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兰基金会第19期资助项目名单公示
质兰基金会第19期笃行计划(一般项目)征集于10月1日 8:00正式启动,10月31日18:00结束。质兰共收到15份有效的项目申请书,最终3个新项目获得资助。此外,另有3个项目获得笃行计划第一轮第2个执行年的连续资助,4个项目获得笃行计划第一轮第3个执行年的连续资助,第19期总资助金额为1,659,260元。质兰所有资助项目的进展可点击【阅读原文】访问质兰基金会官网-项目信息页查看。
第19期
笃行计划第一轮第1执行年
入选理由:
本项目拟主要针对连云港和南通六块重要的水鸟栖息地,开展迁徙水鸟种群、时空分布和威胁的本底调查和长期监测,掌握其年度变化趋势,确定和追踪主要威胁因子,评估威胁的影响和保护措施的成效。项目还将通过与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公益组织和公众一起探索安全有效的保护信息收集、整理、分享和传播方式,以及培养和撬动在地保护力量,将调查和分析结果转化为实际保护行为,最终贡献于水鸟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终审顾问委员会认为本项目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能为政府主导的滨海湿地保护工作提供有益的补充,因此同意予以资助。*本项目由质兰和其他资方共同资助,图片版权:朱迎春。
入选理由:
兔狲是我国拥有的12种猫科动物之一。已有的研究结果发现,兔狲对猎物和生境有特殊的需求,主要捕食鼠兔、小型啮齿动物以及小型的鸟类和两爬动物,偏好裸露岩石、沟壑和其他遮蔽物较多的地方,需要岩缝或其他动物挖的洞穴来躲避天敌和育幼,而且所需的家域面积也比较大,因此并不能只靠建自然保护地来实现保护。草地开垦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过度放牧和开矿等导致的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猎杀和草原灭鼠等造成的直接死亡或猎物的减少使得该物种在全球的分布和种群健康持续受到威胁。种群动态信息的缺失也增加了保护所面临的挑战。
中国是兔狲的主要分布地之一,且将兔狲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物种。然而,我们对其整体的分布、数量、威胁及保护现状仍缺乏全面的研究。在前期的调查中,猫盟及中科院团队在甘肃张掖北部的荒漠中,已发现了较高密度的兔狲种群,此外还记录到鹅喉羚、石貂、亚洲野猫、波斑鸨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这说明该地区不仅是兔狲的重要栖息地,而且其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也很高。遗憾的是,这片荒漠生态系统并未建有保护地,而且还正面临大规模的新能源开发建设。由于缺乏对这片区域野生动物的调查和长期监测,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价值很可能被忽视或低估,开发项目对生态的影响也亟需研究与评估。因为已有证据显示,一些区域在风电建成运营后,兔狲数量明显减少。
项目团队拟在未来三年通过访谈和野外调查,掌握张掖北部荒漠地区兔狲的分布、种群密度及变化,了解其栖息地特征和食性,确定关键栖息地和主要威胁因子。尤其是项目将通过固定样地的长期监测,探究兔狲种群对风电场建设和运营的响应情况。项目还将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培养在地保护力量,提升当地人对兔狲及其保护需求的认知,并协同当地政府和企业建立可持续的合作保护机制,共同制定保护策略,开展相应的保护行动。终审委员会认为本项目不仅能推动兔狲及其所代表的荒漠生态系统的保护,而且有助于评估和了解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项目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此同意予以资助。*图片版权:申请团队
入选理由:
位于成都崇州和彭州境内的龙门山,同时处在东亚-澳大利西亚和中亚两个鸟类迁飞区内,是猛禽的重要迁徙通道。2023年春秋两季,成都观鸟会和艾特公益共同组织开展的猛禽监测活动,在此共记录到猛禽30种共12870多只。然而,十多年来,由于地形复杂、执法和取证难度大、社区的支持不足,龙门山西山区域的猛禽盗猎现象屡禁不止。
两家公益组织由此联合成立项目团队,拟在未来三年,基于已培养的一批观鸟爱好者,以及与当地社区、执法部门和政府部门已建立起的关系,继续以公民科学的方式,培养更多可长期参与猛禽监测的志愿者,在该区域开展每年春秋两季的猛禽监测,系统掌握该区域猛禽的迁飞路径、种类、数量及盗猎强度。与此同时,为保障猛禽每年顺利迁徙过境,项目团队拟与地方相关部门、执法部门、社区和志愿者们共同合作,在迁徙季节联合开展反盗猎行动,并通过社区访谈、观鸟赛、自然教育等一系列社区活动,了解盗猎的根源,撬动社区积极参与猛禽保护,最终建立基于社区和多方协作的迁徙猛禽保护机制。终审顾问委员会认为本项目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社会价值,对正在筹建中的全国猛禽监测网络也会有重要的贡献,同意予以资助。*图片版权:申请团队
连续资助
笃行计划第一轮 第2执行年
项目评估委员会同意对该项目继续予以第二个执行年的资助,并认为本项目在第一个执行年内取得了如下重要成果:
项目团队通过组织开展50余场社区宣传和青少年自然教育活动、媒体及自媒体的持续报道以及志愿巡护工作,引起了社会对项目地的广泛关注,也由此获得了通州区有关部门的支持。区园林绿化局、台湖镇镇政府、森林公安等政府部门与民间志愿者建立了合作巡护的模式,基本消除了项目地内不文明拍鸟、流浪动物、建设施工、塑料垃圾、盗猎、种植方式改变等威胁。在2022-2023冬季,1只大鸨在项目地顺利越冬,栖息时长共计174天。在此期间,共有57人参与现场守护和监测,累计参与464人次,志愿者人数达到182人,其中新增志愿者26人且有17人通过培训和考评成为巡护骨干。监测结果也发现:玉米收割后在冬季种植小麦会直接导致大鸨放弃此越冬地离开,大鸨喜欢在玉米收割后与其羽色接近的背景地块活动,栖息地内食物的多寡会影响其活动范围的大小;越冬大鸨受到的干扰较往年大幅减少,尤其进入大鸨栖息地捡拾玉米、遛弯等现象减少,放羊人也会有意识地驱赶羊群绕路避让大鸨。
项目团队通过调查完善了项目地的生物多样性本底信息,编写了项目地的鸟类名录(包括大鸨、长耳鸮等鸟类273种)和植物名录(共有植物144种,其中野生种86种,栽培种40种,外来入侵种19种),并与十多位有社会影响力并支持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专业人士共同组建了志愿性质的项目地保护委员会。委员会总结了项目地所具有的重要生态、社会、人文和政治价值,尤其是这里作为北京现有的唯一一块稳定的大鸨越冬地、唯一的长耳鸮繁殖种群所在地、华北平原上典型的原生性农田-河流-湿地-疏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缩影,有望成为多方参与推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典范。委员会还制定了具体的保护策略和年度行动方案,递交给了区园林绿化局。项目团队也基于多年的调查经验与监测结果,对项目地的鸟类栖息地现状进行了分析,规划和设计了保护和恢复方案,以《城市副中心大鸨等鸟类栖息地保护建议》的形式提交给了北京市园林局。
在第二个执行年里,项目拟通过影响属地政府,将项目地鸟类栖息地的守护主体由志愿者队伍逐渐转变为属地政府相关单位,建立多方参与、可持续、可推广的栖息地巡护模式,继续依法保护现有的鸟类栖息地。项目还将通过观鸟、科普、现场直播、展览等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公众宣传活动,继续扩大项目地的社会影响力,提升公众对其核心价值的认可及对保护的支持度,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并通过委员会进行政策倡导,对嘉会湖湿地公园设计与施工方案提出保护建议。*图片版权:申请团队
项目评估委员会同意对该项目继续予以第二个执行年的资助,并认为本项目在第一个执行年内取得了如下重要成果:
通过细致扎实的野外工作,项目在补蚌村、曼打鸠村及版纳植物园,顺利完成了经济林、疏林开阔地、次生林及热带雨林四种类型的森林中,萤火虫成虫和幼虫种类、分布、种群密度和栖息地的年度调查,并对不同项目地、不同林型下萤火虫成体的种类、多度、丰度和种群密度进行了初步的比较。调查结果显示黄宽缘萤、熠萤属和边褐端黑萤是项目地的优势种,不同林型下的萤火虫群落组成差异显著,疏林开阔地和橡胶林中以黄宽缘萤为主,而次生林和雨林中以扁萤属、棘手萤属和熠萤属为主。项目还掌握了本年度萤火虫成虫和幼虫栖息地的植物群落组成、冠层开阔度和凋落物厚度,掌握了栖息地中萤火虫的主要食物资源(蚯蚓、蜗牛和蛞蝓)和地表的节肢动物(蚂蚁和蜘蛛)及植食性直翅目昆虫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团队还通过多个社区的访谈认识到极端干旱和土地利用变化对萤火虫及栖息地森林土壤健康状况构成的威胁不可忽视,并初步掌握了杀虫剂及光源污染等威胁的状况。这些都为下一年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第二个执行年里,项目将加强对天气情况的关注,抓住萤火虫活动的关键时间段,继续开展三个项目地四种林型下不同季节萤火虫幼虫的种类、分布、种群密度和栖息地的调查,并基于两年调查数据的分析,初步构建包括有机碳、土壤持水能力、土壤肥力、分解能力、土壤生物多样性等五类评价指标在内的森林土壤健康综合评估体系,同时结合萤火虫的食物资源调查,总结出将萤火虫作为森林土壤健康评价的指示物种的适用范围与前提条件。此外,项目还将与第一年筛选出的社区,沟通建立萤火虫保护示范区的意愿与可能性,讨论保护行动并争取避免土地开发利用引发的生境破坏。*图片版权:申请团队
项目评估委员会同意对该项目继续予以第二个执行年的资助,并认为本项目在第一个执行年内取得了如下重要成果:
通过与渔民子弟学校、渔民环保公益组织——蓝湾卫士、青岛根与芽等在地伙伴合作开展自然教育、渔业文化摄影大赛、入户访谈、实地调研等活动,项目团队已初步掌握了青岛市港东、红岛和琅琊三地小型生计渔业的基本情况、价值及特点:港东旅游资源丰富,捕捞历史悠久,有独特的海鲜制作工艺和渔业文化,但游客需求催生出了休渔期偷捕现象;红岛养殖与捕捞并重,有极具区域特色的渔盐文化,但滩涂插网和超出生态承载力的贝类养殖活动对近海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威胁;琅琊属渔业重镇,同样历史悠久,但底拖网渔船数量多,导致近海底栖生境遭到破坏,大量使用网目过于细密的定置张网,不仅损害幼小渔业资源,也对东亚江豚等濒危物种构成兼捕威胁。项目团队在合作中已获得了在地伙伴的信任与支持,并找到了动员不同社区及回应其小型生计渔业发展问题的可能路径。
在第二个执行年,项目将进一步探索和明确在三个项目地进行社区动员和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港东通过共同收集和传播具有当地特色的渔业文化来动员商户和相关部门,倡导海洋生物多样性友好型休闲渔业与消费;在红岛通过开展海湾特色生物多样性自然教育活动,以“校”-“家”-“社”连动的方式走入渔民家庭;在琅琊则通过进一步动员和培养渔民骨干,找到提升其集体行动力的方式。项目团队还将在此过程中,开发小型生计渔业社区信息收集框架、小型生计渔业价值及可持续表现评估的标准体系,以此来进一步收集整理信息,加深对小型生计渔业资源利用、濒危受胁受保护ETP物种兼捕、可持续利用传统智慧以及社会、经济和文化等社区基本情况的了解,从而为下一步推动改变奠定基础。*图片版权:申请团队
连续资助
笃行计划第一轮 第3执行年
项目评估委员会同意对该项目继续予以第三个执行年的资助,并认为本项目在第二个执行年内取得了如下重要成果:
项目评估委员会同意对该项目继续予以第三个执行年的资助,并认为本项目在第二个执行年内取得了如下重要成果:
项目评估委员会同意对该项目继续予以第三个执行年的资助,并认为本项目在第二个执行年内取得了如下重要成果:
项目评估委员会同意对该项目继续予以第三个执行年的资助,并认为本项目在第二个执行年内取得了如下重要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