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冲淤平衡问题专题训练(附答案)
高考地理冲淤平衡问题专题训练(附答案)
黄河临河段地处河套平原,河床宽浅,河道横向变化幅度大。河流左、右两岸的侵蚀和淤积面积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河道宽度的变化。下图示意“1988~2014年黄河临河段左、右岸侧向侵蚀与淤积面积的变化(正数为侵蚀,负数为淤积)”。据此完成1~3题。
1.该河段河道明显变宽的年份是( )
A.1989年 B.1991年
C.2000年 D.2013年
2.2006~2007年期间,该河段( )
A.流速增快
B.输沙量增大
C.结冰期延长
D.径流量变小
3.2001年后,该河段河道宽度变化幅度小的主要原因是( )
A.上游流域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B.上游流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C.上游水库对河流的调节作用增强
D.宁夏平原灌溉引黄河水增多
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的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在出山口处形成扇形堆积体——冲积扇。冲积扇在平面上呈扇形,可分为扇顶、扇中、扇缘三部分,扇顶伸向谷口,在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下面左图为“干旱地区冲积扇平面示意图”,右图为“湿润地区冲积扇平面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干旱地区冲积扇形态较湿润地区冲积扇形态显著的原因是( )
A.干旱地区冲积扇面积大
B.干旱地区河流落差小
C.湿润地区地形起伏大
D.湿润地区流水作用强
5.干旱地区的聚落适宜布局在( )
A.冲积扇扇缘
B.冲积扇扇中
C.冲积扇扇顶
D.山谷中
拦门沙是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受径流与海洋共同作用形成的。下图为“我国华南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示意图”。据此回答6~8题。
6.与甲相比,乙时期河口区( )
A.径流量大,来沙量多
B.河流的堆积作用强
C.海水侵蚀作用强
D.盐度低,水位高
7.由甲时期到乙时期,拦门沙( )
A.外坡受侵蚀
B.高度降低
C.向外海推移
D.体积增大
8.对河口拦门沙进行整治,产生的影响是( )
A.利于海水自净
B.增强航行安全
C.阻碍鱼类洄游
D.不利泄沙排洪
参考答案
1.B 2.D 3.C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1991年左岸与右岸均为正值,说明河流两岸均受侵蚀作用,河道变宽,故选B。第2题,读图可知,2006~2007年期间,该河段左岸侵蚀减弱,右岸淤积增强,说明外力以淤积作用为主,径流量变小,D对;流速增快,河流携带泥沙能力强,应以侵蚀作用为主,A、B错;结冰期长短与气温变化有关,与淤积和侵蚀关系不大,C错。第3题,读图可知,2001年后,该河段河道宽度变化幅度小,是河流流量的年际变化变小所致,极有可能与上游地区修建水库或者植被恢复有关,故选C。
4.D 5.A
解析 第4题,干旱地区冲积扇形态明显,主要原因是冲积扇形成后受到的流水作用弱,沉积物主要留在了河流出山口,而不会被流水搬运更远。而湿润地区河流流量更大,流水搬运能力更强,所以湿润地区的冲积扇形态不显著。故选D。第5题,根据流水机械沉积分异规律可知,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因此冲积扇扇缘的土壤颗粒小。冲积扇的出山口(扇顶)地势高,地下水会向扇缘部分流动,导致扇缘地下水较充足,因此,在干旱区,土壤条件和水源条件较好的冲积扇扇缘有利于形成绿洲,聚落多分布于此。故选 A。
6.C 7.A 8.B
解析 第6题,甲时期的沙坎位置更偏向外海说明河流径流作用更强,内侧粗泥沙为陆地径流流水侵蚀形成,外侧细泥沙为沉积形成,故沙坎向外海移动。而乙时期,沙坎离海岸更近,且外侧为粗泥沙,表明径流作用小于海水作用,证明河流流量减少,因此河流的堆积作用弱,带来泥沙减少,A、B错误;海流增强,海水的侵蚀作用较强,C正确;河口受海水影响更明显,盐度上升,D错误。第7题,从图中可读出,由甲时期到乙时期,拦门沙向内陆推移,高度升高,外坡由细泥沙变为粗泥沙,说明海水作用强,外坡受侵蚀,体积减小,A正确。第8题,整治拦门沙能够增强航行安全。故选B。
高考地理冲淤平衡问题专题训练(附答案)
黄河临河段地处河套平原,河床宽浅,河道横向变化幅度大。河流左、右两岸的侵蚀和淤积面积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河道宽度的变化。下图示意“1988~2014年黄河临河段左、右岸侧向侵蚀与淤积面积的变化(正数为侵蚀,负数为淤积)”。据此完成1~3题。
1.该河段河道明显变宽的年份是( )
A.1989年 B.1991年
C.2000年 D.2013年
2.2006~2007年期间,该河段( )
A.流速增快
B.输沙量增大
C.结冰期延长
D.径流量变小
3.2001年后,该河段河道宽度变化幅度小的主要原因是( )
A.上游流域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B.上游流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C.上游水库对河流的调节作用增强
D.宁夏平原灌溉引黄河水增多
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的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在出山口处形成扇形堆积体——冲积扇。冲积扇在平面上呈扇形,可分为扇顶、扇中、扇缘三部分,扇顶伸向谷口,在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下面左图为“干旱地区冲积扇平面示意图”,右图为“湿润地区冲积扇平面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干旱地区冲积扇形态较湿润地区冲积扇形态显著的原因是( )
A.干旱地区冲积扇面积大
B.干旱地区河流落差小
C.湿润地区地形起伏大
D.湿润地区流水作用强
5.干旱地区的聚落适宜布局在( )
A.冲积扇扇缘
B.冲积扇扇中
C.冲积扇扇顶
D.山谷中
拦门沙是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受径流与海洋共同作用形成的。下图为“我国华南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示意图”。据此回答6~8题。
6.与甲相比,乙时期河口区( )
A.径流量大,来沙量多
B.河流的堆积作用强
C.海水侵蚀作用强
D.盐度低,水位高
7.由甲时期到乙时期,拦门沙( )
A.外坡受侵蚀
B.高度降低
C.向外海推移
D.体积增大
8.对河口拦门沙进行整治,产生的影响是( )
A.利于海水自净
B.增强航行安全
C.阻碍鱼类洄游
D.不利泄沙排洪
参考答案
1.B 2.D 3.C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1991年左岸与右岸均为正值,说明河流两岸均受侵蚀作用,河道变宽,故选B。第2题,读图可知,2006~2007年期间,该河段左岸侵蚀减弱,右岸淤积增强,说明外力以淤积作用为主,径流量变小,D对;流速增快,河流携带泥沙能力强,应以侵蚀作用为主,A、B错;结冰期长短与气温变化有关,与淤积和侵蚀关系不大,C错。第3题,读图可知,2001年后,该河段河道宽度变化幅度小,是河流流量的年际变化变小所致,极有可能与上游地区修建水库或者植被恢复有关,故选C。
4.D 5.A
解析 第4题,干旱地区冲积扇形态明显,主要原因是冲积扇形成后受到的流水作用弱,沉积物主要留在了河流出山口,而不会被流水搬运更远。而湿润地区河流流量更大,流水搬运能力更强,所以湿润地区的冲积扇形态不显著。故选D。第5题,根据流水机械沉积分异规律可知,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因此冲积扇扇缘的土壤颗粒小。冲积扇的出山口(扇顶)地势高,地下水会向扇缘部分流动,导致扇缘地下水较充足,因此,在干旱区,土壤条件和水源条件较好的冲积扇扇缘有利于形成绿洲,聚落多分布于此。故选 A。
6.C 7.A 8.B
解析 第6题,甲时期的沙坎位置更偏向外海说明河流径流作用更强,内侧粗泥沙为陆地径流流水侵蚀形成,外侧细泥沙为沉积形成,故沙坎向外海移动。而乙时期,沙坎离海岸更近,且外侧为粗泥沙,表明径流作用小于海水作用,证明河流流量减少,因此河流的堆积作用弱,带来泥沙减少,A、B错误;海流增强,海水的侵蚀作用较强,C正确;河口受海水影响更明显,盐度上升,D错误。第7题,从图中可读出,由甲时期到乙时期,拦门沙向内陆推移,高度升高,外坡由细泥沙变为粗泥沙,说明海水作用强,外坡受侵蚀,体积减小,A正确。第8题,整治拦门沙能够增强航行安全。故选B。
〖欢迎转发、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