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有多少信仰可以重来
三年又三年,房地产也走到了“救市,还是不救”的焦灼关口。
根据克而瑞最新数据,10月,房地产整体库存消化周期已加速上行至16.04个月,房地产广义库存高位波动至38.43亿平,市场大幅降温,销售低迷,回笼资金承压。
从债券价格异动开始,风险信号不断前置,房企不是躺平,就是在躺平的路上。
各个衙门都出来表态了,谁也没有真的从兜里掏出点啥。
双十一,因为“房地产企业境内发债的相关政策会有所松动,近期将会有房企在公开市场发债融资”的消息,已经基本全员扑街大半年的地产板块集体爆发,掀起涨停潮。
真有人发债了吗?有。
9天后,保利发展成功发行一笔20亿五年期的中票,发行利率3.55%。
不好意思,这个利率,大部分房企不要说这辈子没见过,想都不敢想。
11月19日,因为“要求所有商业银行加大开发贷投放,必须在年底前浮出水面”,地产板块再次异动拉升。
开发贷投放加大了吗?有
部分银行称加快开发贷审批力度,并“要求注意传达方式,避免引起舆情”。
房企正常信贷需求的满足,成了“偷偷的进村,打枪的不要”
今年的地产板块,失去了估值空间,失去了基本面,出现了戴维斯都受不了的双杀,只剩下深度套牢的价值投资者,和搂草打兔子的投机分子。
行业景气度不行的时候,任何利空都会被放大,任何没有实锤的利好都会被消弭,完全成为一个“听风就是雨”的强政策板块。
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变过后,不过一捧黄沙。
7月,《房企大败局》:
行业的尾部风险尚未出清完毕,百强房企的格局洗牌至少还有一轮,胜利从不分享,胜利只以别人的牺牲为奖赏。
9月,《时代是最大的β:地产篇》:
房地产调控升级的过程,也是“土地-房子-金融”利益分配链条重构的过程。
11月,房企大面积的被动违约或主动躺平,酿成一场灰犀牛的仓皇奔袭。
时代的一粒沙,落在房地产身上,就是一场沙尘暴。
面对不断爆发的坏消息,市场的反应从一开始的惊讶、不解、焦虑,快进到了:
“接下来轮到谁,都不奇怪”
地产老板们,为了挽救企业或体现出挽救企业的决心,不遗余力:
有内部信倡议“节衣缩食打造战时氛围”的
有卖豪宅救公司的
卖股票救公司的
卖物业救公司的
卖儿子管的文旅无息借钱给公司的
宣称债券能兑付,坑别人公司老板的
被传人没了然后出来说我没事公司转型成功的
说我不是地产别开枪我是建筑业的
美元债要兑付董事长直接退群的
终于,等来了Q3货币执行报告,依然坚持“目前房地产市场风险总体可控,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整体态势不会改变”。
地产的政策基调很难有大的反转,但边际改善一直在缓慢的释放暖意;更重要的是,城投债前置、发行提速、财政链条启动的信号已经逐步清晰。
换言之,政策底已经基本明确,但市场底还没有触达,信心底更是难言修复。
“三线四档两集中”,将整个房地产行业的游戏规则改写,海外投资者开始抛售房企美元债,加之部分房企主动或被动的进入债务违约的躺平模式,没有错杀只有错放,推倒了债务危机的多米诺骨牌。
有真实购房意愿的购房人担心问题房企的房子有交付风险,不愿意买房;有潜在购房意愿的购房人认为这波房企的出清潮还没有结束,房价可能会有松动;房地产税出台的预期,让大家对过去“购房当投资”的路径依赖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动摇,不会简单重蹈覆辙。
头部房企在今年上半年保持了“伺机出手”的气定神闲,暴雷房企的老板还心存“可能获救”的幻想,到了下半年,情况完全变了。
即便像招商保利这样的大央企手里有充足的便宜资金,对项目收益率要求、去化速度、融资配套高之又高,出手慎之又慎。
存量市场的项目转让近乎停滞,除个别承接合作伙伴的股权,所有资金困难的企业都难以转出开发项目,这既不是因为行业内没有一点增量资金,也不是因为企业没有断腕的决心,而是整体对存量开发项目的价值评估极为悲观。
过去说的“在等鱼断气”,是大房企看好资产,等一个任人宰割的价格,现在的问题是吃了鱼还要担心被鱼刺卡住,因为负债不会因为项目收购就消灭,负债只会从一个主体转移到另一个主体,而三道红线对所有人都是公平而无情的,更不用说,这一轮躺平的主体里,已经有三道绿线的优秀班选手了。
眼前的绿不是真的绿,身上的红才是真的红。
所以,从房企报表上观察到的,经营现金流在增加(卖房),筹资现金流在下降(还债),资产和负债在同步减少,所有人都在收缩,没有人愿意扩张,或增加行业的流动性。
去杠杆的过程如刮骨疗伤,刻骨铭心。
新的集中供地规则下,房企和城投的角色也出现了微妙的倒置,少了高杠杆房企的倾情出演,每一轮集中供地都要精心排练,前置沟通,最终要么靠央企国企撑场子,要么靠自家兄弟给面子。
(一个佐证是,山东、江苏、浙江、四川、河北等地的部分城投公司直接参与土拍拿地)
从前是土拍-拿地-预售-按揭的正反馈闭环,同时也是金融全程参与,杠杆层层套叠的闭环;现在变成了抛售美元债-房企暴雷-去化遇冷-土拍受阻的负反馈链条。
如果说展望这一轮房地产行业的拐点,从政策底到市场底,再到信心底,可能会呈现如下几个标志性事件,当然考虑到上峰的决心,也可能不会:
第一是对于并购贷款可能不纳入三道红线,鼓励行业内并购,不靠自上而下放水要流动性,对行业内挖潜要流动性,结果就是头部房企巩固优势,问题房企被肢解拆分。
第二是四大AMC牵头设立重整基金,针对现在已经躺平的十几家房企进行有条件的资金及注入,保交付,保完工,盘活整个项目,同时也享有类似共益直接债权的优先受偿权。
(一个佐证是,近期中国华融获批发行700亿金融债,用于收购处置不良及债转股)
第三是可能有条件的放开商业地产和部分住宅地产公募REITs试点,目前公募REITs的底层资产不包括住宅和商业地产,但是过去几年,地方政府为了调控地价推出了含配建房、含共有产权房、含自持性质的资产,允许这类资产通过公募REITs盘活,实际上奖励了那些在新供地规则下拿地的房企。
第四是三道红线分档后,针对符合监管指标的房企,定向放开银行间交易商协会的融资、放开供应链ABS融资等等,这也是“三线四档”在落地过程中,实现房企分类管理和定向释放流动性的一个微观调控作用。
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需要大树,也需要灌木,也要有花草,若只有参天大树,则大树之下,寸草不生。
2021年1月30日,我在星球里留了这样一个作业:
如果有人穿越回来告诉你,2021年的剧本和2018年如出一辙,你会怎么安排这一年的配置和交易?
核心假设:
1、流动性拐点
2、信用继续爆雷
3、经济复苏
4、高估值很贵,低估值很烂
股债房商不限,你怎么做?
一年即将过完,大家才感受到,不开放水的buff,不加救市的滤镜,投资的hard模式原来如此艰难。
总之,无论我们用终局思维推演,还是用底线思维收敛,这场“大富翁游戏”,最初的起点,可能已经注定了命运的终点。
从废墟里奋力挣脱的我们,终究无法回到从前。
猜你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