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校回顾 |台湾海峡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厦门湾中华白海豚的研究和保护
对于台湾海峡这片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平均深度不超过60米的海洋,你了解多少?对这里的渔业和传统文化你又了解多少?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又该如何看待和处理两者的关系?在第31期质兰夜校中,质兰顾问和伙伴们带来了自己的研究和保护案例。
速记摘要
台湾海峡(Taiwan Strait)是我国台湾岛与福建海岸之间的海峡。南界为台湾岛南端鹅銮鼻与福建、广东两省海岸交界处连线;北界为台湾岛北端富贵角与平潭岛北端痒角连线。海峡平均水深约60米,最深之处不会超过80米,暖寒水流交汇,夏季整个海峡为东北向流动的南海水流,冬季海峡西部和中部为南下的东海沿岸流,东部为沿台湾西海岸北上的黑潮。因为不同的洋流交汇,造就了丰富的海洋生物多样性,鱼虾种类众多,是我国重要的渔场之一。丰富的渔业资源也为鲸豚类等顶级捕食者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是我国鲸豚类物种多样性较高的海域之一。
图片来源:分享团队
利用野外死亡和搁浅的动物尸体制成标本,建立了鲸豚展馆,该展馆目前也成为了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免费面向社会开放。海洋鲸豚类的保护光靠研究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在福建沿海走访的时候发现,很多当地渔民并不知道他们捕捞到的鲸豚或是海龟属于保护动物,还有一部分人甚至相信鲸鱼的牙齿能够辟邪,所以在捕捞到鲸鱼后会把它们的牙齿取下来制成吊坠挂在脖子上,因此对沿海渔民社区开展科普宣传工作也尤为重要。
图片来源:分享团队
厦门湾中华白海豚的研究和保护
目前,我们有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做厦门湾中华白海豚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厦门湾栖息着一群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哺乳动物——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它们的栖息地距离人类生活的地方非常近,也因此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威胁。
为什么要保护?
中华白海豚是近岸海洋生态系统的顶级捕食者,是近岸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指示物种”,也是近岸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和“伞护物种”,具有重要的生态、科研及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价值。
此外,中华白海豚还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妈祖文化。传说在每年的妈祖生日,朝拜 “妈祖”期间,厦门湾内常有大群中华白海豚出现,所以当地渔民叫中华白海豚为“妈祖鱼”。在闽南沿海民间,也流传着白海豚与鲨鱼搏斗、救助落水渔姑的故事,因此又叫中华白海豚为“镇港鱼”。
图片来源:分享团队
60年以前,中华白海豚在我国沿海的分布是连续的,从浙江南部至整个福建和广东沿海,但是目前只有零星的几个种群。东南沿海经济高速发展,人口和涉海活动的增加,包括围填海、桥梁建设、航运及噪声、过度捕捞、水体污染等,导致中华白海豚的分布逐渐破碎化。
在1983年至2013年期间,由于填海造地、海岸改造或港口建设等原因,共有119.95平方公里的沿海原生水域永久消失,这些人类活动造成的直接危害,导致了中华白海豚栖息地的丧失或者质量下降,最终致使种群数量下降。
厦门湾中华白海豚调查
我们从2009年开始就会在每个月对中华白海豚的种群进行调查和监测,建立动态的厦门湾中华白海豚个体识别数据库。目前,该数据库能够识别的个体是62头,累计识别的个体曲线已经趋于平衡,相当于种群中绝大部分的个体都已经被我们识别,仅有个别个体没有被识别到,估计整个厦门湾的种群数量在64头左右。
除了厦门湾中华白海豚的种群之外,在台湾的西海岸地区还有约60至70头的种群,在汕头地区也有20头左右的种群。我们通过将三个种群在各地识别的数据库进行了比对,并没有发现存在种群之间的交流,虽然厦门湾种群包括了台湾种群和汕头种群。
图片来源:分享团队
厦门湾中华白海豚的社群结构特征大概呈现为东部社群和西部社群,且交流水平较低。在关键核心栖息地界定的区域范围内存在的壮年个体较多,占51%,中华白海豚的繁殖高峰期3-8月,一般繁殖雌性个体13头,繁殖间隔4.27年,年出生率为5.3%,幼崽活到1岁的成活率60%。虽然目前来看繁殖能力还可以,但也很难不为几十年之后的繁殖力堪忧。
图片来源:分享团队
通过对60多头中华白海豚的个体活动范围做了分析发现:个体的家域范围在96至286平方公里之间;有的个体大部分时间在西部水域活动,但偶尔也会到东部水域;有的个体只在东部或是西部活动;还有的个体具有季节性活动的规律,例如在冬春季偏好内港活动,在夏秋季偏好外围水域活动。
图片来源:分享团队
我们将栖息地生态功能区域划分为重要的摄食场、抚幼场和迁移通道,并开展了一些调查,同时对保护区进行了优化调整,包括保留西港和同安湾口的大部分核心区,增加一般控制区——东、西部社群的交流通道。目前发现的威胁因子主要有渔具、围填海、桥梁、航运、海漂垃圾/微塑料和水下噪声/爆破。在厦门湾存活的个体中,在近20%的个体身上都有明显的由渔网导致的伤痕;另外因围填海造成的栖息地改变,以及桥梁的桥墩间距离太短阻隔了中华白海豚的迁移与交流,航运导致的中华白海豚死伤和正常摄食、抚幼等行为被干扰,都是当下存在的主要威胁因素。此外,由于航道扩建进行的水下爆破工作,曾在2014年时造成了好几头中华白海豚的死亡。
保护工作
目前针对部分威胁因素采取的声学保护措施包括:首次提出了水下噪声对中华白海豚影响的参考阈值门限;确定了水下爆夯作业时中华白海豚的最小安全距离;制定了减小水下爆破对海豚影响的具体措施(预警爆破、药量控制和分批爆破、驱赶器驱赶、声船驱赶等)。
厦门市在1997年成立了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同年十月颁布了《厦门市中华白海豚保护规定》。保护区内船舶较多,没办法做到完全禁止人类活动,只能尽量实现船舶限速,同时通过饵料增殖放流及清除网箱来逐渐恢复中华白海豚的栖息地。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制定了涉海工程水下爆破施工审核与监管的流程图加强海工程监管,争取在开展涉海工程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对中华白海豚的伤害。2006年开始,探索并实施涉海工程对白海豚、文昌鱼及红树林等的生态补偿,建立了生态补偿及损害赔偿标准和实施方案。
图片来源:分享团队
中华白海豚不仅生活在厦门管辖的海域,还生活在台湾和漳州管辖的海域,因此保护工作的推进还需建立“厦-漳-泉”的跨区域协同管理。
工作总结
除了厦门湾的中华白海豚之外,我们对东南亚,尤其是泰国湾和东印度洋的一些地区也开展了合作研究。目前的工作是由不同团队开展研究,采用物种分布模型和卫星遥感技术,界定了中华白海豚在我国东南沿海的关键核心栖息地和潜在栖息地。在该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我们为国家林业与草原局编制了《中华白海豚保护地建设方案(2021-2035年)》。通过研究中华白海豚、伊洛瓦底海豚及海龟等物种关键栖息地保护对其他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保护效益,发现在相同投入的情况下,中华白海豚栖息地能提供最优的保护效果。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以中华白海豚这一近岸海洋生态系统顶级捕食者为‘伞护物种’,从区域生态系统层面实施栖息地保护规划,实现中华白海豚及其栖息地内其他海洋生物多样性整体保护的理念”。
--------------------------------------------
本期夜校可在手机端收听完整内容:在本公号的菜单栏,点击【成长社区】—>【登录夜校】,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或在公号名片页点击【服务】,找到【登录夜校】进入【伙伴保护行动坊】版块。
Tips:首次访问,需要先登录质兰成长社区,输入www.izhilan.cn上的用户名和密码,点击【登录】,即可查看所有内容。新朋友可以点击注册账号,完成注册认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