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团眉山市彭山区委:选管并举促进县域团干部量质齐升

团建头条 2022-07-15

眉山市彭山区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面积356平方公里、人口27.5万,辖2镇4街道,18至35岁青年51049人,共青团员8589名,团组织478个。改革前,县域内团的力量薄弱,骨干数量和质量均不能适应工作和事业发展需要,集中体现在:一是工作力量不足,全区团干部(含兼职)382人,平均每名团干部联系服务青年155人;二是来源渠道单一,区、镇两级团干部大多来源于体制内,村级团干部大多由“两委”成员兼任;三是活力不强,对基层团干部缺乏有效的考评机制,激励、鞭策不够。改革以来,彭山区坚持党建引领,通过“选”“管”并举,促进县域团干部量质齐升。


一、拓宽来源渠道增数量


一是优配“头部”力量,选好“领头雁”。增强班子力量,优选3名选调生担任专职书记、副书记,从政法队伍中选拔1名“90后”优秀副科级干部挂任副书记,从乡村振兴领域选拔1名985硕士研究生、新型职业农民挂任副书记;在驻地高校选取1名优秀教师兼任副书记。在区委支持下,调剂增加参公编制1名,落实临聘人员1名。灵活人员选配,依托校地共建,选聘4名优秀在校大学生到机关部室兼任青年干事。

二是拓展“中部”力量,建强“脊梁骨”。在团区委下属事业单位区青少年宫成立见习基地,招募见习人员4名。以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配强6个镇街团(工)委书记;从西部计划志愿者队伍中考核招聘转编1人,进入团的岗位,担任镇团委副书记。面向社会公开选聘6名优秀青年兼任镇街副书记,实现社会化统选兼用。

三是夯实“底部”力量,筑牢“压舱石”。优化团干部配备,推动辖区51个村(社区)全部完成换届,团干部平均年龄、学历、结构得到优化。引流青年力量,变服务对象为工作力量,组建“返家乡”“逐梦计划”大学生联盟,2021年寒暑假期间累计236名返乡大学生向户籍所在地团组织报到,为团组织“最小单元”注入源头活水。


二、强化约束激励提质量


一是完善制度规范。联合区委组织部等部门出台《眉山市彭山区团干部管理办法(试行)》,分层分类定工作职责、工作目标和奖惩办法,实施项目化管理。对社会化引进的团干部,签订团区委、个人、用人单位(或选派单位)三方服务协议,形成“任期承诺—工作实践—履职评价”工作闭环。注重过程管理,采用“月晒账、季考评、年总结”方式定期考核,动态掌握履职情况。建立党政、团内、青年、社会“四位一体”团干部述职考评制度,结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相关单位反馈。

二是加强正向激励。将团干部履职结果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薪酬发放三环紧扣。加强政治激励,建立向党委推荐优秀基层团干部、团员青年机制。区委组织部将年度考核优秀的体制内团干部纳入青年人才库,在参加递进培养、晋职晋级和评先选优中予以优先考虑;将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优秀的村(社区)团干部纳入“两委”班子后备人选。落实区级及以下各级团委书记是党员的列席同级党的委员会和常委会。视服务镇街空编情况,符合条件的挂兼团干部可定向转为临聘人员。加强薪酬激励,“月晒账”经服务单位认定合格的,发放300—500元/月的工作薪酬;“季考评”被评为优秀的,每次给予500元奖励;“年总结”被评为优秀的,每次给予1000元奖励;各镇街可视工作情况给予每月不超过500元的工作补贴。

三是加强党建保障。坚持党建引领,在区委目标考核中单设团建专项,在组织工作中新增“党建带团建”分值,共青团工作累计在100分中占0.66分。出台《基层党建带团建队建巡察工作细则》,把团建、队建作为党建的重要内容,纳入区委巡察五年规划和年度巡察工作计划。对区法院等12个单位进行15个工作日的机动巡察,整理共性问题向全区普发。联合区教体局对全区中小学全覆盖开展团队工作专项督导,以查促改、以查促建,压实基层党建带团建主体责任。


改革中,通过编制内争取、社会化选用、项目化购买、灵活化动员多种路径,通过“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多维发力,县域基层团干部队伍发生明显变化。

一是力量明显加强,县域内团干部达802名、增幅109.9%,平均每名团干部联系服务青年74人;平均年龄降低3.9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比84.6%。

二是活力明显激发,围绕“政治激励+经济激励”两大方向,注重“外在施压+内增动能”,有效提振了团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三是工作明显有力,在团的基层建设、思想引领、服务青年等各项重点工作和党委中心任务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彰显了大局贡献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