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侃侃82:中国对印度大战略
一年前,如果有人说美国会在十年后解体,大家会认为这个人疯了。但是现在,如果再说美国会在十年后解体,就会有不少人相信了。因为,美国确实和苏联很像了,都攻打过帝国坟场阿富汗;都经历严重的生化危机(切尔诺贝利和新冠疫情),美国在新冠疫情中的表现实在不敢恭维;再加上其他一堆烂事,比如红脖子攻占国会山,华尔街拔网线,得州风暴,让人不得不怀疑美国是不是真不行了。虽然仅仅时隔一年,却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不得不感叹,时代变化的太快了。
因此,评价以前的各项决策政策的时候,要更多的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国能发展到今天的地步,是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第一,中国这么大的体量,完全没有先例可供参照;第二,很多偶然因素的影响,比如08年次贷危机,谁能想到美国会栽大跟头。也就是说,中国之前做出各项决策的心态,是非常保守的,即做好最坏的打算。比如,苏联、美国一旦大举杀过来,中国该如何提前预防,如何应对,等等。现实也的确如此残酷,七十年代苏联陈兵百万,俯视中国;九十年代美国无所不用其极,颠覆中国,中国都差点没扛过去。
哪些国家能“帮助”中国分担美国的压力呢?印度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印度国土深嵌入北印度洋,北印度洋是全球海运主干道,亚欧贸易,亚非贸易,以及东亚东南亚与南亚、中东的贸易,亚洲与拉丁美洲的贸易,都要经过北印度洋。三大战略级海运通道—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和霍尔木兹海峡,都在北印度洋。作为海洋霸主的美国,自然要控制至关重要的北印度洋;就必然与印度发生尖锐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如果印度打算发展海权,印度发展海权的第一步就是控制北印度洋。
印度与北印度洋航线
之所以美国和印度的关系还能密切,是因为印度的发展方向在陆地,海洋方向发力不多,至少印度还威胁不到美国对北印度洋的控制。想要二虎竞食,前提就是断绝印度发展陆权的可能,迫使印度只能搞海权,进而与美国产生冲突。如何断绝印度发展陆权的可能?答案就是巴基斯坦,印度发展陆权只能先经过巴基斯坦,进而连接中亚和中东,进入亚欧大陆纵深地带。巴基斯坦之于印度,很像新疆之于中国,陆权核心板块。印度向东是中南半岛,会直接和中国产生碰撞;还会拉长战线,被中国各个击破;而且,中南半岛的地理人文都更接近中国。印度向东发展,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
巴基斯坦与印度陆权扩张
巴基斯坦的存在,断绝了印度发展陆权的可能,从而迫使印度只能发展海权。这是中国死保巴基斯坦的一个重要原因,保住巴基斯坦是中国的二虎竞食——挑动印度斗美国的战略的前提。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中国直接将现役坦克飞机拿来支援巴基斯坦;进入新世纪更是升级为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翻译过来就是,好兄弟,一辈子。此外,中国不惜血本武装巴基斯坦,印度有的武器装备巴基斯坦也有,至少不比印度的差;中国还帮助巴基斯坦自主研发武器装备,形成一定的造血能力,不但能降低成本,拉动就业,还能出口创汇。本次新冠疫情,中国给巴基斯坦的也是口罩生产线,授人以渔,全球唯有巴基斯坦和塞尔维亚获此殊荣(如果非洲疫情比较严重,坦桑尼亚应该也能获此殊荣,得到口罩生产线)。这些都表达了中国死保巴基斯坦的战略决心。巴基斯坦除了能封死印度发展陆权的空间,还是中国连接中东的桥梁,是中国的印度洋出海口,因此中巴关系是中国最高级别的外交关系,没有之一。
除了死保巴基斯坦之外,中国还需要向印度承诺,不会趁火打劫,威胁印度后方;巴基斯坦与印度的实力差距太大(巴基斯坦人口只有印度人口的1/7),不具备单独威胁印度后方的能力。此外,中国还要对印度进行一定程度的扶持,也算是中国支付的对价。从感情上,我们很难接受这一切,印度霸占着中国的领土,伤害着中国的人民,中国还要扶持印度,而且无法保证印度会不会拿中国的援助反咬中国。但是,大局为重,我们也只能忍耐,不能让感情战胜理智。
印度集齐了五常的支持,五常之外排的上号的国家,也大都支持印度。除了眼馋印度的庞大市场,某些国家还希望利用印度牵制中国。印度几乎是得到了全世界的支持,全球独一份,完全可以召唤神龙了。但也正是全世界都支持印度,反而把印度坑了,使得印度丧失了造血能力,国家战略也变得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全世界都支持印度,印度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不会被封锁、禁运。于是印度选择了造不如买,将更多的资源用于对外武力扩张,等实现了“大印度联邦”宏伟计划之后,再专心国内建设也不迟,这是印度的如意盘算。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快,1962年中国大败印度,此后中国又和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印度邻国建立起了良好关系,遏制了印度的扩张,打乱了印度的计划;而且还是中途打断,置印度于上不能上,下不能下的尴尬地步。
为了应对边境压力,印度只能扩军,并获得更多更先进的武器装备。武器装备以及其他工业制成品更多的转向进口,因为印度自己制造的太落后,升级改进又不知道猴年马月,前线军情十万火急可不等人。苏、美、法和以色列等军售大国笑开了花,印度制造则失去了市场,印度丧失了造血能力(虽然印度本来就没有多少造血能力)。
印度战斗力的提升刺激了南亚其他国家,各国都不甘示弱,军备竞赛不断升级。于是印度边防压力越来越大,进口武器装备越来越多,本国造血能力越来越弱,国内矛盾越来越大(造血能力丧失导致的制造业就业岗位不足);印度又只能通过对外战争转移内部矛盾(其他方法不能立刻见效),造成边防压力越来越大,进入恶性循环了。时至今日,印度都没有实现最基本的子弹的国产替代,一切武器装备仰赖进口;民用工业也好不到哪里去,稍微有技术含量的也需要进口。印度与邻国的关系更是一团糟,难以和解,无法专心国内建设。至于中国的二虎竞食战略,也跟着破产了,印度被陆地上的事折腾的焦头烂额,无暇在海上发力了。
西方设想的中国的模样,就是现在印度的模样,和殖民地差不多。但为什么在中国问题上,西方却失算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西方对中国和印度的差别待遇,西方对中国实行“巴统”(巴黎统筹委员会)禁运、“瓦森纳协定”禁运,严禁向中国出口科技含量高的产品。这招对其他国家的杀伤力是无穷的,因为其他国家人口少,连点科技树的人都凑不齐,钱再多也没用。但是中国不一样,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中国可以自主研发。自主研发一开始是非常痛苦的,因为要从零开始做起,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金钱,需要大量人才,还会耽误其他项目进度。但是,只要熬过了最初的艰难,一切就会越来越好。
举个例子,手机和电脑运行原理相似,部分零部件通用(用在手机上要mini化);电脑又和电视机运行原理相近,部分零部件通用;电视机也会和其他机器设备运行原理相近,部分零部件通用;当然,手机也和电视机以及其他机器设备部分相近。这意味着,实现了手机的完全自主制造之后,无形中也实现了电脑的50%的自主制造,电视机的20%的自主制造,其他机器设备的一定比例的自主制造,等等。其他工业制成品也类似,相互之间都有一定的共同之处,实现了一类的自主制造,无形中也为其他类打下了基础,越往后越轻松,最终全面开花。
西方的各种禁运造成了中国长期的困难,但也为中国建立完整工业体系起到了某种加速的作用。到底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很难回答。西方已经没有机会对中国重新布局了,但是西方与中国必须对印度做出正确的布局,印度的体量潜力与中国相近,如果真成了第二个中国显然不是两家所乐见的。此前西方还希望扶持印度共同对付中国,再收拾印度,最后连本带利一并收回。现在,西方必须考虑的是,继续扶持印度还能否咬死中国,会不会养虎为患?一个中国已经令西方十分难受了,再搞出来另一个中国,西方绝对要吐血。万一印度就近与中国合作,共同建立一个涵盖地球大部分人口的亚洲大工业区(包含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西方还活不活了?
亚洲大工业区
针对西方拉拢印度共同对付中国的如意算盘,中国也在进行反制,反制措施就是扶持东非,用东非分割西方和印度。东非各国也比较争气,这些年一直在大搞基建,建立工业园,引进外资,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埃塞俄比亚通过输水工程和复兴大坝控制了吉布提和埃及的饮用水,保证了出海口(吉布提)与来往西方的贸易通道(苏伊士运河)的畅通。肯尼亚则在建设覆盖东非的铁路网,实现东非内部的整合。中国对东非的支持程度,显然会与西方支持印度的程度相挂钩。
当前世界局势诡谲多变,无论中国还是西方,最需要的都是冷静。因为一旦操作不当,或许就是再冒出来两个甚至三个大流氓,这绝不是两家所乐见的,尤其是体量偏小的西方。中国和西方需要新一轮庄园会谈,坐下来“增进双方的了解”。印度显然是重要议题,估计会是保持现状为主。西方继续出口武器,倾向商品。中国择机收回被印度侵占的领土,最好再帮助巴基斯坦拿回整个克什米尔(巴基斯坦会将拉达克藏区“还给”中国,就像喀喇昆仑走廊),保证中巴经济走廊的安全平稳,当然后者不能强求。打完仗立刻恢复双边关系,中国商品继续出口印度,但是某些技术、设备需要限制了,以免印度用来打中国以及形成造血能力,而且中国也不需要扶持印度斗美国了。一句话,让印度丧失造血能力,有助于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