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派经济学

其他

版权流氓再添一例,知识产权必然面临道德困境

文丨张是之活动预告:明天(2024年04月21日)下午在福建泉州线下做一个分享活动,跟朱海就老师一起聊下哈耶克》。地点是在朋友开的一个书店——鸟岸书店,自由的小鸟栖息的岸边。活动前面半小时朱老师会做一个分享,后面我会跟朱老师做一个对谈。无法到现场的朋友也没有关系,我会在视频号做一个直播,点击即可预约,明天下午两点开始,活动预计两个多小时。我人已经在泉州了,下午逛了下晋江,很有意思。整体上这片地方没有历史上没有遭受战火的蹂躏,所以无论是经济和文化都有很多的积累。有很多不被外人熟悉的产业和隐形富豪,在某些产业都是悄悄在海外扩张买矿,非常有意思。不过今天文章先不聊这些发现了,简单分享一下看到的一个版权流氓案例,希望与此有关的创业者能够提高警惕吧。案例是推特上一位网友分享的,简单来说就是被版权流氓盯上了,而且养鱼养了两年才收网,主打一个措手不及。事情经过是,一家游戏公司在大约两年前,为满足产品上架的法律要求进行
4月20日 下午 11:58
其他

精读《货币和信用理论》100讲:第11讲 货币的法律概念

第11讲:货币的法律概念文
4月17日 下午 11:48
其他

逻辑上的一小步,现实中的一大步

文丨张是之前天文章聊知识产权,跟往常一样,阅读量很少但评论区讨论很激烈。有很多反对意见,我基本上都认真看了,也做了回复。今天不再讨论具体问题了,说下其中一个读者的留言。这位读者是老朋友了,是位认真讨论的读者,大多数时候我们观点是一致的,但他的留言仍然能给我不少启发,也给我的文章做了很多补充。当然他也有不同看法,不过我们写文章的人,都很喜欢这样有价值的交流。所以即便有不同意见,也能够在交流中有所收获。前天他给我那篇文章《知识没有产权,不等于知识共产》的留言是这样的:说实话,张老师在知识产权方面的逻辑论证很严密,没有问题。但是可能是因为我这个人缺乏革命性的原因,我迄今也只能部分接受张老师的观点,无法完全接受。确实,张老师的论证从逻辑上来说,没有漏洞,我也认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应该过度,但是要我完全认同取消知识产权,心里总觉得还是有点难以接受。我也在一个小群里和网友们进行过认真的讨论,最后也没有人支持完全废除知识产权和专利权制度,而是普遍认为应该对现有的知识产权和专利权制度进行改良。很抱歉,我既无法说服自己,也无法说服网友们同意革命,这可能就是资产阶级和有产阶级的软弱性吧我当时给他做的回复是:现实是政治的世界,需要讲究妥协。而理论是逻辑的世界,讲究一个纯粹。现实不完美可以妥协,逻辑推演则不需要。否则,逻辑上退一小步,现实中就会退一大步。这个问题其实我之前也写过一篇文章,是前年2022年的写的,当时用的标题是《逻辑退一小步,文明就会退一大步》那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讨论罗斯福拯救了美国还是害了美国?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只看教科书的是一个答案,看过经济学的是一个答案,看过奥地利学派的可能又有不同解答。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理论与历史的问题,我们常常被教育的是“以史为鉴”,意思是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是一种归纳法。而看待历史的方法还有一种,那就是先有理论后有历史。当然,严格来说,所有的历史都是按照一定的理论铺就的历史画卷。这个问题暂时不做展开。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学习奥地利学派,就要学会转换视角,学会懂得理论的先验性和纯粹性,然后用理论来重新审视历史,而不是简单地用历史和数据来验证理论。这点非常重要,也是一般人不容易转换过来的思维模式。所以今天再看我前年的文章,我的观点还是一贯的。只有当我们熟练掌握了正确的经济学理论,才能一眼看出罗斯福的问题,而不会被那些唬人的统计数据所迷惑。唯有如此,即便是今天很多美国人都相信罗斯福拯救了美国,你也可以不必怀疑自己的判断,而是进一步看出美国经济学教育出现的问题。经济学的这种推理,只能保持这种纯粹性,才能不会数据所误导。也正因如此,米塞斯自始至终都不看好苏联模式,一以贯之地反对计划经济和Socialism。而全球畅销的教科书《经济学》作者萨缪尔森,只能在苏联解体后悄悄删除了他对苏联模式的吹捧。我知道有人会继续说,你们奥地利学派这就是在搞乌托邦,纯粹的逻辑思考注定只能是乌托邦。对此我觉得有必要提醒一下,奥地利学派强调的自然权利是:生命权、自由和财产权。并且奥地利学派一贯强调自由自愿,和NAP“非侵略性原则”(Non-Aggression
4月16日 上午 12:02
其他

第9讲:货币金属论和货币名目论

这个词,通常指的是“唯名论”或者“唯名论者”。在《货币与信用理论》樊林洲的译本中也被译为“唯名论者”,而在孔丹凤的译本中,nominalists
4月11日 下午 11:59
其他

卢旺达:从种族大屠杀走出来的非洲潜力股

直播预告:后天(周五)晚上七点继续跟老贾直播聊天轻松读懂米塞斯《人的行动》。卢旺达:从种族大屠杀走出来的非洲潜力股文
4月11日 上午 12:05
其他

专利之恶再添新证据,你是不是受害者

文丨张是之有读者发来一个B站视频,跟我分享了一下其中介绍到的专利流氓问题,我看了下觉得挺有价值,属于很典型的专利流氓,所以这里给大家简单介绍下。视频链接我放在文末,前面部分是介绍相机传感器原理的硬核知识,我比较喜欢,也是以前就知道的一些传感器工作原理。感兴趣的话也可以看下,不感兴趣的话,了解专利流氓可以从10分钟左右的位置开始看。专利流氓的主角,是著名的电影机制造公司RED(Red
4月10日 上午 12:02
其他

第8讲:现在和过去的商品货币

角度上看,同古代巴比伦、埃及、以色列等国家属于同一阶段。巴比伦等国使用金属也是论重量的。巴比伦和以色列以锡克尔为单位,同中国用寽为单位一样。【彭信威《中国货币史》】
4月8日 下午 10:54
其他

学法律的同学们,怎么可以只从成分表来“断案”呢?

直播预告:后天(周三)跟张鹏张总约了一次直播,张总我之前采访过他,他的经历比较丰富,曾经先后在中国和英国做过法医工作,然后跨界进入牛津仪器并担任中国区总经理很长时间,他最近又在非洲创业,去英国帮助管理中国人收购的英国公司,现在很快又准备回非洲了。张总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学者,但实际上却是一个实干型的企业家,而且是非常大胆的企业家。同时,他也非常喜欢和认可奥地利学派,所以后天跟他做一个直播访谈,聊聊他最近两年的变化和经历,以及奥地利学派对他的影响,也包括他在非洲的所见所闻。另外,今天次条是精读米塞斯《货币和信用理论》100讲的第8讲:现在和过去的商品货币。讲义5300字,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一起研究米塞斯的货币理论。学法律的同学们,怎么可以只从成分表来“断案”呢?文丨张是之根据上海法治日报报道,来自华东政法大学和山东大学的5名学生,组成了一支“粉红税不队”,起诉了欧莱雅公司。最后在法院调解下撤诉,欧莱雅退还了她们购买洗面奶的费用。事情的起因是,其中张同学在“欧莱雅”天猫旗舰店以149元购买了女性专用的“欧莱雅复颜洗面奶”。付款后发现,店内另一款男士洗面奶,价格仅为82元。两款洗面奶都主打氨基酸温和性与保湿,但价格却相差一倍。她们在对比了两款产品后,发现两款产品成分与主打功效相差无几。所以她们得出的结论是,两款欧莱雅洗面奶成分、功效、含量基本相同,却存在67元的差价,这很不合理。她们认为这种差价是一种“粉红税”,也就是专门针对女性来收取更高价格,于是认为女性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了侵害。并且她们发现近期有美国消费者对强生旗下品牌提起集体诉讼,指控该品牌征收“粉红税“,于是有样学样,也把欧莱雅给告了,指责欧莱雅价格歧视,要求全额退款。看到这则新闻,我其实有一个小小的疑惑,如果她们的调查结论是对的,她们真的认为男士洗面奶和女士洗面奶这两款产品,成分、功效和含量都基本相同,那么她们为什么不直接选择购买更便宜的男士款?很明显,她们的行动和想法是矛盾的,嘴上说的是一套,实际行动却是另外一套。她们的说法和诉求是,认为两款产品没有区别,但价格却有区别,这不合理。而她们的实际行动却是,选择购买了更贵的那一款,却不认可厂家制定的价格,要求两款产品价格不能有区别。最后成功的诉求是,免费用了更贵的那一款,这在她们看来很合理。这其实暴露了很多问题,不仅暴露了她们对于逻辑的认知问题,也暴露了她们对于法律的认知问题,还暴露了她们在经济学知识上的匮乏。首先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粉红税”不是真的“税”,这个类比非常不严谨。“税”是带有强制性的,你不按规定交税,必定要受到法律的惩罚。而所谓的“粉红税”却没有任何这样的强制性,因为你有明确拒绝的自由,那就是不买它的产品。前面说了,你如果觉得两款产品成分功效一样,那么你可以购买便宜的那款。退一步说,你还可以不买,让欧莱雅在你身上一分钱都赚不到。所以,“粉红税”不是税,不能轻易作为类比来理解。其次,这几位学法律的学生似乎忘记了产权意识,似乎忘记了在民事范围内“法无禁止即可为”。欧莱雅或者其他任何厂家,它们都是有明确产权的,对于一款产品如何定价,这是它们的经营管理问题,是在它们产权范围内可以决定的事,法律都没有禁止她们的定价权。所以,即便是成分功效接近,欧莱雅仍然可以行使它们的定价权。而且这种定价权是一种购买邀约,并不是真的价格“决定者”。消费者有权拒绝购买,而如果消费者认可并购买,价格的真正决定过程,是由双方供需关系决定的。另外,“粉红税不队”可能还需要补充一点经济学知识。那就是,为什么厂家会对某些产品实行价格歧视。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差异化是常见的经营策略。有些产品差一点,就是差很多。很多人在乎的就是那一点点,就是愿意为那一点点的差异化支付更高的价格。而生产厂家,也正是在满足这部分人。与此同时,差异化程度越深,生产规模可能越小,也就无法享受大规模生产带来的成本优势,从而导致生产成本较高。比如让很多人疑惑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女性衣服比男士衣服用料更少却卖得更贵?其中一大原因是,女性服装有更多的款式和颜色,也就是有更多的SKU(Stock
4月8日 下午 10:54
其他

用洛克来为知识产权撑腰,很可能撑不住

文丨张是之“思想史万有引力”的作者乔木老师,最新一期视频是关于知识产权问题的。我认真看了,有共识也有分歧,所以本文展开讨论下。乔木老师在视频评论区的文字应该是代表了他的核心观点:当我们认为知识产权导致了知识的传播受阻,导致他人命运的匮乏,其实是陷入了错误归因的假象。我们认为知识保护让一些不确定的人群受到了不确定的伤害,但那都是想象出来的,因为在真实的逻辑链上,知识不会主动隔绝自己,也不会加剧他人的匮乏,知识产权保护,仅仅是在捍卫自己的财产。微信上交流时,他也说到:我在文章中重点论述两点:一,知识产权有没有导致知识传播受阻;二,知识保护有没有导致他人匮乏。因为知识产权伦理比较复杂,无法一一分类概括,而是截取这两点。乔木老师的视频在这里,大家可以先看下,然后再看我的分析。一、基本共识想要讨论有价值,必须先要找到一些基本共识,然后一步步讨论,在出现分歧的地方停下,然后找出分歧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所以在讨论分歧之前,有必要先强调一下共识,也给其他第一次接触到这个话题,想参与讨论的读者做个普及。如果我和乔木老师已经达成的共识,有些读者不认同,当然也可以继续讨论,只不过讨论就会相对更困难,或者是还停留一些更基础的常识问题上。从我和乔木老师此前的聊天、直播,以及文章和视频来看,我们至少在以下三点可以形成共识。共识一:我们都认可自然权利。自然权利主要包括:生命权、自由和财产权。其中自由以财产权为边界,一个人的自由不能侵犯别人的财产权。我们在直播中聊到这个问题,我在上篇文章和他的视频中都有明确提及,所以这里没有分歧。共识二:我们都不认可强迫。强迫即奴役,这很容易理解。直播时聊到这个问题,今天聊天也聊到这个强迫的问题了。所以,不能强迫,这里应该也没有分歧。共识三:专利制度有问题下午的交流中,乔木老师说:“我本期仅仅说的知识产权,而不是专利制度。这个制度,因为加入了政府强制,我是不能完全认同的。”虽然乔木说的是“不能完全认同”,而我在逻辑上是更彻底地“完全不能认同”,但这也可以算是一个共识。二、几处分歧所在说完共识,我们再继续探讨哪个地方出现了分歧。我就按照乔木老师的视频顺序来写,也就是,当我看到视频这里的时候,我知道这是一个分歧点。假如说你看了上面的视频,看完我的文章可以再回去看下视频,看看自己有没有在分歧点上能够有所动摇,这样就可以知道自己和我们的分歧点在哪里了。分歧一:洛克的产权原则问题虽然都是认可自然权利,乔木老师在视频里介绍的产权原则是洛克的“劳动混入说”。洛克认为,自然界的资源最初是公共的,但当个人通过劳动将这些资源转化为私有财产时,他们就获得了对这些财产的合法权利。也就是,一个人将自己的劳动与自然资源混合,从而创造出财产。这一过程赋予了个人对这些财产的所有权,也为私有财产权的合法性提供了哲学基础。这里需要补充一点洛克对自然资源占有提出的限制条款,那就是:“有足够的和同样好的东西留给其他人共有。”洛克之后的诺奇克,也给出了他认可的限制条款:“一个人是否能够合法地占有无主物,关键在于对它的占有是否使其他人的处境变得更坏了。”也就是说,只有当对一个无主物的占有没有使他人的状况变得更坏时,这种占有才是被允许的。但是,问题在于如何定义“变坏”?怎样理解一个人的占有与其他人状况“变坏”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诺奇克认为,对某物的占有能够以两种方式使别人的状况变坏:第一种方式的占有是使别人失去通过一种或另一种特殊占有而改善处境的机会。第二种方式的占有是使别人不再能够自由利用他先前可以自由利用的东西。第一种方式是其他人不再能够“占有”某物了,第二种方式则是其他人不再能够“使用”某物了。在诺奇克看来,如果对限制条款采取“强”的解释,那么两种方式的占有都是不允许的,因为它们都会使别人的状况变得更坏。而如果对限制条款采取“弱”的解释,那么则只禁止第二种方式的占有,而不禁止第一种方式的占有。如果只强调他们的“劳动混入说”,而不说明他们对占有产权提出的限制,至少在知识产权的问题上,可能有失偏颇。不过在我上一篇文章里介绍的产权原则,既不是洛克的,也不是诺齐克的,而是罗斯巴德的。简单来说,先占先得,一个无主物不需要混入劳动,就可以被第一个占有的人获得产权。这个问题就先不展开说了,这个原则逻辑上更加纯粹,不需要各种附加条款。想象一下,你在家中坐,陨石天上来,正好落到你家里,按照“先占先得”
4月5日 下午 11:56
其他

第7讲:商品货币、信用货币和法定货币

money),这取决于它是否可以被兑换成其他可以用作货币的经济物品。也就是,这张纸钞背后,有没有对应的商品货币。再比如金和银,如果是可以兑换成其他可以作为货币的经济物品,那也有可能成为货币替代品。
4月4日 下午 11:20
其他

从打印机改装史,看专利制度之恶

预告:明天(周三)晚上七点和「思想史万有引力」的作者张乔木老师一起做个聊天直播,主题是「保守主义和奥地利学派」,并且会抽奖送出两本书,可以先点击一下预约。从打印机改装史,看专利制度之恶文丨张是之稍微上点年纪的职场人应该都知道,早期的喷墨打印机是不能加墨水的,只能换墨盒,而且只能换原厂墨盒。激光打印机也一样,按照厂家的设计,硒鼓不能加碳粉,用完以后只能是换硒鼓。所以打印机卖的便宜,但是墨盒和硒鼓都很贵,这就是他们的经营策略。这种策略可以称为是一种“技术垄断”,这种垄断有别于“行政垄断”,是通过技术来捆绑用户,让消费者不得不长期选择和使用自己的产品。这样他们就可以通过提高耗材的价格,来实现长期稳定地高额获利。这个策略可以说很聪明也很成功,但既然是“垄断”,就一定会有人试图打破这个“垄断”。魔法对抗魔法,在一个自由市场上,打破“技术垄断”的,一定是另外一种技术。而在打印机的问题上,打破这个“垄断”的就是改装。对于喷墨打印机,有种改装方法叫作“连供”,就是连续供墨系统,在原装墨盒上打孔装上输送墨水的管路。然后在机器外面放一个墨仓,往墨仓里加墨水就可以实现连续供墨。对于激光打印机,中国厂商就直接通过仿造做出了“兼容硒鼓”。而且不仅仅是仿造,还进行了改进,设计了两个加粉口和盖子,一个用来倒掉废粉,一个用来添加新粉,消费者可以非常简单方便地完成更换。这些方法不仅降低了技术门槛,还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原来一个三百多元的硒鼓,“中国仿造”的入局,直接把价格打到了百元以内。现在某些热门的硒鼓型号因为产量大,最便宜的才十几块钱还包邮,购物节活动的时候甚至9.9包邮。很多消费者因此受益,连加粉都觉得没有必要了,直接换硒鼓既方便又干净。但是很明显,“中国仿造”既是一个入局者,更是一个搅局者,一进来就是在别人的奶酪上动手动脚。这些发明和改进,直接导致了原装墨盒的销量下滑。所以打印机厂家也不得不正面迎敌,他们先是采取“守势”,使用多种专利技术和安全措施,来防止墨盒被破解或者非法复制,旨在确保只有授权的墨盒才能与打印机兼容和使用。这些措施,比如在墨盒中嵌入芯片,用芯片来验证墨盒的真伪。惠普在2001年就开发了这种技术,并申请了专利。还有通过专利设计,制造商可以改变墨盒的物理结构,使其难以被第三方复制或重新填充。再比如使用墨盒计数器,记录墨盒的使用次数,打印机会根据这个计数器来限制墨盒的使用次数,从而防止墨盒被无限次重新填充和使用。但是这些都难不倒聪明的中国人,打印机厂家的“防守”技术几乎都被一一攻破,于是他们后来也不得不采取“攻势”,推出自己的连供系统。2011年,爱普生首先推出了所谓的“原厂连供系统”,后来惠普、佳能等等也都陆续推出了自己的连供喷墨打印机,也就是现在的“墨仓式打印机”。同样的,原厂连供系统也降低了打印机的使用成本,而且比改装的连供系统更稳定更耐用,也更不容易出现故障。而这背后的历史过程,实际上是“中国仿造”在技术和市场上成功之后的倒逼,逼着你原厂放弃“垄断”优势,放弃“躺赚”思维,逼着你去重新适应市场,不断去挖掘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就是自由市场上的竞争,双方围绕消费者展开争夺,你来我往互有攻防,都在想方设法用技术来讨好消费者,好让消费者并花钱。如果故事到这里,将是一段非常美好的江湖(市场)往事。然而,专利制度的存在,让这份美好荡然无存。原本纯粹的技术竞争变成了“打不过就开始喊妈了”,原本都在努力服务消费者,变成了努力说服法官和官员,让他们相信对手是个坏人。而实际上,原来市场上并没有坏人,大家都是在服务消费者,获得消费者的认可比获得法官的认可更重要。中国仿造的出现,的确是对打印机厂家的利益构成了冲击。但是请注意,这并没有侵权,而是通过技术改进满足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就像是两家挨着的餐馆,抢了生意不假,但这个“抢”必须是加引号的,并没有真的“抢”,没有侵权。但是因为有了专利制度的加持,打印机原厂因为此前申请了专利,就以此为理由来状告那些连供系统和兼容硒鼓的制造商。比如惠普曾因墨盒芯片相关的专利,通过网站截图等手段,对13家在线销售商进行了专利侵权诉讼围剿。惠普2015年起诉上海胤嘉国际贸易公司事件,指控后者侵害惠普喷墨打印机墨盒产品发明专利。以及,惠普与珠海市韶运打印耗材有限公司的案件,原因同样是墨盒专利侵权。再比如2006年,爱普生公司针对中、德、韩的24家公司出口到美国的墨盒产品,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诉讼,指控涉案产品侵犯了他们的专利权,涉案的公司主要是中国知名墨盒生产企业。这场诉讼被视为爱普生试图利用知识产权上,阻击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的扩张。当时爱普生等打印厂商一直在鼓吹“只能使用原厂墨盒”,实际上,使用通用耗材更节约成本,更符合用户需求。国内厂商只不过是发现了市场需求,先行一步满足了消费者并获得认可。而爱普生这些厂家则认为,未经授权就生产是在侵权。他们这么做的本质,不过是因为在市场竞争上的失败,想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来挽回罢了。专利制度的存在,使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让打印机厂家从单纯的“技术垄断”,变成了寻求“行政垄断”的庇护。原本技术上的竞争是一种良性竞争,行政司法力量的介入,让竞争不再是一个良性竞争,既占用了无谓的司法资源,也浪费了很多的机会成本。那些巨额的资金、人力和司法资源的投入,原本可以用来更好地造福消费者,现在却用在了三方的极限拉扯上。而且你注意一下爱普生起诉的时间是在2006年,爱普生为了对抗“改装连供”而推出的“原厂连供”是在2011年。稍微了解下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历史,实际上在2010年之前,并没有那么严格,那时候包括Windows
4月2日 下午 11:40
其他

没有专利保护,药企该怎么赚钱?

预告,后天(周三)晚上七点和「思想史万有引力」的作者张乔木老师一起做个聊天直播,主题是「保守主义和奥地利学派」,可以先点击一下预约。没有专利保护,药企该怎么赚钱?文丨张是之说起专利制度,很多人“又爱又恨”。爱的人如果不是专利制度的直接受益者,往往会有一种深深的情怀。那就是他们相信,只有专利制度的有效保护,才能够保障企业的盈利能力,也才能够激励他们去做更进一步的创新和研发。应该说,这是一种非常朴素的人文情怀。因为他们往往深知保护产权的重要性。所以在知识产权的问题上,他们也希望像保护产权一样保护知识产权,而专利制度就是一种常见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所以他们对专利制度充满善意的期待,希望这个制度能够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好,让人类文明更加繁荣昌盛多姿多彩。然而有人爱也就有人“恨”,恨的人往往是知识产权的受害者,比如某些初创小公司,一不留神可能就会掉进专利的坑里。即便是雷军,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吐槽,专利是发达国家给发展中国家挖的坑,而且是挖了40多万个坑,就等着你往里跳,然后他们坐收渔翁之利。雷军的吐槽有一定道理,同时由专利制度引发的其他案件,也的确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思。但是有一件事往往困扰着很多人,那就是制药企业,投入数十亿上百亿的资金,辛辛苦苦研发出来的药,最后上市了却轻易就被其他企业仿制。仿制的药企占尽“后发优势”,而原研企业却只能吃哑巴亏,然后自己怎么赚钱盈利,怎么继续有钱投入研发?这该怎么办?因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没有专利的保护,这些药企就没有动力持续创新和研发,社会因此就会停止进步和发展,所以必须要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专利。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认真对待的问题,因为这不仅牵扯到一个两个企业的盈利问题,而是涉及所有企业的研发和投入问题。而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些原研的药企,它们继续投入研发的资金和动力都会成为问题。最后的结果就不仅仅是药企的问题,而是所有人都会因此成为受害者。所以,这个问题才会经常被提及。实际上,这个问题从逻辑和经验上都可以给出回答。但是因为逻辑上的回答更难理解一些,所以我们先给出经验上的回答,最后再从逻辑上进行简单梳理。没有专利保护,药企该怎么赚钱的问题,从经验观察上来看,实际上它是一个伪问题。因为不止有一家制药企业,并不依靠专利制度来维持其市场地位,它们依靠的是保密,对配方的严格保密。比如云南白药。我有个朋友就在云南白药工作,他们接受的培训内容之一就是,云南白药的配方是绝密,永远都不会对外开放。当然,配方最终还是需要人来传承下去,我的朋友他不是能够接触到核心秘密的人。不过可以想象,能够接触到核心秘密的人,一定是久经考验的,并且肯定要签署复杂的保密协议。云南省政府官曾经就云南白药出台过《云南白药保密规定》,其中第三条白纸黑字写得很明确:“云南白药的处方、生产工艺、质量标准及其说明和实验研究资料都属于国家秘密。”也就是说,云南白药的配方从不对外公布,也没用什么专利保护,但这一点都不耽误企业赚钱。云南白药财报显示,2022年营收364.88亿,净利润30多亿,营收四舍五入就是365亿,一天收入一个亿。很明显,这是市场消费者的投票选择,他们对云南白药的产品高度认可。即便是产品价格相比于同类产品价格更高,即便是他们也无法确切知道其中的具体成分是什么,但是他们相信的是云南白药这个品牌,相信的是品牌背后的最终产品。一般消费者,并不是特别关心云南白药的具体成分,比如它的分子式或者有哪些原材料等等。简单来说,他们既看“广告”,也看“疗效”,唯独不太看“分子式”,反正看也看不懂。与云南白药类似的,还有“片仔癀”。公开资料显示,片仔癀在1965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保密局列为“绝密级国家重点保护中药制剂”。这种高级别的保密状态意味着片仔癀的配方细节不会对外公开,而这就是它的“护城河”和商业价值所在。同样是2022年财报,片仔癀营业总收入86.94亿元,实现净利润25.23亿元。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它们不仅仅是公司赚钱能力强,片仔癀的单价还很高。2023年5月5日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涨价公告,片仔癀零售价由590元/粒涨为760元/粒,在历年19次调价中幅度最大。公告发布后的首个交易日,5月8日片仔癀开盘即涨停。注意760元,这是一粒片仔癀的价格,这个价格在当时已经比黄金还贵了。片仔癀到底是“神药”还是“智商税”,这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关注的重点是,这种对产品成分保密的模式是成功的,云南白药和片仔癀都是成功的。也就是说,很多人所担心的,如果没有专利保护,企业就无法赚钱,就不会继续投入研发,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的,是不成立的。对产品成分保密,这本身就是最有利的赚钱方式之一。而从逻辑上来说,任何一家企业,都可以利用这种保密的方式来生产药物。不公开具体成分、不公开分子式,但是它们对需要对药效负责,需要对消费者负责,也需要对自己的品牌负责。并且从产权的角度来说,一个企业生产自己的产品,没有必要公开所有完整的知识和步骤。正如你用微软的操作系统不会要求它公布所有源代码,你用Intel的芯片也不会要求它公开芯片电路图,你用任何一款手机业不会要求它告诉你所有技术细节,消费者在意的是终端产品,企业要为终端产品负责,而无需公开成分和分子式。也有人说,这么好的药品,公开有利于全社会,造福全人类。话是这么说,但是产权原则就是谁的东西谁说了算,不能要求别人都免费做好事。自愿公开也许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或者有其他的盈利模式,但是厂家不公开,就像云南白药和片仔癀这样,就是靠保密维护护城河赚钱也没毛病。但是硬币的另一面,别人买了药回去,药品产品完成了一个完整的产权转移。买药的人回去是吃药治病,还是逆向分解,来破解其中的有效成分,然后自己仿制生产,这就是买药的人的产权和话语权了,生产药品的人这个时候咋无权过问,这种逆向分析然后仿制的方法,也没有实质性的侵权。所以,从经验上来看,很多人担心的问题不成立。从逻辑上来看,只要遵守产权原则,无需引入额外的知识产权和专利制度,市场也会出现多种“攻防合作”的形式。而消费者只需要看重最终产品,做那个最终的受益者即可。专利制度的出现,平添了更多麻烦和交易费用,实际上百害而无一利。2024年04月01日——————上一篇:雷军吐槽,专利就是发达国家挖的坑延伸阅读:专利是弱者的游戏,马斯克开始掀桌子了付费合集:第5讲:借钱是否可以创造财富?我的第一本翻译作品,欢迎支持:微信视频号最新出了一个新功能,付费会员专区,欢迎扫码了解详情。
4月1日 下午 11:58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雷军吐槽,专利就是发达国家挖的坑

预告,下周三晚上七点和「思想史万有引力」的作者张乔木老师一起做个聊天直播,主题是「保守主义和奥地利学派」,我大致列了十多个问题,估计会是一个长跑直播,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可以先点击一下预约。另外,今天次条是我精读米塞斯《货币和信用理论》100讲的第6讲,对货币问题感兴趣的可以看下。雷军吐槽,专利就是发达国家挖的坑文丨张是之一、雷军吐槽专利问题雷军在一个采访里说,专利是发达国家给发展中国家挖的坑,而且是挖了40多万个坑,挖好坑就等着你往里跳,然后他们坐收渔翁之利。雷军说的对,专利就是坑,我们都被迫在坑里挖呀挖。之前写过很多篇类似话题了,但是很多人还是绕不过去这个问题,因为他们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式,没有专利保护,大家就不去创新了,社会就会停止进步。比如一位朋友在朋友圈里的留言:由于创新具有偶然性与不可复制性,有些创新更不可能即时变现,在利益的驱动下,反而更有利于保存,如果没有专利的话,那谁还有那个心思做短期看不见利益的事。雷总本身借签保时捷的外观设计,就不太光彩,广告中直接宣传对标保时捷就有打擦边球意味了,至于坑不坑的,好果是原创的话,那就与原专利没关系了,希望雷总的保时米后续依然大火,毕竞是民企。另一位朋友的留言也是一样:没有专利保护的“坑”,恐怕不会有那么多的创新了。“如果没有专利保护,就不会有人创新”,这个论断如果看不清楚它的问题所在,那就会永远跳不出知识产权的坑。这里我从举例和逻辑两个层面来做下分析,看看能不能帮你跳出这个“坑”。二、几个反例帮助思考“如果没有专利保护,就不会有人创新”,我们把这个命题看作是一个论断,那么如果现实中我们只要能找出反例,就能说明这个论断是错的,也就是证伪了这种说法。那么现实中,有没有既需要不断创新,也没有什么专利保护,但市场仍然会存在创新和竞争的例子呢?其实很多,关键是你有没有能力去发现这些例子。我说几个抛砖引玉,欢迎大家在评论区里补充。第一个,餐饮。餐饮市场上的竞争可谓白热化,菜品和服务是竞争的两大核心。单就菜品来说,谁听说过菜品或者一个炒菜的方法被注册成专利,然后禁止别人用同样的方式去炒菜的?我就不去检索了,你去检索估计多半能够检索到。但是这样的专利,你不觉得是个笑话吗?如果有这样的专利存在,对餐饮行业是好事还是坏事?第二,理发。理发也需要创新,也在竞争。你去看下今天流行的发型,和二十年前比比看。你发明一个新的理发发型,申请个专利,别人就不能理了,这还有天理吗?我朋友圈那位读者的留言,就跟理发发型一样的,汽车外形相似,那是不可避免的。不信你看下面这张图:更重要的是,有些设计并不完全是根据设计师的喜好来的,而是根据计算结果来设计。比如理想的新车MEGA,它这个造型毁誉参半,但想要用极致的风阻系数来降低能耗,大致上就只能设计成这个模样。还有美国那些牛逼轰轰的隐身飞机,那个又酷又帅的外形,是计算的结果,其次才是设计。中国能不能借鉴?当然能了,只不过制造是另一个问题。飞机的气动布局,就那么几种,再设计也还是那几种。这个逻辑推理到极致,就是轮子。轮子的发明,在历史上是经验的结果。但是轮子再怎么设计,最后的计算结果一定是圆形。如果第一个发明轮子的人申请了专利,后面其他人再设计轮子,都要经过他的允许,这合理吗?显然不合理,人类文明和技术的进步,永远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而不是重复发明轮子。而专利制度在今天,在做的工作,恰恰就是逼着人们重复发明轮子。第三个例子,手工耿。被称为“发明界的泥石流”“无用爱迪生”的网红大V“手工耿”,他的作品大部分都没有申请专利,但这并没有妨碍他的创造力。相反,如果他严格按照专利申请制度的要求和流程来,他在申请专利之前,视频是不能公开的,否则专利申请就不能过审。如果手工耿一开始就坚持走申请专利路线,你猜结果会是什么?大概率是他手上有那么几个专利,但我们却失去了一个更有创造力的“手工耿”。你去看下关于他的访谈,他才开始做这些东西没有打算长做,后来是发视频后,网上的及时反馈给了他很大的动力和信心。可以明确说,正是网友们和他的互动,才鼓励和“养成”了今天的“手工耿”,也才成就了他的今天。就专利申请那个周期,又漫长又无聊,在这漫长无聊的等待中,估计他早都去种地或者打工了。说有专利制度才有创新,可以去好好看下“手工耿”的采访,看看他的心路历程,看看是不是自己对专利制度有太多美好的误解和幻想。三、逻辑上的反驳如果说,上面几个案例还不能说服你,那么你再看下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更有挑战性,仔细看。如果你认同“没有专利保护,就没有创新”,这其实背后还有隐藏的逻辑。这个隐藏的逻辑其实是关于产权的,是一种关于产权的代入。也就是,当你自己的产品或东西被偷了,你的产权得不到保护的时候,你无法继续用你的产品或东西来赚钱盈利,所以你会因此蒙受损失,并且无法用这部分财产来创造财富,于是你和社会都会因此遭受损失。关于产权的逻辑当然没问题,我也认可。问题在于,很多人把“知识产权”简单代入“产权”的逻辑中。他们隐含的逻辑这样的,当你的专利、创意或知识被“偷”走了,你的“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你就无法继续用你的“知识”来赚钱,所以就失去了继续创造知识的动力,于是你和社会同样遭受损失。这两套逻辑非常相似,以至于很多人完全无法仔细辨别其中细微的差别。魔鬼藏在细节里,这种细微又关键,且不易察觉的差别就在于,知识是无法被偷走的。再强调一遍,知识是无法被偷走的。以专利为例,即便是相同的设计,别人使用了,并没有真的“偷”走,你还是可以继续用。一个圆形的轮子,第一个人发明出来,后面的人借鉴使用同样的设计和制造方法,第一个人就不能用了吗?当然不是,他还可以继续用。一个滑动解锁、圆形倒角的设计,发明者是有创新没错,但别人用了,发明人也还可以继续使用。知识的特殊性就在这里,可以无限次重复使用,被借鉴是常态,而且永远无法被真正偷走。永远无法被真正偷走,这个特性就决定了,知识产权完全不应该等同于产权,它不是简单地被理解为是产权的一个子集。完全不是。这一个逻辑关过不去,就永远无法理解我上面举的三个例子。而这一关过去了,基本上一通百通,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所以,我在前面写过文章,马斯克说的,“专利是弱者的游戏。”在这点上,马斯克和雷军都是对的。先有恶法,后有恶人。专利制度,就是专利流氓的温床。四、小结:互相挖坑有朋友还问,“那发展中国家在申请专利,这是在做什么?”几个答案,一是给别人挖坑,二是防止掉到别人的坑里,三是政绩要求。大致就这几种,欢迎补充。雷军是从实践经验得出的结论,而逻辑推理也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逻辑上站不住的恶法造就了恶人,结果就是互相挖坑,大家都在专利的坑里挖呀挖,我不挖坑就会被别人坑。更悲剧的是,很多人即便是被坑了,还是支持专利制度,认为经都是好经,只是被念歪了。但很遗憾,专利制度恐怕不是什么真经,而是一部歪经。再正的和尚,恐怕也要跟着走歪。所以即便是雷军,即便他多么不认可专利制度,他还是不得不遵守游戏规则,该申请专利申请专利,该注册注册。所以这中间又养活了多少利益相关者,而整条产业链的上下游,又有多少人是在真正创造财富,直接获得了消费者的钞票认可?2024年03月31日————————上一篇:大帅哥·裴德荣:经济学还有很多谬误延伸阅读:专利是弱者的游戏,马斯克开始掀桌子了付费合集:第5讲:借钱是否可以创造财富?我的第一本翻译作品,欢迎支持:微信视频号最新出了一个新功能,付费会员专区,欢迎扫码了解详情。
3月31日 下午 11:59
其他

第6讲:货币替代品的特殊性

Treasury),而并不构成对货币的要求权(claims
3月31日 下午 11:59
其他

大帅哥·裴德荣:经济学还有很多谬误

Bylund)博士大帅哥,是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立大学教授,主要研究企业家精神、战略管理和公司理论。著有《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和未曾实现的》(The
3月29日 下午 11:38
其他

反美是真反美,爱国也是真爱国

文丨张是之刚写完一篇8000字长文,又删减到6000多字。最近在读一本关于拉丁美洲的书,其中有介绍古巴的几篇文章,有几处是关于卡斯特罗的一些观点,比较有意思,所以摘录一下分享过来。给我的总体感觉就是,反美是真反美,爱国也是真爱国,就是经济不咋地,苦了古巴老百姓。比如古巴领导人坚决反对私有化,卡斯特罗说:“我们不想通过私有化在古巴建立一个富人阶级,因为这一阶级会获得巨大权力,会反对SHZY。”他认为,“一个国家用它的财产和自然资源的私有化换取外国投资是很大的犯罪,等于把第三世界人民的生活资料廉价地、几乎是无偿地交了出去,将把他们引向更为便利、更加自私的新式的再殖民化”。再比如古巴不搞市场经济。卡斯特罗说:“有人想,市场应该解决一切问题,但市场是一只发了疯的、野蛮的畜生,谁也控制不了它。人不能让非理性支配,也不能让盲目的规律支配。”“我们不能将我们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寄托在市场盲目的规律上。”他认为,“在我们搞SHZY的时候,经常用资本主义的那些方式。这是我们最大的忧虑之一。因为,如果我们在SHZY建设中以资本主义方式为手段,就会迫使所有的企业相互竞争,就会出现到处收买财物的强盗企业、海盗企业”。他说:“有些人曾认为可以用资本主义的方法来建设SHZY。这是重大历史性错误之一。我不愿意谈这个话题,也不想做理论分析,但我有无数例证说明,那些自恃理论家的人,那些没有正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思想的人,在很多事情上没有说准。”在卡斯特罗心目中,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而“资本主义社会是堕落的社会,是人剥削人的社会。不论资本主义制度变出多少花样,它都是罪恶的。目前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在加速崩溃,资本主义制度是没有前途的,世界终将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规律把它引向没落和消亡”。古巴领导人深刻地认识到,过快的改革步伐容易造成两极分化,从而使社会稳定得不到保障。卡斯特罗曾抱怨:“有些个体户向国民收费太高,他们一个月的收入是我们一个医生的几倍,这些医生或在危地马拉的高山上,或在非洲的偏远地区、海拔几千米的克什米尔、喜马拉雅山的山里工作,抢救生命。”古巴的反腐倡廉工作是较为出色的,古巴的官员之所以较为清廉,是因为古巴GCD和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加强思想教育。卡斯特罗曾说过,“我们正在为祖国和革命的生存而战,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生存的基础”。他还告诫全D:“物质是有限的,不可能应有尽有,但精神生活是无限的”,“政治和思想精神方面的因素在我国仍然起着主要和决定性的作用”。以上就是关于卡斯特罗的一些有趣观点,我是第一次看到。另外还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知识点,就不写文字了,图片自己看吧。上面这张图片的注释如下,网站已经打不开了,但文章很容易找到。《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美国因素》,原文发表在《外交评论》2005年第3期。而关于文章作者,以下是来自北京大学的官网介绍:袁明,现任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名誉院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第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联合国基金会中国理事,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袁明主持编撰《中美关系史上沉重的一页》《国际关系史》《跨世纪的挑战: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美国文化与社会十五讲》等著作,多次重印,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多篇被广泛引用的论文,主讲的《近代国际关系史》于2004年被中国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精品课程。袁明四十余年致力国际关系研究,在中美关系尤其人文交流领域成就斐然;四十余年栽桃植李,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具有中国情怀与全球视野的莘莘学子,为国际关系学科及学院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也就是说,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有分量的,不是瞎写的。好了,以上就是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内容,都是来自这本书《认识拉丁美洲》。作者江时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委员会国际学部主任。这本书是作者在从事拉美研究40年期间发表的一部分科研成果,涉及拉美政治、经济、外交和社会等领域。大部分内容都不是我写的,所以就不开原创和打赏了,整理也不容易,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和圈子。2024年03月28日——————上一篇:正确的知识传播,关键在于它的逻辑生命力延伸阅读:都是“休克疗法”,阿根廷会不会重蹈俄罗斯覆辙?付费合集:精读米塞斯《货币和信用理论》第5讲:借钱是否可以创造财富微信视频号最新出了一个新功能,付费会员专区,欢迎扫码了解详情。
3月28日 下午 11:54
其他

第5讲:借钱是否可以创造财富?

第5讲:借钱是否可以创造财富?(庞巴维克对要求权和财货的区分)文
3月27日 下午 10:31
其他

个人所得税的历史,就是美国政府的权力扩张史

按:本文是给《南方周末》写的一篇长文,所以情绪上不会那么饱满,但是论证足够扎实。内容分为四大块,理解并不困难,说的虽然是美国,但逻辑适用于所有国家。全文6000字,成文不易,欢迎支持一下次条的付费合集,精读米塞斯《货币和信用理论》100讲。每周更新两讲,今天是第4讲,货币和货币替代品的概念区分。下面是今天的正文。个人所得税的历史就是美国政府的权力扩张史文丨张是之今天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几乎已经在全球普及,很多人对此可能也从来没有过什么疑问,往往认为这就是一件稀松平常,甚至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你如果回看个人所得税的历史,尤其是美国这段历史,你会发现,这其中哪里有什么天经地义,本质上是美国联邦政府权力扩张,美国宪法失败的结果。而如果不仔细了解这段历史,很多人会以为美国一直都是这么干的,实际上完全不是这么回事。1.美国个人所得税简史美国从第1位总统华盛顿(1789—1797年在职)到第15任总统布坎南(1857—1861年在职),联邦政府其实一直没有向居民征收直接税的权力。因为美国宪法第1条第9款第4项特别禁止联邦政府征收联邦所得税:“不得征收人头税和其他直接税,如前所述,只能按人口普查结果向各邦摊派。”也就是说,联邦政府想对各州居民征税,要先把想征的税派到各州头上,各州再想办法征收。但是在《美国历史统计:从殖民时代到1970年》一书中,所列联邦政府的财政收入表中并没有这项收入。数据显示1789—1939年,联邦政府的财政收入,90%左右来源于进口税,其次依靠营业税,再次为出售公地的收入,而进口税和营业税都属于间接税。林肯上任第16任总统时,内战已经开始。控制在北方共和党人手中的联邦政府没有钱财募兵打仗,所以联邦议会通过“威尔逊-戈曼法案”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换句话说,个人所得税在美国的缘起,是因为南北战争,是为了战争而筹款。但是战争结束了,个人所得税却还在征收,直到1872年,征收了十年的联邦个税,才因为违宪而正式停征。这场“波洛克诉农场主贷款信托公司”违宪官司也是一波三折,如果不是有人状告到最高法院,估计还会一直征收下去。最后经过两次投票,9名大法官以5∶4勉强作出裁决:个人所得税是直接税,威尔逊-戈曼法违宪。全世界政府都一样,扩张权力容易,想要收回权力那可太难了。而到了1894年,美国国会又一次瞄准了老百姓的钱包,通过了一项累进制所得税法令,试图再次征收个人所得税增加政府收入。然而,这项法令很快遭到了法律挑战,并在一年后被最高法院宣布为违宪。随后的几年中,美国联邦政府继续寻求合法的方式来征收个人所得税。直到1913年2月,美国通过了宪法第十六修正案,赋予国会对任何来源的收入征收所得税的权力:“联邦议会有权制定和征收所得税,包括一切来源之所得,不按邦分摊,不受人口普查影响。”也就是说,联邦政府直接对个人征税这事,从宪法层面被固定下来了,而这在此前宪法中是命令禁止的。时至今日,个人所得税已经是美国联邦政府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占比超过50%。而且美国已经建立起了一整套非常严密的征税制度和体系,美国国内收入局(IRS)是联邦政府主要的税收管理部门,负责联邦国内税的征收和执行国内收入法案。IRS的执法效率至高,可谓远近闻名。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20世纪30年代的芝加哥黑帮大佬阿尔·卡彭,尽管他因组织犯罪活动而臭名昭著,最终让他入狱的却是逃税罪。虽然林肯在1865年4月14日被刺杀,但他打开的潘多拉魔盒,释放出的利维坦,已经是再也关不回去了。很多人今天把林肯视为英雄,并把他在葛底斯堡的演讲奉为圭臬,把他那句
3月24日 下午 10:41
其他

都是“休克疗法”,阿根廷会不会重蹈俄罗斯覆辙?

文丨张是之米莱就职总统后,在阿根廷迅速掀起了改革的风暴,动作之快、力度之大,为世界所关注。支持和看好米莱的人,认为阿根廷只要挺过去,坚持度过“苦日子”难关,“好日子”终将会到来。而反对和看衰米莱的人,则认为他在阿根廷搞的“休克疗法”,已经在俄罗斯被证明是失败的。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两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阿根廷会不会重蹈俄罗斯覆辙?一、米莱推行的“五月公约”米莱此前在阿根廷国会发表演讲,阐述了他准备在阿根廷推行的“五月公约”,一共十条:1.
3月23日 下午 10:21
其他

新闻连连看,不要被美丽所欺骗

文丨张是之昨天一篇短文引起了很多的讨论,大部分读者都能够看明白,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有没有把孩子当人看,有没有尊重孩子的权利。很显然,那些父母和戒网瘾中心的人都不在意这些。不用管嘴上说的多么好听,违背他人意志的电击,这毫无疑问是对人身权利的侵犯,基本事实很清晰。但是仍然有读者提出这样的疑问:“有没有孩子确实戒断了网瘾,走上了正路?”我的回答是:“结果的正义性,并不能证明程序的正义性。正如,一个人偷钱去资助贫困学生,并不能因此就证明偷钱的行为是对的。”更何况,这个案例的结果也很虚无缥缈,压根就谈不上什么结果正义。什么叫“网瘾”,定义恐怕都还不明确。未成年一天天刷手机打游戏被说成是网瘾,同样的成年人,刷手机打游戏不比孩子时间短,那是不是也得治一治,电一电?稍微了解一下医学史,手淫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认为是一种病,被宣传为会导致身体和精神疾病。现在呢,各种玩具正大光明的卖。还有读者留言:“非常同意程序正义的重要性,但程序正义无法带来结果正义的时候又该如何?任由非正义的结果发生?似乎无解。”我的回答是:“换成经济学的说法就是,保护权利而不是保护利益,结果到底是赚钱还是亏钱没人能够保证
3月22日 下午 11:40
其他

专利是弱者的游戏,马斯克开始掀桌子了

文丨张是之1.马斯克的大模型开源马斯克又整活了,这次是对OpenAI的反击。当地时间3月17日,马斯克宣布Grok-1开源。开源遵照Apache2.0协议,所有用户都可以自由地使用、修改和分发,无论是个人还是商业用途都可以。开源几小时后,在GitHub上就已经获得了大量好评星标。网上很多人都支持马斯克的开源,因为这会鼓励更多人参与进来,完成更多的研究和应用开发。从参数上看,Grok-1拥有3140亿个参数,远超OpenAI
3月20日 下午 9:29
其他

不正经的思想史,非常正经的价值观

比如笛卡尔、牛顿、康德、叔本华、黑格尔、卢梭、尼采,后面还有关于“自由、权利与道德”的一大块内容。那些挂在墙上的名人名言你可能很熟悉,但是很明显,那完全不代表他们的思想全部。
3月19日 上午 12:02
其他

集体降价,既分高下也见生死

DM-i荣耀版,以及起售价14.98万元的宋PLUS
3月16日 下午 11:26
其他

这一刻,美国的所谓法治,全面崩塌!

文丨古原就在今天凌晨,美国众议院高票(352:65)通过了绞杀TikTok的法案。我相信,参议院通过难度也不高。拜登也宣称,他希望法案尽快通过,让他来签署。这是一起美国史上最为严重的政府、立法机构侵犯企业产权的事件之一。我相信,不管多少年以后,这一历史性事件,会被法学家、政治史学家、经济学家们反复提起。一个所谓的立法机构,在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企业侵犯了他人,违背了法律的情况下,直接以某一种莫须有的理由,对一个如此庞大的企业进行绞杀。现代文明的基础,在这一刻已经崩塌了。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的立法,并不是在“制定法律”,而是在制定管制的手段,美国众议院这一次更不是在“制定法律”,而是在针对一个具体的企业,制定绞杀方案。法治的精神,在此事件中,荡然无存。那些天天说美国是一个法治国家的人,脸都被打肿了。那些天天说美国政府在全世界伸张正义的人,更是无法面对这一现实。他比大部分管制法律还要恶劣,很多管制型法律,还要加上一层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则,也即,这些管制,适用于所有的企业。但这一部法律,赤裸裸地告诉公众,这是为TikTok量身定做的法律。他服务于美国政府的管制要求,服务于脸书打击竞争对手的要求,服务于美国两党政客选举的要求。他与真正的法律一点关系都没有。社会是需要法律的,因为人世间的资源总是稀缺的,稀缺会带来争议,会带来抢夺,法律是要服务于人们定争止纷的需求。真正的法律,是服务于社会中每一个具体的人,而不是服务于政府。只有有人受到伤害了,就某一事件与他人发生争议了,法律才能介入,这是法律不诉不究的原因,也是法律必须是消极的缘由。如果法律服从于政府,那么,他已经不是法律,而是政府暴政的工具,是以法律的名义,试图合法化自己暴力管制的需要。这种合法化的手段,只是在名义上合法了,他依然是非法的。恶法非法。不是凑齐一群人(哪怕他们人多),对另一人的产权随便剥夺,就叫正义,就是合理的,这不过是典型的多数暴政。300多众议员,不仅是暴政的创造者,还是一群集体主义者。他们将TikTok等同于中国的一部分,将中国这一名词实体化、拟人化、整体化,塑造了一个所谓“中国”的对手。为了打击“中国”这个竞争对手(实际上从不存在),将另一国的所有公民创办的企业、拥有的业务,全部视为敌人,或潜在的敌人,发动各种各样的追杀。正如中国正在上演的针对农夫山泉的民粹风暴一样,外资控制的企业(可能被外国国籍控制的企业),在他们眼里,是不可靠的,是不值得信任的。如果给予这些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民粹权力,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对企业伸出屠刀。美国的众议院当下的局面,不过是毛星火们坐到了所谓神圣的法律殿堂。TikTok在美国的主体公司就是源自于一家收购的美国企业,在美国政府的各种威逼下,TikTok将所有的数据托管于美国本土企业,除管理层外,绝大部分员工都来自于美国本土,他的CEO也换成了新加坡人。TikTok不过是美国的一家外资控股企业。但这还是不行,这一法案要的是,外资滚出美国。来自“敌对”国家的外资更不能在美国做这么大的生意。TikTok在美国投资起码超过五十亿美元,拥有七千名员工,为五百万家企业提供了全新的商业发展平台。如果美国国会这么干是正确的,那么,这个世界上的资本跨国流动,将成为一件危险的事,产权的预期将前所未有的变差。这一法案的实质,是与委内瑞拉和阿根廷政府曾经干过的事一样,那就是将企业国有化。强行逼着TikTok卖给美国企业,这家收购的美国企业也就不再是私企了,他的产权实际上是受到美国政府控制的。如果,外资企业高达千亿美元的资产,随时可以被政府一张纸就没收掉,谁还敢投资呢?这样一个肆无忌惮地侵犯企业产权的政府,真的是服务于美国人民的吗?他们真的为美国人民创造了福祉吗?这个世界上,如此对待外资企业,当下,只能从委内瑞拉、津巴布韦、南非这种国家去寻找了。而针对如此大的跨国企业采取的没收巨额资产的行动,翻遍这几十年的世界史,我找不到一例。美国的堕落速度,令人发指。从增加关税的贸易战,到各种对企业销售的直接管理(禁止英伟达卖显卡给中国企业等),到禁止美国人到中国从事高科技行业,到要对中国的智能汽车进行管制,最终发展到要没收来自中国的私营企业的资产,这一系列的行动表明,在美国,政治远远大于产权保护原则。一个不尊重私有产权、私有产权没有明确预期的美国,是注定要经济衰败,要一落千丈,要逐步沦为贫困和混乱的地区的。我能看到的是,在这样一个各国政府比烂的世界,美国政府冲在了最前面,当起了烂仔之王。上一篇:看,我是一个多么高尚的人微信视频号最新出了一个新功能,付费会员专区,欢迎扫码了解详情。直播预告:周五跟老贾直播,开始解读米塞斯巨著《人的行动》,欢迎预约,一起精读,一起精进。扫码或者点击阅读原文可以加入
3月14日 下午 11:01
其他

看,我是一个多么高尚的人

文丨张是之今天微博热搜的一则报道,关于代孕的,虽然前两年写过几篇文章,但还是有些话不吐不快。事情其实并不复杂,有人代孕被人发现并举报,记者接到举报奔赴现场采访并曝光。画面角度看,明显是暗访偷拍,给当事人打的码几乎跟没打一样。基本的事实是,这位1990年出生的代孕妈妈,做代孕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的孩子生病急需用钱,不得已通过朋友介绍来做代孕。机构承诺给她27万报酬,但现在孩子已经生了,她才只拿到了7万,后续尾款是否能够顺利拿到,未知。这个话题容易引战,我们尽量平心静气地讨论一下,同意呢也不必非要把对方观点踩死,不同意呢,也请好好说话。交流观点,理性探讨,互通有无,思想在交流中开放成长,而不是在交流中封闭保守。此前文章写过,从当事人自身权利角度来看的,自己身体自己说了算,有人出钱有人出力,本质上是一个自愿互利的合作行为,没有受害者。这个问题认可的人很容易想通背后的逻辑,但不认可的人总觉得“代妈”是受害者,认为她不是自愿的。这里的核心问题是,怎么判断她是不是自愿?要看她有没有拒绝的权利。很明显,在这个案例中,她有拒绝的权利,她的自由没有受到强迫而被限制。我很理解那些心疼这位“代妈”女士的人的感受,觉得怀胎十月不容易,结果还是为了钱去帮别人来生孩子,自己还要挨上一刀,钱也还没有完全结清。总之,这是一个悲惨的故事。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大多数人面对这种悲惨故事都会心生怜悯。但需要提醒的是,这种怜悯是很廉价的,是没有任何成本的,也是很短暂的。当你划过这条视频,关闭这个网页,当你看下一个视频,关注下一个新闻的时候,这种廉价的怜悯之情,大概率会荡然无存,消失的无影无踪,就像它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这种怜悯,就像你看到一头即将被宰杀的猪或牛,也会悲悯天人心生感叹,好可怜呀。然而,当肉上桌的时候,你会由衷地感叹,真香。即便那头猪那头牛是你从小养大的,你对它们感情很深,但是面对不宰杀它们你会失去吃肉的机会成本,你会毫不犹豫地收起那廉价的悲悯之情,甚至连眼泪都不会掉一滴。所以,一个人的真实想法,有没有成本非常关键。没有成本的廉价看法,无论是怜悯还是指责,都不足信,都没有什么分量。酒桌上不要命的喝酒,买钻戒求婚,高额彩礼过门,这都是在付出成本增加信任,让对方相信,我是真心的。但是,网络上的廉价表达,却不需要这样的成本,几乎是没有任何成本。新闻中的这位代孕妈妈,她为什么要选择做这个,因为她自己的孩子生病急需用钱。当我们去可怜这位妈妈的时候,而真正需要可怜的是她自己的孩子。她代孕的身体可以很快恢复,而她生病的孩子,如果得不到及时救助,她可能永远就会失去自己的孩子。问题是,举报她的人会给她钱吗?曝光的记者,会给她钱吗?这种线索提供都是有奖励的,报社会给“线人”几百或者上千的奖励。不说举报者会拿出全部的奖励给这位可怜的代孕妈妈,他或者她能拿出哪怕一百块钱来帮助她吗?记者呢,偷拍、曝光完了,拍拍屁股走人,上了热搜、有了流量、完成了KPI,记者和报社会拿出多少钱来资助这位代孕妈妈?视频最后说,记者已经向有关部门反映。可以想见,有关部门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大概率是,这种违法的事竟然发生在我的辖区,以后坚决不能再发生,必须加大执法力度。问题的第一重困境就出现了,如果有关部门一开始就严格执法,这位妈妈连代孕的机会都没有,实际上等同于剥夺了她救自己孩子的机会。这个时候、这种情况,有关部门会救助她吗?会救助她的孩子吗?记者这个时候还会出现在她的面前吗?所以说,指责代孕没问题。但是正如我前面说的,这种指责是没有成本的,是廉价的,本质上说,也是不负责任的。因为不需要成本,所以道德高地很容易站上去,但“道德家”们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道德困境就是,谁来拯救代孕妈妈的困境。指责很容易,因为不需要任何成本;但是救助很难,因为需要很大的成本。现实中有人愿意出钱了,27万,有人愿意承担这个成本了。只不过另外一边,代孕妈妈也需要承担一定的成本。她的孩子生病了需要救治,没办法,她想要拿到这笔钱,就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这个代价就是替别人怀孕生孩子。而这个时候,那些站在道德高地上的人,继续指责出钱的人,有钱人真是可以为所欲为,连别人的子宫都能买。指责依然不会停下,但他们依然是不出一分钱,只管在网上开骂,代孕妈妈自己的孩子生病,跟我有什么关系?于是乎,在“道德家”们的指责下,出钱的人成了没有道德、道德低下的一群人,代孕也成了一件不光彩、不道德,见不得人、人人喊打的事。也就是说,“道德家”们非但自己不出钱不出力,没有帮助代孕妈妈走出困境做出分毫的努力,反而还利用自己的声音构建了一个“舆论场”,让这件事变得更复杂。具体表现在于,他们让代孕成为了一个“禁区”,整个环节都见不得光,都只能偷偷摸摸地进行,也就是变成了一个所谓的“灰色产业”。这是“道德家”们构建的第二重困境。此时,“道德家”们还没有意识到,他们还给代孕妈妈制造了第三重困境,那就是自身权益难以保障。如果这个产业不是“灰色产业”,而是在阳光下的正常产业,她们会选择正规医院,签订正规的合作协议,也会衍生出正规的中介机构。像很多人担心的中介“两头吃”的现象,会因为正规机构的增多,竞争的加剧,中介费会越来越透明。如果想不明白,可以参考房产中介。而如果代孕妈妈能够签订正规合作协议,她这27万就有保障,打官司都稳赢。现在呢,在“道德家”们的努力下,即使她签了协议,这种“灰色产业”协议的法律效力,都未必会得到法院的支持和认可。记者的采访,也就只能问问,如果对方耍赖真的不付这20万,你记者能做什么?举报的人能做什么,反映到的有关部门能做什么?而如果不是“道德家”们的逼迫,20万的尾款不付,有很多的办法可以防止类似事情发生,或者进行事后索赔。一切的一切,正是因为“道德家”的道德指责,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更加不利于代孕妈妈。但是他们会反省吗?并不会。大概率的情况是,他们压根就看不到这篇文章。而很多支持我观点的读者,也会因为某些忌惮不会转发文章到朋友圈里,顶多就是在几个观念接近,聊得来的老朋友群里转发讨论一下。也就是说,信息茧房下,反对代孕的人完全意识不到,是自己制造了三重困境。即便看到了这篇文章,大概率也不会认为是自己的问题,他们会说那是国家和法律的问题,会说那是医疗市场化的问题。最后,他们依然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责富人为富不仁、为所欲为,指责穷人为了钱出卖子宫、什么都敢。总之,他们会继续享受着廉价的悲悯之心带来的优越感。看,我是一个多么高尚的人。2024年03月13日————————思考题:举报人、记者、反对代孕的人,和支付给代孕妈妈钱的人,哪个更高尚?上一篇:什么是国有资产流失?延伸阅读:方圆二十里内不许有穷人?他们的伪善今天次条放的是我这里开设的付费合集的第一篇,欢迎大家浏览支持,简单介绍如下:·精读著作:米塞斯经典著作《货币与信用理论》,·精读方式:逐章逐节讲透每一个知识点。·精读计划:总共计划100讲,平均每讲超过3000字。·更新时间:每周更新两讲,周一、周三在次条更新。·讲义进度:目前讲义已经完成近30讲,超过10万字。·适合人群:有一定经济学基础,对货币及其相关理论和问题感兴趣,有志于做深入学习和探讨的人。
3月13日 下午 11:54
其他

第1讲:货币的职能

第1讲:货币的职能文
3月13日 下午 11:54
其他

什么是国有资产流失?

文丨张是之前几天南方都市报发了篇文章,标题是“让民企像国企一样公平参与竞争”。文章第一段内容如下:全国人大代表樊芸在上海代表团全团审议中表示,在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合作中,我们发现有一道跨不过去的门槛——都怕被扣上“国有资产流失”这顶帽子。无论是国企负责人还是司法实践者,都怕担此责任。不论是否属于国有资产流失范畴,都要以国企利益为先,无形抬高了国资持有者的地位。这就在整个社会无形之中营造出“国有企业高人一等、民营企业被贬为干儿子”的环境,这不利于市场公平竞争,不利于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这位代表说的是一个基本事实,而南方都市报的标题,也恰恰说明了,正因为很难公平,所以才呼吁公平。就像以前供销社时代一样,当贴上“不许打骂顾客”的标语时,就说明事情已经比较普遍了。“国有资产流失”的帽子确实很大,扣在谁头上谁都不好受,特别是“国有”二字,给人的观感,大概率会被很多人等同于“卖国”。同样是资产,当“私有”和“国有”进行交易时,就会生怕“国有”“吃亏”。因为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国有”吃亏了,这就是“国有资产流失了”。所以这才有了上面代表发言中提到的,“无论是国企负责人还是司法实践者,都怕担此责任。不论是否属于国有资产流失范畴,都要以国企利益为先,无形抬高了国资持有者的地位。”而这,就是不公平的根源所在。但是,“国有资产流失”的判断,其实很复杂,并没有想的那么简单。教科书上的说法,从法律意义上,国有资产流失的界定是:国有资产的投资者、占用者和管理者,出于故意或过失,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监督、经营的规定,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或者使国有资产处于流失危险的行为。但是法律上的这种定义很宽泛,缺乏细节,而且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有些国有资产看上去是资产,实际上很可能是包袱是累赘。比如一个国企,它不光有那些看得见的资产,还有一些隐藏的看不见的负债。所谓的国有企业总资产,是由权益和负债共同构成的。欠债还钱,负债是要清偿的,所以只有扣除负债后的净资产,才是真正的国有资产。有些国企经营状况很差,负债率很高,比如负债率超过90%,那么看上去几亿、十几亿或者几十亿的资产,最终的净资产可能也就几千万或者几亿。这个时候就要进行评估,对企业做出一个合理的估值,但问题也就会在这里出现。众所周知,今天的共识是,价格和价值的基础都是主观的,都是基于人的主观判断。无论怎么找第三方机构来进行评估,都绕不开这个“主观”二字。那么,一个国企要么严重亏损难以为继,要么资不抵债,该怎么估价合适?这中间可操作的空间就太大了。估值高了,接盘的不愿意掏这个钱,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接盘也是要考虑成本收益的问题,不是随随便便买来玩的。而一旦估值低了,就有可能被扣“国有资产流失”的帽子。就像宗庆后当年接手杭州食品厂,百十人的小厂子收购2000多人的大国企,原本都不用花钱的,最后舆论不高兴了,这才花了八千多万。那么,我的问题是,如果当时宗庆后不花一分钱就接手,这就是国有资产流失了吗?如果用今天人们很容易愤怒的思维来看,这毫无疑问肯定是坐实了的罪名。但问题是,你不易主、不换帅,你国企再大还是亏损,还是跳不出泥潭来。打个不太严谨的比方,一个人掉进了泥潭里,靠自己的力量一直没法爬出来,种种原因,亲妈也没办法,没钱或者就是不想救,这个时候一个外人来救他,动用各种设备把他救出来,但前提是要给钱才能救,是救人的给被救的钱,这合理吗?如果你觉得不合理,但现实就是很荒诞,不合理但客观存在。存在即合理,这是一句屁话。实际上还有很多这种亏损但依然活得不错的国企,依然是很多人的就业首选,因为背后有很多的转移支付在输血。而之所以还能够有钱进行转移支付,主要还是前些年攒下了一些家底,还够霍霍几年的。而在90年代初,不光是宗庆后,还有在山东诸城的市委书记陈光,把全市的国企全卖光了,得了一个“陈卖光”的外号。这在当时也是轰动全国的大新闻,朱镕基亲自带队下来调查,最后结论是没问题,卖的好,这才躲过此劫。“陈卖光”为什么要卖光国企?因为那时候的国企已经是一副烂摊子了,连转移支付的资金都没有,既没有东西扶,也扶不起来,卖掉就是最好的选择。另外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同样的机器设备、同样的人员,在国企的时候一直亏损,而到了另外一些人手里却能够盘活?这就是资本家和企业家的作用,他们不光有钱,他们还有与众不同的眼光和魄力,以及他们的资源,他们的管理经验,他们的销售渠道等等,这是一整套的打法,并不单纯是花钱买下来的问题。所以说,回到标题提出的问题上,什么是国有资产流失,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回答的一个问题。2024年03月12日——————上一篇:一切不过是廉价的表演罢了延伸阅读:悼念宗庆后的同时,重新思考国企改革的问题微信视频号最新出了一个新功能,付费会员专区,欢迎扫码了解详情。直播预告:周五跟老贾直播,开始解读米塞斯巨著《人的行动》,欢迎预约,一起精读,一起精进。扫码或者点击阅读原文可以加入
3月12日 下午 11:26
其他

一切不过是廉价的表演罢了

文丨张是之最近看网上消息,没想到啊没想到,有些人真的是魔怔了,21世纪都快过去四分之一了,这些人的思想还停留在一百多年前,甚至是大清时期。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人类文明却并不总是在进步,进一步退三步是常态。当然不光是中国这样,美国、阿根廷、欧洲,都这样,哪里都有些奇葩。有奇葩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竟然能兴风作浪成了气候。如果说经济形式一片大好也就罢了,就现在这个形式,这些人竟然还有闲心出来搞这些事情。莫言、清华、农夫山泉,一个个跟过堂似的,就连华为可能都无法幸免。因为麒麟芯片一词的缩写是日语发音Kirin,结果被人拿来说事。真是奇葩年年有,今年特别多。江苏一家711便利店贴出告示:本店从即日起停售农夫山泉所有相关产品,店内可售来自所有国家的产品,但不会售卖中国企业媚日行为的产品。结果被网友调侃为“太君亲自下场抗日”,因为7-11本身就是日本品牌。7-11很快回应此事,称此举系常州两门店员工个人行为,不代表公司总部立场。这两家店的店员“一身正气”,实际上是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结果发现骂的还是自己的亲娘。他们大概不知道,7-11原来是一个美国品牌,后来逐渐由日本伊藤洋华堂控制。起源于美国,最终成为日本品牌,在中国开店,合法经营纳税,解决就业问题,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你很难说这到底是一家哪个国家的公司。这两家贴告示的店员店长们,也就是普通打工人,大概率不知道这背后的品牌历史。但问题恰恰就在于,大家都是打工人,何苦为了网上一些毫无根据的诋毁就轻易互相伤害呢?今天你抵制农夫山泉,明天别人就来抵制你的7-11,把你店搞的关门了,工作都丢了,这又是何苦呢?底层何苦要为难底层?而埋下祸患的种子,其实就是你自己心中的心魔。最近被架在火上烤的还有李想和理想汽车,面临的舆论困境和农夫山泉差不多,背后既有可能是有组织的围攻,也有吃瓜群众的跟风起哄。你说这是犯罪吧,很可能算不上,因为有些东西毕竟都是主观解读。即便是有组织的引导舆论,恐怕也很难在法律上定性为侵权。但是这种舆论造成的伤害却真实存在,只是逻辑链条比较长,无法直接建立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李想今天发了条朋友圈,决定开始反击。对于李想来说,如果这个时候用法律武器来打压或者引导舆论走向,可能未必是最好的办法。MEGA发布之后,就有人爆出理想法务部门要求删帖的函件,结果反而造成了更大范围的传播。这个事一开始就该冷处理,不要让它连续发酵,占据消费者心智。现在依然是冷处理比价好,用法律来禁言不现实,追究各种评论者的责任也不现实,因为法律无法禁止别人的联想。比较现实的是,用销量和数据说话,打消摇摆者的顾虑,让大家知道,市场并没有受到网络攻击的影响,或者说影响不大。而用销量反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降价。特别是,MEGA刚刚开启交付,L系列升级量也很充足的情况下,拿出最大的诚意,加量不加价,反而降价。在利润和成本可控的情况下,比如MEGA降到50万以下,L系列降个两三万,销量上去,规模效应起来,人们关注和讨论的重点就会重新回到车辆本身,而不会太在意那些负面评价。降一次如果不够,那就再降一次,对于真正优秀的产品,没有什么是降价解决不了的问题。作为理想车主,MEGA的造型我觉得还不错,科技感十足,但缺点也很明显。几个问题,首先就是只有纯电,没有增程,现阶段里程和补能焦虑依然是客观现实,尤其是在北方,纯电会劝退很多人。有增程,人们可以不选,但没有增程,很多人就没有选择。包括理想现在很多老车主,如果不是增程,压根就不会考虑。而且只做纯电的企业,除了特斯拉就没有几家财务状况比较安全的,都在硬撑。第二个问题就是价格,我认为定高了,56万加上税落地要近60万了,这个价格对于土豪大哥来说不是问题,但对于一般家庭来说是需要斟酌的。尤其是在今年几大厂家都快杀疯了,3月1号一天内就有9家车企降价,这个时候这个价格,也是劝退的原因之一。如果定价在50万以内,和L9拉开一定档次差距,再配上增程选项,这个车绝对还是有很大杀伤力。最后说下企业家的问题,任何国家任何时候,企业家都是稀缺的。企业家不仅需要有想法,还要能把想法落地,能够预测消费者需求,能够拉到资本给自己投资,还要能够吸引人才跟着自己干,能够整合供应链,还要能够把厂子建起来投产,最后还要建立销售体系,把产品交付给消费者。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也许不是学习最好的那个,但他一定是一个复合型人才,是最能打的那个。李想的学历就是高中毕业,但这并不妨碍他连续做成了三家企业。不说别的,一个公司上市成功,背后估计能带起几十个百万富翁,十几个千万富翁。个人的成功自然不必多说,这三家企业背后创造的价值,解决的就业,无论如何都不可磨灭。所以,于公于私来看,对于任何能够创造价值的企业和企业家,都没有必要为了黑而黑。不喜欢产品归不喜欢产品,搞些下三滥的小动作,或者借永远正确的“爱国激情”泄私愤,最后反噬的恐怕还是自己。就像7-11的店员那样,保不准过几天就会被反噬。相比为难这些民营企业,某些常年亏损的国企,却少有人这么去大规模去抵制,也不见他们去抵制两桶油,倒掉油箱里的油。说到底还是成本问题,站在最安全的道德制高点,选择最小的成本和最安全的代价,表达最激烈的热情,一切不过是廉价的表演罢了。2024年03月11日——————上一篇:米莱的“五月公约”,将会把阿根廷带向何方?延伸阅读:悲哀,这就是中国顶级学府的市场观念微信视频号最新出了一个新功能,付费会员专区,欢迎扫码了解详情。直播预告:周五跟老贾直播,开始解读米塞斯巨著《人的行动》,欢迎预约,一起精读,一起精进。扫码或者点击阅读原文可以加入
3月11日 下午 11:57
其他

米莱的“五月公约”,将会把阿根廷带向何方?

文丨张是之3月1日晚上阿根廷总统米莱,在国会发表了国情咨文演讲。不走寻常路的米莱,史无前例地把时间从中午改到了晚上9点。目的是为了避免与黄金时段的电视节目冲突,同时照顾到白天上班的人们,让他们也能及时收看演讲直播。这一举动虽然引起了部分议员的不满,但确实达到了预期效果。米莱的演讲依然充满激情,主要围绕阿根廷当前的经济危机、历史遗留问题、政府改革措施,以及未来的政策方向等等,做了详细而深入的阐述。米莱指出,阿根廷在过去一百多年里,几乎完全遗忘了曾经使阿根廷伟大的理念,才实施了长达一百多年的导致贫困的经济政策。尤其是在过去的20多年里,公共开支毫无节制,财政赤字非常严重,国库和中央银行的财政状况都极为严峻。能源和运输价格被政府管制,导致中央银行储备负增长,通货膨胀率飙升。贫困人口数量创历史新高,近60%的阿根廷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实际工资大幅下降,而经济政策却被工会等民粹主义绑架,社会援助也被左翼组织滥用,正规私营部门无法创造新的工作岗位。总之,米莱先告诉大家,他接手的就是一副烂摊子,必须要改革,而且必须是彻底改革,没有任何退路可言。所以他在演讲第二部分简单总结了,他上任这两个多月的主要措施和效果。首先是在政府自身的改革上,立即削减公共开支,减少财政赤字。采取措施削减货币供应量,重组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稳定货币供应。解决进口商债务问题,实现基本了财政盈余。米莱这里用了一个数字,在阿根廷长达
3月10日 下午 10:48
其他

悲哀,这就是中国顶级学府的市场观念

文丨张是之微博上看了几张图,多少有些心意难平,这里简单说几句吧。图片内容涉及知名学者,众所周知,这里的讨论也基本都属于学术讨论,直接贴图过来,应该也不存在什么侵权不侵权,知名学者这点雅量应该也是有的。场景应该是给学生授课,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未知。其中一张图片非常醒目,主题是“国家与市场(公与私)。而图片文字的观点如下:公共部门才是财富和繁荣之源,而私人部门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其衍生物。如果用比喻或者类比来描述公私两大部门之间的关系的话,笔者认为一个适切的比喻是事物的本体和投影,本体是掌握了暴力的公共部门,而投影是包括家庭和企业在内的私人部门。另一个可用的比喻是戏剧中的主角和配角,公共部门才是主角,私人部门不过是跑龙套的。(离开了龙套,独角戏也不好看)还有另外一张图片,图片主题是“市场本身就是国家创造的公共品之一”。图片中列出的主要观点是:政府对暴力的垄断:安全与和平;教育和医疗的普及:健康合格的劳动者;(标红自己看图片吧)打击扰乱社会和市场秩序的行为:经济活动的效率和质量得以提高;基础设施:提升相关产业竞争力:信用体系建立健全:降低交易成本和资金成本;压制地方政府和各种行业势力保护倾向:建立统一的全国性市场;国际条约和贸易谈判:进入其它国家市场,获得规模效应和竞争力;对知识产权造行保护:接术研发和创新;社会保障和再分配:塑造中产阶级扩大总需求且降低政治风险;压制、诱导和补偿新技术的受损者:新商业模式和新技术路线推广;所有经济活动,都离不开某种公共产品的支持,越是高附加值的经济活动,越离不开复杂、专业而高成本的政府服务的支持。说实话,看到这些白纸黑字的观念,我的心情很复杂。你能说他全错吗?也不是,有的地方好像有那么一点道理。但你看上面第一张图,他对国家和市场关系的认识,这里的读者很多看了会有些不适。在第一张图这样的定位下,在第二张图中所有的具体措施,那肯定都是对的,就不可能错。或者说,谁敢说错?即便是在大学相对来说比较开放的讨论中,有几个学生能指出、敢指出其中的错误?结果恐怕是,要么学生没有能力,要么也不敢提出不同看法。期末考试成绩关乎绩点、关乎保研,没事去得罪老师,找这个不痛快干嘛呢?问题是,这不是一般的大学,这是中国人民大学,在中国算得上是顶级学府了。综合实力不好说,但人大在经济学圈子里的实力肯定是排前几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人大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多是要进体制内的,将来就是众多政策的建议者,甚至是决策者之一的。从去年年底公布的一份北京市直单位2024年拟录取名单来看,129人中人大有28人,占到了总人数的两成多,同时比清华北大录取人数加起来都多,可见人大毕业生考公能力之强。这些人中有多少人上了同样的课,接受了同样的观念,将来又有多少人会带着这样的观念走上领导岗位?南美洲的一只蝴蝶扇扇翅膀,可能会引起地球另一边的一场风暴。我们今天多少政策,本身就已经是由过去类似观念的“翅膀”煽动的,未来又会有多少政策,会基于这样的观念而制定?今天课堂上留下的经济学观念,会不会成为未来煽起风暴的那颗种子?下面两张图片是这堂课的授课教师,以及他的简介。在中国顶级学府里的名师,我想我的担心并不多余,而是很现实。中国未来将走向何方,恰恰取决于我们承接的是什么样的观念,以及人们基于观念做出的政策选择。有句话,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这个比喻有些讨巧、很形象,虽然我认为也很不严谨,但在观念这个问题上,尤其是对待市场的认识上,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仔细想想是不是,比如奇葩的“快递新政”,短短几天就造成了快递行业的震动和混乱。这种奇葩政策为什么能够落地?因为平时呼吁加强管制的人其实很多,投诉快递不送上门的人也很多。事情的吊诡之处就在于,当我不需要送上门,而且认为这没什么,我不会说这是好的,更不会打电话到12345说这样就很好。但是,那些觉得必须送上门的人呢,他们往往认为是监管不到位,必须有关部门的有形之手来管一管,所以他们往往动不动就打12345投诉。结果就是,在12345那里,市场自愿的声音没有被听到,加强管制的声音却被重视起来,误以为这就是民意,自愿的声音被掩盖,大部分人被一部分人代表和裹挟。另外再看看那些奇葩提案,昨天文章有写,有读者留言说,提案的人没什么能量,就是一个提案而已,不会造成什么实质性伤害。我的看法恰恰相反,这种人能够成为可以提案的人,本身就已经足够说明问题的严重性了。只不过这个危害目前还隐藏的比较深,还没真正暴露出来罢了。这几张图为什么说很悲哀呢,原因还在于,这是一个以经济学著称的顶级学府,经济学观念都尚且如此,其他学校更不会好到哪儿去。这些学子们一旦接受了这样的观念,再加上考公的高强度训练,恐怕很难有机会重建三观,接受其他理论知识。最后只能是通过工作经历、社会阅历和政治经验,来纠正部分错误观念。但这种纠正充满不确定性,更何况,经验未必能够冲击错误的理论,相反还有可能错误的理论会让人产生错觉,误以为错的并不是政策本身,错的永远是政策的执行者。正所谓,经是好经,不过是让和尚念歪了。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说的严重一点,中国未来将走向何方,恐怕也取决于你对这几张图片的看法。毕竟,我们也是雪花中的一片,也可能是未来煽动翅膀的那只蝴蝶。感谢读完,欢迎转发本文,今天你就是那只振动翅膀的蝴蝶。2024年03月06日——————上一篇:刚说未富先骄,结果就有显眼包延伸阅读:未富先骄的国家又多了一个微信视频号最新出了一个新功能,付费会员专区,欢迎扫码了解详情。直播预告:周五跟老贾直播,开始解读米塞斯巨著《人的行动》,欢迎预约,一起精读,一起精进。扫码或者点击阅读原文可以加入
3月7日 上午 12:15
其他

刚说未富先骄,结果就有显眼包

文丨张是之前几天文章《未富先骄的国家又多了一个》,刚说越南卫生部正准备强制要求企业给员工家属买医保,结果我们这边就有人跟进了。越南那边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完成全民医保的KPI,让医保资金续命,同时彰显卫生部角色的重要性,刷一下存在感。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对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强推下去带来的结果必然是负面的,好心办坏事。甚至说直白一点,越南卫生部恐怕也未必是什么好心,不过是想自己要政绩,拿企业的钱一用,慷他人之慨罢了。哪里是好心,完全是没安好心。越南这么搞不行,其他国家就行了吗?很显然,逻辑是一样的,没有国家之分。我们的一位知名大V提议:“用人雇工单位,除支付雇员工资外,还应该按照一定比例向雇员父母发放工资。”知道的人看到名字和头像都会反感,但你看看他的头衔和影响力,再看看他的提案,一声长叹,这年头真是什么人都有啊。这种毫无逻辑、不动脑子的提案,到底是怎么好意思说出口的?我真的是很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才会把他拉到那个群里去开会发言搞个什么提案?他正襟危坐在那里成为我的代表之一,说实话,我还真不知道是该惭愧还是该羞愧。这位大V给出的理由是:现代社会子女抚培养成本全部归父母,子女培养成果却全部由企业公司享受使用,其过程不需要向培养子女的父母支付任何报酬,这样持续的结果就是,人的生育欲望越来越低,最早将会导致一个民族的消亡。而解决这个问题都唯一把办法就是,立法规定用人单位除向雇员本身支付劳动报酬外,还需要向其父母按照一定比例支付劳动报酬(如20%)。比如A每月工资8000元,则其父母每月应发工资为1600元。如B每月工资15000元,则其父母每月应发工资为3000元,以此类推。就这么奇葩的提案,给他点赞的人还不少。有他的铁粉说难操作,直接给员工不行吗?他说“好操作,必须发放给父母卡上。入职时,提交雇员户口本,以及父母银行卡号即可。”有没有那么一刻,让你觉得很好笑?你高坐在庙堂之上,动动嘴当然觉得简单了。但你只看到了操作上的简单,却全然不顾逻辑上的荒谬。确切说,应该是荒诞。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的净利润数据显示,上榜500家企业中,去年平均利润率为6.8%,中位数利润率仅为4.1%。也就是说,有一半企业的利润率在4.1%以上,一半在这个数字之下。这还是世界500强的数据,中国制造业的平均利润率大概只有2.59%。什么叫内卷?这就是内卷的数字化体现,竞争激烈、利润下降,拼管理、拼渠道、拼加班,拼到最后都是为了降低成本,降低成本都是为了能够活下去。虽说商场如战场的比喻不够准确,但一个企业稍微走错一步,判断失误,很有可能就会被市场淘汰。就这么一个情况和环境,这位大V
3月6日 上午 12:02
其他

米莱国会演讲万字全文:向特权宣战,重建阿根廷

万个孩子的家庭。我们在法令中将教育列为必要和紧急的基本服务,这将夺走工会手中的枪,迫使他们在任何罢工期间提供教育服务。我们总是说,我们要求人民投票,而不是将权力转交给我们。因此,我们的部委从
3月5日 上午 12:07
其他

未富先骄的国家又多了一个

文丨张是之有读者发来一篇文章,让我来谈谈看法,是关于越南政策的。我简单看了下,如果文章属实,基本上可以说,越南神话快破灭了,未富先骄的国家又多了一个。越南卫生部正在着手扩大医保覆盖面,从现有92%的人口参保,提高到2025年的95%。目前这8%没有参保的人中,主要是非正式就业人员,比如学生和个体户。而对于个体户来说,家里人口多的话,就算是国家承担30%的医保费用,对他们来说仍然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而越南卫生部为了强推全民医疗保险,提出了三个方案:第一个方案:增加必须强制缴纳医保的群体。卫生部认为这个方案可以提高医疗保险基金的来源,为医疗增加收入。第二个方案:除了上面需要新增的保险对象之外,企业也必须给职工家属缴纳医保。国家承担30%,剩余的70%中由职工承担1/3,企业老板承担2/3。越南鼓励职工一次性缴纳3年的医保费用,这样医保基金才不会断流。但是一次性缴纳3年的保险,这对企业和职工来说将占用一笔不小的资金,负担都很重。第三个方案:继续执行现有的医保政策,国家无需增加额外支出,但医保基金的压力会增大,也无法实现全民医保的目标。权衡利弊之后,卫生部推荐第三个方案,但对于第二个方案,即老板给职工家属买医保的提议,将在下一阶段进行考虑。这几个方案都很奇葩,都带有很强的强制性,而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在要钱,因为医保基金缺钱,转不动了。越南人民看了也纷纷在网上吐槽,比如有人说,“把一切都推给企业,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如果公司创造不了利润,他们就会猜拳,不再招人和投资。”越南人口近一个亿,2022年越南GDP总量为4102.16亿美元,同比增长8.12%,人均GDP大约4124美元。越南的经济规模,在东盟排第5,亚洲第14,全球第37。这个数据看上去不算起眼,但它在2022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创下了1997年来的新高,并且是亚洲第一。最近几年我国也有一些产业转移到了越南,主要是很多制造业和外资企业。其中很多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企业,比如三星、富士康,再比如耐克和阿迪达斯。国内企业也有向越南进行战略转移的,比如歌尔股份今年宣布,投资2.8亿美元在越南建立全资子公司。说是全资子公司,而据笔者了解,歌尔在山东潍坊的公司总部,实际上骨干已经整体“南下”。而同样是作为苹果公司的重要供应商,和歌尔股份作为“同窗竞争”的立讯精密,早在2016年就移师越南,在越南建设工厂,并在2023年宣布投资3.3亿美元投资建设新的生产线,主要还是为苹果供货。我们很容易发现,无论是外资企业还是国内企业,这些向越南转移的,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都对人力成本的上升比较敏感。所以他们都需要寻求更低的生产成本,以及更具竞争力的生产环境。除了更低的人力成本,还有税收方面的优惠,特别是对在越南新开设的公司,都有相应的税收优惠。除了减免企业所得税、豁免货物进出口税费之外,越南还与欧盟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双方将逐步消除货物贸易领域99%以上的关税,这对于在越南设厂的企业出口产品至世界其他国家来说,都是一个极为有利的措施。中国企业的南下转移就是一个缩影,越南经济近几年增速就是非常强劲。一方面越南正处于类似中国改革开放时期,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另一方面全靠同行衬托,有的国家人力成本和税收成本近些年陡增。另外,越南还赶上了中美贸易摩擦的风口,坐收了部分渔翁之利。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曾呼吁,要在全球实施统一的最低企业税率,以防止跨国公司利用税收优惠在不同国家之间寻找税收洼地。她认为,全球最低企业税率可以阻止企业竞相压低税率,确保全球对跨国公司征税的更公平,并确保各国政府有稳定的税收。从越南的成功经验来看,耶伦的呼吁不光是蠢,而且还坏。如果越南采纳了她的建议,那真是把自己推到坑里了。在一个国家内部,国家对于企业有几乎一边倒的话语权。而国家和国家之间的竞争,税收洼地的出现,某种程度上是保护企业最后的防线。并不是企业压低的税率,而是不同国家需要用低税率来吸引企业投资、生产、建设和发展。《孙子兵法》中有句话,“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它的意思是说,不被敌人战胜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而能否战胜敌人则取决于敌人是否有隙可乘。越南此前抓住了一定的机会,但应该说他们离成功还很远。这个时候,连一个卫生部都能对企业的医保问题指手画脚,给企业造成不小的负担,恐怕其他部门也都在蠢蠢欲动了。未富先骄不是什么好事,很有可能葬送原本大好的前程。这点不仅对越南适用,对任何国家都适用。2024年03月03日——————微信视频号最新出了一个新功能,付费会员专区。可以实现付费观看视频,以及在专区内小圈的问答互动交流,我认为已经基本能够满足很多需求,所以会把原来一些课程重新制作放在付费专区里,后面重点把这个专区维护好,欢迎大家扫码了解详情。上一篇:悼念宗庆后的同时,不妨重新思考一下国企改革问题延伸阅读:韩国医疗,本质上还是密不透风的管制问题直播预告:下周五跟老贾直播,开始解读米塞斯巨著《人的行动》,欢迎预约,一起精读,一起精进。扫码或者点击阅读原文可以加入
3月3日 下午 11:42
其他

悼念宗庆后的同时,不妨重新思考一下国企改革问题

文丨张是之2024年2月25日,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病逝,享年79岁。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民营企业家,浙商群体的代表人物,几次上榜中国首富的宗庆后,走完了自己传奇的一生。随后各方媒体都发文悼念,包括马云在内的很多企业家也表达了对他的敬意和悼念。在2月28日的追思会上,前来吊唁的人早早就排起了长龙。期间一直有鲜花和花圈被送过来,也有娃哈哈产品被摆上,还有人在门前磕头之后离开,很多人是专程从外地赶来吊唁。现场氛围肃穆但让人动容,在今天这个资本、资本家已经快彻底被污名化的时代,宗老身后能够获得如此大规模的肯定实属不易。这其中有他为人办事宽厚的一面,也与时代发展的大背景有关。宗庆后自己也曾多次说过:“我是一个普通人,从底层崛起的凡人。幸运的是,我生于这一个大时代。”他把自己和娃哈哈的成功归因于时代给予的机遇,并且一直在思考如何回馈社会,他曾强调:“首富,只是虚名;共富,才有意义。”宗庆后实现“共富”的方法,就是办企业,做出消费者认可的产品,然后盈利赚钱再回馈社会。1978年,33岁的宗庆后,通过接替母亲的岗位,才获得进入一家杭州校办工厂工作的机会,前几年他的工作是卖冰棍和学生文具等等。1986年,国家提出“推行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以充分的经营自主权”。1987年,宗庆后用借来的14万元承包了连年亏损的校办企业经销部,同年筹建了杭州保灵儿童营养食品厂,这就是后来家喻户晓的“娃哈哈”源头。(创业初期,宗庆后蹬着三轮车送校簿)而第一次让宗庆后震惊全国的,应该是1991年他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兼并了当时的国营企业杭州罐头食品厂。当时的娃哈哈全厂仅有100多人,但是却兼并了拥有2000多人的老国企。这个对比和反差实在是很刺眼,所以这个兼并案也成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史上“小鱼吃大鱼”的经典案例。1991年是个什么年份?说起来今天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甚至不太相信。也就不过三十多年前,当年人们还在讨论市场“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某些在今天看来不是什么问题的问题,在当时却是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不仅民间有讨论,官方也有分歧。比如1991年,上海《解放日报》在这一年发表了一系列署名为“皇甫平”的评论文章,提出了要继续坚持解放思想、敢冒风险、大胆改革,不要再囿于姓“社”姓“资”的诘难。今天我们已经知道这些文章内容是谁的,然而在当时,这些文章也遭到了来自《当代思潮》、《真理的追求》等杂志的批评和围攻,它们认为实行改革开放必须区分姓“社”还是姓“资”。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像娃哈哈这样的私营小厂,去兼并一个国有大厂,不仅是前所未有,而且是闻所未闻。所以,这件事在当时掀起了非常大的舆论风波,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都在于,私营经济会不会造成社会主义“变色”,卖掉国企是不是就是在瓦解国有经济,是不是在让国有资产流失?不光外界有争议,即使在国企内部也有很多人不乐意。比如对于很多工厂的工人和干部来说,原来他们是有“身份”的人,都是“吃国家饭”的人,原来是一家国有大厂,现在被这么一家小小的民营企业兼并,不仅是脸上无光,而且兼并之后身份也低人一等了。外界的争议和内部的反对声音,在当时都很有代表性,这就是当时中国改革的大环境。就这些问题而言,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如果是同样的国企改革,要把一个国企大厂卖给一个私企小厂,恐怕还会面临同样的争论,同样会被质疑是不是在让国有资产流失?而实际情况是,杭州罐头食品厂,虽然大虽然人多,虽然曾经是“全国十大罐头厂”之一,但当时它们的产品已经是卖不动了。产品大量积压,负债迅速攀升,1991年初,其产品积压已经达到1700多万,总负债更是超过6700万,工人工资都发不出来。据宗庆后后来的回忆,当时杭州罐头厂已经资不抵债,一开始杭州市领导的决策是,娃哈哈的兼并不需要多花钱,只需要接手500个工人就可以了。但是后来因为引起了舆论风暴,说是贱卖国有资产、瓦解国有经济,领导也害怕了,最后才花了8000万把它买了下来。宗庆后接手后仅28天,就建起了一条全新的娃哈哈口服液生产线。娃哈哈利用产品、资金和市场优势,迅速盘活了原本已经资不抵债的老国企,3个月后就扭亏为盈。而娃哈哈也得以顺利扩大产能,当年销售收入、利税增长了一倍多,第二年销售收入达4亿元、利润达7000多万元。(1991年娃哈哈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大会)这件事现在看,很显然是一个多赢的局面。宗庆后、娃哈哈、老国企、杭州市、国家税收,还有那些如今自发悼念宗老的人,都是整个兼并案的赢家。但是如果我们来做一个假设,假设当时因为社会舆论,因为对“贱卖国企”、“国有资产流失”等这些“帽子”的忌惮,宗庆后、杭州市或者是上级领导,放弃或者阻止兼并收购呢?那么,今天所有的赢家,都将变成输家,都会损失这原本可以获得的更好的一切。实际上,我的假设并不是毫无根据。2004由郎咸平几篇炮轰文章,引发的“郎顾之争”就是一个缩影。郎咸平的文章明确表示,“即使企业家干得再好,也不能把企业送给他!”。暂且不管这场争论的具体内容,事实是,“郎顾之争”客观上直接叫停了当时正在继续推进和深化的国企改革。而且“国有资产流失”的概念,从此深入人心,被很多人习惯性拿来说事。比如阿根廷米莱上台搞改革,他也主张卖掉国企,一月份实现财政盈余了,国内很多人嘲笑这是卖国企卖的。但魔鬼藏在细节里,就像宗庆后当年接手的杭州罐头厂,它已经是严重亏损、资不抵债、发不出工资来了,实际上对杭州市政府来说就是一个累赘、是负资产。即使是一开始宗庆后不出那8000万,就接过这个摊子来,然后让它扭亏为盈,重新走上正轨,这看上去好像是“贱卖”,好像是“国有资产流失”了。然而真相是,宗庆后重新救起了即将倒闭的企业。这跟“流失”毫无关系,相反,是宗庆后让国有资产和国企里的工人重新发挥了作用和价值。事情的另一面,娃哈哈出这8000万,实际上很可能是一种看不见的损失,是一种机会成本的损失。因为这8000万交给杭州市,仅仅是8000万。而如果这8000万留给宗庆后和兼并后的企业,这8000万,完全可能给杭州带来更多的税收和就业机会,造福更多的人。经济学理论的作用,就是可以让我们抛开现象看本质,找到那些背后的底层原理。把杭州市政府换成任何一个地方政府,甚至是换成任何一个国家,比如阿根廷,这些逻辑同样成立。一个企业,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在市场上正常买卖,实际上是让资源流转到使用效率更高的人手上。买的人也是为了利润,能够创造利润就是已经证明能够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就是在创造财富,带来社会效益。宗庆后当时震惊全国的收购,实际上是给我们做一个非常好的示范。而我们今天悼念宗庆后的人,不妨重新思考一下关于国企改革的这些问题,也不妨扪心自问一下,假如宗庆后在今天用一个小私企去收购一个大国企,你是会投下赞成票呢,还是会投下反对票?宗庆后在今天还能不能成功?2024年03月02日——————另外,微信视频号最新出了一个新功能,付费会员专区。可以实现付费观看视频,以及在专区内小圈的问答互动交流,我认为已经基本能够满足很多需求,所以会把原来一些课程重新制作放在付费专区里,后面重点把这个专区维护好,欢迎大家扫码了解详情。上一篇:阿根廷12年来首次财政盈余,米莱这就成功了?延伸阅读:休克疗法,为什么让俄罗斯真的休克了?直播预告:下周五跟老贾直播,开始解读米塞斯巨著《人的行动》,欢迎预约,一起精读,一起精进。扫码或者点击阅读原文可以加入
3月2日 下午 11:36
其他

阿根廷12年来首次财政盈余,米莱这就成功了?

文丨张是之而且米莱一出手就是大手笔,上任就把阿根廷政府部门砍掉了一半。如果阿根廷经济未来几个月内不能实现快速回暖并大幅增长,迅速让在米莱“休克疗法”中受损的人们重新“获利”,那么很有可能他们会转而成为米莱的反对者。应该说,留给米莱的时间非常紧张,米莱还有很多挑战需要面对,现在还远没有到高呼胜利的时候。2024年03月01日,本文首发南方周末,略有改动。——————上一篇:哈耶克和米塞斯谁更奥派一些?延伸阅读:改革不彻底,就是彻底不改革直播预告:下周五跟老贾直播,开始解读米塞斯巨著《人的行动》,欢迎预约,一起精读,一起精进。扫码或者点击阅读原文可以加入
3月1日 下午 11:28
其他

成功的法律定分止争,失当的法律撕裂社会

文丨张是之这两天网络上、微博上又吵起来了,这次闹得动静还很大。先是有人要起诉莫言,起诉的理由是莫言的书籍内容有很多侮辱英雄先烈、美化日本人的地方。然后是胡锡进下场说起诉者是在炒作,是在断章取义给莫言扣帽子,顶端新闻也发了一篇《莫言遭起诉,文学争议莫成法律闹剧》力挺莫言。双方正在硬刚,火药味很浓。现在好像是法院没有受理,当事人已经到检察院要求公诉,而且正准备起诉胡锡进。本来还准备截几张图片过来的,但看了一圈发现图片太多了,作罢不截了,简单说下我的看法吧。1.不爽没有侵权首先,是诉讼本身问题,有人说任何人都有起诉的权利,这点可能有点想当然了。因为按照我国法律规定,你去起诉一个人,首先是要有利害关联的个人或组织机构才可以。也就是说,你的个人权利的确受到了侵犯才行。但是起诉莫言的人,恐怕不符合这个诉讼主体资格。他认为他读了莫言的书,认为莫言侮辱了英烈,这只能证明是他的解读角度,而不能证明他受到了伤害。即便是在阅读过程中感觉很不爽,但这种不爽不是伤害,更不是侵权。而且更重要的是,莫言写的是小说,小说一大特点是允许虚构。如果一个人仅仅是读了一本小说觉得不爽就起诉作者,这岂不是要天下大乱?所以,不爽不是伤害,也没有侵权,起诉无凭可据,法院不予受理是对的。另外,微博上有起诉者的“战友”说法院没有受理起诉后,他又到检察院请求检察院公诉,并强调检察院收下了材料并作了笔录。这点真假未知,但他和起诉者好想都没搞明白标准的法律程序。在中国,你个人是不能直接去检察院要求检察院提起公诉的。你去检察院提这事,按理说检察院同样应该是直接不受理,做个笔录可能也就是走个流程。想走公诉程序必须先去派出所报案,由派出所决定立不立案,派出所决定立案后会将案件转交检察院,最后再由检察院来决定是否提起公诉。直接去要求检察院对人家莫言提起公诉,这是不是太把自己当棵葱了?为避免我看错了,我贴个图过来。2.胡锡进和媒体的评论人红是非多,莫言出名了,状告莫言确实有流量,特别是打着爱国的旗号,站在一个政治正确的制高点上,确实不好说什么。因为你的任何反驳,都有可能被用来贴上不爱国的标签,然后被放大一万倍再攻击你。这次起诉莫言的人很聪明,他们不再是用了很多年的“批判的武器”,反而是拿起了“武器的批判”。他们拿起了法律的武器,用法律当作自己的冲锋舟。胡锡进和顶端新闻在法院作出裁决之前的表态,反而正中他们下怀,反而落下了口实。因为在他们看来,整个诉讼有理有据,而且证据扎实,不容质疑。这个时候胡锡进对他的动机表示怀疑,并觉得他们是在给莫言扣帽子。这样的怀疑,反而让老胡也落入了给他们扣帽子的矛盾之中。加上老胡原来不错的“人缘”,有的人干脆反水,说原来不支持起诉的,看到老胡反对,就立刻支持了。你看,就是这么荒谬。这里问题的关键在于,老胡和顶端新闻都没有从法律的角度反驳,而是在动机上质疑。你说他在炒作,他说他是在爱国;你说他这是闹剧,他说他这是痛心疾首,为了中国的未来。在动机问题上辩来辩去,除了激化双方矛盾,增加社会裂痕之外,必然不会有什么其他结果。3.法律的尴尬如果你有留意,这类事件最近几年才多了起来,以前也有各种争吵辩论。微博微信还没有起来的时候,各大论坛一样吵得不可开交,我曾经也在「色影无忌」跟人吵过,现在想想挺傻的。但那时候很少有人说要去因为一个观点不同就要起诉你,更不用说动不动就人肉、网暴、然后各种举报。不能说没有,但没有这么高发。但完整经历过2010年前互联网时期的人,应该知道我的意思。法律的作用是用来定分止争的,成功的法律可以发挥这个作用,让矛盾越来越少,甚至可以凝聚人心。但是失当的法律,带来的可能是纷争迭起,严重的能够撕裂社会。我以前写过很多知识产权类文章,连个胡辣汤、水煮鱼都能被注册为商标,然后拿着注册好的商标到处碰瓷起诉赚钱,这就是典型的法律失当。再比如美国曾经从宪法层面来实施禁酒令,结果导致黑帮盛行、政治腐败,法律的尊严殆尽,社会严重撕裂。最后还是用宪法修正案撤销禁酒令,重新允许大家喝酒、酿酒、贩酒。这也是法律的失当,号称自由法治的美国,同样被折腾的不行。这次起诉莫言的支持者们,反而拿出“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来嘲讽胡锡进和起诉的反对者们。所以,这事如果暂时抛开我第一大点说的侵权事实和起诉资格不谈,双方都觉得自己是法律尊严的维护者,都觉得自己更爱国。问题出在哪里呢?我认为也许是法律本身的失当,让大家陷入了困境、斗争和撕裂。比如我国《民法典》的规定:第一百八十五条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再比如2020年《刑法》第十一修正案增加的条款:第二百九十九条之一
2月29日 上午 12:04
其他

韩国医疗,本质上还是密不透风的管制问题

文丨张是之韩国医生罢工还在继续,总统继续强硬,表态绝不就医疗改革问题进行谈判,相关改革不容妥协。这些韩国医生也真是可以,享受着高额收入和社会地位,但是却在关键时刻置病人的安危于不顾,这不仅是违反契约的侵权问题,更是道德沦丧,毫无职业道德。组织罢工的原因,仅仅是因为明年要在韩国全国扩招2000人。而且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应该至少是第五次了。前面四次都是韩国政府选择了妥协,结果换来的是得寸进尺,贪得无厌。韩国医疗机构相对来说私营化比较高,医疗机构总数约为7.28万个,其中超过90%为私立医疗机构。私立医院和诊所在医疗机构总数中所占比例超过95%,很多人又开始说这是资本和市场的锅了。实际上,把锅甩给资本和市场的人,恰恰忽略了一点,韩国医生为什么敢这么拽,这么牛?原因很简单,他们有谈判的筹码。韩国医生的年收入非常高,物依稀为贵,现在医生就很紧缺。而且一个医生的培养周期,基本上是十年起步打底,他们认定了韩国政府无法把他们怎么着,因为政府再怎么强硬,都不可能短期内突击培养出更多医生来。吃准了这一点,他们就敢跟韩国政府硬碰硬,前面几次也是这么硬刚的,而且都成功了,有经验了。做戏要做全套,不要看到韩国民营医院比较多,就认为他们医疗体系市场化程度比较高了。恰恰相反,整个医疗体系在源头上就承受着密不透风的管制,因为对一个医生的培养,整个流程周期都是国家管制的产物。在韩国你想要成为一个医生,流程跟中国差不多,最起码的要完成这四个步骤:1.高中毕业并考入医学院:首先,你需要在高中毕业后通过严格的入学考试进入医学院。韩国的医学院通常是六年制,包括两年的预科(或称为前期医学教育)和四年的专业医学教育。成功完成学业后,你将获得医学学士学位(M.D.)。2.参加实习和住院医师培训:毕业后,你需要参加为期一年的实习,在医院中轮转不同的科室,以获取实践经验。3.实习结束后,你将进入住院医师培训,这是一个更为专业和深入的培训阶段,通常需要花费数年时间。4.获得专业资格证书:在完成住院医师培训后,你需要通过韩国医学专门医师资格考试,以获得专业资格证书。民营医院的数量是一方面,但是在医生培养的源头上就实施严格且统一的管制流程,医生的资源本质上就是管制之下的垄断资源。这次罢工的真相就是,韩国政府想在现有的管制和垄断的基础上,放松一点,而既得利益者们不高兴、不同意了。韩国政府要扩招医学生来解决医生不够的问题,其实还是在隔靴搔痒,没有触碰到问题的实质。想要彻底解决问题,就不能单纯瞄准人数来做文章,而且即便是2025年扩招2000人,培养出来那都是10年后的事情了,远水解不了近渴。长期看,要解决医生不够,需要从医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入手。首先,招多少医学生,交给各个大学自己说了算,完全没必要全国统一确定招生人数。其次,一个医生的培养周期,跟医生是否合格没有必然关系,并不是说培养周期越长,医术就越高,所以缩短培养周期。第三,撤销韩国医学专门医师资格考试,让用人单位医院自主决定一个医生是否合格。一个医生是否合格,为什么一定要经过一个全国统一的考试,才能认定呢?不看证书看疗效,撇开科学问题本身不谈,很多知名老中医,哪有什么医生资格证,基本上全凭口碑和疗效。全国统一的资格证书这玩意,本身也是管制的产物。资格认证,既可以由医院来完成,也可以由行业协会,或者某些医院联合认证完成。放开对认证的管制,医院才可能获得更多的自主权。以上几条是长期措施,短期内想要解决医生罢工带来的冲击,可以果断向中国和日本求助。参考地震等突发灾难,向国际求助,韩国医生们的无耻行为,造成的结果不亚于一次地震,向国际求助也不是什么丢脸的事。只不过,自然灾害可以免费获得国际援助,这种人祸韩国政府放开政策,让韩国患者自己出钱、正常付费就好了。现在交通这么便利,中国和日本真想要帮韩国,都不用派什么医疗队过去,放开对病患和家属的签证,让他们过来即可。当然,也可以直接宣布承认中日两国的医生资格证,任何合格的医生都可以直接到韩国行医。如果是危重病人或者连路费都负担不起的,韩国医生自己可以扛一扛,其他国家医生也可以过去。不是那么着急的,可以来回飞,北京上海哈尔滨青岛,哪里治不了这点病?施以援手的国家,既是在做人道主义的善事,也可以有些额外的创收。韩国政府只要放下身段,向中国和日本求援,不仅可以治好患者的病,还可以治好医生的病。光强硬没有用,因为你短期内就是派不出医生来,所以只能妥协。问题是政客们把面子看的比什么都重要,韩国政府不可能向中国求援,更不可能向日本求助。所以最后,要么是韩国政府妥协,要么是韩国的病患们遭殃。只能说,韩国人自求多福吧。2024年02月27日——————上一篇:江湖之初,奥地利学派是用来骂人的延伸阅读:韩国医生大罢工,是毛病就不能惯着直播预告:周五跟老贾直播,开始解读米塞斯巨著《人的行动》,欢迎预约,一起精读,一起精进。扫码或者点击阅读原文可以加入
2月27日 下午 11:53
其他

江湖之初,奥地利学派是用来骂人的

文丨张是之这两天看完了一本奥派新书,紫灵翻译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简史:米塞斯的视角》。这是一本米塞斯的论文集,是介绍奥派经济学思想史的小册子,篇幅不长,很快就能看完。整体上很不错,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想到的五点感受,想到哪写到哪。1.奥地利学派的起源我们现在常说,卡尔·门格尔是奥地利学派的开山鼻祖,颇有点开宗立派的感觉。但真实的经济学思想史上,门格尔并没有这种想法,他倾心和专注的,就是研究、写作和教学。像德云社那样成立一个组织,或者像叶问那样创立一个门派,广招徒弟,确实对思想传承有帮助,但门格尔不是那种人。门格尔在和德国历史学派的论战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方法论和理论架构,其中广为人知的是边际效用理论。因为门格尔是奥地利人,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对手们开始用“奥地利学派”来鄙视他的,用来骂人的,最后才渐渐变成了今天的含义。也就是说,江湖上本来没有什么奥派,门格尔也没打算创建什么奥派,骂的人多了反而成就了“奥地利学派”这个称谓。今天的奥地利学派,和当年一样,依然没有什么正式组织,热爱奥派的人散落在世界各地,凭借对真相和真理的热爱,在研究和传播奥派。土奥也是其中之一,本土奥派或者土鳖奥派。奥派没有组织,也不需要组织,今天奥派的传承者和当年门格尔、维塞尔和庞巴维克一样,都相信斯宾诺莎的一句格言:正如光明显现着自身并昭示出黑暗,真理既评判着自身,也裁决出谬误。(p.116)2.怎么才能加入奥派?加入奥派不需要任何审批手续,无需缴纳任何费用。你只需要读上几本书,或者看上几篇文章,又或是看过几个视频,认可奥地利学派的研究方法和主要观点,你就可以成为一个奥派。奥地利学派的几个主要特点,我简单总结如下,如有遗漏欢迎评论区补充:1.方法论的个体主义:能够行动的永远是个人、个体,经济活动是由个体的选择和行动决定的,而不是由集体决定的。集体这种形式客观存在,但集体的行动结果,永远是个人行动结果的综合呈现,集体无法成为行动主体,集体无法思考,没有自己的意志。2.主观价值论:即方法论上的主观主义,物的价值不在于物的自然属性,而在于人给它赋予的价值。而这个价值的赋予,跟人的目的有关,所以价值是主观的。目的和价值都因人而异,所以无法在人际间进行比较和加总,也无法用数学加以表述。3.纯粹形式逻辑的演绎体系:奥地利学派不认可逻辑实证主义的分析方法,不使用理性人假设,也不接受卡尔·波普尔“可证伪”的科学哲学要求。奥地利学派的理论体系是先验的,可以独立于经验而成立,类似于几何学,从无可辩驳的公理开始推理,通过严谨的逻辑推理,使用演绎法构建出整个理论大厦。4.反对数学的滥用:奥地利学派强调本质主义的研究方法,重点关注经济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而不仅仅是描述现象和总结规律。因为价值是主观的,无法进行人际间进行比较和衡量,所以数学无法准确描述和理解复杂的经济现象。相反,使用自然语言来进行逻辑推理更有优势。对于经济学的数学化,米塞斯这里有一段话明确了他的态度:奥地利学派拒绝数学方法,不是因为对数学的无知或厌恶数学的准确性,而是因为它不强调对假设的静态平衡状态进行详细描述。奥地利学派从来就没有过价值可以衡量这种错误观念。让其确认无误的是:统计数据只属于经济史,而与经济理论无关。(p.214)5.边际效用递减定律:在目的-手段的分析框架下,对于同质的手段,排序在最后的,也就是边际上的手段,最不重要,最容易被放弃。这点解决了古典经济学无法解决的水钻悖论问题,因为对于同一类手段,它的价值总是由边际上的那个单位所决定的。我认为将其称为“边际价值递减定律”更准确。6.正义即效率:奥地利学派重视市场机制,认为市场机制是实现、
2月27日 上午 12:00
其他

在这个比烂的世界,不要相信有什么救世主

文丨张是之米莱和特朗普终于奔现了,两人深情拥抱,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米莱激动的连声音都跑调了。说实话,看得我很尴尬。两个人此前一直是网友,特朗普多次给米莱点赞,这是他们第一次线下见面。激动的米莱感谢特朗普所做的一切,并说:“我希望再次见到你,下次相见时,我希望你已经是总统。”特朗普在大会的讲话中也给米莱点赞,说米莱正让阿根廷再次伟大。米莱虽然被喻为“阿根廷的特朗普”,但两个人的理念其实并不完全一样。米莱所信奉的奥地利学派,恐怕特朗普不会太感冒;而特朗普奉行的贸易保护主义,如果米莱也未必赞同。但是搞政治嘛,跟搞学术不一样,学术不需要站队,但政治必须要站队。米莱的站队意识也很明确,他在理念上站奥地利学派,在信仰上站的是犹太教,在国际关系上站的是美国。这次美国选举,他也是明确站队特朗普,希望特朗普能赢。这种明确的站队表态,多少有点敢爱敢恨的意思,所以让喜欢米莱的人更喜欢他,讨厌他的人也更讨厌他。我个人并不是米莱的粉丝,就像我不是梅西的粉丝一样,但我喜欢看梅西踢球,喜欢他对足球的热爱和专业。同样的,对于米莱,他的站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怎么做,做得怎么样。他的经济政策是让阿根廷更好了还是更差了,让世界变得更好还是变得更差,这是关键。而且要看他的每一个具体政策,米莱有些政策也未必符合奥地利学派理念,也未必会让世界变得更好。米莱和特朗普激动会面,作为两个大国总统,肯定能产生一些化学反应,会带来一些相互影响。如果说米莱能够影响特朗普,让特朗普放弃那些糟糕的贸易战思维,收缩一下一直在膨胀的联邦政府权力,这也许是件好事。但如果是反过来,米莱为了靠近美国,为了和美国走到一起,接受了特朗普那种贸易保护主义策略,在某些错误决策上也跟随特朗普。这对米莱和他信奉的奥地利学派来说,是一种背叛。对阿根廷和世界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对米莱和任何政客,都不要投入太多情感,不要当他们的粉丝,冷静观察他们即可。做的好可以吹,做的不好当然也可以骂。有人说我不懂特朗普,其实我也比较好奇,为什么中国会有那么人成为特朗普的粉丝?简单来说,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因恨生爱。特朗普很强硬,尤其是在外交政策上,所以有人喜欢这种硬刚性人格。比如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对中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等,他们认为这样的外交政策有利于维护美国的利益和地位。同时,由于某些人对国内某些政策或制度的不满,于是对特朗普对中国的种种强硬打压措施,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好感,或者幸灾乐祸的态度,看看你中国该怎么办。我不太喜欢用“恨国党”这样的标签性词汇,但是确实有人“因恨生爱”,因为恨CPC,于是就爱特朗普。这种想法,其实很不靠谱。第二,为了明天的自由,所以今天要多征收关税。还有人认为特朗普是为了更好的自由贸易,所以用提高关税的方式来迫使其他国家就范服从,进而实现双边对等的自由贸易。这点在目的和手段上可以说都有些误判,特朗普既没有这样的目的,采取的手段也有问题。特朗普的观点很明确,他认为认为贸易逆差造成国内资源和工作岗位流失,主张对所有进口货物施加20%关税,特别是要对中国和墨西哥征收更多关税。特朗普在任职总统期间,对中国增加了一系列的关税。其中最著名的是2018年,特朗普政府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了一系列关税,涵盖了大量的商品,包括钢铁、铝、电子产品等。这些关税措施被称为“301调查”,旨在应对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此外,特朗普政府还对中国的一些高科技产品实施了限制和禁止出口的措施,以保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和技术优势。贸易逆差、知识产权、国家安全,这几点,任何一个熟悉奥派理念的朋友,恐怕都不会认同特朗普的做法。无论出于什么目的,这些政策让世界变得更好还是更差了,普通消费者的选择更多还是更少了?这些政策是在保护产权还是在侵犯产权?答案很明显,这不过是一种为了你好的说辞。为了你跑得更快,先把你腿打断。第三,过度看重美国的选举制度,认为美利坚依然是人类灯塔,特朗普就是那盏明灯。同时,特朗普非常善于利用媒体来塑造自己的亲民和反建制、反精英的形象。在美国有很多特朗普的粉丝吃这一套,在国内也有很多人被迷惑,觉得特朗普才是政治家的典范。当然,我们不否认特朗普有些地方做的不错,比如减税,比如反对环保主义等等,但是从奥地利学派的视角来看,怎么判断他的整体做法?很简单,大致如下:第一,他的政策是否符合自由至上的奥地利学派理念;第二,无论是对美国还是对其他国家,他的政策是在保护产权还是在破坏产权,是在促进交易还是在阻碍交易;第三,在他的政策影响下,作为普通消费者,你的选择更多了还是更少了,你的生活因此变得更好了还是更差了?这三点无论是对特朗普还是对米莱,都适用。而从特朗普任期内的表现看,他的很多政策都很糟糕,既破坏了民间贸易,也让消费者的选择更少,让世界变得更差而不是更好。所以,特朗普的粉丝也许是被他的表演所迷惑了,全然不顾他给世界带来的糟糕结果。当然,说别人做的不好,并不等于说我们自己就一定做的多么好,这是两个问题,需要分开来看。在这个比烂的世界,不要相信有什么救世主,米莱不是,特朗普更不是。2024年02月25日——————题图:Peter
2月25日 下午 11:47
其他

韩国医生大罢工,是毛病就不能惯着

文丨张是之2月16日,韩国五大医院实习医生和住院医生宣布,将于19日进行集体辞职,并计划在20日6时起停止工作,以抗议政府推行医学院扩招政策。韩国人这点比较有意思,说刚是真刚,说干是真干。截至22日22时,在韩国94家大型综合医院中,有8897名实习和住院医生递交辞职申请,这一数字占到这些医院以上医生群体的78.5%,其中,7863人已经离岗。目前所有的辞职申请都没有被受理,也就是,他们实际上不是辞职,而是在组织罢工。而且这些医生是急诊科和治疗危重病患的主力军,韩国各大医院目前面临严重人手短缺,被迫取消手术或拒收患者,患者及其家属对当前的局面表示失望和担忧。不光是医生,就连医学院的学生也决定参与抗议行动,据悉全国40所医科大学的学生将于20日集体申请休学。韩国政府也不惯着他们,韩国国务总理韩德洙表示,将组建中央灾难安全对策本部,并警告称,将对医生集体辞职和罢工事件的带头者采取法律措施。韩国教育部也召开紧急会议,组建特别工作组并启动与40所医科大学的紧急联络机制,以监控学生动向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事情的起因并不复杂,就是韩国医生数量相对不足有缺口。据《韩国时报》报道,2030年和2035年,韩国将分别出现14334名和27232名的医生缺口。韩国《亚洲日报》也报道称,由于人口老龄化,韩国在2050年将面临近2.2万人的临床主力医务人员缺口。若想维持目前的医疗水平,到2030年为止,医科大学每年的招生人数需增加5%以上。有缺口供不应求,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增加供给。所以韩国政府本月早些时候宣布,2025学年高校医学院招生规模将从现阶段的3058人增至5058人。到2035年,韩国将新增约1万名医生。正是这个扩招的决定,引起了现有医生和医学生的抗议。抗议明面上的理由当然是冠冕堂皇,他们说扩招可能导致医学教育质量下降,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以及医生就业竞争加剧等问题。他们还担心,这将对医疗行业的发展和患者的就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游行中很多医生举着“韩国医疗系统将因快速发展而崩溃”等标语。但是明眼人一看都知道,这背后的真实原因是,扩招动了他们的奶酪。他们担心的不是韩国医疗系统的崩溃问题,而是自己口袋的崩溃问题。上车之后关车门,过桥之后拆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假关心医疗质量之名,行自己的垄断之实。这次抗议活动的组织者,韩国大韩实习和住院医生协会,成立于1999年,旨在维护医生的权益、改善医疗环境,并推动医疗制度的改革。说是韩国医生的职业组织,代表实习医生和住院医生的利益,本质上就是工会组织,这次行动实际上就是通过组织罢工来要挟政府。说是要推动医疗制度改革,本质上是在阻碍韩国医疗行业的正常发展。说白了,工会就是一个毒瘤。
2月23日 下午 11:57
其他

相隔万里,我们为什么要关注米莱和阿根廷

文丨张是之很多人应该注意到了,自从米莱胜选成为阿根廷总统以来,关于他和阿根廷的文章视频越来越多。而且阅读量和播放量都比较大,很容易就火。最近漫师那篇《几天不见,阿根廷已经财政盈余了》应该是破圈了,他自己的公号阅读量很快突破10w+,而且很多公号网站都在转载。我自己此前大概也有三篇10w+的文章,其中一篇文章别人用来做成视频,目测播放量应该超过500万。这点从百度指数和微信指数上都可以看出来,跟实际观察相符合,那个突然的爆发点就是米莱竞选获胜的那天。现在关于米莱和阿根廷的热度依然很高,而且百度和微信两个指数都比米莱胜选之前高了很多。无论阿根廷最终改革的结果如何,米莱他对奥地利学派观念的普及已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奥地利学派。虽然很多人也知道奥派,未必支持奥派,甚至是鄙视敌视奥派,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奥派没有被遗忘。不怕有争论,就怕连争论的兴趣都没有。这就像一个家庭有摩擦有争论都不是事,可怕的是一片死寂,连说话的兴致都没有。奥派作为在人类知识图谱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不应该被遗忘,当然也不会被遗忘。当国内大多数经济学专业学生,在忙着刷题,像高中一样学习大学经济学课程时,真正热爱经济学的人,可能并没有在大学里边。所以要相信逻辑的力量,在国内外普遍不把奥派著作摆上讲桌的大学,很多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老师都不知道奥地利学派,但奥地利学派凭借理论体系的完整性,通过市场和真正热爱的人顽强传承了下来,这本身就是一种生命力的有力证明。另外,人们关心米莱和阿根廷,除了单纯想看热闹的,很多人的关心其实跟自己的感情投射有关。阿根廷在过去几十年从一个富裕的国家,堕落成今天的样子,一直没有缓过劲来。中国这边,稍微了解一点事件跨度比较长的历史的人们,都知道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几乎是跌跌撞撞,甚至说是误打误撞走到今天。我们的改开当然是成功的,但是囿于当时很多复杂的历史条件,某些领域的改革并不彻底。而且当年邓公为了团结、为了凝聚人心,提倡“不争论”,某些问题的讨论也不够充分,很多大是大非的问题上选择了回避。这也就造成了我们今天在某些问题上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思维方式上。这当然是历史遗留问题了,如果说是改革一路高歌猛进,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这些问题就还好,算不上是什么大问题。但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有些事情互为因果,有些事情也都会赶到一起。当初有些问题没有继续讨论,结果就是留了很多后面,比如最低工资制度、反垄断法、知识产权法,还有环保问题,以及近几年的动物保护问题。当然,还有些问题不便细说,大概就是你能想到的,管制越来越多,管的越来越细,管的让人预期越来越不明朗。昨天刚看到一个微博网友的说法:现在出的绝大部分网络事件都可以称为茶杯史诗。大多数领域都称为禁区,于是就形成了库容极大的民意堰塞湖,这情绪会涌入任何可以自由发言的犄角旮旯,形成与这个话题极不相称的风浪。这个比喻非常精彩,事实也确实如此,上热搜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小事都能放大到无限大,而真正的大事无声无息。大事无声无息的原因,要么不能讨论,要么讨论就只剩一种声音,要么广大群众没有讨论的兴趣,也没有讨论的能力。剩下的小事,把梅西架上去烤一烤,吃吃明星的瓜,吃吃出轨、师生恋的瓜,这两天大家又在忙着骂李一舟,就连贵州大火烧了几天很多人才知道这事。所以,人们对米莱和阿根廷的关注心情比较复杂,有的是真心希望阿根廷能好起来,有的就是单纯吃瓜看热闹,或者等着看自由主义米莱失败的笑话。还有的就是,担心中国的未来和走向,把阿根廷当作现实的镜子来看。这个只能点到为止,大家心领神会即可,能说的也就这么多了。2024年02月22日——————题图:Peter
2月22日 下午 11:50
其他

商业观察:激烈竞争之下,沃尔玛在中国冰火两重天

文丨张是之沃尔玛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商,也是中国最大的外资商超之一,1996年进入中国以来一直呈扩张态势。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2年中国超市TOP100”这个榜单来看,按销售额沃尔玛名列榜首,紧跟其后的是永辉、大润发、华润系和物美麦德龙,盒马鲜生排在第6。不过最近几年,随着本土超市、拼多多、社区团购等各方势力的崛起,面对激烈竞争的中国市场,沃尔玛在中国也是冰火两重天,不得不改变经营策略。一方面,是沃尔玛超市卖场开始频频关店。2016年-2022年,沃尔玛在中国内地共关闭超130家门店,2023年也关闭了十几家。另一方面,沃尔玛旗下的另一品牌,会员制仓储式购物的山姆会员店却在加速扩张开店,目前已在25个城市开设47家门店。山姆会员店这几年差不多每年开出6家新店,凭借这个速度进入快速扩张期,而且成为沃尔玛在中国市场的主要增长引擎。2022年,沃尔玛中国区总营收1070亿人民币,山姆会员店在中国大陆地区营收大约是660亿元,占比达到61.7%。
2月21日 下午 11:31
其他

薛之谦冤枉啊,电影院拍个照片怎么就成盗摄了呢?

文丨张是之没想到,薛之谦的一则微博引发了一场关于盗版盗摄问题的大讨论。事情大致经过是这样,薛之谦去看了韩寒的《飞驰2》,看哭了心情很激动。于是发了一篇长微博,写了一下关于电影的观后感,微博配图有一张是他的自拍,剩下三张则是拍摄的电影画面。但不曾想,这一举动引发了知识产权“正义之士”的讨伐,指责薛之谦盗摄,侵犯了电影的版权。官媒也下场指责盗摄问题,还有人说薛之谦开启了“盗摄元年”,指责盗摄不光是侵权问题还是道德问题。薛之谦在微博有5719万粉丝,而且他这条长微博明显是在夸电影拍的好,本身就是在给电影做宣传,给电影带来不少流量和收入。如果单纯从收益角度来看,说薛之谦侵犯了电影的版权,恐怕韩寒都不同意,没准韩寒还会给薛发个大大的红包。这件事既是一个知识产权问题,也是一个产权问题。对于知识产权问题,此前写过很多文章,但恐怕还是很多人无法理解。如果你能理解,那么不光所谓的“盗摄”不是问题,就是盗版都不存在侵权。《盗版非盗》,这点可能只有少数人能够理解。然而汉语的表达,当人们使用“盗摄”、“盗版”这些词的时候,已经先入为主在给它们定罪了。“盗”就是原罪,不需要任何解释。但是指责他人很简单,直面自己却很困难。当年Windows
2月20日 下午 10:41
其他

梅西视频回应,喜欢足球的人都应该珍惜这样的球员

文丨张是之晚上直播完才注意到,梅西刚刚通过微博发了一个视频,是专门给中国球迷录制的一个视频。视频中他简单解释了他是什么时候受伤的,为什么在沙特出场了,却不能在香港出场。态度不卑不亢,也不是致歉,就是简单说明一下情况。梅西热爱足球,他从不主动参与政治话题,不曾想这次被卷入一个超大的舆论漩涡。他视频里这句话最打动我,他说,“我永远想要参加每一场比赛,永远向往球场”。不管你们信不信,我作为一个喜欢踢球的人,我是相信的。梅西的足球踢法,可能不是我们最欣赏的,但是他对足球的热爱,是每一个热爱足球的人都能感受到的。球场上踢球、进球、赢球的感觉,也许只有踢球的人才能体会。真正喜欢踢球的人,就是两块砖头摆上一个球门,也能踢得很开心。有过这种经历的人都知道,足球的快乐,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纯粹。所以,梅西说想参加每一场比赛,永远向往球场,我一点都不怀疑。对于球场上正在踢球的梅西,金钱那都是副产品,他是真正地在享受足球。我也很享受,但我只能踢野球,但足球带给我们的快乐是一样的。如果我有那水平、有那机会,我也渴望每一场比赛都上场,享受比赛的过程,还有大把的Money到手。足球赛场上有没有政治,有没有黑暗?当然是有的,这我并不否认。但是正因为如此,梅西这样顶级球星的存在,才使得足球市场在边际上干净了那么一点点。相比于梅西的纯粹,有的球星比他复杂多了。事情还没弄清楚呢,《天下足球》就着急把片头中梅西的镜头删除,换成了德国队长拉姆捧杯的话面。但是拉姆对中国就有些小心思,上篇文章写过了。其他的球员,比如厄齐尔、里贝里、普约尔等等,不是说他们能怎么着,而是让有些事情变得更麻烦。当然,他们有他们的自由和主张,只不过他们的某些言论,让足球这事变得不那么纯粹了。不过,让足球这事变得最复杂的,可能就是李铁他们了。如果是一个中国球迷,对李铁之流有多大恨、有多么讨厌,就应该对梅西、C罗这样的顶级球星有多大爱。因为很简单,他们真的就是喜欢纯粹的足球快乐。我不粉梅西,但快成为他的粉丝了。我也不粉C罗,但C罗长期稳定的顶级表现,很难让人不爱。我也不怎么看伊布踢球,但伊布那些天外飞仙般的神来之笔,让多少人为之惊叹,多少踢球的男孩也渴望有那样一个进球。这就是足球,它有阴暗的一面,但不妨碍我们享受它的快乐。而除了踢球,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快乐的就是梅西、C罗、大罗这样的顶级球员。所以,无论从什么角度,无论是不是他们的粉丝,都应该珍惜和保护他们。那些因为粉了C罗就狂踩梅西,或者反过来因为粉了梅西就狂踩C罗的,说实话我看不太懂年轻人的饭圈文化。也许是我老了吧。最后再说下梅西的视频回应,我此前写过三篇文章,基本判断都没有错。而梅西不出场的原因,就是有伤没法出场。不是诈伤,也没有必要诈伤。而梅西之所以会在日本上场,原因很简单,就是伤好了。梅西在沙特比赛是2月2日,日本比赛是2月7日,中间有5天休息恢复的时间。他在视频中所说的内收肌不适,有人整理出了类似伤情的恢复时间,图片我贴在最后,感兴趣的可以看下。最后还是说下主办方,一是想两头吃,二是施压梅西上场,做事不专业,做人不厚道,最后舆论被霍带歪。杭州躺枪但不无辜,大过年的,事情前前后后都还没搞清楚,就这么着急站队表态,结果吃亏的还是自己,枉费了很多杭州球迷的期待。央视一如既往的垃圾,2022年世界杯因为我们还在戴“口罩”,结果故意不给观众镜头,所以你就理解他们的操守了。相比于梅西,他们对待足球的态度,只不过是在做一份糊口的工作罢了。还是那句话,喜欢足球的人都应该珍惜梅西这样的球员。热爱足球,请纯粹一点。题图:Peter
2月20日 上午 12:02
其他

智利的成功与阿根廷的失败,就差了一个皮诺切特?

按:本文首发《南方周末》,文章6000字略长,但清晰地梳理了智利和阿根廷改革之异同。改革不是请客吃饭,但是方向对了,困难终究能够克服,胜利终究会迎来曙光。明晚直播开始一起读米塞斯巨著《人的行动》,欢迎预约。智利的成功与阿根廷的失败,就差了一个皮诺切特?文丨张是之阿根廷在米莱的带领下,正在进行一场经济自由化改革。对米莱是第一次,但对阿根廷来说并不是。作为一山之隔的邻居智利,与阿根廷有几分相似。都曾经经历了长期的军政府统治,也都曾经在上个世纪70年代进行过新自由主义改革。区别是,智利成功了,而阿根廷却失败了。今天的智利,2023年人均GDP1.73万美元,阿根廷是1.33万美元。中国作为智利第一大贸易伙伴,2023年双边贸易总额是625.5亿美元,而中国跟阿根廷之间只有174亿美元。2023年智利通胀率为3.9%,而阿根廷却高达211.4%。另外智利的经济自由度排名第33位,属于第一梯队,而阿根廷排在第161位。这几个数据未必能反映这两个国家的全部经济状况,也未必是当地人们生活状态的全貌,但同为拉美国家,仅被安第斯山脉隔开,了解一下智利经济改革的成功,将有助于我们理解阿根廷的改革为什么会失败。(智利和阿根廷地理位置示意图)1、阿连德时期智利的激进变革今天我们说起智利,很多人想起的可能是那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总统皮诺切特。说“爱”,是因为在皮诺切特的治理下,智利经济走上了快车道,智利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说“恨”,主要是他在智利实施的高压威权统治,让很多人“消失”了,也让很多人成为他永远的反对者。不过在皮诺切特之前,智利还经历了一位特殊的总统萨尔瓦多·阿连德。要了解皮诺切特,有必要先简单了解下阿连德。阿连德是一名典型的智利精英,他从医学院毕业后,31岁的就当上了卫生和社会福利部部长,他在这个职位上获得了认可和影响力。在1970年的智利选举中,阿连德得到了大约36%的选票,最终经过议会确认,以微弱优势胜出成为总统。阿连德是一个典型的左派人士,他在参选时大家都觉得他是一个温和派,但是当选后他不再“温和”,转而选择了非常激进的施政策略。他首先获得了议会的一致支持,将智利境内由美国所有的铜矿开采公司国有化。但是为了避免支付赔偿金,阿连德说这些公司的既得利润中超过特定收益的部分是“超额利润”,这部分“超额利润”和智利政府要赔付的金额互相抵销了。此外他还主导了一些其他大型国际商业集团的国有化,如此一来严重影响了智利的国际声誉,并且跟美国走到了对立面。阿连德决心要把智利从原来一个相对自由的市场经济国家,变成了一个符合他理想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他强行征收了大量土地,并将它们转化成集体合作社。同时他认为,智利工业化还不够,没有发挥出全部产能,提高工资才能促进工业提高效率,于是把所有工人工资提高了35%-40%。但是正如撒一个谎,需要用无数个谎言来弥补。为了防止物价跟着上涨,阿连德又宣布冻结物价,实施价格管制,很多普通消费品都不允许涨价。大幅提高薪水的同时,他还扩大政府支出,这在短期内确实制造了一定的繁荣假象,但问题很快暴露。首先是商品短缺,很多东西买不到,货一到人们就排队抢购,有时候排队过长甚至会阻碍交通。商品短缺、有钱无货,于是就出现了“黑市”。在“黑市”上,商店货架上没有的东西,都可以以高于官方规定的价格买到,甚至包括咖啡、卫生纸、蔗糖这些生活常用品。有黑市就会有黑帮,于是智利不仅经济陷入混乱,而且暴力开始横行。后来阿连德还搞了一个“供应物价委员会”,筹办视频杂货装袋,然后每两个星期向各家供应一次。这种办法的效率之低,以及潜在的腐败,可想而知。其次是农业方面,土地改革协会和农民没收土地的行动,伤害了生产积极性。1973年农业生产下降22%,小麦产量下降了40%。政府为了保证供应,不得不增加粮食进口,1970年花费1.35亿美元,1973年则高达5.11亿美元。这种情况下,阿连德政府财政赤字是必然的事,他完全不懂经济,只能通过印刷纸币填补赤字,结果导致恶性通胀。通货膨胀率从1971年的21%,增加到了1973年9月的381%。虽然表面上智利的工资水平在增长,但实际工资已跌至比1970年更低的水平。曾经支持阿连德的工人阶级加入了他的反对阵营,发起了全国范围内的罢工运动,铜矿工人和卡车司机也开始罢工。(智利前总统
2月18日 上午 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