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微电影丨他想做最有韶山味的乡宿
《新知青的老家梦》
自然风物、质朴人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乡,做一些守住乡愁又共建未来的事情。乡宿这颗“种子”渐渐在乡间破土而出,以一种小而美的方式,渗入其中与其相容,成为了解乡村的最佳入口。
正如孙君老师所说“乡宿具备十分鲜明的、有香火味的乡愁与温度”。
观光客们来到乡村可以体验到当地村民的生活氛围,村民也可以提供在地服务,邻里关系与乡土关系能够在乡宿中清晰地呈现。
在我们的第9个乡建故事中,走近返乡青年沈楚华和他的梦稀乡宿。
2019年3月2日,韶山。梦稀改造的179天。工程临近收尾,现在是沈楚华最忙的日子。
他仔细打磨着从周边村头巷尾收来的老物件,期待它们能在“梦稀乡宿”里再次发光。
沈楚华告诉我们,如果韶山没有走出个毛泽东,没有人会愿意来看这个当年贫瘠落后的山村。
韶山是毛主席青少年时期生活、学习、劳动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沈楚华在这里度过了整个童年和少年时光。
“我母亲家族的族谱和主席是同一个祠堂的,小时候,家里的长辈常和我说起主席回乡的故事,当时感觉就像是同一个家族的嗲嗲”。
沈楚华三代家族合照
小时候,沈楚华听奶奶讲起过去的民谣,“韶山冲,冲又冲,十户人家九家穷,有女莫嫁韶山冲。”很多年前,这里是湘中最闭塞的角落。
过去农民都靠种地为生,而韶山属于丘陵区,那时几乎没有什么田地,“在我奶奶那个年代,其他山村人均可以分到一两亩田,这边大概人均只有两三分田”。
沈楚华听村里的长辈说,主席离世后,韶山才开始渐渐有外地游客拜访,直到毛主席诞辰100周年后,韶山才成为了全国热门景点,那一年,有120万人前往韶山游览。
沈楚华对故乡的记忆是从七八岁开始的,那时候沈楚华的妈妈在韶山宾馆的餐厅里上班,他最记忆犹新的就是,妈妈下班回家常会带几颗糖给他吃。
而他在故乡经历过的最惊奇的事件,是10岁那年,他亲眼所见的关于主席诞辰100周年的“奇景”。
“那时候我记事开始多了,最记得的是93年冬天的“杜鹃花开”。杜鹃花一般是春天才开的,那几天我和小伙伴们去山上玩,看到山里的杜鹃花都开了,我们还摘了不少花,跑去景区卖给游客,还赚了几块钱。”。
94年,来韶山旅游的游客达到了150万人,那年沈楚华的母亲和叔叔在铜像广场附近开起了饭馆,11岁的沈楚华从此过上了没有周末的日子。
“我父亲负责给饭馆揽客,我负责带这些游客去景点转转,那时候开饭店的人很多了,如果你不跟着游客走,就会被其他饭店的人抢走”。沈楚华说,这是当时韶山景区村民揽客的通用模式,在本地村民家吃农家饭,就能免费享受“导游”服务。
沈楚华学生时期的空余时间几乎都消耗在这些事情里面了。高考前三天,沈楚华的外婆病逝,恰逢店里生意最旺的时期,又撞上高考在即。
高考前一晚沈楚华在灵堂守夜到4点,“考完第一场中午回家,家里挤满了客人,没时间休息,结果到下午考英语时,我撑不住就睡着了”更魔幻的是第二天考语文,沈楚华坐在靠窗的位置,他远远看到窗外家人送外婆出殡上山,结果连作文也没有写完。
面对高考失利,沈楚华原本想放弃继续求学,最后在在家人的劝说下,沈楚华去了长沙电力学院学习电子商务专业。
沈楚华说,自己是不相信“命”的人。
家人劝他毕业后就留在韶山,找个安稳的单位过日子,少年意气时的沈楚华心里唯一的想法就是离开故乡,去外面的世界闯闯,就算撞得头破血流也心甘情愿。在红歌熏陶下长大的他,对“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韶山精神有自己的坚持 。
起初,他在广州干起了广告牌雕刻的业务,后来又和朋友一起来到长沙,先后做过保健品销售、车载广告销售、超市仓管员、采购员等工作。沈楚华相信:人要能吃苦耐劳才能出人头地。
在长沙市新开铺做超市仓管员是沈楚华经历过最艰苦的时期,当时超市老板是部队出身,对员工实行军事化管理,超市开业前几个月他的上班时间为早上六点半到晚上十二点,工资是600块一个月,不包吃住,中午只有30分钟休息。
外面吃饭太贵,沈楚华每天和老乡一起回超市对面合租的阁楼煮面吃。满打满算分配好时间,5分钟往返,20分钟煮面吃面,最后一定要在床上休息5分钟。
工作大部分内容是搬货,要么站,要么走。那段时间,每天早上起床,他的脚跟都疼到无法着地。沈楚华说自己一辈子都会记得那种感觉。
在他一直默默地奋斗的时候,2009年,他人生中的那位贵人出现了,这是一个认识多年的兄长,也是这位兄长真正让沈楚华的经济得到了改善。现在他的生意越做越好,也在长沙渐渐稳定了下来。
但沈楚华对韶山的情感也在发生着变化,年轻时只想逃离的地方,却在午夜梦时闪回,想起儿时在故乡的旧时光,沈楚华的心也变得柔软起来。
韶山长冲民居改造前后对比(设计方:HND东方农道)
2016年9月,韶山的美丽乡村建设启动,沈楚华和东方农道韶山团队成为了好朋友。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韶山村变得更美了,村里好几户人家把民居改造成了民宿,这让沈楚华找到了与故乡共生的可能。
回乡去做一间“乡宿”,成了沈楚华再回韶山的最好契机,这个疲于奔命的80后,归乡的情绪被推上顶峰。
乡宿,让当年离乡的他找到了一条重回故乡的路
“梦稀乡宿”的灵感来自毛主席《七律·到韶山》中的“别梦依稀咒逝川”,他与设计师杰军交流了自己对于这间乡宿的想法。希望梦稀乡宿在外观上看起来更接地气,更有韶山的“土”味。
2018冬夜,与设计师周杰军(左)交流方案
两人详细沟通了乡宿的风格形貌后,沈楚华就一头钻进屋后的山林,亲自打理起“梦稀乡宿”的里里外外。夯土老墙、从周边村落四处搜集来的古旧物件,充满乡村气息的元素点点滴滴地呈现着乡土衷情。
为了打造心中的梦稀乡宿,沈楚华翻山沟淘木料,再自己打磨加工。
他希望整个空间尽可能地从乡村的环境中汲取灵感和用材,房间许多物品都是他从后山捡回来的木料亲手打造的,他希望每一间房给人的感觉都不重复,都能带来一场乡村生活的复原。
“要么就不做,要做就尽全力做到最好,做出自己的品牌”。现在沈楚华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梦稀乡宿的建造中来,一开始家人并不是很理解他,放着赚钱的生意不顾,跑回家乡做一件从没有做过的事。
随着改造的一步步进行,家人也渐渐接受并一起参与到了乡宿改造中来。谈到民宿建好之后的经营,沈楚华很看好互联网,他想让梦稀也进驻爱彼迎、途家、携程等互联网平台,让更多人看到他家乡的改变。
沈楚华手工打造的木制品
采访快结束时,我们问他,心里是否还有一些想要去做的事情。
沈楚华说,汶川地震那年,他在新闻里看到许多孩子变成了孤儿,就萌生了收养孤儿的想法,那时的他不仅单身,物质也不宽裕。结婚后,家里条件也稳定起来,他开始加入到交通频道的“一帮一“”爱心的活动,第一次活动他去到安化陪当地乡村的留守儿童过中秋节。
2014年到2016年间,沈楚华平均每个月会参与两次公益组织的活动。事业上,沈楚华苛刻要求自己把事业做好,把业务做大,这样才有能力去支撑他做心里想做的事。
城市有房,但归乡有“家”。对于沈楚华而言,梦稀乡宿能让更多人融入到乡村里来,让流浪的人找到心的归宿,它是一场复活乡村生活的实验,而不是只有情怀这么简单。
我们期待:更多的年轻人将资源与关注带回乡村,将乡村的生机与活力传递下去。
丨出品人:胡鹏飞丨
丨导演:洪晓峰 摄制:汪志 撰文:蒋予婷丨
丨原创出品:乡建频道·乡建故事小组丨
欢迎提供乡建文章及故事线索
转载请联系并注明出处
点图看往期乡建故事丨《6个人在韶山,730天就干一件事》
梦稀乡宿(外景)
人气爆棚 赞不绝口
大厅
大厅(夜景)
客房:晒谷坪
客房:后山坡
客房:田野上
过道
卫生间
丨设计方:东方农道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丨
丨项目团队成员:周杰军 陈天鹏 龙旺丨
丨项目名称:梦稀乡宿丨
丨项目位置:韶山冲映山红路与韶峰路交叉口丨
丨东方农道公众号丨
Modified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