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俄诞生之初

印闲生 织造短评
2024-11-12


从1917年十月革命到1991年红旗落地,七十四年间红色苏联一共经历了七位掌门人,他们分别是:


列宁(5年)

斯大林(31年)

赫鲁晓夫(11年)

勃列日涅夫(18年)

安德罗波夫(1年)

契尔年科(1年)

戈尔巴乔夫(7年)


前两位是笔名,后五位是真名。


虽说名字后面个硬加了一个年份,但其实在苏联的七十四年历程中有着三段“混沌时期”:


第一段是列宁和斯大林交接班的1922~1925年。


第二段是斯大林死后群雄竞逐的1953~1957年。


第三段是勃列日涅夫死后城头变幻大王旗的1982~1985年。


接下来单纯从人物的角度出发,试着回顾一下列宁至斯大林这一段的传承。



今天人们对于“列宁”这两个字的印象更多是一种精神和理论属性,一种意识形态象征,而非人物本身。

由于种种原因,列宁最终化身为一面旗帜,即便是权势最鼎盛的斯大林,也常常自称“列宁最亲密的战友”。

“列宁主义”这个词在今天的中国很少提,官方的表述始终是“马列主义”,其实列宁主义的定义为:“帝国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更通俗一点说,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俄国化版本,是根据俄国革命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补充。

以上定义和解释都是斯大林给出的……

至于列宁本人有哪些思想,历史学家们探究的五花八门,已不再重要。

真正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是斯大林挑选后钦点的“列宁的思想”,你说这到底算谁的思想呢?


说到列宁思想,尽管后来被斯大林改的面目全非,但有一点大家是形成共识的——列宁的革命暴力思想非常强烈。

1903年7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英国伦敦举办。

会上,列宁和另一位主要领导人马尔托夫出现意见分歧。

马尔托夫主张政党成员应该能够独立表达想法,列宁推崇集中制;马尔托夫反对一些“太过激烈的革命手段”,列宁主张“掀桌子”。

具体来说,列宁鼓励鼓励暴力起义,为此他专门设计了“武装起义”“没收士绅土地”等社会革命党相关口号。

列宁赞同抢劫邮局、车站、列车和银行的想法,这段我们在《斯大林的崛起》一篇中提到过,斯大林当时就践行了列宁的革命理论,是抢银行的一把好手。

沙俄警察局拘捕斯大林的档案照片


在1903年的这次党代表大会上,大多数人支持了列宁“暴力革命”的观点,他们被称为“布尔什维克”,意为“多数派”。

相对应的,马尔托夫的支持者被称为“孟什维克”,意为“少数派”。

会后,孟什维克指责布尔什维克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布尔什维克则批评孟什维克是改良主义者、机会主义者。

总之,列宁在革命年代反复强调推翻旧秩序和革命成功需要恐怖和暴力,最后列宁本人也是因为被暗杀而受重伤,过早离世。

若干年后,列宁的理论成了社会主义的“正统”,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得以推广。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不过抛开革命理念,列宁在生活和与人相处中其实是一个非常彬彬有礼、富有情趣的人。

列宁律师出身,能说俄、法、德、英等多国语言,他酷爱体育锻炼,爬山、骑行、游泳样样精通,曾在风景如画的瑞士待过很多年。

哦对,还有一点很重要,列宁有犹太血统。

因为二战后苏联有“反犹政策”,所以列宁的血统在苏联时期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直到八十年代才被公开讨论。

位于红场的列宁墓

聊完列宁,下面聊一个大家不太熟悉的人物——斯维尔德洛夫。

一个好汉三个帮,领导想要办事,必须有几个心腹爱将。

作为列宁的左膀右臂,斯维尔德洛夫也是犹太人,曾担任苏俄第一个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1918年8月列宁遇刺负伤后,他曾代表列宁主持人民委员会一切事务工作,地位非常尊崇。

在早期俄共的领导层中,托洛斯基主要负责军事工作,斯大林以搞民族事务起家,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和布哈林主要搞意识形态理论工作,负责政务的主要是斯维尔德洛夫,实际上的苏联总理。

那么为什么斯维尔德洛夫没有参与后来的“抢班夺权”大戏呢?

因为早在1919年,斯维尔德洛夫便因患西班牙流感逝世,比列宁还早走了五年。

霸气的侧身照。斯维尔德洛夫若在世,将是斯大林的一个强劲对手

熟悉苏联历史的朋友一般都知道,列宁去世前留了一份著名的口授遗嘱,叫《给代表大会的信》。

在这封信中,列宁对当时苏共的几位高层一一做了点评,看来看去觉得谁都不放心,对国家的未来感到忧心忡忡。

不过这时列宁的遗嘱已经作用不大了。

当1924年克鲁普斯卡娅把列宁的遗嘱交给了苏共政治局、提议更换斯大林总书记的职位时,斯大林羽翼已成。

面对遗嘱,斯大林“含蓄的表达”要辞去职务,被大家强势挽留。

谁都知道,列宁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小说魔戒中的至尊魔戒象征着最高权力

纵观苏联七十多年的历史,列宁和斯大林两个人占了一半的时间。

列宁在“接班人”问题上一团糟,斯大林在“接班人”问题上也是一团糟。

1922~1926年,斯大林联合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击败列宁中意的“接班人”托洛斯基,然后大开杀戒,铲除两位盟友,为后世树立起错误榜样。

1953~1957年,赫鲁晓夫联合马林科夫朱可夫等人击败权势最盛的贝利亚,随即又同马林科夫等盟友激战数年,几乎是复制了当年斯大林的“上台模式”。

不同于中下层的一纸调令,最高权力的传承在任何一个政权里都是天大的事情,关乎“国本”。

这一点上看,列宁和斯大林都有所失职。

斯大林、列宁和加里宁, 1919年。列宁时代有头有脸的大咖勉强善终的只有这三人,所以每次出来都是他们仨的合影。

苏联政坛从来没有“东山再起”这一说,输了就是输了,输了就是死路一条。

1925年的苏共十四大上,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联合已经失势的托洛斯基,在列宁遗孀克鲁普斯卡娅的帮助下形成反对派联盟,试图对抗如日中天的斯大林。

败北。

十一年后,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被以“卖身投靠法西斯间谍机关”和领导“暗藏的白卫组织”罪名判处死刑。

坊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无从考究真伪的故事——

狱中的季诺维也夫绝望地问斯大林:

“你知道什么叫感恩吗?

“知道,那是一种狗的病症。”

斯大林冷冷地回答道。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织造短评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