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铁托访华,1977

印闲生 织造短评
2024-11-12

1977年8月30日,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的专机抵达北京。

中方摆出了十分隆重的阵势,欢迎这位85岁的国际共运前辈。

机场欢迎铁托的盛景

铁托是毛泽东逝世后中国接待来访的第一位外国元首,考虑到此次来访对于展示外交新气象十分关键,因此安排了超高规格的接待。

新领导人陪同铁托一起在机场绕行一周,同数千名欢迎群众挥手致意。

车队抵达天安门广场时,受到了八万群众的热烈欢迎。

当晚,中国领导人为铁托举行盛大欢迎宴会,邓小平、李先念、邓颖超等人出席并纷纷向铁托祝酒。

在社会主义阵营大家庭里,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都讲究一个“辈分”。

而铁托是早年参加过“十月革命”的那一代人,论资历也就稍逊于斯大林几分,比同龄的胡志明要高很多,更不要提四十年代才出道的金日成了。

8月31日上午,铁托与中国领导人举行会谈,双方正式达成了恢复两党关系的原则协议。

一旁的邓小平补充说道:

“过去的事情一风吹了。”

天安门广场的欢迎人群

过去的事情一风吹了,那什么是“过去的事”呢?

这就说来话长了。

历史上,南斯拉夫曾经是首批承认新中国的国家,时间是1949年10月5日。

但当时斯大林和铁托关系闹得很僵,苏联还拉着东欧国家制裁南斯拉夫,两者相较,新中国只能选择站苏联这边,指责铁托的相关政策论述。

直到《斯大林去世》后的1955年1月,中南两国才正式建交。

不过整个五六十代间中国和南斯拉夫的关系是比较冷淡的,南斯拉夫因频频接受西方投资,被意识形态高涨的中国称为“现代修正主义”和“资本主义复辟”,简称“南修”。

与之相对应的,同一时期南斯拉夫称呼中国为“教条主义者”。

1958年中国炮击金门后,南斯拉夫激烈的抨击中方行动是“对全世界的威胁”“有害于亚洲和平”,甚至还给台湾发了参加不结盟运动大会的邀请。

这一番骂来骂去,闹来闹去,两国关系在建交仅仅三年后即宣告中断。

六十年代轰轰烈烈的中苏论战中,九篇檄文的第三篇即“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国家吗?”

火药味十足。

欢迎宴会上邓小平举杯向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右)致意,此时小平同志刚刚复出一个月。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1969年的珍宝岛冲突后。

因中国对苏联进行《全面战备》,使得外交层面必须拉拢所有的反苏国家。

这一时期,中国开始将南斯拉夫视为对抗苏联扩张主义的同盟军。

双方在1968年共同谴责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并于1969年恢复互派大使。

1975年,毛泽东在会见南斯拉夫总理比耶迪奇的时候,赞扬“铁托是铁,不怕苏联压迫”,并请他问候铁托总统——此番表态实际上是为不久后的两党两国关系正常化铺平了道路。

当时南斯拉夫总理比耶迪奇曾邀请主持国务院工作的邓小平访南,外交部把时间初步安排在1976 年上半年。

不过因为种种原因,小平同志在1975年底被剥夺了外事主导权,访南一事也就暂时搁置了下来。

铁托与叶剑英一起观看体育表演。

话题回到1977年的铁托访华。

从8月30日抵京开始,铁托一行先后到访北京、上海、杭州、乌鲁木齐等多个城市,历时整整十天。

北京期间,除各种会谈外,他还被中方安排了丰富的参观行程——

在汪东兴的陪同下瞻仰当时尚未正式对外开放的毛主席纪念堂;

在李先念的陪同下观看文艺演出;

在叶剑英的陪同下观看了体育演出;

还在姬鹏飞外长的陪同下兴致勃勃的游览了长城,体验了一把“不到长城非好汉”。

……

由于此前两国已经中断关系二十多年,国内偶尔出现南斯拉夫也是在批判“苏修”的时候捎带一笔“南修”,使得国人长期以来对这个国家感到十分陌生。

借着此次铁托来访的契机,国内媒体第一次详细地研究和介绍当时南斯拉夫的发展状况。

大家这才蓦然发现,遥远的东欧竟然还有这样一个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兄弟,其境内最富裕的加盟共和国斯洛文尼亚甚至已达到奥地利、意大利的发展水平。

于是伴随着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一股“南斯拉夫热”和“铁托热”开始在中国刮起。

八十年代初,很多中国官员和学者第一次出国就是去南斯拉夫考察。

中南两国作为社会主义阵营里的两个“异类”,彼此交往十分热络,南斯拉夫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的重点方向之一。

六十年代的贝尔格莱德街头

铁托访华一年后的1978年8月,中国领导人应南斯拉夫方面的邀请乘专机抵达贝尔格莱德,对该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这是继1957年访问苏联后,中国最高领导人时隔二十一年第一次出国访问。

由于当时乘坐的波音707客机在飞欧洲途中必须降落加油,而德黑兰恰好位于航线中点,因此还捎带手加上了伊朗,安排了一次对德黑兰的简短访问。

铁托与来访的中国领导人会谈

1980年5月4日,南斯拉夫历史上的一代强人铁托在斯洛文尼亚首府卢布尔雅那过世,结束了他长达三十七年的南斯拉夫总统任期,享年88岁。

得知铁托逝世的消息后,一年多前访南的中国领导人再次启程贝尔格莱德,参加了他的葬礼。

渡尽劫波兄弟在。

历经波折的中国和南斯拉夫,都即将翻开新的一页。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织造短评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