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盛世时,美国纽交所成立
最近,《延禧攻略》和《如懿传》两大宫斗大戏相继霸屏。
波波老师在工作之余也是紧跟着神剧,看了几出十几个女人用尽心机争夺乾隆皇帝的复杂剧情。
最后,我硬是没理清楚人物关系,于是弃剧而逃,但是却不由得感叹:乾隆皇帝真是不容易啊!
在《延禧攻略》中,被人戏称为“大猪蹄子”的乾隆帝,可真是一位传奇的帝王,关于他的真实历史,可比那些宫斗戏精彩多了。
乾隆皇帝实际掌权63年零4个月,是最长寿、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在如此长的执政时间中,他做了很多事,加上有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的统治作为基础,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乾隆盛世”。
乾隆帝的统治为什么被称为“盛世”呢?我们通过几个关键性的数据来看看:
领土面积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朝的领土面积为130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今天的1.5倍。
另外,清朝的附属国很多:
由此可以看出,乾隆帝对整个疆域的控制能力是很强的,乾隆帝曾平定叛乱和征战多达十几次,晚年自己还志得意满地总结为“十全武功”。
人口
对于我国古代来说,人口多寡始终是衡量一个朝代经济发展好坏的重要标准。
乾隆时期,中国人口高达3亿多,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36.7%,真可谓是“人口大爆炸”。
经济总量
乾隆时期,国家的财力是很雄厚的。英国的经济史学家麦迪逊曾经估算过,中国当时的经济总量占世界总量的33%。
虽然现在这个数据存在争议,但是多少也能反映出清朝当时的经济地位和影响力。
然而,这样的盛世放在历史的纵轴上,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放在横轴上来看,却能让你受到不小的惊吓:
乾隆帝在令妃魏璎珞的陪同下南巡。而远在英国,珍妮纺纱机已经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开始了。再过几年,英国女工们在工厂里进行机械化纺织时,乾隆帝后宫的宫女们还在一针一线地做女红。
——乾隆三十年(1765年)
约瑟夫·勃拉姆发明了抽水马桶,而乾隆帝后宫的宫女们还得在永巷里刷恭桶。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
美国的24个证券经纪人在华尔街的一棵梧桐树下签了梧桐树协议,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宣告诞生。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
这么一对比,我们会发现“乾隆盛世”放在18世纪的世界范围内,它是如此的黯淡无光。
实际上,早就有人觉察到了繁华下的不堪,盛世下的危机。
礼部侍郎尹壮图曾上书乾隆帝,说他所见的大清并没有吹嘘的那么好,所到之处都是贪腐的官员和遍地贫困。
乾隆帝听后勃然大怒,最后想尽办法打击、折腾尹壮图,才使得他写奏章“悔罪”。
这是统治者内部的觉察,从外人的角度来看,或许看得更加客观而真实。
1792年,英国的马戛尔尼向乾隆贺寿,在这段时间里,他记录了在中国看到的一切:
到处都是瘦弱的、衣不蔽体的百姓,他们接到外国人的残羹剩饭都要千恩万谢,用过的茶叶抢来泡水喝。
这还只是肉体上的,更可怜的是中国百姓精神上的冷漠、空洞、麻木不仁。
这些活在“盛世”下的百姓,在专制统治的牢笼里,他们做惯了奴隶而不自知。
而在美国,1787年已经通过宪法确定了三权分立制;在法国,1789年已经通过了《人权宣言》,“人生而平等”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那么,我们不妨再重新解读一下“乾隆盛世”:
引以为傲的“十全武功”,实际上是因为统治出现了问题,导致边境地区和少数民族闹独立,百姓活不下去只能起义,乾隆只能用强硬的手段去镇压。
乾隆时,激增的人口也并没有给经济发展带来什么好处,过剩的人口使得耕地资源十分紧张。
在古典农业文明下,还不可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百姓流离失所,传统的宗法制和儒家文明又很难约束他们;这也给我国以后的工业化带来问题,紧缩了优质劳动力的增长空间。
看似强盛的国力,实际上是“国富民穷”。百姓只能吃糠咽菜,而当时的英国平民却能吃到面包、奶酪和猪肉。
自然经济下,工业化生产的缺失,使清朝百姓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官员的腐败,又加重了农民的苦难。
这样的盛世,关起门来是繁华,可是只要放眼世界,这一切注定要成为泡影。
迎接这个朽烂的老大帝国的,只能是悲凉的命运,遗憾的是它使我们今天的现代化道路走得异常的艰难崎岖。
长按下方二维码打赏
金额随意
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
互联杂谈多次被消失,防失莲,点此加小编个人微信,朋友圈更精彩!
点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互联杂谈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