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百度
3
习近平
4
1'"
5
今日热点
6
上海
7
@诉说趣闻
8
x博士
9
百度傻逼
10
@纽约时间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百度
3
习近平
4
1'"
5
今日热点
6
上海
7
@诉说趣闻
8
x博士
9
百度傻逼
10
@纽约时间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故意按摩让女生“产生欲望”后发生关系,算性侵吗?
炸大瓜!君子固穷豪刷阿哲,锤“姓氏哥”!VIC哥凌晨豪刷俊雅!
吃仇恨票?小天天甩脸,秒挂舞帝!阿哲太权威了,仙洋KS喊话!白冰0人抢福袋遭群嘲!
微凉回应签约哲领!赶超YY,大佛爆抖音公会流水!刘一手KS出镜直播!
讲座预告 | 杨松:数据跨境流动的国际法问题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清代官员的简历
Original
印闲生
织造短评
2024-11-12
官场中的成功人士,他们履历中往往会有几处明显的“跃迁点”。
什么是跃迁点呢?
正如人一生中的绝大多数财富是凭借一次或几次关键交易获得的一样,宦海沉浮中诞生的成功者往往是多经历了几次“破格提拔”或“历史机遇”。
如果从踏入仕途开始画一张折线图,那么这张图里的折线会有几次明显的斜率突变。
以此为切入点,本篇聊一个大家熟悉的古代历史人物——曾国藩。
曾国藩,男,汉族,1811年11月生(嘉庆十六年),湖南长沙人。
清朝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保、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湘军首领,正一品。
1833年(道光十三年,22岁)考取秀才。
1834年(道光十四年,23岁)考取举人,位列湖南乡试第三十六名。
1835年(道光十五年,24岁)会试未中,寓居北京长沙会馆读书。
1836年(道光十六年,25岁)恩科会试再次落第,返回长沙。
注:会试三年一次,恩科会试是皇帝于正科外特恩开科取士,相对罕见。
1838年(道光十八年,27岁)会试登第,殿试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
同年朝考列一等第三名,道光皇帝亲拔为第二,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1840年(道光二十年,29岁)授翰林院检讨。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32岁)钦命为四川乡试正考官,后补授翰林院侍讲、侍读。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34岁)任会试同考官,升侍讲学士。
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35岁)充文渊阁直阁事。
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36岁)任内阁学士加礼部侍郎衔。
注:内阁学士标配从二品,加侍郎衔即正二品。
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38岁)授礼部右侍郎,之后历任署兵部左侍郎、署工部左侍郎、署吏部左侍郎。
注:古代左尊右卑,左侍郎比右侍郎排名靠前一些;“署”为代理之意。
1852年(咸丰二年,41岁)以署吏部左侍郎身份充江西乡试正考官,途中因母丧归家。
同年,奉命与湖南巡抚张亮基一起兴办团练抵御太平军。
1852~1860年间,曾国藩率领湘军与太平军交锋,屡败屡战,期间正式职务仍为回乡前的侍郎。
1860年(咸丰十年,49岁)4月奉命赴江苏,加兵部尚书衔,署两江总督,从一品。
同年6月,实授两江总督,以钦差大臣身份督办江南军务。
1861年(咸丰十一年,50岁)加太子太保,奉旨督办苏皖浙赣四省军务(辖区超出两江总督范围),巡抚、提镇以下悉归节制。
1864年(同治三年,53岁)攻破天京,授一等侯爵,世袭罔替
1867年(同治六年,56岁)补授体仁阁大学士,后改武英殿大学士,正一品。
1868年(同治七年,57岁)调任直隶总督。
1870年(同治九年,61岁)再调任两江总督。
1872年病逝,谥号“文正”。
OK,接下来分析一下曾国藩的简历。
据统计,从入关第二年(1645年)首次开科取士到1905年宣布废除科举考试,两百六十年间大清一共录取了26849名进士,
平均一年100人。
考虑到通常情况下三年一会试,故每科进士大概是300人左右。
会试与殿试算一套考试,因为殿试只对通过会试的考生定名次,没有落榜者。
殿试结束就有了一甲、二甲、三甲之分,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是直接授官的,入选翰林院;
其他的二甲、三甲则要再经过一次“朝考”。
曾国藩会试和殿试的排名不算高,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
他表现出彩的时机
是
朝考,凭借着
逆风翻盘,成为皇帝亲拔的第二名。
进士们经历完朝考后,一般分两条路线。
第一条为管培生路线,少数精英留在京城从翰林院开始仕途。
曾国藩便是这条路线,选翰林院庶吉士,俗称的“点翰林”。
翰林院庶吉士虽然品级不高,只有七品,但角色类似于今天的中央选调生或管培生——重点培养的角色。
他们被分配到京城各重要部门进行工作实习,有时还会被某些军机大臣、尚书侍郎等选为门生。
庶吉士实习三年后会由吏部统一安排各种实缺,相当于中管干部,因此提拔的非常快
大家看曾国藩的简历,从1838年中进士开始仕途青云直上,短短十年间升为正二品实职侍郎,
堪称官场小旋风。
第二条为正常分配路线,绝大多数进士直接分到六部做主事或赴外地任职。
考中进士的标准配置为处级干部——七品或从七品,
可由于官场僧多粥少,很多到地方的新科进士其实分不到知县这种正七品实缺。
从1847年开始,之前仕途一帆风顺的曾国藩在正二品侍郎的位置上徘徊了整整十三年,
几乎把六部侍郎干了个遍。
1853年丁忧在家时接到朝廷的旨意,让他赶紧筹办民团与太平军作战。
曾国藩可不是书呆子,
皇帝要他
办团练打仗,可招兵买马需要钱啊,朝廷两手一摊不给钱怎么办呢?
于是曾国藩给咸丰皇帝上了一封奏折(
大概意思
)——
微臣知道陛下穷,兜里没钱,要不陛下赏微臣一些文凭和虚职委任状吧,微臣拿去找富绅们换点银子……
就这样,曾国藩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拉起了一支一万多人、装备精良的军事武装。
古代官员们的“乡谊之情”很重,
由于早年极为出色的仕途表现,使得曾国藩在湖南一带的官场威望很高,是湘籍官员们争相交结的对象。
一时间,像胡林翼、左宗棠等很多名臣聚拢在其麾下,
或直接受其指挥,或与之建立起密切的合作联系,提供后勤粮草补给等。
由于是文人带兵,曾国藩在重视物质激励的同时也关注思想建设,他亲自写了一份《讨粤匪檄》。
诸如“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等名句,都是出自他的这篇檄文。
在镇压太平天国的军事行动中,清廷对曾国藩这些汉臣又爱又怕。
爱是因为他们能打仗,可以保大清的江山;
怕自然是忌惮其拥兵做大,成尾大不掉之势。
咱们大清的皇帝们史书学的那是一个好,要不是碰到“千年未有之变局”,再坐个百八十年江山也说不定。
为了控制住这些前线作战的汉族将领,朝廷安排了满人官文出任湖广总督,负责总后勤补给,做一个帮助皇帝掌控局面的“政治官”。
对于曾国藩的品级和职务,朝廷更是吝啬的很,拼死拼活几年一直是个正二品。
期间朝廷一度赏了曾国藩一个“署湖北巡抚”,被其果断推辞掉了。
我一个京城混了这么多年的正牌二品侍郎,现在麾下带着几万大军征伐,你给我一个标配从二品的巡抚,还是“署”(代理)……
湘军炮兵队
为什么早期清廷对曾国藩这些团练领袖十分“硬气”呢,
那是因为皇帝手中有自己的王牌部队——江南江北大营。
太平军攻克南京后,为了保护王朝的重要税赋来源地苏杭地区,咸丰从全国征调精兵强将布置到南京周边,组成两支强大的野战军团。
一支在南京孝陵卫一带驻扎,称江南大营;
一支在扬州城外驻扎,称江北大营。
其中最核心的江南大营1856年被太平军击破过,1858年初钦差大臣和春再度重建。
和春是满洲正黄旗人,时任从一品江宁将军,统掌清军精锐部队围困南京。
其苦心经营的江南大营驻扎着清军数万官兵,绕着紫金山连营数十座,以各种大小土城作为堡垒据点,用以围困南京城中的太平军。
在咸丰眼中,显然江南江北大营才是以清朝“正规军”的角色承担主要作战任务,
是战局关键、朝廷重
寄
,主要的军需银饷得优先供应。
至于临时组建的湘军武装,1860年之前更多是在“边缘战场”与太平军作战,
不能说不重要,但肯定不是头牌。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1860年2月。
随着洪仁玕从香港归来加封“开朝精忠军师顶天扶朝纲干王”,太平天国后期在政治上一度有所改观。
天京的决策层制定了精妙的“围魏救赵”计划:
首先以闪击杭州作为诱饵,吸引清军从江南大营调精兵一万余驰援,
随后李秀成、陈玉成等太平军名将集中兵力强攻江南大营。
经过数日激战,太平军一举摧毁清军工事,重创清军主力。
钦差大臣和春逃跑途中自杀(
一说病死
);两江总督何桂清弃常州遁上海,后被朝廷斩首于菜市口。
眼看局面不可收拾,咸丰皇帝急令曾国藩赴江苏坐镇。
上任途中,在正二品岗位上徘徊了十几年的曾国藩被火线直升为两江总督,挂兵部尚书衔,
加封为钦差大臣,督办四省军务。
之后曾国藩上书荐左宗棠为浙江巡抚、荐李鸿章为江苏巡抚,一一得到批准。
整个清末的湘淮系班底就这样被拉了起来。
担任江苏巡抚时期的李鸿章。1862年李鸿章出任巡抚时只有39岁,是全国18位巡抚中最年轻的一个。
最后,给离题万里、洋洋洒洒的内容做一个总结。
作为清末产生过重大影响力的湘军领袖,曾国藩的仕途中有两个关键节点。
第一个是1838年(道光十八年,27岁)时的朝考。
进士有三个等级,进士及第、进士出身、赐同进士出身,
曾国藩的会试与殿试成绩并不理想,只是三甲的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
按照清朝进士的发展路线,能混个知府/道台已是颇多造化。
因为“点翰林”是要看综合成绩的,
比如更早的名臣林则徐,他是以殿试二甲第四名(
即该科300位进士的第7名
)、朝考第五名的成绩授翰林院庶吉士——
这才是正常的配置。
然而奇迹真的发生了。
曾国藩于当年的朝考中列一等第三名,道光皇帝亲拔为第二,选翰林院庶吉士。
实际上,道光相当喜欢曾国藩,
道光二十三年的翰林大考中,曾的卷子再度被皇帝激赏,由七品直接拔擢为从五品——
这便是在京城当官的机遇。
曾国藩仕途的第二个转折点是1860年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之战。
作为太平天国后期军事上最精彩的一战,陈玉成、李秀成等人将清廷国防军精锐消灭殆尽的同时,也把另一个更强大的对手给自己塑造了出来。
此后,曾国藩等人自行拉起的团练武装成为真正的中坚力量,
朝廷的军饷再也没法优先配给八旗将军了。
而晚清历史的走向也就这样在因缘巧合中被改变。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轻触阅读原文
织造短评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