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9讲:货币金属论和货币名目论

张是之 奥派经济学 2024-04-14
前言
本文是精读《货币和信用理论》100讲的第9讲,每周更新两讲。 本讲3800字,主要内容: 1.一个翻译问题 2.货币名目论 3.货币金属论 4.中国古代的货币理论 5.货币价值看重量而不看数量
第9讲:货币金属论和货币名目论
文 | 张是之
上一讲我们讲了现在和过去的商品货币,介绍了中国古代对于货币的初步认识,这一讲我们介绍一下认识货币的两个分支,一个是货币名目论,另外一个则是货币金属论。
一、一个翻译问题
首先是一个翻译问题,nominalist 这个词,通常指的是“唯名论”或者“唯名论者”。在《货币与信用理论》樊林洲的译本中也被译为“唯名论者”,而在孔丹凤的译本中,nominalists 译作“名目主义者”。
结合《货币与信用理论》的分析语境,这里孔丹凤的翻译更准确。因为 nominalism 指的是货币名目论或者名目主义,与之对应的是货币金属论或金属主义(metallism)。而“唯名论”虽然也使用 nominalism 一词,但与之相对应的是唯实论或实在论(realism)。
认识唯名论和唯实论的区别,对于更深入地认识经济学的方法论来说也是有必要的,不过这不是本书的重点。两者的简要分析,我在《人的行动》精读讲义中有所提及,大家可以去那里看下,这里我们重点分析讲解货币名目论和货币金属论的区别。简单来说,这两种理论是针锋相对,谁也不服谁。
二、货币名目论
货币名目论,亦称“名目主义货币论”,与“货币金属论”相对,代表人物有斯图亚特、凯恩斯等。认为货币是计量商品价值的一种符号,不具有商品性质,无须有内在的实质价值,只有国家赋予的名目价值。强调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否定货币的商品性和价值性,否定金银等有价值的商品充当货币的历史和现实。【《大辞海·经济卷》,夏征农 陈至立 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5年】
简单来说,货币名目论认为,货币只是一种符号体系,只要大家都认可,形成一定的共识,就能够供大家使用,而不必在乎其具体是什么以及其实际价值。
也就是,它完全否定货币的商品性,否定货币的实质价值,而主张货币只是一符号、是一票券、是一个名目上的存在,所以被称为名目主义的货币学说。【刘絜敖 著 / 国外货币金融学说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年,第3页】
米塞斯在书中也指出了名目论的基本观点,“名目主义者认为,现代国家在任何比率上的货币单位,不是一个能够由恰当的技术术语就能定义的具体商品到单位,它只是由法律创造的一个价值名义数量。”
货币名目论是在18世纪早期与货币金属论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当时的重商主义者认为,货币本身就是财富,只要货币更多,国家就能富庶。因此他们主张禁止货币输出,阻止外国商品的进口,同时大量增加出口以换取货币。结果造成国内货币泛滥,物价上涨。面对这种情况,人们开始反驳重商主义的观点,货币名目论被提出,其中重要的主张之一便是货币不是财富。
凯恩斯在他早期作品《货币论》中,指出货币是用于债务支付和商品交换的一种符号,这种符号是由“计算货币”的关系而派生的。所谓“计算货币”,是指一种观念上的货币,是一种计算单位。它用符号来表示,如英镑、美元等等。经济生活中的债务和一般购买力就是通过这种计算单位的符号来表现的。这种观点在今天依然有很多支持者。

三、货币金属论
货币金属论,亦称“金属主义货币论”,与“货币名目论”相对,代表人物为十六七世纪的重商主义者。认为金银是唯一的财富,货币价值由充当货币材料的金银价值决定,强调货币的自然属性,否定货币的社会属性。强调货币的价值尺度、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等职能。反对铸币减重和不兑现纸币的流通。是金本位制度的产物,其影响随着20世纪初金本位制度的崩溃日益衰弱。【《大辞海·经济卷》,夏征农 陈至立 主编 伤害辞书出版社 2015年】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