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基石药业港股敲钟上市,大涨18%!主推临床研究模式

郝翰 动脉新医药 2019-04-18

动脉新医药(biobeat1)报道:2019年2月26日,基石药业在港交所敲钟上市,成为了继歌礼药业、华领医药、信达生物、百济神州和君实药业之后,第六家尚未盈利就在港交所上市的内地生物科技公司。本次基石药业上市共发行股票1.86亿股,每股12港元,共计募集资金22.32亿港元。今日开盘高开11%,开盘价13.32港元,最高价14.50港元。


截至本文发文,每股单价14.18港元,上涨18.17%,总市值近140亿港元。



根据基石药业披露,此次港股上市,30%的收益将用于支持基石药业的核心候选药物CS1001,40%用于支持其余临床管线,20%的收益将用于临床前药物的研发和新药许可,剩余10%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豪华团队阵容引来巨额融资


基石药业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开发及商业化创新肿瘤免疫治疗及分子靶向药物。基石药业在上市之前共完成了两轮融资,分别是2016年7月1.5亿美元的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毓承资本、元禾创投和博裕资本;和2018年5月2.6亿美元的B轮融资,由GIC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领投,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云锋基金、通和毓承(由通和资本和毓承资本合并而来)、中信产业基金、泰康保险、ARCH Venture Partners、高瓴资本、King Star Capital、三万资本、AVICT、宏瓴资本、元禾原点、博裕资本跟投。两次融资均打破了当时中国生物医药领域该轮次的融资额记录。


在投资方中我们也可以观察到诸多深耕于医药领域的知名投资机构,如通和毓承(毓承资本)、红衫中国、ARCH、高瓴资本等。这也表明了投资机构对于基石药业的纷纷看好。

 

基石药业对于资本的吸引力与和管理团队密切相关,几乎全员都曾有过跨国药企高层经历。这样的管理团队使得基石药业在药物研发推进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


其创始人CEO江宁军在国内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之后,又赴加拿大读取了免疫学博士学位,并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是美国的认证医师。在离开学校之后,江宁军博士进入美国赛诺菲公司任职,到2014年,出任赛诺菲全球副总裁、亚太研发中心总裁。在赛诺菲任职期间,江宁军博士领导了一系列Ⅰ-Ⅳ期临床试验。丰富的药物研发经验使得江宁军博士对于药物研究产生了新的思考。2016年7月,江宁军博士从赛诺菲离职,正式出任基石药业CEO。

 

团队CMO杨建新,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院取得博士学位,师从诺奖获得者Micheal S.Brown博士和Joseph L.Goldstein博士,曾在Covance、辉瑞、Tularik等多家知名药企任职,主要负责药物研发工作。


在加入基石药业之前,杨建新在同样已经在港股上市的百济神州任职高级副总裁兼临床开发主管,主持肿瘤研发项目的临床开发工作,其中就包括开发首个起源于中国的抗PD-1单克隆抗体。在加入基石药业之前,杨建新博士已经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开放方面积累了二十年的经验。他的加入,进一步加速了基石药业的临床研究推进。

 

除以上二人之外,基石药业的首席财务官叶霖来自香港高盛亚太医疗保健股权研究;首席商务官袁斌博士、首席科学官王辛中博士、首席转化医学官谢毅钊博士来自默沙东;产品开发及制造高级副总裁李景荣博士曾在罗氏任职。整个团队拥有的强大行业背景使得基石药业在融资过程中无往不利,成立不到三年就获得了总计4.1亿美元的两轮融资。


药物研发外包,主力推动临床进展


图片来源:基石药业招股说明书

图:基石药业上市后的股权架构


根据基石药业的招股说明书披露,基石药业目前最大的股东是毓承资本,也就是药明康德的风险部门独立之后的投资机构。这也意味着基石药业与药明康德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事实上目前基石药业还没有自己的研发基地,非流动资产只有2230万元。其主要的临床前药物研发部分和药品生产环节大多外包给药明康德完成。


药明康德在达到相关合约中的若干研发里程碑后,再转让研发过程中产生的知识产权。基石药业则主要负责推动临床实验的进展。这样的运营模式使得基石药业可以专注于临床实验的推进,而在研发和生产环节减少投入,尤其是减少了大量的固定资产投入。


2016年基石药业亏损约2.5亿元,2017年亏损约3.4亿元。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仅前9个月,公司亏损就达到了约11.6亿元。其中主要的开支就是研发开支上,占总开支的60%以上。


截至2018年9月30日,基石药业的流动资产总值约为17.4亿元,非流动资产有2230万,负债总额约6.8亿元,权益总额约10.8亿元。由于目前基石药业还未有产品上市,连年亏损属于正常情况。


而随着药物临床实验的推进和管线增加,其在药物研发上的开支也会随之增多。如果基石药业没有采取目前这种将实业部分外包,主攻临床实验的运营模式,对于基石药业而言其每年开支还将会大幅增多,也就不可能如此大胆的同时推进14条药物管线。

 

14条药物管线,PD-L1单克隆抗体领衔


图:基石药业药物管线。图片来源:基石药业官网


基石药业共有14种专注于肿瘤的候选药物,分别处于临床前至临床后期的不同阶段,暂时还未有产品上市。在14种药物中,包括有4种引进药物的临床研究,和10种由基石药业自研的药物管线。如果基石药业想要在上市之后尽快扭亏为盈,CS1001和Ivosidenib两条药物管线的上市节点至关重要。

 

CS1001是基石药业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全人源、自然全长的PD-L1单抗,是基石药业的药物管线中临床进展最快的。CS1001是一种最接近人体自身天然G型免疫球蛋白4(IgG4)的单抗药物。它可降低在患者体内产生免疫原性及相关毒性的风险,与同类药物相比具有潜在的独特优势。


目前基石药业正在进行CS1001在非小细胞肺癌、T细胞淋巴瘤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的临床研究。推进速度最快的是有关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在2018年11月启动Ⅲ期临床。


CS1001与铂类化疗的联合疗法也在2019年1月启动Ⅲ期临床试验。同时基石药业还在积极的将CS1001推向海外市场,并已于2018年12月在美国开展Ⅰ期临床实验。


图:国内已上市的PD-(L)1单抗


目前国内已经有四款PD-1单抗获批上市,分别来自百时美贵施宝、默沙东、君实生物和信达生物,还没有PD-L1靶向药物获批。


基石药业的CS1001是目前临床实验进度最快的PD-L1靶向药物之一,是第一证的有力竞争者。如果Ⅲ期临床实验和审批过程顺利的话,CS1001预计会在2020年上半年进入NDA审批流程。


基石药业的另一款临床进度较快的药物管线是Ivosidenib。2018年6月,基石药业与Agios合作,在大中华区推进Ivosidenib在大中华区的临床开发和商业化。紧接着在2018年7月,大洋彼岸就传来了捷报。


Ivosidenib获得了美国FDA的上市批准,用于治疗具有1DH1基因突变的复发性或难治性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成人患者。


在海外通过审批上市对于Ivosidenib在中国的上市进度能够起到明显的助推作用。现在Ivosidenib在国内已经进入了Ⅲ期临床阶段,但具体上市时间不确定,港台和国内上市时间可能会有不同。


除CS1001之外,基石药业的自研管线还有4条进入了临床阶段,分别靶向CTLA-4、PD-1、MEK和HDAC6,均是抗肿瘤的靶向药物,其中较快的两种药物已经进入了Ⅰ期临床阶段。


另外还有五条在研管线处在临床前阶段,具体信息未披露。除了自研药物以外,基石药业还与BluePrint获得了其三条药物管线在大中华区的商业化权利,目前这些药物在国内外都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文 | 郝翰

信 | hhaaa_bio

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近期推荐★  全球100位医疗AI领袖,中国仅两人入选,AI人才大战一触即发★  突发!曝罗氏以50亿美金收购Spark,细数十二大药企基因治疗布局
★  礼来亚洲、红杉中国、君联资本、弘晖资本……2018年顶级投资机构都投了哪些生物项目?★  FDA 2018年批准59种新药,我们分析了16种肿瘤药物,发现了这些特点★  值得收藏,2019年需要关注的17场人工智能药物发现相关会议指南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文中出现的采访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好看”点一下 大家都知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