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尘英雄

韩董馨 董方既白 2022-04-24

12月总是乐此不疲,心里面像是打了一盏灯笼,亮堂堂的,看到每一个人,都有种想大声问好的冲动。但为了“稳重”的偶像包袱不要掉,最终还是选择自己安静而热烈的喜悦着。

 

一年来,学校在“人和事的经纬”与“你与我的纵横”里蓬勃着,我们被时代裹挟,却也非常努力地尝试着卷起自己的“浪花一朵朵”,作为见证者和参与者,那种快乐,让我想起一段话:隐形的我,坐在沙丘上,静止如一从高出的野草,直到漠不关心的狐狸跑过,我可以听见几乎无闻的玫瑰吟唱的歌声……

 

安静下来,我们可以听到校园里有好多默默无闻的“玫瑰”在歌唱,你叫不准他们每一个的名字,你甚至记不得他具体做了哪一件事、在哪一个瞬间打动了你,但你就是沉浸在这样的浅吟低唱里,最后你发现,原来“几乎无闻”才是他们最珍贵的地方。

 

我想送给这些几乎无闻的玫瑰们一个名字:微尘英雄。

 

曾有一年央视感动中国特别奖颁发给了一个群体,叫做“微尘”。

起初是青岛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来,扩散成一个爱心群体;再后来,扩展成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符号;以微尘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进青岛的大街小巷。所以“微尘”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的代称。

 

颁奖词是这样写的:

他来自人群像一粒尘土,微薄微细微乎其微,寻找不到又随处可见。他自认渺小却塑造了伟大,这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这是一座城市的良心。微尘有心,微尘有情,尘埃落定,大爱无声。

 

试问,在即将到来的2020年,面对学校的运行与发展,我们有没有勇气成为当中的一粒微尘?当这个时代所谓的“大人物”多如过江之鲫,甘心做孺子牛的“小人物”确实需要勇气,两者的分界点在哪里?一个向外——求胜,一个向内——求安。我们呼吁一所学校需要有“微尘精神”,因为教育本就不是为求一时之胜,而是为了让每个生命在“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吟唱中迎来饱满。微尘精神让学校高级,让教育贵重。

 

做微尘要很轻。你看那些勤于躬耕的老师们,她们从不大声嚷嚷,她们重重地做事,轻轻地表达;她们行动时掷地有声,被表扬时轻描淡写。

 

做微尘要很小。艾瑞德有好多这样的人,他们懂得在需要的时候缩小自己——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

 

做微尘要做成一个集体。当然,“轻”和“小”的特质为微尘成为集体提供了很多便利,只有微尘的聚集,才能有红尘的滚滚,无论是事业还是人生,只有在“席卷”和“裹挟”里才有意义。做自己的微尘,成就的是集体的英雄。

 

当我们用“微尘”之心去看孩子,就会如泰戈尔所说在他面前垂下你大大的天空,用你的云朵和彩虹来愉悦他;当我们用“微尘”之心去看同事,我们就会明白,山河辽阔,但重要的是我与你并肩而立。

 

新的一年,愿我们都成为一粒快乐的微尘。

 

后记:临近期末,看到了太多人劳碌的身影,这其中有幼儿园、小学部和行政后勤部的太多老师与干部,无法一一表达,谨以此篇,献给我心目中的每一位“微尘英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