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夜校回顾 | 从生物多样性公约出发的保护相关概念辨析

质兰 质兰公益基金会
2024-09-09

本期夜校可在手机端收听完整内容:在本公号的菜单栏,点击【成长社区】—>【登录夜校】,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或在公号名片页点击【服务】,找到【登录夜校】进入【思想坊】版块。

Tips:首次访问,需要先登录质兰成长社区,输入www.izhilan.cn上的用户名和密码,点击【登录】,即可查看所有内容。新朋友可以点击注册账号,完成注册认证!

-------------------------------------------------------------

夜校第24期,生物多样性专家张风春老师为大家厘清了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诸多概念,以及常见的误用场景。这包括:

- CBD对生物多样性的定义;

- 生态系统功能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差别;

- “生态”指什么,这个概念在生物多样性和非生物多样性领域的应用或误用;

- 保护的内涵,其对应的不同英文Conservation、Protection、Preservation之间的差别;

- CBD的背景、目标及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与实践的影响;

- CBD COP15后,有哪些应重点关注的概念和保护趋势。


速记摘要

讲座中涉及的概念分享,请直接观看视频,速记主要涵盖常见误区及精华问答。

【常见误用】

1. “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保护”应该对应哪个英语单词?即ConservationPreservationProtection的区别。

Conservation是储存(Preserve)或有效利用资源,或是对某物的精心保护(Preserve and protect),特别是对自然资源有计划的管理,以防止开发、利用活动或忽视水源等造成对保护对象的负面影响。Conservation的另一个意思是在转化或反应过程中保持(Preserve)物理量,如密封罐装食品。
Conservation通常指保护自然资源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这个词本身就含有“合理利用”意思。
 
Preservation旨在延长记录寿命或存在时间的活动,是保存某物的行为、过程或结果。Preservation通常指保护建筑物、物体和景观,是为了阻止自然资源被利用。

例如:使有价值的东西保持活力、完整或不受损坏或腐朽的活动或过程。保存纪念碑、保存古老的传统。又如8000150万页被保存于缩微胶片;777本珍本、手稿和历史电影接受了特殊的保护处理。将食物用罐装、腌制或冷冻方法保存起来,以防止变质;用盐保存肉类等。
 
Protection是指为防止外力损坏而采取的任何措施。保护可以提供给物理对象,包括生物体、环境、系统和无形的东西,如保护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
 
《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三大目标中同时包含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因此“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保护”使用Conservation最为合适。

2. 生物多样性保护不等于生物多样性全部
《生物多样性公约》有三大目标:1、保护生物多样性;2、对生物多样性组分的可持续利用;3.遗传资源获取及其惠益公正公平分享(ABS)。所以,我们平时常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只是《生物多样性公约》大目标中的一个,同理,“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等说法也是不准确的,因为生物多样性主流化不仅仅是将《公约》的三大目标之一主流化。

 

3. 森林覆盖率在很多情况下不能代表生物多样性

我们时常会看到一些政府或主管部门的报告上有着诸如此类的说法:“森林覆盖率增加,使得生物多样性有所恢复”。但是严格来说,森林覆盖率的高低并不能完全代表生物多样性的丰富与否。比如,一块虽有大量裸地(如下方左图),实则潜藏着丰富的天然动植物,如果在这片土地大面积种植某单一树种,如桉树造林(如下方右图),森林覆盖率无疑大幅提高,但生物多样性却反而下降。

4. 生物量不等于生物多样性

在下图呼伦贝尔海拉尔草原上,可以看出封育区内(图中左侧)和封育区外的物种多样性差别。封育区由于受到很好的保护,其内的植物多样性较为丰富。而封育区外,在过度放牧的压力下,植物多样性大幅下降,仅剩下马蔺一种植物。尽管看上去,封育区内外的生物量差异并不明显。


5. 生态用地比例、林/草地面积不等于生物多样性

生态用地比例、林/草地面积常见于一些城市的生物多样性相关报告或总结中。如果整个城市仅用单一物种或少数几个物种来绿化,虽然生态用地比例得到提升,但并未促进生物多样性,反而有可能降低了生物多样性或生态系统系统适应和服务能力。

 

6. 生态不等于生物多样性

二者不是一个概念,因而没法划等号。生态强调的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关注的重点集中于大气、水文、土壤、地质、地貌、生物等方面,强调的是一种关系;而生物多样性则表示生物及其关系的多样化程度,强调的是数量,是基因、动植物、微生物的组成、功能、过程等方面的多样化。这两个概念的混淆与混用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是不利的。

 


生态强调关系,生物多样性强调数量,生态条件变好可以推动生物多样性往好的方向发展,反之,生物多样性的退化也意味着生态条件的变化。

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7. 高深的公式不等于科学严谨

在开展生物多样性价值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时,尽可能避免使用复杂、高深的公式以及复杂的指标。实际上如果每一个数据或指标都存在一定的偏差,指标越多,可能会导致最终结果误差越大。所以在开展价值评估时,生物多样性指标复杂不一定等于准确,建议确定指标时应做到简单、易测、少量、可操作,3-5个指标即可。在研究中,有些评估者选取的指标达到上百个。

 

8. 生物多样性重要区不等于紧迫区

以大熊猫为例,假设某个区域内有三处相互隔离的大熊猫保护点,各处的保护工作都能够有序进行,我们可以称这些分布点为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这种情况下,当务之急应是构建起三个区域间的生态走廊,为基因交换创造条件,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保护大熊猫这个物种。

 

9. 生态系统多样不等于生态系统种类多

生态系统多样性不仅仅是指生态系统种类多,也包括了生态系统组成和功能的多样性以及一个生态系统内各种生态过程的多样性,包括生境多样性、生物群落多样性、生态过程多样性等。

 

10. 珍稀濒危物种不等于生物多样性的全部

珍稀濒危物种是需要重点保护的,但不意味着其他物种就不需要保护。物种都是相互联系的。据研究,一个物种的灭绝可能会导致与其相关的10-30个物种灭绝。物种间是相互影响的,如捕食、竞争、寄生或共生关系等。因此,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把目光只放在濒危物种上。

 

11. 消失不等于灭绝

白鱀豚于2006年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很多媒体开始报道白鱀豚已经灭绝,但这种说法是有误的。在国际上,根据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的划分,“一个生物分类单元(如物种)的最后一个个体已经死亡50年以上将被定义为灭绝”。

 

12. 恢复时间不等于破坏时间

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地可能在短短5-10年内退化成沙漠,却需要20-30年才能恢复,而很多时候,这个变化是不可逆的(如喀斯特地貌地区,一旦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很难恢复)。

13. 一些常见但值得商榷的概念(它们多属于中国特有的词汇)

- 保育:据说是从台湾的舶来词。保育的本意是对幼小个体的呵护和培育,对照《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三大目标,显然使用“保育”是不恰当的;

- 生态环境:生态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因此生态环境的说法有待商榷;

- 生态建设:中国特有词汇,但对应的英文Ecological construction是错误的,Construction原意多指用钢筋水泥搭建的过程,所以Ecological construction是错误表达,不懂中文的读者很难理解。可考虑将“生态建设”译为Ecological improvement;

- 生态服务:一般情况下,中国作者笔下的“生态服务”,所指的都是“生态系统服务或生态系统调节服务”;

- 生态保护:生态是指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所以生态+保护,是一种不恰当的表达,它很多时候是指生态系统或/和环境保护;

- 生态功能:这是个从释义上即存在问题的表达。中国作者使用这个词时,一般情况下,实际上都指的是“生态系统功能”或“生态系统服务”;

- 生物多样性名录:“生物多样性”是一个抽象名词,全世界只有一个“生物多样性”,是无法列出名录的。实际上,“生物多样性名录”很可能是指某一类物种的名录;

- 生物物种:物种即是更精准的表达;

- 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应为“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而非仅仅将《生物多样性公约》三大目标之一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

 

【问答精选】

Q:如何看待“穿山甲已功能性灭绝”这种说法?

A:根据国际通用的说法,灭绝就是某物种最后一个个体在这个世界上已经“不存在”50年之上了,因此,“功能性灭绝”的说法都是不合逻辑的。国内似乎有一种普遍流传的认知,当某种生物数量极少,以至于影响繁殖的时候,人们会称其为“功能性灭绝”。但国际上并没有这类“功能性灭绝”的说法。根据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3.1版 (2002)濒危物种分为“灭绝”,“野生灭绝”,“极危”,“濒危”,“易危”, “近危”,“无危”,“数据不足”,“未评估”等9个等级。

 

Q:什么词语可以更通俗易懂地表达物种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的作用,即生态功能(生态位)?

A:可以简单地用“主要群落组成”或“种群”地位来表达,专业一点的说法叫建群种,即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重要作用的物种。如建群种就可以对其所处的生态系统具有更大的作用。


Q:Conservation作为一个学科专业应该翻译成什么最恰当?

A:大陆最常见的译法是“保护”,这也是官方的译法。台湾省则通常译为“保育”。“保护”这种译法可能会引起一些理解上的偏差,让读者(尤其是外行)难以联想到可持续利用等方面,而容易将其简单地理解成“Protection”这种被动的保护。实际上,Conservation不仅仅指保护这种单一的行为,还包含了可持续利用、遗传资源获取等方面的含义。在实际应用中,翻译时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只强调保护这种行为,那么翻译成“保护”即可,如果想要避免误解且追求严谨性,即可翻译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Q:我个人认为Conservation包含protection,preservation,balance三种层面的意思。protection是用于应对外部威胁做出的保护,preservation侧重于濒危物种栖息地等方面的改善,balance则表现在生态系统的平衡及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平衡。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和提议呢?

A:我推荐大家在理解这些英文单词时,可以多阅读英语作者的文献,尤其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英文原文。这样有助于我们从英语为母语者的视角或官方的说法中,原汁原味地体会这些词语的含义与微妙的差异。很多英文报告里都会采用“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的说法,通常将保护、可持续利用和修复等一系列行为归为一套完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行为。


点击【阅读原文】,收看完整视频或下载PPT资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质兰公益基金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