缛节,小布什直接在家乡德州克劳福德的私人牧场设宴,开创了美国总统为中国领导人举行家庭宴会的先例。克劳福德农场在小布什时期有“西部白宫”之称,这座农场是小布什任德州州长期间买下的,占地647公顷。小布什将这里视为自己的福地——2000年美国大选投票结束后,他就是回到这里静候佳音的。老布什是美国历任总统中比较亲华的一位,图为老布什和夫人在北京。1975年12月4日,美国驻京联络处。联络处主任老布什和妻子向美国总统福特和第一夫人贝蒂介绍缸的用途。中国领导人德州之行的一个重要行程,是参观位于德州农工大学的乔治·布什总统(老布什)图书馆并发表演讲。根据美国法律,总统卸任后可以在故乡建立以其名字命名的图书馆,由私人建造,国家管理。这种“总统图书馆”和一般的图书馆略有不同,它兼具了档案馆和纪念馆的部分功能。老布什作为七十年代的美国驻北京联络处主任(建交之前的大使),任职期间为发展中美关系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布什图书馆的档案室里,珍藏着很多和中国有关的文物,其中就包括那辆他在北京任职时常骑着走街串巷的自行车。在10月24日盛大的欢迎宴会上,老布什与中国领导人谈笑风生,还兴致勃勃地聊起了刚刚加盟休斯敦火箭队的姚明。2002年6月,姚明作为状元秀登陆NBA,成为这一时期中美交流的一扇窗口。图为老布什比划姚明的身高。位于德州农工大学的老布什图书馆。2018年老布什辞世,享寿94岁。在华盛顿举行完国葬后,其灵柩移灵回德州圣马丁大教堂举行葬礼,结束后运往大学城,葬在图书馆的家族墓地。10月25日,中美两国元首在克劳福德牧场举行会晤。众所周知,美国人一般不喜欢把外人带回家,所以在致辞时小布什总统讲道:“白宫不是我的家,这里才是我真正的家,我只把最好的朋友请到家里做客。”小布什此言非虚,在2002年中美领导人会晤之前,这里只接待过三位外国领导人,分别是俄罗斯总统普京、英国首相布莱尔和沙特王储阿卜杜拉。在这次身着便服、气氛轻松的会晤中,中方领导人“根据自己多年的思考,阐述了世界文明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的观点”。小布什也强调,“美中作为大国存在分歧是不可避免的,但双方都同意互相理解,共同解决分歧”。会谈开始前,小布什亲自驾车载着客人兜风,赚足了各大媒体的眼球。作为双方的“重要关切”,台湾问题和朝鲜问题成为这次双方会晤的焦点。小布什在会晤中说了两遍“反对台独”这句话。媒体注意到,这是美国总统第一次以明确无误的语言表示反对“台独”,对约束陈水扁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投桃报李,中国领导人重申了朝鲜半岛无核化立场,并积极组织了后来著名的“六方会谈”。如果大家对2003~2007这段时间的新闻有印象,“六方会谈”是当时一个重要的话题——这是中国第一次坐庄解决国际重大问题。在经历了最初的波折后,小布什时期的中美关系就这样“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2003年启动的朝核“六方会谈”,是此次农场会晤的一个重要成果。会谈地点固定在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结束德州农场会晤后,中国代表团赴墨西哥出席10月26日、27日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峰会。APEC峰会结束后,10月28日上午,中国代表团回国途中又在旧金山做短暂停留。尽管只是一次转机,但旧金山市政府非常重视,特意把机场候机厅改造成了一个临时的宴会厅,接待中方代表团一行。布朗市长和范斯坦参议员作为东道主,宴请中国访问团队。其中,范斯坦参议员与中国领导人可谓渊源深厚,后者担任上海市长时,旧金山市市长正是范斯坦。话说在1980年,上海和旧金山结成中美第一对友好城市,紧接着两市便有了一系列交流活动。1987年,时任上海市长访问旧金山,受到范斯坦的热情招待,据说还搭乘金门大桥桥墩里面的电梯攀到桥墩顶端欣赏美景。或许考虑到2002年这次将是最后一次出访,中方把告别之旅安排在了这座颇具意义的城市。宴会结束时,主宾一起唱起了英文歌曲《One
1月1日 上午 8:01
其他

清代官员的简历

官场中的成功人士,他们履历中往往会有几处明显的“跃迁点”。什么是跃迁点呢?正如人一生中的绝大多数财富是凭借一次或几次关键交易获得的一样,宦海沉浮中诞生的成功者往往是多经历了几次“破格提拔”或“历史机遇”。如果从踏入仕途开始画一张折线图,那么这张图里的折线会有几次明显的斜率突变。以此为切入点,本篇聊一个大家熟悉的古代历史人物——曾国藩。曾国藩,男,汉族,1811年11月生(嘉庆十六年),湖南长沙人。清朝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保、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湘军首领,正一品。1833年(道光十三年,22岁)考取秀才。1834年(道光十四年,23岁)考取举人,位列湖南乡试第三十六名。1835年(道光十五年,24岁)会试未中,寓居北京长沙会馆读书。1836年(道光十六年,25岁)恩科会试再次落第,返回长沙。注:会试三年一次,恩科会试是皇帝于正科外特恩开科取士,相对罕见。1838年(道光十八年,27岁)会试登第,殿试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同年朝考列一等第三名,道光皇帝亲拔为第二,选为翰林院庶吉士。1840年(道光二十年,29岁)授翰林院检讨。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32岁)钦命为四川乡试正考官,后补授翰林院侍讲、侍读。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34岁)任会试同考官,升侍讲学士。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35岁)充文渊阁直阁事。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36岁)任内阁学士加礼部侍郎衔。注:内阁学士标配从二品,加侍郎衔即正二品。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38岁)授礼部右侍郎,之后历任署兵部左侍郎、署工部左侍郎、署吏部左侍郎。注:古代左尊右卑,左侍郎比右侍郎排名靠前一些;“署”为代理之意。1852年(咸丰二年,41岁)以署吏部左侍郎身份充江西乡试正考官,途中因母丧归家。同年,奉命与湖南巡抚张亮基一起兴办团练抵御太平军。1852~1860年间,曾国藩率领湘军与太平军交锋,屡败屡战,期间正式职务仍为回乡前的侍郎。1860年(咸丰十年,49岁)4月奉命赴江苏,加兵部尚书衔,署两江总督,从一品。同年6月,实授两江总督,以钦差大臣身份督办江南军务。1861年(咸丰十一年,50岁)加太子太保,奉旨督办苏皖浙赣四省军务(辖区超出两江总督范围),巡抚、提镇以下悉归节制。1864年(同治三年,53岁)攻破天京,授一等侯爵,世袭罔替1867年(同治六年,56岁)补授体仁阁大学士,后改武英殿大学士,正一品。1868年(同治七年,57岁)调任直隶总督。1870年(同治九年,61岁)再调任两江总督。1872年病逝,谥号“文正”。OK,接下来分析一下曾国藩的简历。据统计,从入关第二年(1645年)首次开科取士到1905年宣布废除科举考试,两百六十年间大清一共录取了26849名进士,平均一年100人。考虑到通常情况下三年一会试,故每科进士大概是300人左右。会试与殿试算一套考试,因为殿试只对通过会试的考生定名次,没有落榜者。殿试结束就有了一甲、二甲、三甲之分,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是直接授官的,入选翰林院;其他的二甲、三甲则要再经过一次“朝考”。曾国藩会试和殿试的排名不算高,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他表现出彩的时机是朝考,凭借着逆风翻盘,成为皇帝亲拔的第二名。进士们经历完朝考后,一般分两条路线。第一条为管培生路线,少数精英留在京城从翰林院开始仕途。曾国藩便是这条路线,选翰林院庶吉士,俗称的“点翰林”。翰林院庶吉士虽然品级不高,只有七品,但角色类似于今天的中央选调生或管培生——重点培养的角色。他们被分配到京城各重要部门进行工作实习,有时还会被某些军机大臣、尚书侍郎等选为门生。庶吉士实习三年后会由吏部统一安排各种实缺,相当于中管干部,因此提拔的非常快大家看曾国藩的简历,从1838年中进士开始仕途青云直上,短短十年间升为正二品实职侍郎,堪称官场小旋风。第二条为正常分配路线,绝大多数进士直接分到六部做主事或赴外地任职。考中进士的标准配置为处级干部——七品或从七品,可由于官场僧多粥少,很多到地方的新科进士其实分不到知县这种正七品实缺。从1847年开始,之前仕途一帆风顺的曾国藩在正二品侍郎的位置上徘徊了整整十三年,几乎把六部侍郎干了个遍。1853年丁忧在家时接到朝廷的旨意,让他赶紧筹办民团与太平军作战。曾国藩可不是书呆子,皇帝要他办团练打仗,可招兵买马需要钱啊,朝廷两手一摊不给钱怎么办呢?于是曾国藩给咸丰皇帝上了一封奏折(大概意思)——微臣知道陛下穷,兜里没钱,要不陛下赏微臣一些文凭和虚职委任状吧,微臣拿去找富绅们换点银子……就这样,曾国藩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拉起了一支一万多人、装备精良的军事武装。古代官员们的“乡谊之情”很重,由于早年极为出色的仕途表现,使得曾国藩在湖南一带的官场威望很高,是湘籍官员们争相交结的对象。一时间,像胡林翼、左宗棠等很多名臣聚拢在其麾下,或直接受其指挥,或与之建立起密切的合作联系,提供后勤粮草补给等。由于是文人带兵,曾国藩在重视物质激励的同时也关注思想建设,他亲自写了一份《讨粤匪檄》。诸如“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等名句,都是出自他的这篇檄文。在镇压太平天国的军事行动中,清廷对曾国藩这些汉臣又爱又怕。爱是因为他们能打仗,可以保大清的江山;怕自然是忌惮其拥兵做大,成尾大不掉之势。咱们大清的皇帝们史书学的那是一个好,要不是碰到“千年未有之变局”,再坐个百八十年江山也说不定。为了控制住这些前线作战的汉族将领,朝廷安排了满人官文出任湖广总督,负责总后勤补给,做一个帮助皇帝掌控局面的“政治官”。对于曾国藩的品级和职务,朝廷更是吝啬的很,拼死拼活几年一直是个正二品。期间朝廷一度赏了曾国藩一个“署湖北巡抚”,被其果断推辞掉了。我一个京城混了这么多年的正牌二品侍郎,现在麾下带着几万大军征伐,你给我一个标配从二品的巡抚,还是“署”(代理)……湘军炮兵队为什么早期清廷对曾国藩这些团练领袖十分“硬气”呢,那是因为皇帝手中有自己的王牌部队——江南江北大营。太平军攻克南京后,为了保护王朝的重要税赋来源地苏杭地区,咸丰从全国征调精兵强将布置到南京周边,组成两支强大的野战军团。一支在南京孝陵卫一带驻扎,称江南大营;一支在扬州城外驻扎,称江北大营。其中最核心的江南大营1856年被太平军击破过,1858年初钦差大臣和春再度重建。和春是满洲正黄旗人,时任从一品江宁将军,统掌清军精锐部队围困南京。其苦心经营的江南大营驻扎着清军数万官兵,绕着紫金山连营数十座,以各种大小土城作为堡垒据点,用以围困南京城中的太平军。在咸丰眼中,显然江南江北大营才是以清朝“正规军”的角色承担主要作战任务,是战局关键、朝廷重寄,主要的军需银饷得优先供应。至于临时组建的湘军武装,1860年之前更多是在“边缘战场”与太平军作战,不能说不重要,但肯定不是头牌。事情的转机发生在1860年2月。随着洪仁玕从香港归来加封“开朝精忠军师顶天扶朝纲干王”,太平天国后期在政治上一度有所改观。天京的决策层制定了精妙的“围魏救赵”计划:首先以闪击杭州作为诱饵,吸引清军从江南大营调精兵一万余驰援,随后李秀成、陈玉成等太平军名将集中兵力强攻江南大营。经过数日激战,太平军一举摧毁清军工事,重创清军主力。钦差大臣和春逃跑途中自杀(一说病死);两江总督何桂清弃常州遁上海,后被朝廷斩首于菜市口。眼看局面不可收拾,咸丰皇帝急令曾国藩赴江苏坐镇。上任途中,在正二品岗位上徘徊了十几年的曾国藩被火线直升为两江总督,挂兵部尚书衔,加封为钦差大臣,督办四省军务。之后曾国藩上书荐左宗棠为浙江巡抚、荐李鸿章为江苏巡抚,一一得到批准。整个清末的湘淮系班底就这样被拉了起来。担任江苏巡抚时期的李鸿章。1862年李鸿章出任巡抚时只有39岁,是全国18位巡抚中最年轻的一个。最后,给离题万里、洋洋洒洒的内容做一个总结。作为清末产生过重大影响力的湘军领袖,曾国藩的仕途中有两个关键节点。第一个是1838年(道光十八年,27岁)时的朝考。进士有三个等级,进士及第、进士出身、赐同进士出身,曾国藩的会试与殿试成绩并不理想,只是三甲的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按照清朝进士的发展路线,能混个知府/道台已是颇多造化。因为“点翰林”是要看综合成绩的,比如更早的名臣林则徐,他是以殿试二甲第四名(即该科300位进士的第7名)、朝考第五名的成绩授翰林院庶吉士——这才是正常的配置。然而奇迹真的发生了。曾国藩于当年的朝考中列一等第三名,道光皇帝亲拔为第二,选翰林院庶吉士。实际上,道光相当喜欢曾国藩,道光二十三年的翰林大考中,曾的卷子再度被皇帝激赏,由七品直接拔擢为从五品——这便是在京城当官的机遇。曾国藩仕途的第二个转折点是1860年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之战。作为太平天国后期军事上最精彩的一战,陈玉成、李秀成等人将清廷国防军精锐消灭殆尽的同时,也把另一个更强大的对手给自己塑造了出来。此后,曾国藩等人自行拉起的团练武装成为真正的中坚力量,朝廷的军饷再也没法优先配给八旗将军了。而晚清历史的走向也就这样在因缘巧合中被改变。
2023年12月26日
其他

核手提箱

在美国的政治习俗里,“交接核手提箱”是新总统就职典礼上的一个重要仪式,象征着国家最高战略权力的传承。因为按照规定,核手提箱必须与总统寸步不离,所以交接仪式上新旧总统得都露脸。大家摆出一幅其乐盈盈的画面,某种程度上也是选举政治的一块“牌坊”。2017年1月特朗普就职典礼上的奥巴马夫妇不过特朗普似乎对这块牌坊不甚感冒。2021年1月8日,也就是国会山骚乱两天后,特朗普正式宣布不会出席拜登的就职典礼,成为一个多世纪以来首位不参加继任者就职典礼的总统。这样一来其乐盈盈的画面没了,“核手提箱”的交接也成了问题,据说是美国国防部搞了一套秘密移交计划,并拒绝提供进一步的细节。也真是为难五角大楼的朋友了。美国总统的核手提箱,又称“橄榄球”普京的核手提箱。该手提箱不能离手,2013年南非金砖峰会时曾发生过普京保镖因拒绝进行X光扫描与会场保镖发生冲突的事件。这个牵动大家心思的“核手提箱”里究竟都有些啥呢?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核手提箱内其实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核按钮”,里面有一部卫星电话,可以直接与五角大楼核战争中心通讯,另外还藏有4份文件:一份被称为“黑色手册”,罗列了核武器攻击程度不同的方案,记录着美国核弹数目、部署地点及发射预定路线等内容;一份秘密基地名单,罗列了在紧急情况下可供总统使用的秘密基地;一份紧急广播程序,记录了进行核武器攻击后,总统进行全国广播的程序;一张认证卡,记载有美国总统的认证号码,此卡未被确认时,以美国总统名义下达的任何核攻击命令均为无效。如果美国接到核攻击警报,军方会在25分钟内向总统报告攻击规模及落弹目标,总统选择报复措施后将搭乘直升机前往机密避难处。在避难处,总统将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一同作出核攻击的决定,核导弹攻击程序将会立即启动。值得一提的是,“核手提箱”并非只有一个,而是有三个。除了寸步不离总统的那个外,其他俩一个作为备用,一个跟随副总统(总统不死,无权启用)。里根时期的美国总统“核按钮”打开状态。核按钮手提箱外表为一个黑色柔软皮包,皮革底下缝有由钛金属包装,总重量约18公斤,安装有密码锁。弄一个核手提箱跟随副总统大家可以理解,那么另外一个备用的核手提箱是用来干嘛的呢?这就不得不提美国有趣的“指定幸存者”(Designated
2023年12月25日
其他

澳门往事

1999年的澳门回归晚会上,年仅九岁的澳门女孩容韵琳靠一首《七子之歌》让很多人流下眼泪。同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容韵琳再次登台,她用带着“澳门腔”的普通话将这首《七子之歌》唱给全世界的华人,一夜之间火遍大江南北。澳门既是欧洲列强在东亚的首个殖民地,也是最后一个殖民地。十六世纪中叶,从事东西方贸易的葡萄牙商人希望在远东获得一个落脚点。最初他们中意的地方是舟山群岛,因为这里靠近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更适合贸易活动。明清的统治者历来将江南视为财赋重地,于是非常干脆的回绝了洋人的要求。不得已,葡萄牙人来到了南海边山高皇帝远的广东。葡商依靠各种借口和贿赂打通当地官员,获得了澳门地区的留居权。此后的几百年间葡萄牙人很守规矩,每年定期交着租金。随着时间的推移,来澳门的葡萄牙人越来越多,他们在澳门盖房定居,修建教堂,迅速聚集成村。明朝年间,当地政府曾把澳门地区纳入了行政海防双重管理之下,葡萄牙人积极服从大明政府的管理,遵守中国法律制度,很少滋生事端。
2023年12月23日
其他

大清的官

清朝采取了一种混合式的官员选拔模式——科举为主、士族为辅、皇家世袭、商人捐纳。1、科举据统计,从入关第二年(1645年)首次开科取士到1905年宣布废除科举考试,两百六十年间大清一共录取了26849名进士,平均一年100人。考虑到通常情况下三年一会试,故每科进士大概是300人左右。会试与殿试算一套考试,因为殿试只对通过会试的考生定名次,没有落榜者。殿试结束就有了一甲、二甲、三甲之分,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是直接授官的,入选翰林院,其他的二甲、三甲则要再经过一次“朝考”。待进士们经历完朝考后,一般分两条路线:第一条为管培生路线,少数精英留在京城从翰林院开始仕途,俗称“点翰林”。翰林院庶吉士品级不高,只有七品,但角色类似于今天的中央选调生——重点培养的角色。他们会被分配到京城各重要部门进行工作实习,有时还会被某些军机大臣、尚书侍郎等选为门生。庶吉士实习三年后会由吏部统一安排各种实缺,相当于中管干部,因此提拔的非常快。第二条为正常分配路线,绝大多数进士直接分到六部做主事或赴外地任职。考中进士的标准配置为处级干部——七品或从七品,可由于官场僧多粥少,很多到地方的新科进士分不到知县这种正七品实缺。有的给州府里的通判打打副手;有的弄个“候补知县”;还有的考中时年龄已不小,随便给安排个闲职养老了事。总之,考中进士直接授实缺知县,这种情况在清朝是比较少见的。2、知府经常有朋友问笔者“江宁知府”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其实只是一个巧合,它随手取自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刘墉外放的第一个官职。文章一开始提到过,清朝的官员选拔分科举、士族等多种模式,那么刘墉属于哪种情况呢?他有点算士族,通过科举正规渠道入仕的士族。刘墉家族是世代为官的,祖父刘棨在康熙年间官至四川布政使(省长),父亲刘统勋是乾隆年间的首席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从政中早期,父亲始终是刘墉最坚实的后盾。有句话说得好,如果连你爹都提携不动你,那别人应该更没戏了;与其到外面巴结领导,不如多跟着家族里的长辈学习。刘墉考中进士后,先后担任了安徽学政、江苏学政、太原知府、冀宁道台等职务。省学政又称提督学政,小说《儒林外史》中范进考中了进士,就被钦点为山东学政。看起来古代学政的职责与今天的省教育厅厅长比较像,但不要忘了,今天无论考上清华还是北大都不会给官做的,而古代的科举直接对应着官员选拔。因此学政在清代的地位很高,是正三品,地位有点类似于今天的省委组织部长兼省教育工委书记。3、地方清代的地方官制分三级——省、府、县。省一级的官员主要有巡抚、布政使、按察使、提督学政等。清代的巡抚标配官阶为从二品(挂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个别高配正二品(挂兵部右侍郎衔),由于督察院副都御史俗称御史中丞,故习惯称巡抚为中丞大人,又可称为抚军、抚台。一省在巡抚之下,班子成员主要有这些人:
2023年12月22日
其他

天堂下面是你们的天堂

1949年9月的一天,时任华东工业部部长的汪道涵来到上海海宁洋行(益民食品一厂)视察。作为全上海工业企业的总负责人,他在这次视察中发现了一个很有潜力、同时与自己又渊源颇深的年轻人。这位年轻人和他一样,都是交通大学的高材生。年轻人牺牲的养父,是他参加革命初期的引路人。建国初期,仅有的一点工业家底是国家的金疙瘩,政府先后成立了八个“机械工业部”,管理各行业的工业企业和研究单位。其中一机部的首任部长是黄敬,副部长是汪道涵。1953年初,为了服务“一五”计划建设大局,一机部决定整合现有技术力量形成四个专业突出的设计分局。第一设计分局在北京,第二设计分局在上海,第三和第四设计分局在沈阳。三月下旬,二分局在上海国际电影院隆重召开建设工作大会。作为五十年代初全国的人才高地,第二设计分局共下属十个专业科室。电器专业科是局里非常重要且前沿的一个科,创建伊始设有科长一名、副科长两名,科员四十五名。这是新中国建筑供电领域最早的技术力量。在汪副部长的提携下,前一年刚把组织关系调入一机部的年轻人成为了二分局电器专业科首任科长,时年27岁。为了从无到有的建设起技术力量,年轻的科长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之一便是邀请苏联专家来讲课。他经常软磨硬泡上级领导,在苏联专家的行程中给“强塞”一些培训课程,比如:请纳扎耶夫斯基讲变压器,请瓦尔科夫讲电机,请沙比洛介绍汽轮机发电……电器科的技术人员们“现学现卖”,完成了五十年代一系列重大工程的设计建造工作。半个多世纪后视察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前身之一为一机部第二设计院)时,“老科长”曾这样回忆:五十多年前带领电器专业科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工厂设计时,画图用的是鸭嘴笔。一笔一笔地画,很容易漏墨水,墨水漏到图纸上了就要用刀片刮,很痛苦,画图的效率也很低。1993年我到美国波音公司访问,在他们的设计室里看不到图版和图纸,全是用计算机设计,很羡慕。该书译于六十年代初,是译者苏联老师特莱霍夫的著作,后因种种原因到八十年代才出版电器专业科成立初期,面临最重要的一个大项目当属上海电机厂的扩建工程。解放前,中国的工厂只能生产一百到两百千瓦的一般发电机和电动机,到1952年,国内开始生产五六百千瓦的发电机,但汽轮发电机制造依然是一片空白。原属第二设计分局电器专业科的潘镜芙院士曾回忆说:“上海电机厂扩建工程是上海基本建设的一个重点,而汽轮发电机车间又是重中之重。”所以时任科长便带着大批技术人员一起投身到这个重大项目中。若干年后,参与这个项目的很多人都成了行业泰斗。比如时任上海电机厂设计科长的汪耕,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再比如时任电器专业科下属电机组组长的潘镜芙,后来成为我国著名船舶设计专家、两代驱逐舰的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老科长在上海与潘镜芙重聚时,曾笑称他为“我们电器专业科的骄傲”。为了确保上海电机厂项目的万无一失,一机部还专门聘请了捷克专家许嘉德先生专程来沪驻守,指导设计和制造。设计方案通过评审后,时任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的黄敬为感谢捷克专家许嘉德先生的帮助,特意在前门全聚德烤鸭店设宴犒劳。一机部设计总局局长李如洪和直接负责对接许嘉德的第二设计分局电器专业科科长也出席作陪。一个普通的科长能和部长大人同席,是何等的荣耀啊!这次烤鸭宴给年轻的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五十多年后回忆往事,仍历历在目:“入座后,只见门帘一掀,厨师用小车推来一只油光锃亮的烤鸭,当场切出香脆的鸭皮,宴间每道菜肴都以鸭子做食材……再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鸭子了!”我们相信,在他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中去过那么多国家,肯定品尝过无数的美味佳肴,之所以对这次烤鸭宴念念不忘,自然是因为当时的心境了。在苏联斯大林汽车厂,右二。1954年长春一汽成立,急需人手,年轻人被调往长春支援。因为从事的工作需要精通控制全厂的供电系统,他与其他700余名技术人员一道被派往苏联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厂接受培训。这在当时属于绝对的“高端人才”。留苏时期,他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苦修俄语,不但可以谈笑风生,甚至达到了能翻译专业领域学术专著的水平。经过了在苏联的近两年学习,1956年回国后年轻人历任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动力处副处长、副总动力师、动力分厂厂长等职。他在一汽前后工作了八年的时间,从28岁至36岁,正值最好的青春年华。若干年后一汽代表在邀请他参加建厂四十周年纪念活动时,他曾这样讲过:“我想,人生能有几个八年啊!二十多岁以前都在学校里念书,我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念书毕业以后有六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第一汽车制造厂度过的。这八年时间,可以说把我的最好的年华都献给了一汽事业,所以直到今天,我仍然十分怀念在一汽度过的这段时光。”和技术人员在长春一汽,1957年1962年,汪道涵把时年三十六岁的他调到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任第一副所长,主持科研技术工作并兼顾发展国际合作。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坐落在普陀区武宁路的505号,在当时是一机部直属的事业单位。上任伊始,正值上海电科所大规模扩建。从祖国四面八方调来各路权威专家,组成了中小型电机、低压电器、电工合金材料、整流器、电焊机、电炉等七大研究室。一时间上海电科所人员过千,蔚为大观,成为一机部的“明星所”。此后四年间,尽管外部大环境“山雨欲来风满楼”,但上海电科所却逆势而上,建立了大量先进实验室、填补诸多国家空白,创造了一段辉煌的岁月。武宁路上海电科所大门作为主管技术的第一副所长,他用崭新的思维在六十年代的电科所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现代科研立项和研发制度。他在所里提出了研究项目的“三书”制度:选题要有意见书、研究要有任务书、实施要有计划书。
2023年12月21日
其他

铁托访华,1977

1977年8月30日,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的专机抵达北京。中方摆出了十分隆重的阵势,欢迎这位85岁的国际共运前辈。机场欢迎铁托的盛景铁托是毛泽东逝世后中国接待来访的第一位外国元首,考虑到此次来访对于展示外交新气象十分关键,因此安排了超高规格的接待。新领导人陪同铁托一起在机场绕行一周,同数千名欢迎群众挥手致意。车队抵达天安门广场时,受到了八万群众的热烈欢迎。当晚,中国领导人为铁托举行盛大欢迎宴会,邓小平、李先念、邓颖超等人出席并纷纷向铁托祝酒。在社会主义阵营大家庭里,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都讲究一个“辈分”。而铁托是早年参加过“十月革命”的那一代人,论资历也就稍逊于斯大林几分,比同龄的胡志明要高很多,更不要提四十年代才出道的金日成了。8月31日上午,铁托与中国领导人举行会谈,双方正式达成了恢复两党关系的原则协议。一旁的邓小平补充说道:“过去的事情一风吹了。”天安门广场的欢迎人群过去的事情一风吹了,那什么是“过去的事”呢?这就说来话长了。历史上,南斯拉夫曾经是首批承认新中国的国家,时间是1949年10月5日。但当时斯大林和铁托关系闹得很僵,苏联还拉着东欧国家制裁南斯拉夫,两者相较,新中国只能选择站苏联这边,指责铁托的相关政策论述。直到《斯大林去世》后的1955年1月,中南两国才正式建交。不过整个五六十代间中国和南斯拉夫的关系是比较冷淡的,南斯拉夫因频频接受西方投资,被意识形态高涨的中国称为“现代修正主义”和“资本主义复辟”,简称“南修”。与之相对应的,同一时期南斯拉夫称呼中国为“教条主义者”。1958年中国炮击金门后,南斯拉夫激烈的抨击中方行动是“对全世界的威胁”“有害于亚洲和平”,甚至还给台湾发了参加不结盟运动大会的邀请。这一番骂来骂去,闹来闹去,两国关系在建交仅仅三年后即宣告中断。六十年代轰轰烈烈的中苏论战中,九篇檄文的第三篇即“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国家吗?”火药味十足。欢迎宴会上邓小平举杯向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右)致意,此时小平同志刚刚复出一个月。事情的转机发生在1969年的珍宝岛冲突后。因中国对苏联进行《全面战备》,使得外交层面必须拉拢所有的反苏国家。这一时期,中国开始将南斯拉夫视为对抗苏联扩张主义的同盟军。双方在1968年共同谴责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并于1969年恢复互派大使。1975年,毛泽东在会见南斯拉夫总理比耶迪奇的时候,赞扬“铁托是铁,不怕苏联压迫”,并请他问候铁托总统——此番表态实际上是为不久后的两党两国关系正常化铺平了道路。当时南斯拉夫总理比耶迪奇曾邀请主持国务院工作的邓小平访南,外交部把时间初步安排在1976
2023年12月20日
其他

台湾的选战策略

台湾选战进入冲刺时刻,民进党“赖萧配”暂时以3~5个百分点的微弱优势领先国民党“侯康配”,蓝绿两大党已经与柯文哲拉开明显身位。这种情况下,三方分别采取了如下的选战策略。民进党:同时打国民党与柯文哲。国民党:重点打民进党,冷落柯文哲。民众党:“蓝白合”破裂初期猛打国民党,冲刺阶段猛打民进党。为什么三方会分别制定不同的选战策略呢?民进党很容易理解,它暂时是第一名嘛,对准第二第三无限制开火就行。具体来说,民进党方面对国民党和柯文哲做了打包处理,把“九二共识”(国民党表述)和“两岸一家亲”(柯文哲表述)都囊括到“统象限”,尽可能塑造统独对立。用赵少康的话说,叫老狗玩不出新把戏。近期,赖清德几乎每个造势场合都会猛烈抨击侯友宜重启服贸谈判的政见;而对于柯文哲自称“内心仍是深绿”的表态,民进党丝毫没有拉拢他的意思,呛声“直接投赖清德就行”,让柯十分尴尬。12月11日,三组候选人完成了抽检,民众党“柯盈配”1号,民进党“赖萧配”2号,国民党“侯康配”3号。柯文哲喊出“义无反顾拼1次,最好选哲选1号”;萧美琴高喊“美德双全,稳健向前”;国民党抽签代表则打出“台湾换新3,人民有好康”的口号。与民进党不同,排名第二的国民党选战策略就需要审时度势、仔细拿捏了。“蓝白合”破裂初期,国民党方面曾猛打柯文哲,比如《台湾政坛无间道》一篇中提到的徐巧芯爆料黄珊珊事件。可几番打下来国民党发现,柯文哲流失的票似乎并没有跑到侯友宜这边,反而是当柯文哲民调下滑时,赖清德与萧美琴支持率也跟着上升。换言之,柯文哲的选票流向并不一定对哪个特定政党候选人有利。于是国民党迅速调整策略,改为“打赖冷柯,弥补短板”,即将重点放到争取中间选民上,不再去深究柯阵营的弊案,甚至希望柯能够抢夺更多的绿营选票。国民党最近找到一本2004年版的萧美琴(赖清德副手)自传,其中有“出生时就是美国人,这样的身份在过了二十几岁后要申请XXXXX籍和护照都非常困难”的表述,这被认为是2004年萧本人承认自己没有台湾籍贯。为弥补年轻票短板,赵少康近期频频安排与青年学生座谈,据说还将参加网红节目《贺珑夜夜秀》,以一种轻松而不是苦大仇深的姿态来争取年轻人支持。作为事实上已经出局的第三方力量,柯文哲的目标是打出声势,同时赢下尽可能多的政党票。最近几天,柯文哲一改“蓝白合”破裂初期主要打击国民党的做派,调转枪口瞄准赖清德猛攻,被认为是挖不动蓝的开始挖绿的。针对赖老家违建问题,他称赖清德死不认错,“这已是诚信问题”。针对赖清德的哽咽哭泣,柯文哲直言“那干脆直接去赖清德家违建前面办个直播好了,让赖哭得更大声”。与此同时,民众党不分区民意代表候选人、前时代力量主席黄国昌大张旗鼓地召开“新潮流贪腐集团,赖清德出来面对”记者会,他出示了七张根据农业部的航照图,要赖莫再强辩,应依法拆除违建。不仅如此,同为深绿象限的黄国昌还公开点名行政部门副负责人郑文灿等12人涉及黑金贪渎等行径,指赖清德一再包庇纵容这12位“护法”,令人瞠目结舌。有分析人士指出,由于柯文哲的蓝营选票已多数回归国民党,为了巩固其绿营和中间选票,柯决定重点打击赖清德,从民进党那里拓展票源。柯文哲小弟黄国昌召开“打赖记者会”,展示赖清德老家建筑物时空对照图。黄国昌原是台独政党时代力量的主席,因2020年选举中时代力量候选人全军覆没,不得不改投民众党麾下。根据12月9日《美丽岛电子报》董事长吴子嘉的估算,赖清德的得票数大致在553万~582万之间,侯友宜开出的票在526万~540万之间,即落后赖10~50万票,是非常小的差距,而柯文哲的得票则在250万左右。最后时刻,国民党有两张可以左右胜负的牌:第一张是柯文哲,他这250万票往哪边流动,毫无疑问将一锤定胜负。第二张或许被大家遗忘了,那便是郭台铭。郭在成为候选人的过程中轻松联署了百万票,虽然部分郭粉可能已经归队,但肯定还有一些处于摇摆状态的中间选民/经济选民/弃票选民。假如国民党能够劝回郭台铭,让他全力为侯友宜辅选站台,再拉回个二三十万票想必不在话下。总而言之,赖清德远没到高枕无忧的时候,这仍是一场充满悬念的选战。
2023年12月14日
其他

胡志明的遗嘱

1、1969年9月2日,胡志明逝世。逝世前,原本应该有越共主要领导集体齐聚身边听取遗言的环节,不过被黎笋以胡志明不清醒、说不清楚话为由阻止。在送走胡主席后,黎笋拿出了一份有胡志明签名的打印文件,称这就是事先准备好的胡志明遗嘱。遗嘱中包含了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话,比如“越南要成为主宰印支半岛的强国”等等。不久,越共机关报《人民报》上公布了这份文件,并附有一小段胡志明手迹(如下图)。胡志明遗嘱手迹(局部)若干年后,来华的黄文欢曾强烈质疑这份文件和手迹,他怀疑胡志明遗嘱被黎笋删减或者篡改了,因此才采用“部分手迹+打印文件”的形式。面对要求越南当局公开手写全文的要求,黎笋迟迟没有回应。时间来到1989年。这一年的9月2日是胡志明逝世20周年,纪念日当天,已经走上革新开放道路的越南当局又拿出了几页胡志明亲笔手写的遗嘱,并称之为1969版遗嘱的“补充材料”。斯人已逝,时过境迁。胡志明的遗嘱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了越南“亲华派”和“亲苏派”斗争的一个政治话题,绵延多年。2、大家看古装剧,经常会听到一个霸气的头衔——异姓王,比如吴三桂,就常常被称作“大清第一异姓王”。之所以强调“异姓”,是因为中国古代帝制时期非皇族想要称王是极难的,一般只有两种情况:极个别开国元勋某王把皇帝架空后者的例子大家很容易联想到魏王曹操和汉献帝的故事,至于说前者,历史上最早分封异姓王的是刘邦。楚汉相争的年代,刘邦为了拉拢各派势力封了若干个“王”,不过仗一打完便后悔了。西汉建国初期,中央政府实际上就控制了以关中、巴蜀为核心的一半土地,剩下一半全在异姓王手里。异姓王们拥有独立的兵权、土地、官吏,只是名义上归属西汉而已。因此,在刘邦当皇帝的七年里,他做的事情主要就是和这些异姓王们打仗。臧荼、韩王信、韩信、彭越、英布等被一一消灭,刘邦本人也是在讨伐英布叛乱时负伤而亡的。根据《史记》的记载,刘邦临死前与诸功臣制定了一个盟约,即大名鼎鼎的“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A)上面这句话曾被广泛引用,以至于给人一种错觉:好像只要雄才大略的帝王留下政治遗嘱,大家便会恪守分际。其实不是这样的。在对功臣集团提出“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要求的同时,刘邦同时给了一个重要的许诺:“使黄河如带,泰山如厉,国以永存,施及苗裔。”(B)什么意思呢?大概是说,哪怕是百年之后沧海桑田,只要我大汉还在,你们的后代就可以永世享受爵位。要求(A)+条件(B),这才是白马盟誓的全部内容。3、一提政治遗嘱,喜欢历史的朋友脑海里会浮现出很多名句:“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我建议同志们仔细想个办法把斯大林从这个职位上调开,任命另一个人担任这个职位。”……这些政治遗嘱有的发挥了关键作用,有的几乎没有发挥作用,比如列宁的《给大会代表的信》。坊间戏言道,斯大林这样告慰列宁:“伟大的导师,你不用担心,不听我话的人已经安排他们直接去找你讨教了。”说句不好听的,列宁不在信中提这几位同志还罢,但凡是被提到的无一幸免。《列宁在1918》连环画,这部拍摄于1939年的苏联黑白故事影片曾在中国大范围放映。纵观历史,能够留下有影响力“政治遗嘱”的大都是开国皇帝、中兴皇帝等拥有巨大权威的仲裁者。他们凭借着卓越功勋,使个人形象与王朝实现了高度绑定,后世的继承者很难从大义上去改弦更张。因此对后来者而言,如何去借用政治遗嘱的名分便成了一个重要技巧。下面举两个例子。第一个是朱棣,他的方法叫做“断章取义”。自古以来,造反这种事情通常需要做好舆论铺垫,最好能拿出法理依据来。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拿出的法理依据便是朱元璋的政治遗嘱——《皇明祖训》。当初明太祖朱元璋分封诸子为藩王时,规定藩王有移文中央索取奸臣和举兵清君侧的权利,不过前提是皇帝先下诏藩王才能起兵。朱棣比较鬼,把祖训中有利于自己的一段拿来用,打出了“奉天靖难”的口号。第二个例子的典型代表就是斯大林,他的方法叫做“移花接木”。苏联时代所有关于“列宁主义”的论述和有关列宁本人的历史故事,全都经过了斯大林的重塑。不仅如此,原本并不以理论见长的斯大林还发表过一部专著,名字叫《论列宁主义基础》。经过长时期的宣传,列宁最终成了一个伟光正又虚无缥缈的形象,而斯大林则成了列宁同志唯一的亲密战友和继承人。
2023年12月10日
其他

苏俄诞生之初

从1917年十月革命到1991年红旗落地,七十四年间红色苏联一共经历了七位掌门人,他们分别是:列宁(5年)斯大林(31年)赫鲁晓夫(11年)勃列日涅夫(18年)安德罗波夫(1年)契尔年科(1年)戈尔巴乔夫(7年)前两位是笔名,后五位是真名。虽说名字后面个硬加了一个年份,但其实在苏联的七十四年历程中有着三段“混沌时期”:第一段是列宁和斯大林交接班的1922~1925年。第二段是斯大林死后群雄竞逐的1953~1957年。第三段是勃列日涅夫死后城头变幻大王旗的1982~1985年。接下来单纯从人物的角度出发,试着回顾一下列宁至斯大林这一段的传承。今天人们对于“列宁”这两个字的印象更多是一种精神和理论属性,一种意识形态象征,而非人物本身。由于种种原因,列宁最终化身为一面旗帜,即便是权势最鼎盛的斯大林,也常常自称“列宁最亲密的战友”。“列宁主义”这个词在今天的中国很少提,官方的表述始终是“马列主义”,其实列宁主义的定义为:“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更通俗一点说,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俄国化版本,是根据俄国革命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补充。以上定义和解释都是斯大林给出的……至于列宁本人有哪些思想,历史学家们探究的五花八门,已不再重要。真正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是斯大林挑选后钦点的“列宁的思想”,你说这到底算谁的思想呢?说到列宁思想,尽管后来被斯大林改的面目全非,但有一点大家是形成共识的——列宁的革命暴力思想非常强烈。1903年7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英国伦敦举办。会上,列宁和另一位主要领导人马尔托夫出现意见分歧。马尔托夫主张政党成员应该能够独立表达想法,列宁推崇集中制;马尔托夫反对一些“太过激烈的革命手段”,列宁主张“掀桌子”。具体来说,列宁鼓励鼓励暴力起义,为此他专门设计了“武装起义”“没收士绅土地”等社会革命党相关口号。列宁赞同抢劫邮局、车站、列车和银行的想法,这段我们在《斯大林的崛起》一篇中提到过,斯大林当时就践行了列宁的革命理论,是抢银行的一把好手。沙俄警察局拘捕斯大林的档案照片在1903年的这次党代表大会上,大多数人支持了列宁“暴力革命”的观点,他们被称为“布尔什维克”,意为“多数派”。相对应的,马尔托夫的支持者被称为“孟什维克”,意为“少数派”。会后,孟什维克指责布尔什维克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布尔什维克则批评孟什维克是改良主义者、机会主义者。总之,列宁在革命年代反复强调推翻旧秩序和革命成功需要恐怖和暴力,最后列宁本人也是因为被暗杀而受重伤,过早离世。若干年后,列宁的理论成了社会主义的“正统”,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得以推广。“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不过抛开革命理念,列宁在生活和与人相处中其实是一个非常彬彬有礼、富有情趣的人。列宁律师出身,能说俄、法、德、英等多国语言,他酷爱体育锻炼,爬山、骑行、游泳样样精通,曾在风景如画的瑞士待过很多年。哦对,还有一点很重要,列宁有犹太血统。因为二战后苏联有“反犹政策”,所以列宁的血统在苏联时期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直到八十年代才被公开讨论。位于红场的列宁墓聊完列宁,下面聊一个大家不太熟悉的人物——斯维尔德洛夫。一个好汉三个帮,领导想要办事,必须有几个心腹爱将。作为列宁的左膀右臂,斯维尔德洛夫也是犹太人,曾担任苏俄第一个名义上的国家元首。1918年8月列宁遇刺负伤后,他曾代表列宁主持人民委员会一切事务工作,地位非常尊崇。在早期俄共的领导层中,托洛斯基主要负责军事工作,斯大林以搞民族事务起家,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和布哈林主要搞意识形态理论工作,负责政务的主要是斯维尔德洛夫,实际上的苏联总理。那么为什么斯维尔德洛夫没有参与后来的“抢班夺权”大戏呢?因为早在1919年,斯维尔德洛夫便因患西班牙流感逝世,比列宁还早走了五年。霸气的侧身照。斯维尔德洛夫若在世,将是斯大林的一个强劲对手熟悉苏联历史的朋友一般都知道,列宁去世前留了一份著名的口授遗嘱,叫《给代表大会的信》。在这封信中,列宁对当时苏共的几位高层一一做了点评,看来看去觉得谁都不放心,对国家的未来感到忧心忡忡。不过这时列宁的遗嘱已经作用不大了。当1924年克鲁普斯卡娅把列宁的遗嘱交给了苏共政治局、提议更换斯大林总书记的职位时,斯大林羽翼已成。面对遗嘱,斯大林“含蓄的表达”要辞去职务,被大家强势挽留。谁都知道,列宁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小说魔戒中的至尊魔戒象征着最高权力纵观苏联七十多年的历史,列宁和斯大林两个人占了一半的时间。列宁在“接班人”问题上一团糟,斯大林在“接班人”问题上也是一团糟。1922~1926年,斯大林联合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击败列宁中意的“接班人”托洛斯基,然后大开杀戒,铲除两位盟友,为后世树立起错误榜样。1953~1957年,赫鲁晓夫联合马林科夫朱可夫等人击败权势最盛的贝利亚,随即又同马林科夫等盟友激战数年,几乎是复制了当年斯大林的“上台模式”。不同于中下层的一纸调令,最高权力的传承在任何一个政权里都是天大的事情,关乎“国本”。这一点上看,列宁和斯大林都有所失职。斯大林、列宁和加里宁,
2023年12月9日
其他

朝鲜停战模式

Malkasian也提出让联合国等第三方力量介入进来,因为中立的仲裁者是一种宝贵资产,可以增强协议的效力。对于乌克兰,Carter
2023年12月6日
其他

繁忙的选举年

纵观全球范围内的选举/换届,通常双数年的比较多,单数年的比较少。在2023年里,重要的选举大概只有土耳其、泰国、阿根廷等几个,而到了2024年,美国、俄罗斯、印度、英国都将进行换届选举。本篇便来简单梳理一下。1、俄罗斯大选按计划,俄罗斯总统选举将于2024年3月17日举行,目前有一些媒体风声放出来,但普京本人并未表态。近期比较权威的消息来自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他在回答提问时讲道:“普京尚未宣布他打算参选,但我真诚地相信他会这么做,我毫不怀疑他会赢得选举。我毫不怀疑他将继续担任总统。”考虑到12月14日普京将发表年度电视讲话,因此也有媒体猜测,届时普京将正式公布参选2024.回顾历史,战争通常会巩固“强硬派”的力量,延续战时体制度过危机应该是目前莫斯科精英群体的最大共识。而基于这一共识,普京仍将是最稳妥的选择。2023年3月结束的高峰会晤中,中国方面对于克里姆林宫的政策稳定性表示高度重视,曾明确讲道:“俄罗斯明年将举行总统选举。在你坚强领导下,俄罗斯发展振兴取得长足进展。我坚信,俄罗斯人民一定会继续给予你坚定支持。”2、乌克兰大选俄乌不愧是斯拉夫兄弟,俄国2024年3月选举,乌克兰2024年3月也要选举。按计划,其第一轮投票将于3月31日举行,如果无参选人获得半数以上选票,再举行第二轮投票。也是因为战争的原因,目前有关乌克兰大选的消息很少很少,也不确定是照例举行还是延期,但通常认为泽连斯基继续执政的可能性很高。今年8月份的时候,泽连斯基的口径曾是“西方国家给经费就正常选”,不过到了11月份,看西方似乎没有给乌克兰选举特别经费的意思,所以泽连斯基便改口称:“我相信此刻选举是不恰当的,在战争时期讨论在乌克兰举行选举根本不负责任,我们需要避免无谓的政治讨论。”乌克兰外交部长库列巴进一步解释称,由于大量乌克兰人民都在国外,还有许多军人在前线作战,选举会很难举行。3、印度大选排队投票的印度人,2019年。2024年春天,印度将举行五年一度的大选。印度政治体制承袭自英国议会制,总统为虚位国家元首,总理由下院多数党领袖出任,理论上没有任期限制。考虑到莫迪所在的印度人民党2022年邦议会选举获得大胜,再加上今年印度是G20主席国、莫迪以“全球南方(Global
2023年12月1日
其他

下阶段国民党的几点思路

1、“蓝白合”破裂不代表民进党一定能赢,实际上,如果蓝白阵营真的要合,直到投票前都可以,当前登记领表的截止日期并不是deadline。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想要影响得票只需要最后时刻一方(通常是弱势方)高调宣布支持另一方即可。设想一种场景:选前一周柯文哲的支持率为20%,侯友宜35%,赖清德40%,未表态5%;那么很显然,柯已经不具备获胜的希望。此时国民党固然可以继续打柯、尽可能操作“弃保”战术,但为了稳胜,也可以选择让渡部分利益给民众党,换取柯公开宣布支持侯——这同样是“蓝白合”。2、不管现在民调结果如何,民进党最终大概率可以催出来四成以上的票给赖清德——这是绿营的基本盘和铁粉。我们可以用2008年的谢长廷来评估,当时是绿营声势最低落的时候,陈水扁家族弊案让岛内民众极其厌恶民进党,而面对的竞争对手马英九又是国民党最受欢迎的政治人物。这种情况下,人气平平的谢长廷仍拿下四成二的票。换句话说,如果国民党和民众党之一想要赢,就必须把另一方打到10%~15%左右的得票率,自己占四成五。3、《复盘“蓝白合”的破裂》一篇中提到过,侯友宜是“蓝绿PK”场景下比较理想的候选人,既不适合“蓝白合”,也不适合“三咖督”。那怎么办呢?国民党的处理方式是亡羊补牢,把赵少康和韩国瑜两位深蓝大咖挺出来——赵少康给侯友宜做副手,韩国瑜做不分区民意代表第一名(竞逐立法机构负责人)。这一思路是清晰且有效的。至少就最近两天的舆论形势看,蓝营已经稳固住阵脚,倒是柯阵营陷入一定的混乱,被蓝绿共同绞杀。早些时候,因为侯友宜的历史履历和浅蓝色彩,使得中蓝深蓝选民普遍不愿意支持他。现在“蓝白合”破裂,侯在破局大戏上公开呛声柯文哲,再加上深蓝赵少康成为副手,这一系列事件反而凝聚了国民党支持者。“三咖督”说白了是拼基本盘,国民党就算弱于民进党的四成铁票,三成五基本盘总是有的,这也是未来一段时间“侯康配”的底线目标。4、国民党自知要赢下2024地区领导人选举十分困难,因此将很大的希望也寄托到立法机构上,避免让民进党再度“完全执政”。想法当然是好的,但它带来了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导致国民党在面对柯文哲和民众党时“畏畏缩缩”,不敢放开手打柯。因为国民党想要席位单独过半十分困难,目前的思路是联合民众党一起掌控立法机构。这一点上该怎样取舍,很考验国民党高层的智慧。在笔者看来,国民党现在的思路应该是先打趴柯文哲,从柯那里抢回来浅蓝票,最后时刻再去拼“弃保”或“蓝白二合”。没有绝对优势地位的“蓝白合”谈判,就是刚刚这个下场。5、简单来说,台海局势共分为三种模式:A
2023年11月26日
其他

一场无法取胜的战争

Charap最近发表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做《An
2023年11月25日
其他

对蓝白合破局的三点点评

昨天晚上,郭台铭、柯文哲、侯友宜、朱立伦、马英九等五位在野阵营大佬在齐聚台北君悦酒店,为“蓝白合”做最后时刻的努力。原本大家还抱有一丝丝期待,可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柯、郭二人迟到半小时,柯文哲与侯友宜在众目睽睽之下公然互呛,侯、朱、马三人中途离场,俨然一场闹剧。趁着热度,这里临时点评三点。1、政治谈判都是密室协商,即使会前开放给媒体朋友们拍拍照,也都只说些官话套话和废话,不会有实质内容。因为政治谈判涉及到复杂甚至肮脏的利益交换,是不能完全公开的,见光死。以“蓝白合”为例,说白了不就是谁当正、谁当副、正的怎么补偿副的,这些条件你能当着媒体的面讲吗?按照国际惯例,通常是谈好了召开联合记者会,谈不好各自召开记者会或者干脆不开。历史上,我们从未见过在媒体直播场景下进行重大政治协商的例子,台湾蓝白阵营真是敢为天下先。2、从今年以来的候选人提名、“蓝白合”谈判到“蓝白合”破裂这一系列事件中,不难发现国民党政治人物的水平极低,十分欠缺必要的政治智慧。《中县干部》一文中冯军旗博士曾引用过中县县委书记的一句话:“人事安排在上常委会之前必须协调好,如果上了常委会大家再争吵,那就说明这个县委书记没有干成,工作做的不够。”这样讲吧,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不仅没有县委书记的水平,可能连乡镇党委书记的水平也没有。今年5~7月整合郭台铭失败,双方从兄弟变成仇人;9~11月整合柯文哲又失败,不欢而散。他竟然能够做到“合一次破一次”,“谈一次得罪一个人”,堪称一绝。如果要给此次“蓝白合”破裂划定责任,朱立伦应占到五成,侯友宜两成,柯文哲两成,黄珊珊一成。3、大陆对于台湾的政治生态现实情况要有更加清醒的认识。简单点说,即使国民党未来某天能够执政,他们也很难有能力和魄力去推动两岸关系往深水区行进。岛内目之所及的主流政治人物里没有政治家,甚至没有西方选举政治中那种传统政客,他们更像是在直播平台讨好民众的“政治演员”。
2023年11月24日
其他

难忘,1999

洛杉矶是此行的第一站。随后的八天里,中国代表团先后访问了华盛顿、丹佛、芝加哥、纽约等城市,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在华盛顿和克林顿以及美国贸易谈判团队的会谈。
2023年11月16日
其他

帝王的庙号

“祖有功而宗有德。”——《礼》有功,即奠基之功;有德,即守成之德。——李贤注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去世后,在太庙之中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庙号最早出现在商朝,商人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视永远立庙祭祀之意。庙号的基本逻辑非常明确:开国皇帝称“祖”,承嗣皇帝称“宗”。最初,只有为王朝立下大功的皇帝才有资格有庙号,进太庙。比如历时四百年的汉朝,就只有六位皇帝有庙号:西汉汉高帝
2023年11月15日
其他

霍英东往事

2022年12月15日结束的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地区选举中,现年43岁的霍启刚以1248票当选,是得票最高的男性候选人,被誉为新一届“票王”。由于特殊的身份以及亮眼的表现(港区人大代表的投票群体与特首投票群体高度重叠),使得有关他政治前途的讨论一时间火遍香江两岸。
2023年11月12日
其他

大器晚成的朱镕基

分享一篇文章,请读者朋友们点击下图链接阅读——或点击关注“江宁知府2022”阅读——
2023年11月5日
其他

中国的潜台词

分享一篇文章——
2023年10月23日
其他

一次出租车对话

前几天来上海出差,从静安寺打车回虹桥,途中跟开出租车的大叔闲聊天,以下是根据回忆做的一些整理和思考。1、老外作为的哥,他们对于客源群体非常敏感。大叔感慨地说道:上海是全国老外最多的城市,您刚刚打车的静安寺这一带又是上海老外非常集中的地方,可今年明显感觉老外少了许多。老外的消费力很高,同等情况下,老外体现出的消费力远高于中国人。举个例子。同样是1000万的身价,中国人可能住着老破小,挤着地铁,生活紧紧巴巴的;老外则是租着三五千万的房子,出入各种高档场所。毕竟上海豪宅的租售比也就百分之一点几,三千万的房子一年四五十万差不多就租下来了,对身价千万的人来说其实并不算什么,障碍更多在于观念。中国人才实现小康社会没多久,很多人还留有青年或少年时代的贫穷记忆,因此在财务方面显得十分谨慎。而老外、尤其是来自欧美的老外,他们一方面拥有更强烈的自我消费观,另一方面也带有些老牌发达国家的底气。考虑到当下国内各行各业都在刺激消费,与其将目光盯在存量市场上,不如聚焦于开源——别的国家可以大力吸引中国游客,中国自然也应该大力吸引外国游客。倒不是说没有老外我们就过得不好,而是说吸引天下客人之后,我们可以过得更好。新任泰国总理到机场欢迎中国游客。2、减少出差出租车大叔是外地人,但很早就来上海了,跟街坊邻居们很熟。从前大家要是出差去机场、火车站啥的,有时会直接私下订他的车。这其实是一笔挺可观的收入——早晨从住所跑一趟机场,再从机场拉个客回市区,两三百块钱出来了,普通上海出租车一天的平均流水也就七八百。然而最近一年里,订他车的人越来越少。有次正好碰到之前一位常订车的老邻居,大叔就问:最近没怎么出差啊?邻居解释道,现在公司对于出差审批和出差预算卡的很严格,严控打车成本,能不出差就不出差,能坐地铁就坐地铁。大叔忧心忡忡的讲道,即使在滴滴快的网约车竞争最激烈的那段时间里,他们出租车司机都没有那么悲观,因为受到的影响并不大。可如今却是阵阵寒意,跑满一天流水指标的时间越来越长,从10个小时到12个小时,再到14、15个小时。赚同样多的钱,人更加辛苦了,只能咬着牙坚持跑。要不怎么说躺平不是一种心态,而是一种实力——绝大多数普通人并不拥有这种实力。3、减少加班上海市区内遍布写字楼,在加班文化盛行的中国,每到夜晚写字楼里都有无数挑灯夜战的打工人,俗称“内透”。按照以往的传统,很多公司有所谓的加班报销制度,比如晚上9点/10点后打车可以报销,也算是给员工的一种福利。最近几个月来,出租车大叔感受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写字楼里不再有那么多晚走的打工人了。即使是传统的“加班大户”金融和互联网公司,多数员工也都在6、7点下班,偶尔到8点,9点/10点后走出写字楼的人越来越少。因为下班时间早了,所以他们既享受不到打车报销的“福利”,也很少会自掏腰包打车。于是出租车师傅们的客源又少了一大批。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希望中国人的这份勤劳,可以被温柔以待。
2023年10月19日
其他

平壤送来的难题

分享一篇文章,请读者朋友们点击下图链接阅读——或点击关注公众号名片“江宁知府2022”阅读——
2023年10月18日
其他

孟书记要用高启强

1、孟书记要用高启强《狂飙》中有一个不太惹人注意的人物——第二段剧情中的京海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郭文建。郭文建的人物设置比较有趣。首先他用的是孟德海(前副市长兼公安局长)之前的局长办公室,不过门牌改挂了“副局长办公室”。然后从警衔上来看,郭文建的警衔为三级警监,与孟德海担任副市长兼公安局长时相同,高于前任常务副局长安长林的一级警督。由此可见,郭文建是常务副局长主持工作的可能性比较大,即实际上的京海市公安系统一把手,剧中其实也默认了这一点。下面介绍剧中一段十分关键的对话。大致背景是郭文建因现场处理闹事胳膊被打骨折了,闹事的场所就是青华区备受关注的莽村工地,作为市委常委兼青华区委书记、也是前任市公安局长的孟德海第一时间上门去给郭文建道歉。不过孟德海道歉只是个幌子,他的真实意图其实是想让郭局长帮忙放出高启强(时任建工集团总经理,剧中男主,涉黑团伙老大),并为其即将进行的拆迁工作开绿灯。作为京海市公安系统前后脚的一把手,孟德海和郭文建会不知道高启强是个什么人物吗?当然门清。因此郭文建一开始是拒绝的,表示“高启强不是省油的灯”,也“不是好的解决办法”。孟德海却向他解释道,赵立冬想把自己架空,把莽村拆迁改造的事情一把抓,这样以来不仅自己的权威大大受损、青华区的政绩被抢夺了过去,而且青华区老百姓也讨不到什么实惠。孟的话虽然夹杂着私心,但确实是肺腑之言。你公安局长可以不用考虑钱的问题,但作为地方主官,区委书记脑子里天天算的可都是财政那几两银子。假如目前存在三个拆迁改造方案:Plan
2023年10月16日
其他

混乱的大国时代

在俄乌战争的历史背景下,近几十年来规模最大巴以冲突骤然开启。长期关注美国军事战略的朋友或许听过一个说法,克林顿和小布什时期,美军的目标是应对两场同时发生的“主要区域事件”(Major
2023年10月15日
其他

幸运的台湾

台湾是一个小确幸的社会,竞争不激烈,开支也不大,过着比较温馨自在的生活。台湾民众的危机感非常低,有句话说得好——全世界都认为台海局势十分危险,只有台湾人丝毫不介意。与两岸关系等宏观议题相比,岛内社会更重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凤梨滞销、某某候选人学历造假、“蛋荒”等等。从大视角来看,台湾其实是一个很幸运的岛屿,这种幸运某种程度上塑造了当下岛内的社会基础民意。可以这样讲,二十世纪历史洪流的残酷性,台湾很少有人切身体会过。一有农产品滞销,台湾政治人物就会从上到下号召全民“吃XX”。类似的画面不仅大陆从未出现过,其他选举政体里也极少看到,最多有议员层面的呼吁。2022年环台军演期间,岛内知名媒体人赵少康发表评论。环顾东亚,台湾岛是二十世纪里唯一一个没有经历过大规模战火摧残的地区。日本不必解释了,全国上下几乎是炸烂又重建,一直到六十年代东京街头还随处可见乞讨的残疾士兵,向人们昭示着战争的可怕。朝鲜和韩国同样凄惨,仅在五十年代的朝鲜战争中平民死亡人数即超过300万,约占当时朝韩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联合国军司令李奇微曾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站在汉江桥头,几十万的难民背着包袱、扶老携幼,争先恐后地向汉江拥去。难民们纷纷从冰上渡江。紧抱着婴儿的母亲,背着老人、病人、残疾人的男人,扛着大包袱和推着小型两轮车的人们……没人去扶助那些跌倒的人。在这悲惨的逃难中,谁也没时间去帮助邻居。没有人流泪哭泣,只能听见在冰上走路的痛苦的喘息声。”东京街头乞讨的士兵。这幅画面的影响延续至今——日本绝大多数年轻人厌倦当兵,且十分反战,自卫队的平均年龄超过36岁。中国大陆的二十世纪跌宕起伏,经历过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数十年的全域战乱,影响深远。东南亚地区也好不到哪去,越南、柬埔寨等国从四十年代一直打到八十年代;缅甸直到今天还处于半内战状态;印尼、菲律宾等都是二战激烈的战场,前者在二战结束后又跟宗主国荷兰打了整整四年。就连弹丸之地新加坡也没有逃过一劫,包括被日本俘虏的英军(不少是印度人)和当地华人在内,得有十几万人身亡。除东亚地区外,欧洲、中亚、西亚、非洲也都是二十世纪战争的重灾区,大概只有北美南美的情况稍好一些。台湾总督府厅舍,启用于1919年,现为台湾地区领导人办公地。台湾很幸运地躲过了二十世纪里的历次战乱。二三十年代大陆军阀混战之时,正是日本对台殖民相对宽松的年代,搞了不少基础设施建设。抗日战争期间,由于担心“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日本不太敢招募太多台湾士兵,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才开始大规模动员。四十年代中期,台湾岛上一度驻扎有近二十万日军,是日本拱卫本土的重要基地;眼看一场大战不可避免,结果美海军上将威廉·哈尔西提出了著名的“跳岛战术”,被麦克阿瑟采纳。盟军最终选取菲律宾群岛和冲绳岛作为主攻对象,绕过了台湾。从这张太平洋战争进军路线图上,也能感受到台湾的特殊。二战期间,台湾遭受的最大规模轰炸发生在1945年5月31日的台北,轰炸之前盟军曾预先投下传单警示,因此伤亡人数并不多。根据台湾总督府的统计,1944年10月~1945年8月,全台湾空袭一共死亡5582人,失踪419人,主要发生在台北、高雄和台南。除几个大城市遭到了美军轰炸外,岛内几十年来的建设成果基本被完整保留了下来,躲过一劫。而作为美军进攻日本本土前进基地的“替代品”,冲绳在历时三个多月的激战中损失惨重。据粗略估算,冲绳有约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平民惨遭战火涂炭,其中不少还是在日军蛊惑下殉葬的,直到今天冲绳人对美国和日本都没有什么好感。实际上,二战期间台湾最大的人员损失就是被日本殖民当局征调出岛的那20万人。不过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没有承担一线作战任务,且主要分布在南洋地区——对手为美国而不是苏联(对比关东军的遭遇),战后大概有17万人回到台湾,算是相当高的比例了。据粗略统计,有60多万日本关东军俘虏被流放到了西伯利亚和蒙古国,他们的工作环境极其恶劣,死亡率非常高,幸存者在1956年苏日恢复外交关系后才陆续遣返日本。或许是因为和平女神长期以来的眷顾,使得台湾人很少意识到战争的残酷,对两岸关系的敏感性和国际政治的严峻性缺乏现实认知。再加上选举文化下政治人物对选民的无限讨好,让台湾人高度吃“情绪价值”,从而欠缺了部分应有的理性。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随着全球范围内地区动荡日益加剧,希望两岸能以特有的智慧,将这种幸运继续延续下去,不要错过《2024最后的机会》。
2023年10月13日
其他

台湾2024选举的关键时刻到了

距离台湾2024选举投票日只剩下不到100天,形势依然扑朔迷离。各界一般认为,明年1月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果将对两岸关系乃至东亚和世界局势产生重大影响,因为它很可能成为北京“鹰鸽路线”的选择节点(《国民党2024还有机会吗?》)。与之前两次“一边倒”的选战不同,此次选举在野阵营其实占据着一定优势——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在各项民调中都只有35%到40%的支持度。然而因在野力量一分为三、互不相让,让赖清德以并不突出的支持度一骑绝尘。我们看下面三张表,根据岛内各种不同立场的调查机构做的2024民调,如果出现赖清德、侯友宜、柯文哲“三咖督”PK的场景,赖将以绝对优势当选。民调支持度与得票率是两个概念,需要做一些修正(比如年轻群体的投票率偏低)。岛内专家一般认为,赖可以拿下四成左右的票。(郭台铭民调只剩下1成左右,已濒临边缘化,所以最终局面大概率还是“三咖督”)不过赖清德也并不能高枕无忧,只要国民党和民众党这俩最主要的在野政党实现“蓝白合”,就有相当高的概率击败赖清德——各项民调结果显示,“柯侯配”(柯文哲正、侯友宜副)能够赢赖清德,但各个机构因立场不同使得调查结果偏差很大。“侯柯配”(侯友宜正、柯文哲副)的效果比“柯侯配”略差,但大多数情况下也能赢赖清德。虽然大家都知道合则两利、斗则两伤,但谁正谁副的问题却成为难解的死穴。根据规定,正副参选人必须在11月20日至24日之间登记,这意味着蓝白必须在11月24日之前决定是否合作。随着时间节点临近,国民党和柯文哲身上的压力都在增大——双方均不想承担“蓝白合”破局的责任,都想用步步紧逼的时间节点压制对方让步。按照岛内选举专家们预计,考虑到选举冲刺阶段的紧密行程,“蓝白合”可能在10月中下旬成局或破局换言之,决定台湾2024选举胜败的关键时刻就要到了。岛内两岸问题权威专家苏起、赵春山等均判断,北京无法忍受民进党长期执政的现状,倘若2024选举赖清德获胜,一定会有经贸、军事等各个领域的激烈反应。简单介绍完背景,下面切入正题。
2023年10月10日
其他

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

1、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为什么电视剧《狂飙》中以政法委书记、常务副市长、市长、市人大主任等角色为视角切入,而不是请出市委书记呢?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剧情设计不方便把一把手牵扯进去,总不能全市上下都被腐蚀了吧?另一方面,也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市委书记很可能撑不起长达二十年的“时间线”。因为级别到达一定高度后便会跨区域调动,以《狂飙》为例,从2001年到2021年京海市至少得经历四任市委书记,编剧很难将该角色穿插进剧情。进一步剖析不难发现,一座城市在领导层面通常分为两批人:一批是长期在本地工作的官,一批是外地/省里调入的官。剧中高度介入故事线发展的干部均为“本地官”,这其实是符合现实情况的。在当年风靡一时的纪录片《中国市长》里,时任大同市长的耿彦波给下属局长、区长们开会时有句意味深长的话:“今天大家都是主人,我是客人。”而片中的另一段对话,当记者询问为何如此着急赶工程进度时,他又略显无奈地说:“我还能有多长时间在大同啊?”现实话题此处不去聊,回到电视剧《狂飙》。不难猜测,故事发生期间的几任京海市市委书记很可能是外来官,有一种客人的心态,他们不愿意介入当地事务过深,尤其是矛盾激烈的城中村改造之类的事情。在剧中2006年莽村拆迁的过程中,出现过京海市委书记找常务副市长赵立冬和青华区委书记孟德海谈话的场景。谈完正事让孟德海出去后,市委书记含蓄地敲打了赵立冬,表示省纪委已经打电话来询问他的一些事情,只是尚不严重。什么意思呢?我不想管你那摊子烂事,但你也不准给我闹出事。对于外市/省里调入的官员来说,他们往往只在京海干几年就调走,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不愿意去干涉一些地方属性太强的事务,也不愿意牵扯进地方实力派之间的斗争。我们不妨将自己代入到京海市委书记的角色。假如书记是省厅厅长下放的,或者是其他市的市长/市委书记调过来的,现在市委班子里赵立冬和孟德海不合,他俩又都是经营当地数十年的老江湖、关系盘根错节,且都干过政法、公安这类强势机关。作为外来一把手,最理想的局面自然是班子成员能够“以大局为重”,和和气气谋发展,京海市GDP蒸蒸日上,自己好高升副省长。至于说赵立冬身上沾的那些破事,人家市委书记既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有些时候,一把手甚至希望刻意营造出一道“信息防火墙”,就像李达康之于丁义珍那样——用他干活,同时对他的一些事情睁只眼闭只眼,不做深究。套用耿彦波的那句话:你们才是京海市的主人,我这个市委书记最多干三五年就调走了,是京海的客人,我犯不着跟你们闹翻脸。于是便产生了一种非常不好的官场氛围:一把手有时会纵容下属,而这种纵容最终也毁了赵立冬和孟德海。除此之外,很难想象赵立冬二十多年间的所作所为一把手们全然不知,或者历任市委书记都是他的后台。回想起来,其实《狂飙》中的官场情况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同样存在。以剧中的人物关系看,同为外来官的沙瑞金与田国富明显走得更近,高育良和李达康则对应赵立冬和孟德海的角色。香港记者刘生曾对赵瑞龙说:“沙瑞金来汉东的目的就是拿下高育良和李达康这两条地头蛇。”1830年,迁任陕西布政使的周天爵在陛见召对时,与道光帝有过一段著名的对话:“凡全身远害者,似无过失,而祸伏未发。二十年其人已去,惟国与民受其弊,此不可不察。”从这个意义上讲,《狂飙》中京海市出现种种乱象,绝不仅仅是赵立冬的问题,那些纵容过他的人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2、人物的级别电视剧《狂飙》播出以来,不少朋友十分关心剧中官场人物的级别高低以及晋升路径问题。比如:吴刚老师饰演的扫黑督导专员徐忠是正厅级还是副厅级?张志坚老师饰演的孟德海用二十年的时间从京海市副市长兼公安局长干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是不是进步太慢了?剧情方面的话题暂且不谈,下面重点聊一聊《狂飙》中的官场人物。周志合在迄今为止剧中出场的有名有姓的领导中级别最高,其地位较《人民的名义》中高育良略低——高育良那个年代是由省委副书记兼任政法委书记,近些年该惯例被取消(《新时代仕途的几点变化》)电视剧《狂飙》的第一集开头是省领导周志合同志给徐忠布置扫黑任务,然后以政法系统的徐忠为指导组组长、纪检系统的纪泽为副组长,前赴京海市驻点督察。紧接着便有了纪泽在车上的一句关键台词——“就你级别最高”。按照荧幕上背景打出的人物介绍,纪泽是省纪委监委二级巡视员,相当于副厅级干部,作为副组长的他称徐忠“级别最高”(注意是级别不是职务),那徐忠大概率应为正厅级。然而此处却有一点小小的bug.剧中一开头有徐忠接受表彰的片段,徐忠本人坐在台下,其座位旁边的警官肩章为“两杠三星”,一级警督,大致为处级干部。如果徐忠是正厅级,那就相当于省政法系统的副职一级,可单位里哪有正职给副职或班子成员挂锦旗表彰的呢?只有明显的上下级关系,才会有“表彰”一说。因此,徐忠很有可能担任“括号正厅级”的副厅级岗位;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性是从正厅级岗位上退居二线,担任督导专员兼指导组组长。实际上,如果大家仔细关注一下2013年以来上级向下级派出的各种巡视组、环保督察组,其组长的级别通常会与被巡视下级单位的主要领导平齐,方便工作开展嘛。有时甚至会将副厅级干部先走完“拟任正厅级职务”的手续,然后再任命为组长——或许徐忠也是类似的情况,所以老纪才会调侃他“就你级别最高”。3、艰难的晋升剧中的京海市市长赵立冬违规率领京海市委、人大等机关的领导到高速路口迎候,但徐忠没有给面子,直接让司机开了过去。聊完了徐忠,下面聊一聊京海市的两位主要领导——市长赵立冬和市人大主任孟德海。根据剧中的设置,赵立冬在2001年的时候就是京海市委常委、市政法委书记,2006年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2021年任京海市委副书记、市长。而孟德海2001年的职务是京海市副市长兼公安局局长,之后任市委常委、青华区委书记,中间应该还做过京海市的副书记,最后从副书记升市人大主任。副厅到正厅,漫漫二十年。那么赵立冬与孟德海的履历是否像一些朋友们所认为的“晋升太慢了”呢?其实并不是。作为局外人,我们能看到的(或者说吸引到我们注意力的)领导同志简历,多为省部级及以上,最低也得是副部级,比如大家刷微信公众号,从XX发布看到某某同志担任省长、副省长。然而不要忘记,能被我们关注到的都是千里挑一、万里挑一的官中龙凤——不能以他们的简历作为一般人的晋升标准。对绝大多数朋友来说,在一个岗位上干很多年,在同一级别的岗位上不停轮岗,才是仕途的常态。正如春晚小品《坑》里沈腾饰演的郝科长一样,一个正科级干了二十年。实际上,剧中除了年龄因素可能考虑没有那么周到外,赵立冬和孟德海的晋升路径并没有什么不妥。以赵立冬为例。2001年任京海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干一届。2006年任常务副市长,干一届。从常务副市长升市长是很大的一步,赵立冬可能还得用一些其他岗位做过渡,比如市委副书记、省厅厅长或省内政治地位略低于京海的某市市长,然后再回到本市提市长。如此一来,中间间隔个十年其实很正常。再以孟德海为例。他2001年担任京海市副市长兼公安局局长,之后进入市委常委班子,任青华区委书记;一个普通的市委常委很难直接提市人大主任,中间至少还得做过京海市副书记等岗位,最后从副书记升市人大主任。平心而论,官场之上的每一步晋升都不容易。从副市长进入市常委班子,是明显的台阶跨越吧?从市委常委升市委副书记,也是了不起的进步吧?从即将退居二线的市委副书记升市人大主任更是羡煞旁人,不仅解决了正厅级级别,而且直接绕过了市政协——通常认为人大的地位比政协略高一点,有时地市人大主任由书记兼任,副书记去政协的可能性较高。此处不妨设想一下,假如赵立冬是个好官,要在京海市市长的岗位上退居二线,他又能被安排个什么岗位呢?省人大省政协的副职是有难度的,多少到站的副省长、地市市委书记盯着呢。换言之,如果因年龄限制不能更进一步,那么孟德海这个岗位对赵立冬来说都挺理想的,尤其是希望继续在当地发挥影响力的情况下。最后想说一点,无论做官还是做人,保持平常心很重要,因为世间很多事情原本就不是个人能够掌控的。我们看西方政治人物,经常是所在党派一旦胜选执政,立刻鲤鱼跃龙门;而待到选举下台,国务卿、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也只能到大学或智库机构去做点研究工作。他们的简历通常是一段一段的,中间空个4年/8年。埃斯珀与蔡英文。台湾很喜欢请些卸任的美国政治人物访台,冠以“前XX”的称谓,其实当下埃斯珀的角色就是个销售,他经常发表一些“台湾尚未做好准备”之类的鹰派言论,暗示从台湾继续采购美国武器装备。像布林肯,2017年特朗普就任后,他从奥巴马政府的常务副国务卿卸任下来,找几个同事开了一个战略资讯智库,利用之前的关系为公司签商业合同。再比如特朗普时期曾任美国国防部长的埃斯珀,他干脆去给军火商当起了销售,厚着脸皮到处跑,还经常以“前防长”的名号去忽悠台湾。虽说其所作所为并不值得称道,但这种心态还是可以学习借鉴的。
2023年10月9日
其他

中美会形成“战略护栏”吗?

最近看了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达巍教授的一篇采访稿,主持人向他提问了许多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比如:中国的全球地位、中美关系、台湾问题以及应对方案等。达巍教授在2023年暑期刚刚带领清华大学学生调研小组前往美国访问,与很多美国智库机构做了交流,本篇试着介绍一下受访者的最新心得与基本观点,穿插着谈谈历史背景和笔者个人的看法。樱花下的华盛顿纪念碑很多时候,我们判断一个人的意见和倾向性其实不需要懂太多专业知识,对于有些社会阅历的朋友而言,通过当事人的神态语调、情感词汇、语言组织等,可以轻松判断出他对一件事情的取向是乐观还是悲观。以达巍教授这篇长达1万字的采访稿为例,读完之后自然而然会感受到一种忧虑与略带悲观的情绪。比如当主持人询问中美前30年是对抗和分离的时期,后40年见证了共同繁荣与和平,您认为未来30年会是什么样子,他是这样回答的:“我不确定第三阶段是否会局限在30年左右,我们都知道,冷战持续了40多年。但我非常同意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相对较长的新阶段,持续时间不确定……我们正处于中美关系的一个新阶段,与之前截然不同。至于如何描述这一阶段,美国将其称之为‘战略竞争’,而中国始终拒绝使用‘战略竞争’这个词来定义双边关系,但应该如何定义这种关系,中国尚未提供明确的回答。”目前我们缺乏精确的术语来定义正在到来的阶段,画面还不够清晰。尽管如此,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以消极为主要特征的时期,超越了竞争的界限。但可以肯定,情况比单纯的竞争更为糟糕。美国现在追求的是一方取胜,而另一方失败。”以此为切入点,下面进入第一个话题——中美关系的性质究竟是什么?
2023年10月6日
其他

被罢免的麦卡锡

近日来,围绕着新财年拨款的美国国会内斗被推向高潮。在政府关门的最后时刻,众议院议长麦卡锡主导通过了一份短期支出法案,此举虽然可以暂时维持政府运转到11月中旬,但共和党强硬派却表示强烈不满,随即发起罢免案。美东时间10月3日(北京时间10月4日凌晨),众议院以216票赞成、210票反对的投票结果罢免了众议院议长麦卡锡的职务。据媒体报道,当会议主持宣布表决结束时,全场鸦雀无声——这是美国建国两百多年来第一次有众议院议长被罢免。现年58岁的麦卡锡资历深厚,历任众议院多数党党鞭(共和党在众议院的三把手)、多数党领袖(共和党二把手,仅次于议长)、少数党领袖(共和党一把手,议长为民主党籍佩洛西)。去年中期选举共和党拿下众议院多数席次后,原本麦卡锡被认为是“众望所归”的人物,怎料共和党强硬派反复阻挠他上台,最终经过15轮投票,麦卡锡不得不做出重大让步才得以就任议长。而其中一个让步条件,便是同意只需一名议员即能提出罢免议长的动议——原先的门槛为获得一党多数成员支持。这样的规则也让麦卡锡成为历史上最脆弱、最容易受各派政治力量左右的议长。麦卡锡手拿议长专用的木捶,众议院掌握着美国的“钱袋子”,在预算等方面有着巨大影响力。拜登发表国情咨文前与麦卡锡握手。在美国总统继任顺序中,众议院议长是仅次于副总统的第二顺位继承人,也被认为是美国政坛地位第三高的政治人物。投票结果出炉后,被罢免的麦卡锡微笑着走出国会山,颇有如释重负的感觉,他称“感觉很棒”,并表示“不会再次竞选议长”。实际上,在过去的十个月里,麦卡锡始终处于各派力量夹缝中,一次次艰难妥协,做着裱糊匠的工作。以本次罢免他的投票为例,赞同罢免的216票中民主党有208票,共和党极端派8票,反对罢免的210票。不难发现,众议院内大致存在三股力量:1、民主党(212席),比较团结,基本不会跑票;2、共和党主流派(约210票),总体上顾全大局;3、共和党强硬派(约12票),立场坚定,态度极端。现在的局面是麦卡锡只能尽量照顾到共和党主流派的意见,民主党和共和党强硬派都对他不满意。民主党认为,麦卡锡违背了他5月份和拜登总统达成的有关暂停债务上限的支出协议,借10月1日政府关门的时间节点再次要价施压,所以不值得信任;且麦卡锡已经批准了弹劾总统的调查,这更加让民主党感到愤怒。共和党极端派则认为,麦卡锡通过政府支出案时未能纳入保守派的优先事项,最终投票通过决议时有一半共和党议员表示反对,麦卡锡已渐渐沦为“民主党的议长”,非罢免不可。一位共和党议员称:我们需要众议长为了我们的事业奋斗,不是为了留在那个位子上奋斗。换言之,尽管民主党和共和党极端派的立场天壤之别,却可以联手推翻麦卡锡。究其原因,还是由于共和党在众议院仅占有微弱多数席次(222:212),很容易受到党内极端力量(关键少数)的影响;假如共和党主流派再多个10票左右,麦卡锡的权力就会稳固许多。众议院前议长麦卡锡与蔡英文在加州的里根图书馆举行会晤,2023年4月6日。麦卡锡曾放话要窜访台湾,如今看他或许只能以前议长身份到访了。主导罢免麦卡锡的盖茨(中)表示:“我不认为投票反对麦卡锡是混乱。我认为33万亿美元的债务是混乱,我认为面对2.2万亿美元的年度赤字是混乱,我认为不通过单一主题的支出法案是混乱。”在《我们全都是获得机遇的人》一篇中,我们提到过一句拿破仑的名言——“Never
2023年10月4日
其他

普京手中的“彩票”

本篇从不同视角谈一谈俄乌战争的前景,共分四个小章节:1、没人希望战争结束?2、普京手中的“彩票”3、美国的两难选择4、中国的利与弊1、没人希望战争结束?俄乌战争的停战方案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无外乎领土、安全保障和战争赔偿/战后重建三件大事。领土方面没什么可谈的,在可预期的未来很难形成任何法律形式的结果,往好处想有可能达成停火协议,往坏处想接触线附近的攻防将持续几年乃至几十年。安全保障可以实现,乌克兰有可能加入北约,或得到类似性质的安全担保,但不太可能“火线入约”——这是欧美影响乌克兰停战决策的一个重要手段。战后重建是个巨大难题,现在西方尚未形成共识。普京9月12日在出席海参崴举行的第八届东方论坛时曾评论称:没有人希望乌克兰战争结束,因为没有任何一方希望承担恢复乌克兰经济的责任。作为经历过多年制裁的一国总统,普京深知“当家方知柴米贵”的道理。以乌克兰加入欧盟为例,欧盟的年度预算约1.2万亿欧元,其中约三分之二是所谓的“凝聚力基金”和农业补贴,二者用于资助欧盟最贫困地区的经济融合和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乌克兰是欧洲最穷的国家,也是一个主要农业国,按当前的预算支出规则,欧盟约三分之一的农业补贴和四分之一的凝聚力资金最终将流向基辅。这种变化毫无疑问会引起欧洲内部的政治动荡,比如波兰就是目前欧盟两项政策的主要受益国,我们很难想象华沙会牺牲自身巨大经济利益来支持乌克兰入盟。换言之,随着战后重建事宜被摆上桌面讨论,乌克兰与中东欧国家(欧盟内部的转移支付国)间的分歧会增大,反倒是法国、德国等西欧国家立场态度比较稳定。地中海国家塞浦路斯是欧盟成员,它国土北部(红色区域)是土耳其扶持的一个分裂政权,仅土耳其一国承认其主权;中间是联合国建立的缓冲区(浅蓝色区域)。塞浦路斯的案例近期被西方学者拿出来研究,目的是讨论乌克兰如何在国土分裂的情况下加入欧盟。未来如果俄罗斯同意让步将乌东占领区作为“东乌克兰”,也是一种下台阶的方式。2、普京手中的“彩票”以“集体西方”与俄罗斯的国力对比,俄乌战争原本是没有悬念的,但问题恰恰在于普京手里握有一摞彩票,其中还有一张中奖率高达50%的大乐透。
2023年10月2日
其他

投诚的“国军”

给大家推荐一个见解深刻、非常有趣的公众号“织造短评”,点击下方名片关注,绝对错不了——正文1980年夏天,一批两百多人的台湾青年正在紧张地等待“抽签”。他们有的手掌上画个眼睛,表示“长眼”;有的在手上涂满万金油和风油精,希望手气可以比较“凉”;还有的手握女朋友照片,战战兢兢地等待着命运降临……在取消义务兵之前,台湾每一批服役的士兵都有一个“梯次”。男子退伍后,遇到相似年龄的朋友,常常会以询问对方的“梯次”来作为切入话题。大家之所以紧张,是因为这一“梯”两百多名抽签的入伍新兵中会诞生两个“签王”:一个要去金门服役、一个要去马祖服役。中奖率1%.台湾电影《恋恋风尘》剧照。电影讲述了男主角到金门当兵,天天给女主角寄信,没想到女主角就这样爱上了天天送信的邮差只见一名矮矮壮壮台大经济系男生,闭眼皱眉,猛地一抽——马祖!现场顿时欢声雷动。抽到“签王”的男生面无血色,心不甘情不愿中了该梯次的“金马奖”(台湾年轻人戏称抽中去金门马祖当兵为金马奖)。说来也是缘分,男生祖籍是山东潍坊,他的父亲官至国军空军少将,当年曾是驻守“马祖”前线五个团的团长之一。此次子承父志、重回马祖,冥冥之中自有注定。这位“金马奖”得主的名字叫郎咸平,他在闽江口距大陆仅二十公里的马祖岛上当了两年兵。或许也是因为这段经历,使得郎教授从青年时代就对大陆充满好奇,后来成为最早一批赴大陆发展的台湾经济学家。郎教授去马祖当兵的时机非常不好,因为就在一年前,同为“前线”的金门发生了一件令蒋经国震怒的“叛逃事件”。事件发生后,国民党当局大大收紧了对外岛服役士兵的管理,众人苦不堪言。这位“叛逃事件”男主名字叫林正义——他曾经是蒋经国亲自树立的“全岛优秀青年代表”。林正义自幼家境贫寒,每天放学后要到亲戚家提泔水回来喂猪,以补贴家用,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他考上了知名的台湾大学。七十年代的台湾大学生都以去美国深造为第一目标,对服兵役的态度就像文章开头时描述的那样,如同“上坟”一般。林正义则不同,作为台大学生代表会主席,他在大一结束时便立志投笔从戎,一时成为全岛“美谈”。林正义的从军行为成了国军召募新兵广为宣传的好题材,被塑造成明星一般的样板人物,“参谋总长”赖名汤代表蒋经国亲自为其授奖。1979年2月16日,就在徐向前元帅宣布停止对金门持续二十年的“单打双不打”炮击一个多月后,林正义被任命为金门防卫司令部284师马山连连长,军衔上尉。马山观测站是金门本岛距大陆最近的军事据点。据点入口处书写红色大字“还我河山”马山位于金门主岛的东北角,距大陆的解放军据点角屿仅两公里,是国民党军金门堡垒的最前哨。除了军事设施,这里还设有对大陆宣传喊话的播音站。当年,邓丽君的靡靡之音就是从这里向大陆播出的,很多老厦门人都有“美好的记忆”。由于特殊的位置,马山连连长经常要向到前线视察的长官和外宾们做简报——只有最优秀的基层军官才能出任马山连连长。蒋经国对林正义这位青年才俊的提携眷顾可见一斑。1979年5月16日夜,刚刚回台湾探亲回到金门的林正义携带自己的军籍证明材料,依靠唯一一套由连长保管的救生衣,趁着大退潮之际游泳到金厦之间的角屿,投奔大陆。上岸后的林正义担心海滩埋有地雷,不敢擅自走动,他用手电筒打出信号,被解放军驻防部队发现。登陆之后,林正义改名为“林毅夫”。林毅夫“叛逃”事件在岛内引起轩然大波,曾经全岛家喻户晓的“模范参军青年”竟然“投共”,对台湾青年的人心士气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一时间,林被国民党官媒冠以“现代吴三桂”的称号。从马山观测站看向大陆如果说林毅夫的投诚还比较原始,那么下一位投诚的手段可谓是登峰造极。1986年5月3日下午15点13分,一架机号B-198、由曼谷飞往香港的台湾“中华航空公司”波音747货机突然降临广州白云机场。飞机在宽阔的跑道上停稳,机门打开后,机长从舷梯上走了下来,副机长则被铐在驾驶室…机长的名字叫王锡爵,在1949年夏秋之交的动荡岁月里,年仅二十岁的王锡爵随着空军学校迁往台湾,一晃37年。1951年,他从空军官校卅期毕业,正式加入国民党空军服役。赴美受训后,王锡爵回台加入黑猫中队,开始出生入死执行美国中央情报局的U-2飞行侦察任务。因为U-2任务的高度危险性,中情局规定飞满10次就“功成身退”——黑猫中队只有3人飞满10次,王锡爵是其中之一。凭借这段传奇的经历,他在1957年荣获国军第八届战斗立功英雄称号。U-2高空侦察机八十年代初,通过海外转寄的方式,王锡爵和在四川的亲人通上了信,得知高龄的父亲还健在,他欣喜不已。几经周折,王锡爵和家人在香港见了一面。这次见面坚定了他回到大陆与亲人团聚的决心,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闪过他的心头。经过一番周密的安排,“机长劫机”的大戏在空中上演,这便是当时震惊海峡两岸的“华航事件”,王锡爵也被称为“两岸直航第一人”。回国当晚,广东省委书记林若在广州珠岛宾馆会见并宴请王锡爵,欢迎他驾机飞到祖国大陆。与王锡爵一同到达的还有被拷的副驾驶和一名机械师,另外有22万磅的货物,如何妥善处理这些人和物成为事后各方关注的焦点。1949年后的三十几年里,两岸之间处于完全封闭的状态,飞机着陆当天,大陆以民航局的名义致电华航,阐明事件性质,邀请他们尽快派人来北京商谈有关人、机、货的处理。台湾方面则极力避免与大陆正面接触,提出委托香港国泰航空公司或国际红十字会与大陆交涉。我方坚持原则,重申这纯属两个民航公司之间的业务性商谈,不涉及政治问题,坚持“不让第三者插手”。台湾方面被迫妥协,同意双方在香港进行谈判。借此千载难逢的机会,大陆谈判团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杨斯德亲自率队,5月15日上午抵达香港,先后与台方展开四次会谈。根据中央的决定,除了强烈要求在大陆定居的王锡爵外,其他人、机、物均送还给台湾,这样的决定受到了海内外普遍赞誉。涉事的华航波音747货机时价6000万美元,是台湾华航仅有的两家波音747货机之一5月23日,华航的货机从广州飞抵香港,两方交接。大陆方面将副机长董光兴和机械师邱明志两人的体检表、飞机检修记录以及货物清单,递交给对方,然后双方代表在交接书上签字。交接完毕后,大陆方面代表祝董、邱二人与家人尽早团聚,并赠送他们礼品。二人表示心意领了,但礼物不能接受,双方代表高兴地在机上握手告别。王锡爵工作照。投诚后他担任中国民航华北管理局副局长兼副总飞行师,1987年起连任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华航事件”商谈是两岸在隔绝37年后由官方背后主导下的第一次公开接触谈判,被认为是对台工作的里程碑事件。一年后,台湾方面正式宣布解除戒严令,开放大陆探亲。点击关注“织造短评”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相信我,绝对错不了——
2023年10月1日
其他

领导重视什么?

读者朋友们有不少在体制内工作的,估计也有个别是在组织部、办公室等核心部门当差的。大家或许都清楚,地方官同打工人一样也是有KPI的,虽然类似的评价体系市面上没有见到过,但猜测起来或许是教育5分、卫生5分、安全10分、公共事件10分、GDP
2023年10月1日
其他

国民党2024还有机会吗?

2023年9月,台防务部门发布了一份白皮书。当中“深情回忆”了两岸自1949年以来的恩怨纠葛,附上了“贪生怕死勿入此门”的黄埔校训,其开篇处这样写道:夏日的海岛气候,让黄昏成为告别慵懒的时光分际,夕阳伴随着轻风带离人们待在冷气房的渴望,台湾南端垦丁的沙特,各色遮阳伞与浪花交织出灿烂欢笑。纬度线拉抬视角来到台北街头,华灯初上,点缀喧闹的夜市,幸福与温馨满溢城市各个角落。这是111年(2022年)8月7日的台湾,又是一个周休例假,普通再普通的日常生活。幕后,国际媒体关注的台海危机,却是现在进行时,是空中与海上紧张的战机、军舰对峙,是海峡两岸飞弹对彼此目标的追踪与锁定,是网路系统反复的对抗与防护……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投票的日期是2024年1月13日,到现在只剩下不到四个月,由于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的民调一骑绝尘,使得外界对于台海局势的前景颇为悲观。不过近期还是出现了几个相对积极的信号:1、侯友宜赴美“面试”获得远超赖清德的待遇,在华盛顿一连见了16位参众议员(赖清德过境期间没有与美国国会议员的公开互动),分赴布鲁金斯等四家重量级智库发表演说,民调有缓慢上升之势。2、进口蛋事件在岛内持续发酵,民进党执政团队满意度下滑,尽管赖清德迅速予以切割,但还是受到一定冲击。3、中美关系在2023年底趋缓,外部环境有利于国民党。4、根据岛内《美丽岛电子报》的最新民调,只要蓝白能够合作,就可以与赖清德形成五五开的局面。5、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明确表示“最后阶段以大局为重”,被解读为极端情况下有可能做出重大利益让步,以实现与柯文哲的整合。在“蓝白合”过程中,体量较小的民众党因担心被边缘化而十分抗拒,唯一有可能迅速吸引民众党的合作方案只有柯文哲担任正职、侯友宜为副职,但这对国民党和侯友宜来说均难以接受。下面把视角切换到北京,在北京,《鹰派》和《鸽派》最大的分歧其实就是台湾。
2023年9月28日
其他

西方会放弃乌克兰吗?

最近一段时间,乌克兰与波兰的争端引起了很多关注,大家原本以为只是面子上吵一吵,没想到竟发展到叫停军援、互召大使的地步。事情的来龙去脉并不复杂。自俄乌战争爆发后,乌克兰谷物因黑海港口遭封锁而滞留中东欧国家,冲击当地的农产品价格和销量,波兰、斯洛伐克和匈牙利以保护国内市场为由宣布限制乌克兰粮食进口。乌克兰不高兴了,不仅直接向WTO发起诉讼,泽连斯基还亲自在9月19日的联合国大会上不点名批评波兰等三国:“一些欧盟国家假装团结,却间接支持俄罗斯。”这样的讲法让波兰很难接受,毕竟开战以来波兰是援乌最积极的国家之一,从飞机到坦克,几乎把所有的苏系武器全部清仓给了乌克兰。在泽连斯基发表完讲话后,波兰召见乌克兰驻波大使表达抗议,波兰外交部副部长向其表示:“在多边论坛上对波兰施加压力,或向国际法庭提出申诉,都不是解决波乌两国争端的适当方法。”不过就在波兰总理“不再提供武器”的言论引起轩然大波之后,9月21日,波兰政府发言人彼得·米勒又出来解释说:“关于武器交付问题,我想告诉你们,波兰只执行此前已达成协议的弹药和武器交付,包括已与乌克兰签订的合同规定的那些(交付)。”其含义大概是已经确定的还会继续给,但后续不再追加了,或者说视乌克兰的态度再看看是否追加。波兰杜达政府2022年10月发出了要求柏林支付1.3万亿欧元二战赔偿的外交照会。其实很多朋友没有意识到,波兰总统杜达原本就是西方政坛的一位保守派人物,对欧盟的许多政策都持保留态度,与美国也关系平平,在移民问题上更是极端强硬,根本不甩欧盟委员会。只不过波兰与俄罗斯的历史仇恨太深,“反俄”在波兰国家政策里占据着极高的地位,所以开战后人们有些忘掉杜达政府早先的政治色彩。至于说杜达政府破例接收了大批乌克兰移民,那是因为乌克兰西部历史上曾经为波兰领土,当地的民族、文化与波兰剪不断理还乱。利沃夫这一片地是二战后苏联抢了波兰的,划到乌克兰境内,然后又拿出一块德国的领土补偿给波兰,都是些扯不清的烂账。利沃夫是乌克兰第五大及西部最大城市,俄乌战争期间,基辅只保留了外交口和军事口的部门用以激励人心,其余大部份政府机关和外国领事机构均迁至利沃夫,后者成为事实上的陪都。波兰是首个明确宣布不再(加码)军援乌克兰的北约国家,它究竟是个例还是第一张多米诺骨牌,目前还很难讲。但可以明确的一点是,随着乌克兰和西方承担的战场成本越来越高,双方的认知分歧也逐渐增大。乌克兰认为,自己用血肉之躯为波兰等中东欧国家抵挡住了俄罗斯的铁骑,假如乌克兰倒下,直面普京威胁的就是你们这些国家,所以你们欠了我天大的人情,怎么帮助我都不为过。一些欧洲国家则认为,自开战以来我们已经给了你海量的财政与军事援助,接收了数百万难民,真是仁至义尽了,你不表达感谢也就罢了,竟然还为一点谷物出口的小事天天揪着不放,难道我们就不用选举、不用考虑本国农民感受吗?这其中牵扯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对于多数中小国家而言,它没有太深远的地缘政治思维,也没有美国那样的实力,所以必须考虑眼前的民调和选举。波兰农民举行抗议活动,一度导致波乌边境大量车辆滞留。俄乌战争打到今天,乌克兰在军事和经济领域已极度依赖西方援助,尽管目前欧美质疑援乌的声音仍是少数,但它们正变得越来越响亮。尤其在欧洲自身经济陷入停滞、且乌克兰反攻没有取得明显效果的情况下,部分欧洲人的乐观情绪已经开始动摇,他们对于一场无休止的战争感到不安。在可预期的未来,随着冲突持续时间延长,早期激昂的情绪必然会逐渐变淡,支持结束战争的呼声则会增强。实际上,挺乌的政治力量目前并没有拿出一套明确可执行的胜利理论,乌克兰和平倡议里恢复1991年边界、审判战犯、支付战争赔款的方案离现实状况存在相当距离。换过来说,如果西方的共识就是要恢复1991年边界,那现在不但需要加大援乌力度,还得制定一份长期军事及财政支持方案,并以立法的形式予以保障。可现在并没有看到这些操作,给外界的感觉似乎是大家想走一步看一步,尤其是看看美国2024大选的结果。在波茨坦市街头,朔尔茨和马克龙与民众合影。下面我们简单梳理一下欧美国家对俄乌战争的立场。美国方面,拜登政府是非常坚定的,但2024大选在即,美国是否发生政策突变已经成为欧洲焦虑的根源——特朗普的回归对欧洲和乌克兰来说都将是一场灾难。欧洲方面,大概有三分之一国家是坚定挺乌的,比如英国,刚刚加入北约的芬兰和瑞典,以及波罗的海三国;三分之一的国家完全跟随美国步调走,比如法国和德国,以及荷兰、比利时等西欧国家;三分之一的国家口头支持,军援一直不积极,比如南欧的意大利、希腊,以及匈牙利等。目前欧洲主要国家的政府多为温和派,像法国的马克龙、德国的朔尔茨,他们相对来说比较随大溜,但随着经济发展停滞、通胀走高,很容易扩大右翼政党的影响力。以德国为例。根据最新民意调查,立场极端、反对欧洲一体化的选择党(缩写为AfD)已经成为德国第二大政党,它希望德国退出北约并停止对乌克兰的支持。需要说明的是,该党受欢迎的原因并非源于其亲俄观点。选择党只是利用了当下德国民众普遍的不满情绪,通过批评现有外交政策的方式凝聚支持者。一种常见的话术是,当德国国内发生任何负面事件时,选择党都会指责朔尔茨政府总是优先考虑乌克兰而不是本国民众;同时,当联邦预算在任一领域收紧时,选择党也会批评是因援乌导致的。据德国政治分析人士表示,由于选民对经济衰退、移民和经济转型的担忧,十年前刚刚成立的选择党已经在民意调查中飙升至第二位,几乎铁定会在下届议会选举时提名总理候选人,而危机情绪越强烈,选择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俄罗斯方面高度关注欧洲政坛风向的变化。前文提到过,俄罗斯其实进入了一条战略死胡同,而克里姆林宫的“终极武器”就是西方的厌倦——只要美国或欧洲任何一方发生政策转变,都有可能导致局面全然改观。普京在国际政坛混了二十多年,他坚信西方领导人善变的特点。这一次,看看谁能够最终遂愿(《中国希望乌克兰战争怎样结束?》)。
2023年9月24日
其他

朝鲜与俄罗斯的恩怨

与目前呈现出的钢铁般友谊不同,很多朋友没有意识到,俄朝关系其实是最近几年才急剧升温的。2023年9月13日下午,俄朝两国领导人在宴会上互相敬酒。苏联末期,戈尔巴乔夫开始与西方阵营改善关系。1988年,苏联宣布派团参加汉城奥运会并准备与韩国启动建交谈判,平壤与莫斯科的关系瞬间恶化。在1990年6月旧金山举行的苏韩首脑会谈上,戈尔巴乔夫表示要增进两国关系,通过量的发展取得质的飞跃,强调优先展开经济合作。韩国政府则认为名不正言不顺,主张先完成建交后谈经济合作。卢泰愚总统称:“如果被舆论指为花钱买外交关系的话,将会给两国带来不利影响。”两相权衡,戈尔巴乔夫同意了韩方意见,计划于1991年1月1日正式建交。考虑到苏联与朝鲜的特殊关系,在做出这一重大决定后,苏联外交部长谢尔盖·伊万诺夫于1990年9月访问平壤,希望向金日成当面通报,以取得谅解。怎料朝鲜方面竟摆起了架子,金日成拒见苏联外长,后者被冷落了一番就打道回府。苏联方面十分气愤,老毛子那脾气可不惯着你,干脆把与韩国建交的日期提前了四个月,也不必等来年1月1日了,9月30日直接完成建交。苏韩建交后,朝鲜发表声明猛烈抨击苏联外交政策,指责苏联此举是“因改革而陷入困境和混乱,走上了衰退没落的道路”,还称“苏联已不是过去坚持社会主义国际主义的苏联,蜕变成了其他性质的国家”。同年12月,朝鲜通知苏方关闭其设在平壤的新闻社和《真理报》平壤分社,两国关系陷入冰点。韩国总统卢泰愚于1990年12月首次访问苏联,图为卢泰愚在克里姆林宫会见戈尔巴乔夫。1991年12月,苏联解体。众所周知,叶利钦比起戈尔巴乔夫更加亲西方,因此整个九十年代里俄罗斯基本采取了“亲南疏北”政策。1992年11月叶利钦出访韩国,双方签署《韩俄基本关系条约》,并表示“愿意对《朝苏友好条约》中的不符合现实的部分进行修改”,说白了就是向首尔的立场靠拢。1994年6月,韩国总统金泳三对俄罗斯进行了国事访问,双方发表《莫斯科共同宣言》,宣布将两国关系发展成为“建设性的互补伙伴关系”。下面是一张1991~2004年朝鲜对俄罗斯进出口贸易数据的表。我们不难发现,俄朝贸易从1991年的高位迅速下降,到1995年朝鲜对俄出口只剩下可怜的1%。实际上,2000年之前的俄朝关系处于冰封状态,也就勉强保持一个名义上的邦交关系。苏联解体后,俄朝贸易断崖式下滑。九十年代俄罗斯民众的立场非常亲西方。2000年7月1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首次访问朝鲜,与金正日举行会谈。这次访问恢复了因1990年苏联与韩国建交而中断的俄朝关系,算是一次破冰之旅。与叶利钦相比,普京十分重视在前苏联势力范围内重建影响力,希望参加朝核问题谈判,以彰显国际地位。在普京2000~2008年的前两个任期里,逐步把叶利钦时代“一边倒向韩国”的半岛外交政策调整为“向韩国倾斜”,即仍将发展与韩国关系作为优先考虑,但也恢复与平壤的沟通。这一时期俄罗斯、中国的立场与美日韩非常接近,都希望说服朝鲜放弃核计划以换取安全和经济利益,于是便有了大家熟悉的“朝核问题六方会谈”(2008年12月宣告破裂)。总的来看,当时俄罗斯与韩国的关系明显高过与朝鲜的关系。2004年俄韩发表《联合声明》,韩国对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表示支持,同时两国签署航天合作协议,由俄罗斯帮助韩国制造了KLSV轻型运载火箭。2008年4月韩国首位宇航员进入国际空间站,乘坐的也是俄“联盟号”宇宙飞船。2001年2月,韩国总统金大中与访韩的俄罗斯总统普京。2002年金正日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首脑会谈,也是在海参崴举行的。随着2008年梅德韦杰夫出任俄罗斯总统,俄国与西方的关系较普京时期大幅升温,也连带着把俄韩关推向高潮。当时韩国总统是平壤宣称的“万古逆贼”李明博,李明博对朝态度十分强硬,类似尹锡悦,这种背景下,南北双方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延坪岛炮击事件”。2010年11月23日14时30分,韩国在军事演习中发射了数十枚炮弹,朝鲜方面随即炮击韩国延坪岛阵地,韩军还击了80多炮,双方进行激烈互射。事件造成若干名朝韩军人及平民伤亡,韩国延坪岛上的居民紧急撤离,韩军出动F-16战斗机在延坪岛海空进行警戒巡逻。炮击事件当日,俄罗斯外交部通过召开记者会的方式严厉谴责了朝鲜炮轰韩国领土延坪岛。说来有趣,当时表态批朝挺韩的俄外交部长正是大家熟悉的拉夫罗夫。11月25日,拉夫罗夫再次谴责朝鲜对韩国的炮击,称:“不能将韩国进行射击训练与朝鲜炮击平民居住的韩国领土相提并论,重要的是延坪岛事件造成人员伤亡。”下面是一则韩联社2011年11月3日的报道,我们通过当时韩国官媒的行文用语,可以体会到俄韩两国的关系水平——题目:梅德韦杰夫“破格招待”李明博李明博总统受到了梅德韦杰夫总统的“特别”午餐招待。当天,李明博抵达圣彼得堡后出席“第二届韩俄对话(KRD)论坛”,还同梅德韦杰夫举行了首脑会谈。据悉,上述两个小时的日程结束之后,梅德韦杰夫在接下来的午宴上拉了李明博的衣袖。梅德韦杰夫表示要用俄罗斯的传统音乐款待李明博,甚至让李明博同乘其专座直至午宴场地。对此,有人认为这是梅德韦杰夫在学习美国总统奥巴马,奥巴马上月在欢迎李明博时表示“希望与李明博总统不拘一格地对话”,所以将午餐场所临时从白宫转到了一家韩餐馆。青瓦台幕僚表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两国首脑结成的信赖关系。李明博就任总统之后访问过俄罗斯3次,并同梅德韦杰夫总统举行了6次首脑会谈,有观测认为,梅德韦杰夫总统在此次会谈中对韩朝俄天然气管道工程态度积极。梅德韦杰夫与李明博,两人关系已经好到了照片里这个程度。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是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重要转折点,在这场国际政治大戏中,朝鲜是极少数支持俄军事行动并承认克里米亚属于俄罗斯的国家之一。以今天回顾历史的角度看,此举是初出茅庐的金正恩做了一次大胆押注。尽管没有立竿见影的回报(2016年和2017年俄罗斯与中国均投票支持联合国安理会对进行核试验的朝鲜实施制裁),但毕竟让普京欠了一笔人情。其实大家应该有印象,2017年之后金正恩将外交重点放到了与韩国、美国重启关系上,举行过多次与文在寅和特朗普的会谈,相对来说对俄关系并不是平壤的重点。直到2019年朝鲜与美国之间的谈判破裂,金正恩才前往海参崴与普京举行首次峰会——这次访问更像是与美国谈判破裂后的一次“平衡外交”,事后来看并未取得任何重要成果。可以这样讲,即使到2019年的关口俄韩关系仍高于俄朝关系,文在寅政府还力推过一个“新北方政策”,希望加强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2019年的普京与金正恩2017年文在寅访俄,收到普京赠送的古朝鲜宝剑。往事悠悠。回顾1991年以来的俄朝关系,真正的转折点说到底就是2022年的“特别军事行动”,随着与西方全面决裂,朝鲜迅速进入俄罗斯外交团队的视野。在2023年9月13日的东方航天发射场会晤中,金正恩明确表示将把与俄罗斯的双边关系作为“头等大事”和外交政策的“第一要务”。他进一步讲道:“霸权主义势力正企图破坏俄罗斯国家安全,朝方将与俄方一道对抗帝国主义,对俄罗斯政府采取的所有措施表示无条件支持,永远与俄罗斯站在一起”。至此,朝鲜与俄罗斯拉开了近三十多年来的首段蜜月期。
2023年9月19日
其他

如何从一张照片识别领导的级别?

给大家推荐一个见解深刻、非常有趣的公众号“织造短评”,点击下方名片关注,绝对错不了——正文官场文化是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一部分,由于夹杂了职级地位等复杂的政治含义,导致官场中人的每一个站位、姿势、座次、发言都充满着学问。这种文化既会庄重严格的体现在各种正式会议和礼仪中,也会不经意间流露到日常的言谈举止上。有时妙到深处,更是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电视剧《走向共和》中有这样一段剧情。慈禧太后软禁了光绪皇帝,随时可能杀死光绪,但慈禧自己也72岁了,身体状态每况日下。作为跟光绪有过节的直隶总督袁世凯,想从李莲英处得知太后和皇帝谁会先死,好尽快做打算。事关重大,又不好直问,便以官场中常见的“走位”问题来试探李莲英:“李公公,这太后每天午饭后都要散步,如果臣子陪着太后散步,是走在哪里比较合适?是走在太后前边,还是后边?”李莲英说:“那自然是太后走在前边,臣子走在后边,稍侧一点,表示尊敬。”袁世凯又问:“那如果陪太后散步的人是皇上,那是皇上走在前边,还是太后走在前边?”李莲英一愣,赶忙说:“告辞了。”每每看到此处,都会不禁感慨这个比喻的精妙。以此为引子,接下来切入正题——图中C位领导的行政级别是?在一群人中,通常我们很容易判断出谁是领导。就像这张图片,且不说如此明显的走位,单从其他人都身着正式的白衬衣或警服,C位身着休闲T恤,地位高低就瞎眼可见。判断出谁是领导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如何确定领导的行政级别和具体官职呢?警衔为我们提供了关键的信息参考。图中有两个警衔信息。前方女子显然只是个现场解说,她的警衔并不具备参考性。关键的警衔信息是后方的男警官,他的警衔是“两杠三星”,一级警督。熟悉警务系统的朋友们知道,警官中穿“白衬衣”都是高级领导,最低级别的“白衬衣”是三级警监。公安系统有“高配”现象,以地市为例,通常是副市长兼任市公安局局长,副厅级。这种情况下,市公安局局长往往根据资历授予二级警监或三级警监警衔。一级警督是蓝衬衣的最高级别,目前的行情一般是副县长/副区长兼公安局局长高配一级警督。具体到上图,由于图中没有高于一级警督的其他公安系统领导,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判断,该一级警督就是某县的副县长兼公安局长。为什么他不是省厅的某处长呢?因为图中只有这一名高级警官。如果是省厅处长陪同领导考察,则依照惯例地方上必须有同级别警官陪同。当我们把图中警官定位为副县长兼公安局长,则豁然开朗。警官右手边的男子比公安局长更加靠近中心位置,则其身份可大致猜测为县政法委书记。之所以他们俩在照片中的位置相对靠前,是因为领导视察的是他们的业务(地盘)——解说是一名女警官。这种情况下通常被视察业务的主管领导走位会靠前,而其他上面陪同大领导一起下来的人员位置相对靠后。就像上图中最右侧那位男子一样,他的级别未必比前面这俩人低。领导方圆三米内没有其他人,说明其他官员与他的地位差距较大,我们可以大胆推断其为地市的市委书记或市长。因为如果定位为县委书记,则同一个班子里的县政法委书记不可能与他保持如此悬殊的距离和神态定位。很容易判断该领导不是省里下来视察的领导,而是本地主要领导同志。假如是省里下来视察的领导,照惯例会有本地主要领导(或同级别领导)陪同,而图中我们并没有发现这一角色。另外,部委或省厅下来视察的领导,通常穿着都相对正式,只有在没外人,又是自己地盘上时,领导才会更放得开。市委书记出行,必然带着市委秘书长。从图中我们可以猜测,市委秘书长应该就是领导右后方两名男子之一。那另一人是谁呢?当然是视察地的区委书记或县委书记。图中左侧男子的眼光紧紧跟着领导,我们猜测他大概率是被视察的县委书记。他的走位在解说女警官对称的位置,有一点随时准备向领导补充介绍情况的意思。而图中右侧男子气定神闲背着手,更像市委秘书长,陪领导视察是家常便饭,惯看了秋月春风。这张图片的故事我们就讲到此,诸位看官见笑了。点击关注“织造短评”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相信我,绝对错不了——
2023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