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集体降价,既分高下也见生死

张是之 奥派经济学 2024-04-21
文 | 张是之
说实话,作为理想老车主,还是有些许不爽的。新车虽然是小改款,但升级的地方很多,价格还更便宜,老车刚开一年,期待有的新功能用不上,还加速贬值了。唉,不过这就是汽车手机化的趋势。
2024年3月1日,一天内9车企官宣降价或限时优惠。其中包括吉利、奇瑞、飞凡等国产品牌,也包括上汽大众、现代等合资品牌,最后特斯拉也坐不住了,紧跟着推出限时购车政策,最多可享3.46万的优惠。
实际上,今年打响降价“第一枪”的还不是这几家。早在2月19日春节刚过,五菱汽车就宣布,五菱星光150km进阶版售价下调6000元,调整后售价为9.98万元。同一天,哪吒汽车也宣布降价,力度也不小。
而在2月29日,比亚迪推出了起售价12.98万元的宋PLUS DM-i荣耀版,以及起售价14.98万元的宋PLUS EV荣耀版。同时,比亚迪还推出B级轿车海豹DM-i荣耀版上市,起售价14.98万元。看上去是在推新车,实际上比亚迪打的是“加量不加价”、“降价增配”的策略,起售价平均下降了2万元,大幅降低购车门槛。
众所周知的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一个产品的最终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这点在底层原理和逻辑上并没有错,只不过对于企业销售和定价策略来说,并不能直接套用这个供需关系理论。因为供给和需求都是未来的数据,能够统计的是已经发生的交易,而那些未来潜在的需求永远无法做出统计。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任何一个产品的生产,都是一整套的打法。产品定位、定价策略、销售渠道、供应链整合、资金链流转、生产制造、质量品控等等,环环相扣,每一步出错都有可能导致失败。能同时做好这几项工作的,那都绝对不是一般人。
所以,企业家在任何时候都是稀缺的,我们都应该珍惜,他们往往不仅仅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还是第一个蹚浑水的人。企业家凭借过人的眼光和魄力,开辟一个新的品类,一个新的产品,然后就会有人跟进和模仿。
很多时候,企业的定价策略并没有什么高大上的办法,有的就只能对标头部企业“老大哥”,跟着“老大哥”的思路走。毕竟一个行业的“老大”,蹚过的水、吃过的亏,那都是现成的宝贵财富。而在电动汽车领域,这个“老大哥”就是比亚迪。“老大哥”都喊降价了,你降不降?你跟不跟?
如果一个同价位竞争的企业,硬挺着不跟着降价,那订单必然会被吃走一块。如果降价呢,这就要考验一家车企的综合实力,尤其是供应链整合和成本控制能力。稍有不慎,就会像高合汽车那样,销量不行,资金链直接断裂,高管开始直播带货。
更重要的是,比亚迪的车现在已经基本上已经是完全覆盖,从A0级轿车到C级轿车,从紧凑型SUV到中大型SUV,从纯电到混动,还有百万豪车级别的仰望U8、U9,比亚迪内部车型层次分明。所以对于很多其他车企,尤其是造车新势力来说,比亚迪的每一步动作都很有参考性。
比亚迪之所以能够大胆采取推新降价的策略,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它的规模效应,2023年比亚迪以超过300万辆的成绩,成为中国市场销量冠军和全球电动汽车的销量冠军,这次大幅降价的“秦”系列销量就超过48万辆;另一方面,长期积累的垂直整合能力和完善的供应链控制,使其造车成本能够进一步降低。
比亚迪这个销量和市场份额,在市场就会有相当大的定价主动权。这个定价权对于其他车企来说,未必是决定性的,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尤其是对于造车新势力,对标头部车企未必一定能走对,但出错的概率毕竟会小很多。
而其他企业要跟进,一种策略是价位上的差异化竞争,在不同价位上重新做出一个细分市场,比如理想和问界在30-50万价位区间上,开辟的中大型SUV市场,基本上和比亚迪的SUV没有重合。另一种策略就是同级别同价位的情况下,拼配置差异化、拼价格、拼成本控制。
所以比亚迪一降价,不同价位区间的车企和车型,也许可以不跟进降价。但是跟比亚迪同价位区间竞争的车企,就必须得跟进降价。有些时候真相很残酷,车企研发人员拼了命,抓破脑袋想出的差异化配置竞争,在降价面前很可能不堪一击。实际上,没有什么是降价解决不了的,降一次不行就再降一次。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电动汽车市场销量达到了888万台,已经超过2009年的全国乘用车市场总体销量规模,而2017年全国乘用车销量阶段性见顶2420万台。2023年1至11月,汽车制造业利润率为5%,与2022年同期相比,降低了0.7个百分点。利润率降低,这就是竞争加剧的嘴直接体现。
可以预见,整个汽车制造业的竞争必将更加激烈,而今年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可以说既分高下也见生死。而且随着制造技术的进步,各种零配件的精密度已经大幅提高。
十几年前买车还要磨合期,还要到高速上拉一下速度来磨合气缸,现在已经都不需要了。现在汽车制造过程的可靠性,已经基本不再是大多数消费者首先考虑的问题。所以,大部分消费者要的都是高配置和性价比,而不是品牌的忠诚度。
头部车企的降价,其他企业不得不跟进,最先慢慢被淘汰的,一定是那些边际上的尾部企业。这些企业既缺乏雄厚的财力支撑,也没有足够的技术积累。一旦销量受到影响,首先面临的就是资金链问题。
特别是造车新势力中只做纯电车型的企业,这种问题尤其明显。市场竞争最后的结果是,有能力活下来的车企,一定是体量足够大、“皮肉”足够厚的企业。拼到最后,就看谁更抗造。
前几天奔驰在全球股东大会上刚刚宣布,鉴于电动汽车的普及速度并未达到预期,奔驰决定对其原先设定的目标进行调整,不再计划于2030年前在主要市场全面转向电动汽车销售。另外有消息称,欧盟内部正在考虑推迟原定于2035年实施的全境燃油新车销售禁令。
所以最后说一句,未来燃油依然会站在能源历史舞台中央,一百年不好说,但五十年内,燃油的地位很难撼动。所有车企,首先要做的是定好战略方向,只造纯电的车企,很可能是下一波遭遇危机的车企。

2024年03月16日,本文首发南方周末,略有改动。

——————

上一篇:为什么很多人反感我们骂美国? 

延伸阅读:市场洗牌开始,再买电车你该慎重了

付费合集:精读米塞斯《货币与信用理论》第1讲:货币的职能

微信视频号最新出了一个新功能,付费会员专区,欢迎扫码了解详情。

春天来了,来件穿上可以对暗号的奥地利学派连帽卫衣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