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独步

其他

警钟长鸣,兼谈上合组织的前世今生

今天是9月18日,是每个中国人都铭刻在心的特殊日子,是14年抗战的开始之日。本来想写点相关的,但考虑当下国内舆论氛围,我认为还远远不到时机,再等等吧。因此,今天主要还是重发昨天被删除的文章。以前分析印度的时候,我说过印度并不痛恨英国zhi民,也不反对美国掠夺,印度只是痛恨反对不是自己去zhi民和掠夺(见
2022年9月18日
其他

浅谈2022年国内经济形势——山雨欲来风满楼

谈经济之前,要先谈人口,毕竟经济的主体是人。这几年的人口形势,用“不容乐观”四个字已经完全不足以形容了。网络上基本达成共识,2022年也就是今年将成为中国人口负增长元年,比原先的预测提前了十几年。2021年,中国净增人口仅仅48万,中国生育率已经低于一衣带水的日本,这个中国网民日常嘲讽的低生育率国家。现在,中国网民还能嘲讽一下韩国生育率低,但也嘲讽不了几年了。中日韩三国在生育领域“各有所长”,但都堪称世界奇葩,东亚大区的优秀匹配机制。生育率走低,人口负增长,老龄化加剧,也在预料之中。这个问题以前谈过,是工业化的代价(见
2022年8月29日
其他

世界能否跳出陆权的宿命轮回?

不知不觉间,俄乌战争已经持续半年时间(2月24日-8月24日)。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总结俄乌战争,我想起了几年前看书时见过的一段话——战争解决不了问题,战争本身才是问题!当时并不觉得这段话有什么特别的含义,现在回思,不觉思绪万千,太™有道理了。为什么要用“战争解决不了问题,战争本身才是问题”这段话来概括总结俄乌战争?答案在俄乌战争的双方阵营成员名单上。顾名思义,俄乌战争,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大国战争,俄罗斯与乌克兰是直接参战的两家。俄乌之下,最有可能直接卷入俄乌战争的国家是白俄罗斯与波兰,因为两国分别是俄乌的最主要支持者。俄乌战争第一阶段,即俄罗斯全面进攻阶段,围攻基辅的俄军主力部队,就是“借道”白俄罗斯,打乌克兰一个措手不及。当然,白俄罗斯并没有派兵参战,第一阶段结束后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这条老变色龙又开始骑墙观望。但不管怎么说,白俄罗斯借道给俄罗斯进攻乌克兰的事实是无法抹去的,白俄罗斯别想脱却干系。俄乌战争中,援助乌克兰武器装备最多的国家是美国,这点大家都清楚,仅次于美国的老二就是波兰!听到波兰这个名字,很多中国人会感到不可思议。因为在中国大小媒体自媒体的宣传中,尤其是4月和5月,中国互联网上充斥着波兰要趁火打劫,夺回利沃夫等失地的消息。但事实上,波兰对乌克兰的援助,整体上并不亚于美国。援助乌克兰武器装备第二多的,是波兰;负责西方援助的武器装备向乌克兰转运的总枢纽,也是波兰;西方培训乌克兰士兵的最大基地,还是波兰;在俄军围攻基辅期间带头出访基辅,表达对乌克兰的支持并向全世界宣告俄罗斯没有攻破基辅能力的,也是波兰;6月乌克兰北顿反攻,国际志yuan军的主力还是波兰人。完全可以说,中国大小媒体自媒体对波兰趁火打劫乌克兰的炒作,是典型的“抛开事实不谈”。当然,波兰这样卖力帮助乌克兰,自有深谋远虑(见
2022年8月26日
其他

赫尔松大战,俄罗斯的命运折点

上一篇分析过,乌克兰已经展开反攻(见
2022年8月17日
其他

海马斯参战,乌克兰反攻

停更了半个月,在这里向大家说一声抱歉。也不是我有意拖更,实在是这段时间非常敏感,由于某个众所周知的原因;好几篇文章都发不出去,只能等风头过去再献丑了。当下,国内话题还是非常敏感,或者说仍旧处于全民破大防的状态,还是先从国外谈起吧。俄乌战争已经进入第三阶段,即俄军全面防御阶段,俄军在所有战场都转入守势。就目前的战局演变来看,俄军即将进入重点防守阶段,重点防守赫尔松!俄乌战局变化太快,战略阶段的转变是以一个月为单位的;七十多年前,运输大队长还能撑上一年,再调整战略。整个7月份,俄乌战场最多的消息,基本就是今天乌克兰用海马斯炸毁俄罗斯几个军火库,明天乌克兰又用海马斯炸掉俄罗斯几个军火库,还时不时用海马斯轰炸铁路、大桥等。这意味着,俄军的后勤补给,出现严重问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补给出现严重问题,对战争的影响将是致命的,可参考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很多人都说,乌克兰战场上,俄军最大的问题是兵力不足。其实,相比兵力不足,俄军更大的问题是后勤补给。比如,战争初期,就闹出过俄军坦克因缺油而半路抛锚,被乌克兰农民用拖拉机拖走;俄军士兵去乌克兰公an局开加油证明,被当场逮捕等笑话。后勤补给存在问题的情况下,兵力越多,反而越容易拖垮军队。俄乌战争与以往的大国小国强国弱国之间的战争存在本质区别。以往的大国入侵小国,强国欺凌弱国,都是大国强国武器先进,火力强大,士兵精良,拥有“质量”优势;小国弱国武器差,火力弱,只能靠拉壮丁凑人数,用“数量”来弥补“质量”短板,量变引发质变嘛。但俄乌战争不同,由于得到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大力援助,武器先进,火力强大,士兵精良,拥有质量优势的一方,反而是被入侵的小国弱国乌克兰;相对应的,俄罗斯的武器装备就显得落后,要靠数量来弥补。比如,第二阶段也就是顿巴斯决战,俄乌两家大炮互轰,火炮是最主要的武器。西方援助乌克兰的各种火炮,包括美国的M777、波兰的螃蟹、法国的凯撒和德国的PZH2000,射程都是40公里,精度高,还有无人机(土耳其的TB-2)用于校正目标。俄罗斯的各种火炮,射程基本在20公里或30公里,精度差,还缺乏无人机校正目标。于是,经常出现乌军火炮打得到打得中俄军,俄军打不到打不中乌军的尴尬场面。乌克兰还有反炮兵雷达和相关软件程序,通过计算炮弹运行轨迹来反向推算俄军火炮的位置,反击摧毁。由于武器装备落后,包括射程短,精度差,不同武器配合不利,俄军必须靠堆数量,对冲乌军的质量优势。还是第二阶段的顿巴斯决战,俄军火力是乌军的十倍之巨,但两家的战果却相差不大(见
2022年8月15日
其他

北顿、蛇岛,俄乌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网络上庆祝俄军取得北顿之战大胜,认为俄罗斯吸取了第一阶段教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战法,目前已经取得战略性胜利,乌克兰军队又要全线崩溃了。其实,俄罗斯第二阶段打的明显没有第一阶段好看,从战线来看。第一阶段,也就是俄罗斯全面进攻阶段,从2月24日开战到3月末俄军撤离基辅,大约一个月时间,俄军拿下整个赫尔松州、大部分扎波罗热州(首府扎波罗热市还在乌克兰手中)和半个卢甘斯克州,加起来约等于2个州,换算到中国就是两个地级市。第二阶段,也就是俄罗斯重点进攻阶段,从4月19日顿巴斯之战爆发,到现在大约两个多月时间,俄军拿下的却只有北顿涅茨克和利西昌斯克这两个县级市(各有十万人口)。从一个月两座地级市到两个月两座县级市,战绩缩水至少十倍,这到底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战法,还是错的更离谱了?再考虑到,俄罗斯还把“战略要地”蛇岛给丢了。很多人解释说蛇岛没有战略意义,听到这话,莫斯科号在海底要发出怒吼。俄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就是在蛇岛附近被乌克兰击沉的,一次就报销黑海舰队总吨位的1/3;莫斯科号之后,又有一大堆登陆艇补给舰在蛇岛被乌克兰击沉。可以说,黑海舰队折损的大部分舰艇,都与蛇岛相关。这还没算,俄罗斯在蛇岛损失的士兵数量和武器装备价值。莫斯科号沉没综合来看,到目前为止,第二阶段仍然是俄乌平分秋色。俄罗斯夺取北顿和利西昌斯克,完全“解放”卢甘斯克州,第二阶段主要任务“解放顿巴斯”完成一半。乌克兰也夺回蛇岛,打破俄罗斯对敖德萨州海岸线的封锁。俄军强攻北顿,乌军伤亡惨重。乌军也在蛇岛守株待兔,俄罗斯黑海舰队损失惨重。俄罗斯在顿巴斯方向推进十几公里,乌克兰也在哈尔科夫和赫尔松州推进十几公里。俄军逼近顿巴斯乌军大本营斯拉维扬斯克和指挥部克拉马托尔斯克,乌军也逼近赫尔松州首府赫尔松市。俄罗斯撤离蛇岛高情商的说法是平分秋色,低情商的说法就是菜鸡互啄。打了两个多月,就易手了两个县城和一个小岛,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两个非洲国家在菜鸡互啄呢。整体上,仍然算是俄军处于攻势,但俄军攻势越来越弱,已到强弩之末。从2月斩首基辅,到3月的包乌克兰超大饺子,4月包乌东大饺子,5月包顿巴斯中饺子,再到6月包北顿小饺子,俄罗斯的饺子越包越小(见
2022年7月5日
其他

普京助攻,俄乌战争再升级,中国稀里糊涂卷入

俄乌战争又双叒叕升级了。6月17日,乌克兰用丹麦援助的美械鱼叉反舰导弹击沉俄罗斯军舰瓦西里号;6月18日,立陶宛切断俄罗斯本土与飞地加里宁格勒的铁路交通(提取关键词,切断俄罗斯本土与飞地的交通);6月20日,乌克兰越过俄控区,袭击克里米亚东南海域的俄罗斯石油钻井平台(提取关键词,袭击克里米亚);6月21日,乌克兰又越过俄控区,袭击罗斯托夫的石油冶炼厂;6月22日俄罗斯卫国战争哀悼日当天,立陶宛竟悍然升级为切断俄罗斯本土与飞地加里宁格勒的公路交通。俄罗斯抗议立陶宛面对西方的这一连串加码挑衅,俄罗斯的回应颇有东亚某国过去的风采:群情激奋,就是没有踊跃参军;抗议、强烈抗议,谴责,强烈谴责,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可以认为,俄罗斯又双叒叕忍了,意味着西方新一轮升级测试成功。结合上面提取到的关键词:切断俄罗斯本土到飞地的交通,和袭击克里米亚。西方下一步要干什么就不言而喻了,乌克兰袭击刻赤大桥,切断俄罗斯本土到克里米亚的交通!这将成为继乌克兰击沉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之后,俄乌战争又一标志性事件。乌克兰声称摧毁克里米亚大桥(刻赤大桥)近期俄罗斯的战报颇有果党风采。比如6月19日俄军用导弹打死乌克兰50多个将军,都超出乌军编制了;也不符合乌军作战模式,乌军官之间使用星链联络,不用聚集在一起开会。可见,这是俄罗斯为应对西方升级测试,所制造出来应付国内情绪的。为什么俄罗斯又双叒叕忍了?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其一,俄罗斯深陷乌克兰泥潭(见
2022年6月25日
其他

美国还能横行霸道多长时间?

对于曾经英国主导下的世界秩序(日不落治下的世界和平)和当下美国主导下的世界秩序(美利坚治下的繁荣),大家是非常不服气的。比如英国,不过英格兰巴掌大地皮,几百万人口,就能统治世界1/4的土地和1/5的人口,地盘遍布地球各个时区号称日不落帝国,制霸蓝星。美国也好不到哪里去,人口不到全球5%,竟一度占据全球53%的工业产值,独霸世界。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人口都位于亚欧非大陆,却让英美这几个海外孤岛主导世界秩序,大多数被极少数统治,简直是奇耻大辱,太不公平了。日不落帝国版图其实,这种极少数统治大多数,是亘古以来的“常态”,不足为奇。比如二八定律,20%的人占有80%的财富,剩下的80%的人只占有20%的财富。再比如,1%的人占据1/3的财富,剩下的99%的人分剩下的2/3。社会本来就不公平,大家都知道,却又无可奈何。在被社会毒打的过程中,磨平了棱角,收敛了锋芒,变的随波逐流,麻木而无力。为什么极少数能统治大多数?因为,极少数虽然人少,却能通过联姻(人脉关系)、生意(利益网络)等方式勾连在一起,结网成庞然大物。相反的,大多数却是人多口杂,呈现出一盘散沙的状态。“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就能XXXX”这句名言,说起来容易,操作起来就万分困难了。极少数结网成的庞然大物,对大多数组成的一盘散沙,进行挑拨离间、拉一打一,分割包围、各个击破,最终分而治之。英美海权势力统治世界的方式,也是占世界极少部分土地人口的海权国抱团,对占据世界绝大部分土地人口的一众陆权国,进行挑拨离间、拉一打一,分割包围、各个击破,最终分而治之。海权国很容易“团结”起来,是因为海军(海洋军事力量)从来都是最花钱的兵种,号称百年海军,海军必须依靠庞大的势力范围养活。势力范围却是有限的,你多一块我就少一块,此消彼长,循环往复,最终一个地区往往只有一个海洋霸主(海权帝国)。其它海权国想要出海做生意,就必须听从海洋霸主的号令,所以海权国或岛国总是“团结”在海洋霸主的麾下。比如著名的“五眼联盟”,就是个岛国联盟;时常传出纳入日本变六眼的传闻,也是因为日本同为岛国。海权国统治世界的原点,就是各国家各地区之间的贸易,要通过海上贸易通道,海洋霸主就可以收过路费。现代社会不兴拦路收费的玩法,于是改头换面为“国际结算和储备货币”,国际贸易必须使用海洋霸主的货币进行结算,海洋霸主收取“铸币税”,确立货币金融霸权。通过货币金融霸权,海洋霸主就能调动全世界最多的资源,砸本国的科技和工业,确立科技工业霸权。通过货币金融霸权和科技工业霸权,建立武装全世界最强大的海军力量,巩固对海上贸易通道的垄断,形成正循环。海军、货币和工业,构成海洋霸主(海权帝国)的三根支柱,这三根支柱三位一体,相辅相成,共同进步,循环往复,缺一不可。既然各国家各地区之间的贸易走海路是海权帝国霸权的原点,那么英美为代表的海权势力的日常工作就是:挑起陆权国之间的矛盾乃至战争,陆地边界关闭或被战火摧毁,陆地贸易通道不通,对外贸易自然就只能改走海路,受海洋霸主(海权帝国)的垄断控制了。海权势力挑动陆权国火并的目的是关闭陆地贸易通道,不是让强国兼并弱国搞大一统的,所以海权势力会“适时”进行“离岸平衡”,“援助”弱势方,掌握战争主导权。一是让强国无法兼并弱国,留下未来继续挑拨火并的空间;二是始终令弱势方“看到胜利希望”,让战争打的更激烈,仇恨累积的更多,陆地贸易通道破坏的更重,让参战各方无论心理上还是地理上都更难和解,下一次挑拨火并起来就更容易,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见
2022年6月21日
其他

欧盟三驾马车齐赴基辅,乌克兰吃下定心丸

全面倒向欧美,是泽连斯基等少数政客的一意孤行,还是乌克兰全体国民的普遍民意?只能说,战争进行至今,已经越来越趋向于后者,即乌克兰全体国民的普遍民意。因为,乌克兰回归俄罗斯大家庭的道路,已经被俄罗斯亲手摧毁,乌克兰别无选择,只有向西投靠欧美一条路可选。乌克兰土地面积60万平方公里,人口却有4000多万,虽说黑土地异常肥沃,可也不能只靠农业支撑。要实现繁荣富强,乌克兰还是要实现工业化,准确的说是再工业化。更重要的是,乌克兰曾是工业高度发达的地区(前苏联的长三角,见
2022年6月18日
其他

台湾的新变数,美国的“乌克兰模板”

开门见山,俄乌战争进行到现在,岛内的台毒分子及其背后的美国日本,对台毒和“保卫”台毒,都更有信心了。其信心程度可参考俄乌开战第1天,简中网疯狂刷屏“乌克兰:台湾,看好了,我只示范一次”,当时谁不把宝岛比作乌克兰谁就是1450;到开战第N天,蜕变成谁还敢把宝岛比作乌克兰谁就是1450;这期间大陆网民的心路历程,大致可以反向推测对面台毒分子的“信心”。俄乌开战后,全世界的智谋之士都陷入唯心主义的一厢情愿中,认为东乌的俄罗斯族和俄罗斯语族肯定箪食壶浆迎俄军,尤其是中国(见
2022年6月13日
其他

俄罗斯“绿化”,宿命的轮回

本来想写一写国内的形势,又觉得直接切入太过突兀。以俄罗斯为参照物,间接切入国内形势,抛砖引玉,效果会更好一些。因为,中国和俄罗斯有太多相似之处,在世界格局中。两国都有志于争霸天下,都是陆权国,因而都是美国的头号打压对象,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俄乌战争中,中俄的共情更是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度,因为很多中国人将俄乌战争代入未来的复台之战(见
2022年6月6日
其他

俄乌战场形势逆转,乌克兰全线崩溃?

5月底,俄军包围乌克兰的卢甘斯克州首府北顿涅茨克市。北顿“包饺子”的消息传出,支持俄罗斯的人可谓久旱逢甘霖,喊了三个月的包饺子,俄军总算是包了一个了;支持乌克兰的人则忧心忡忡,乌军被包饺子,危在旦夕。北顿涅茨克巷战一方弹冠相庆,一方忧心忡忡,中国互联网上开始盛传乌军被“团团包围”,俄罗斯将取得“决定性胜利”,乌克兰要“全线崩溃”的消息。同时,中国网络上也在流传乌克兰枪差粮缺,军人抗命,士气低落,投降成群;美国停止援助,德法向俄媾和,波兰趁火打劫;数十万乌军过不了多久就会缴械投降,俄乌战争即将落下帷幕。确实,俄军成功包饺子,只是饺子有点小,地(县)级市规模,一万乌军。2月俄军的战略目标是控制乌克兰全境,包一个国家的“超大饺子”;3月是控制乌东,包一个地区的“大饺子”;4月是控制顿巴斯,包一个省份的“中饺子”;到5月,就变成控制北顿涅茨克,包一个地级市的“小饺子”(北顿是卢甘斯克州首府,只是该州战前就已丢失90%),无怪乎很多人讽刺俄军的饺子越包越小。放到中国,北顿只能算县级市规模。整体上,俄军处于战略收缩状态,全面进攻转重点进攻,重点进攻转县市争夺,蒋校长直呼内行。俄罗斯一再下调战略目标战报会骗人,战线却不会。只拿5月份的战线变动来看,无论数量还是质量,俄军打的都不好看。北线哈尔科夫、东线顿巴斯(包括马里乌波尔)和南线赫尔松(包括敖德萨和扎波罗热)三大战场,乌军在北线和南线都发起反攻(所以乌军在伊久姆方向推进放缓),新收复的土地面积大于俄军新占领的土地面积,这是数量。质量上,俄军终于完全拿下围攻近三个月之久的孤城马里乌波尔,象征意义居多,军事价值不大,这个后面会讲;乌军在战略意义仅次于首都基辅的乌东重镇哈尔科夫取得重大胜利,迫使俄军战略目标从包乌东大饺子一路下调到包北顿小饺子,这个后面也会讲。综合来看,无论战线推进数量还是质量,乌克兰都更胜一筹。5月份俄乌战线变化图至于抓壮丁,枪差粮缺,军人抗命,士气低落等问题,俄罗斯一样存在。比如,在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也就是顿巴斯,俄军已到“驱市人而战”的地步,皇俄头目斯特列科夫的大学教授都被抓壮丁;在国内,俄罗斯杜马(议会)取消征兵年龄限制,65岁以下的俄罗斯男人都可以参军。一战的莫辛纳干步枪,冷战的T62坦克,俄军也都用上了。上百名俄近卫军士兵,因为反战被送进大牢。在经济领域,两国人民也都在“享受”战争带来的降薪失业、物价飞涨等。在外援方面,乌克兰得到的外援越来越好,波兰更不像俄罗斯那样狭隘到只看到土地(见
2022年6月2日
其他

布局后全球化时代,波兰积极参与乌克兰

5月22日,波兰总统杜达访问基辅,在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发表演讲,成为俄乌战争爆发之后首位在乌克兰议会发表讲话的外国元首,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激动的称之为“就像上帝进了家门一样”。与此同时,泽连斯基要向议会提交一份对等法案,赋予在乌克兰的波兰人“特殊法律地位”。波兰总统杜达访问基辅俄乌战争爆发后,有大约600万乌克兰人前往欧盟,波兰接纳了350万左右,波兰给予乌克兰难民国民待遇,可以在波兰正常生活、工作和领取福利等;现在,乌克兰投桃报李,也给予波兰人相同待遇,故而称为“对等”。这就是所谓的“特殊法律地位”,主要是经济层面,并不涉及政治身份的认同。波兰优待乌克兰难民本来,这就是正常的区域合作(区域一体化)进程,而且还是乌克兰占便宜。因为乌克兰处于战争中,乌克兰人大量涌入波兰,却没有多少波兰人进入乌克兰,乌克兰更需要波兰方向运来的武器装备和经济物资,说这是波兰单方面惠乌克兰也不为过。但到了中文互联网上,却蜕变成乌克兰波兰签署“新21条”,规定波兰人可以供职乌克兰政府,在乌克兰战略级企业担任要职,担任法官,等等。毫无疑问,这引发中国网络的热议,中国网民认为这是波兰zhi民乌克兰,抢乌克兰领土,痛斥泽连斯基“卖guo”等。中国媒体编造的新21条这非常令人诧异,这个新21条一开始是俄罗斯人添油加醋编造出来的,但并没有在俄罗斯引起多少讨论。很简单,这种一眼假的内容,根本没有任何讨论的意义。都21世纪了,还在玩19世纪的zhi民模式?哪怕真有这样的协议,也不可能白纸黑字的写出来。但“出口”到中国后,中国人却一本正经的讨论起来了。在俄乌战争中,波兰的表现太过热情,很难不令人想入非非,认为波兰另有所图。呼吁西方各国援助乌克兰,并充当西方援乌物资集散总枢纽的,是波兰;要求西方各国制裁俄罗斯的,是波兰;3月15日,牵头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三国总理联手访问被俄军包围的基辅,向全世界宣告俄军没有包围攻破基辅能力的,也是波兰;率先向乌克兰援助重武器的,又是波兰;第一个在乌克兰发表演讲的,还是波兰。西方援助进入乌克兰示意图中国网络上热议的“俄军奇袭利沃夫切断乌克兰外援”(利沃夫-基辅一线是西方援乌物资运输的主干道)没有实现,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波兰军队随时准备以“保护qiao民”为理由参战(利沃夫州近一半居民是波兰裔),俄罗斯不愿意将北约直接拖入战争。可以说,波兰发挥的作用并不比英国美国小。波兰上述热情表现,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唇亡齿寒。以前分析过,乌克兰在欧洲的地缘位置相当于辽宁(见
2022年5月31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俄罗斯的心头之患不在外面,而是在……

俄乌战争已持续三个月时间,还没有结束的迹象。战争时间拖长,俄罗斯最令人担心的,是内部会出现变故,这与俄罗斯的经济结构有关。历史上,俄国人也有在战争期间搞兵变或革命的“优良传统”。很多人批评俄罗斯总是幻想融入西方,与西方的各种斗争不坚决不果断,总是被西方牵着鼻子走,在战略上陷入被动。比如这次,西方都公然冻结俄罗斯的外汇储备和海外资产了,俄罗斯还在考虑使用美元偿还外债避免违约问题。其实,想融入西方,不愿意与西方切割,是俄罗斯自上到下,从精英到百姓的共同选择。俄罗斯上下皆向往欧美全球的媒体和自媒体在谈到俄罗斯相关的话题时,都一致认为俄罗斯存在寡头垄断经济命脉,国民经济过度依赖能源,制造业持续萎缩,失业率高,人才和资金外流严重,贫富差距大,年轻人对体制不满等尖锐问题。俄罗斯越来越像资源国,比如美国就贬称俄罗斯为“有核武器的沙特”、“大号加油站”等。中国人对俄罗斯的定位是加拿大,也是能源供应。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行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是很有限的,况且俄罗斯连开采设备都需要进口,俄罗斯人主要负责操作。作为已经进行过工业化的地区,农业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也非常有限。俄罗斯拥有1.5亿人口,知识水平普遍很高,国内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又极为有限,这些高知识人才在国内没有用武之地,只能大量涌入欧美工作。这是俄罗斯的最大痛点之一,人才大量外流。制裁加速俄罗斯人才流失同样,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行业,与普遍“民营资本”无关。俄罗斯国内又没有多少制造业和建立在制造业基础上的服务业可供投资,这些资本在国内也没有用武之地,于是也大量涌入欧美投资。这是俄罗斯的最大痛点之二,资本大量外流。人才大量外流,资本也大量外流,制造业缺人缺钱,科技研发、产业升级等都是无源之水,于是俄罗斯的制造业日益式微,建立在制造业基础上的服务业也会遭受池鱼之殃;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和投资机会更少,更加速人才和资本外流,形成恶性循环。民用制造业垮了,军事工业也不能幸免,因为军工需要民用来分摊研发成本(见
2022年5月23日
其他

芬兰瑞典申请加入北约,北约加速东扩

5月18日,北欧的芬兰和瑞典两国,一起申请加入北约。普京之所以发动特别军事行动,也就是俄乌战争,就是要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阻止北约进一步东扩。俄乌战争初期,俄罗斯信心满满的要求北约退回到1997年之前的边界,即退出前苏联的势力范围(德国除外)。就目前来看,只能说俄罗斯事与愿违了,北约非但不会退出前苏联势力范围,反而要变本加厉的东扩,无限挤压俄罗斯的“生存空间”。芬兰瑞典一起申请加入北约芬兰瑞典加入北约,会对俄罗斯构成多大威胁?其一,俄罗斯与北约的边界将扩大1300公里,增加一倍,俄罗斯陆地国防压力剧增。其二,也是最重要的,波罗的海三国与芬兰瑞典等南北夹击,俄罗斯的波罗的海出海口将被北约封死,波罗的海将变成北约内海,这意味着自彼得大帝经略波罗的海以来,俄国四百年经营一朝灰飞烟灭,谁能承担的起这样的历史责任?普京为首的俄罗斯决策层是绝对不能忍的。芬兰瑞典加入北约后的波罗的海地缘格局那为什么普京又冷静的表示芬兰瑞典加入北约不构成对俄罗斯的直接威胁呢?普京也是无可奈何,因为俄罗斯暂时无力威慑芬兰瑞典。俄罗斯的主要兵力被钳制在乌克兰战场,目前俄罗斯还在从远东的勘察加、库页岛,北极的摩尔曼斯克和中东的叙利亚抽调兵力到乌克兰,俄罗斯已经没有机动兵力。至于核威慑,自2月24日俄乌开战以来,俄罗斯三天两头核威慑,没有十次也有八次了。核威慑确实是王牌,可是用的次数多了也就没威慑力了,反而让人看穿俄罗斯没有其它牌可打的窘境。普京认为芬兰瑞典加入北约不构成直接威胁没有机动兵力,核大棒也不好使了,俄罗斯已经无法威慑芬兰瑞典,再发怒就是无能狂怒了。用普京的话说就是:没有实力的愤怒毫无意义。倒不如故作冷静以示高深莫测(下大棋),反而能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葫芦里卖什么药,比如芬兰总统就对普京的冷静态度感到惊讶。芬兰总统对普京的冷静感到惊讶虽然俄罗斯暂时无力威慑芬兰瑞典,只能权且忍耐,不代表将来俄罗斯不会翻旧账,也对芬兰瑞典来个“特别军事行动”。就算打不赢,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也够芬兰瑞典喝一壶的。比如,乌克兰已经被打成一片废墟,几百万人沦为难民,经济损失超过1万亿美元。那为什么芬兰瑞典还要冒着将来被俄罗斯报复的巨大风险,一定要加入北约?只有一个解释,就是芬兰瑞典认为,就算不加入北约,将来也免不了挨俄罗斯揍。倒不如加入北约,还有一大堆盟国支援;就算是一时半会无法加入北约,也能拉近与北约的关系,将来挨揍时也有人援助,就像现在的乌克兰。其实,芬兰瑞典要加入北约的根本原因,普京早已指明。在5月9日俄罗斯胜利日阅兵中,普京提出一个新概念来解释俄乌战争,叫做“先发制人的反侵略”。何为“先发制人的反侵略”?意思就是,虽然你现在还没有侵略我,还没有伙同其它国家一起侵略我;但你将来有可能侵略我,或伙同他人一起侵略我;因此,我要先打你,先发制人,阻止你将来侵略我或伙同他人一起侵略我,这就叫“先发制人的反侵略”,翻译成中文就是“莫须有”。这也从侧面证明,所谓的乌克兰炮击俄罗斯,是俄罗斯编造的战争借口。无独有偶,八十年前入侵芬兰时,苏联用的借口也是芬兰炮击苏联。现在知道新hua社直播时要将普京讲话内容全部换成广告的原因了吧。在有关俄乌战争的中国官方发言中,很多人都记住了“北约五次东扩将俄罗斯逼到绝地”这句,却有意无意的忽略了这句前面的那句“一国安全不能建立在损害它国安全的基础上”。俄罗斯的这个“先发制人的反侵略”,用莫须有的借口践踏它国安全,不就是在打中国脸吗?因此,永远不要指望中国明确表态支持俄罗斯,中国不踩这个雷。中国认为一国安全不能建立在损害别国基础上为什么俄罗斯要“先发制人的反侵略”?根本原因还是俄罗斯与其它世界级强国的实力差距越来越大,俄罗斯越来越没有信心要求邻国亲俄或中立。万一邻国扛不住北约的压力而倒戈,充当北约进攻俄罗斯的基地;这些邻国距离莫斯科只有几百公里,俄罗斯根本来不及反应,如之奈何?既然无法保证邻国不会倒向北约,最好的办法就是俄罗斯先从邻国手里夺取土地、人口和经济,通过削弱邻国实力并增加俄罗斯实力和缓冲区,来最大限度的减轻邻国倒戈带给俄罗斯的压力,这就叫“先发制人的反侵略”。北约东扩那么,俄罗斯的邻国也别无选择了,如果不想被俄罗斯鲸吞,就只有抱更粗的大腿,来震慑俄罗斯。2022年的俄乌战争,更加丰满了俄罗斯欺软怕硬的形象。立陶宛等三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国(波罗的海三国),成天大放厥词挑衅俄罗斯,比如拉脱维亚议员曾要俄罗斯回到莫斯科公国时代来保证欧洲和平;波兰也时不时口出狂言刺激俄罗斯,还要索取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但因为上述诸国都是北约成员国,直到现在都没有挨俄罗斯揍。反倒是乌克兰,是俄罗斯同文同种的“亲兄弟”,一直都比较亲俄,还时常释放善意,仍然免不了挨揍,还丢了大片土地(见
2022年5月19日
其他

迷雾中的俄乌战争,对中国复台的启示

俄乌战争持续快三个月时间了,还有很多人相信“乌克兰人箪食壶浆等待俄罗斯解放”、“俄军心善不伤平民不掠财产所以推进慢”这套典型的政治宣传内容,当战争是儿戏呢。真实的俄乌战争远比中国主流媒体描述的残酷,俄罗斯除了核武器没用,其它能用的都用了。从基辅撤退时,俄军丢弃战友的遗体,却满载洗衣机等家用电器而归,更是沦为国际笑柄。举个例子,乌东第一重镇哈尔科夫是乌东俄族和俄语区的大本营。哈尔科夫145万人口中,俄罗斯族占30%,加上俄语区则超过一半。哈尔科夫有一半人口算是俄军“同胞”,俄军是怎样对待同胞的呢?2月28日左右,俄军向哈尔科夫发射了温压弹。温压弹的威力仅次于核武器,一发温压弹能释放2500℃的高温,造成三个足球场面积的人死亡。没错,俄军首先将这种狠毒武器用在乌克兰的俄族同胞身上!这里也不是批评俄罗斯,战争是残酷的,唯一目的就是取得胜利,至于伤亡多少人,伤亡什么人,只是几个数字而已。乌东枢纽哈尔科夫,西通基辅,南接顿巴斯,北临俄国为什么俄军这么残酷的对待乌克兰的俄族同胞?答案就是乌克兰的俄族同胞并没有拿俄军当同胞,反而坚决抵抗俄军。起初,俄军认为哈尔科夫这种俄族大本营城市必定会迎王师,于是大摇大摆开进市区。然后就悲剧了,哈尔科夫百姓向俄军坦克装甲车投掷燃烧瓶,俄军伤亡惨重。经过一天一夜的战斗,哈尔科夫军民将俄军逐出市区,哈尔科夫保卫战正式打响。后来,开辟“人道主义通道”,允许百姓离开乌东避难。最扎心的一幕来了,乌东的绝大部分百姓(包括俄族和俄语区)哭着喊着向西前往乌克兰西部,而不是向东前往俄罗斯本家。一开始俄军只开放向东去俄罗斯的通道,所以乌克兰人不买账,因为人家不想去俄罗斯。乌克兰的俄族和俄语区百姓坚决抵抗俄罗斯,宁死也不去俄罗斯避难,听起来是不是匪夷所思?坚持留在基辅指挥抗战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是出身乌东的俄语区。现在的俄乌战争就是:俄语区总统带领俄族和俄语区军民,坚决抵抗俄罗斯!但这就是现实,奇怪但并不意外。外国人想不明白这个问题并不奇怪,中国人也想不明白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了。这也是全世界都严重误判俄乌战争形势的根本原因。大家都觉得,至少乌东的俄族和俄语区肯定会箪食壶浆迎俄军,俄族和俄语区加起来接近乌克兰一半人口;搞定这一半,另一半还不是手到擒来。2014年乌克兰危机就是这样,皇俄头目斯特列科夫仅率数百人,就成功策划克里米亚公投入俄,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独立,并打的乌克兰全军覆没(见
2022年5月16日
其他

远离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恩将仇报”?中国的态度

俄乌战争中,有一个国家最应该表态支持俄罗斯,却选择背后捅俄罗斯一刀,“恩将仇报”,这个国家就是哈萨克斯坦。今年1月初,哈萨克斯坦发生全国性暴乱,如果不是俄罗斯率领集安组织驰援,估计哈萨克斯坦已经变色,可以说俄罗斯有大恩于哈萨克斯坦(见
2022年5月13日
其他

中国再度支持欧洲独立自主,欧盟还能支棱起来吗?

到目前为止,俄乌战争的最大受害者,应该还是欧盟。能源食品电力等涨价只是小问题,因为欧盟是工业经济体,对内消化和对外转嫁的能力都非常强。工业体系是由无数张复杂网络共同构成的,拥有数不清的节点,每个节点分摊一点,平均下来就没有多少伤害了。最严重的是,欧盟的整体国家战略被美国绑架,沦为美国战车的一部分。西方,主要包括欧洲和北美,也被称为欧美,欧盟代表欧洲,美国代表北美。虽然经常说西方、欧美,好像它们是一家人。这种笼统的说法也正确,也不正确。不正确的地方在于,欧美之间也有非常大的分歧。目前美国是西方老大,同时也是世界霸主;可是欧盟也想当西方老大,毕竟工业革命后西欧就是世界中心,欧洲人仍然念念不忘曾经的辉煌,不甘心跟在美国屁股后面。陆权形势图美国是海洋霸主,海权帝国,所以欧盟最佳策略就是绕开海权,发展陆权,通过陆地贸易通道来获得广阔的原材料供应和消费市场。欧盟发展陆权的核心板块有两个:一是塞尔维亚为核心的巴尔干半岛,二是俄罗斯为核心的东欧平原。起初,欧洲人选择的是巴尔干,主要原因是好控制,欧洲人也不想出了美国狼窝,再进俄罗斯虎口。于是,巴尔干的核心塞尔维亚,又一次硝烟弥漫,科索沃战争爆发,欧盟陆权战略受到重创。巴尔干走不通之后,欧盟的选择逐渐变成了俄罗斯;尤其是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美国的日子也不好过,欧盟跟在美国后面非但沾不到便宜,还经常被坑,欧盟又要独立自主了。欧盟和俄罗斯,也是绝配。欧盟有工业,俄罗斯有资源;欧盟要发展陆权,俄罗斯是陆权核心;欧盟有钱无枪,俄罗斯有枪无钱,正好互补。主要问题是,俄罗斯体量太大,欧盟一直担心吸纳俄罗斯后,主导权会被俄罗斯抢走。所以相关合作,也就是欧俄合体,一直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俄罗斯有心而欧盟无意。不过,2008年次贷危机后,欧盟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也顾不得这许多了。欧俄合体形势图就算达不到欧俄合体的地步,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维持良好关系,也能对冲美国对欧盟的控制和对俄罗斯的打压。对于中国而言,欧盟独立自主也算是最佳选择。欧美狼狈为奸,是中国最不愿意看到的;欧俄勾肩搭背,也不是中国乐见的。利弊权衡之下,不美不俄,欧盟独立自主是中国的最佳选择。而且,欧盟也是中国重要的出口市场和技术来源。俄乌战争是俄罗斯一把好牌打的稀烂,把所有队友和潜在队友,都给坑惨了。俄罗斯的牌好到什么地步?除了英美海权势力之外,其它所有国家地区都想倾向于俄罗斯。一是美国横行霸道,欺压全世界,各国早就受够了,大家都想看美国笑话;二是俄罗斯乌克兰都是陆权核心,中国和欧盟等陆权国自然不希望俄乌冲突影响到陆地贸易大通道的正常运转和高速发展,将乌克兰拉入陆权阵营更是受益匪浅(见
2022年5月11日
其他

俄乌和平谈判停滞,乌克兰的无奈,英美的图谋

根据乌克兰方面的统计,乌克兰可能需要1万亿美元资金用于战后重建。俄乌战争爆发后,涌向欧盟的几百万乌克兰难民,也在回流中,因为欧美的日子也不好过,不再需要人了(见
2022年5月9日
其他

波兰5月军演,配合乌克兰7月反攻

4月27日,乌克兰总统办公室发出消息,称乌军将从7月开始反攻俄军。5月3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又对美国媒体表示,乌克兰的最终目标是“恢复领土完整”,也就是收复被俄罗斯占据的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和克里米亚等地区。这两则新闻是一体的,即乌克兰将从7月开始,反攻俄罗斯,收复国土。以乌克兰的实力,想要反攻俄军并夺回被占领土,有点天方夜谭。但是,以前分析过,俄乌战争只是西方与俄罗斯博弈的一个战场,乌克兰所谓的反攻其实是指配合西方的攻势(见
2022年5月5日
其他

沙特与伊朗和解,或许是西方的离间计

4月30日,伊拉克总理在媒体专访中表示,伊朗与沙特阿拉伯经过多轮对话后,双方已经“接近”“和解”。刚看到这则新闻时,我就感到非常诡异。因为沙特与伊朗的关系,是真正的“异端比异教更该死”那种。沙特是绿教逊尼派老大,伊朗是绿教什叶派老大;沙特以中东首领自居,伊朗也以中东首领自诩。沙特和伊朗都自称中东老字号、正绿旗,属于是有你没我,恨不得撕碎对方的关系,怎么会莫名其妙的“和解”呢?伊朗沙特接近和解有以下几种可能。一是沙特为自己留后路。以前分析过,当下正处于旧世界秩序走向崩溃,新世界秩序逐步确立的历史进程(见
2022年5月2日
其他

在巴中国人又被恐袭——一石三鸟的毒计

4月26日下午2时20分左右,巴基斯坦前首都、信德省首府卡拉奇的卡拉奇大学孔子学院,发生空不袭击,4人遇难,其中有3名是中国公民,另有1名中国公民受伤,这4名中国公民的身份都是孔子学院的教师。从2021年4月至今,短短一年时间,巴基斯坦境内竟然发生三起针对中国公民的空不袭击事件。分别是2021年4月的奎达酒店爆炸案(见
2022年4月29日
其他

俄乌冲突的前世:克里米亚危机

战争已持续两个月,全世界对俄乌冲突的最大误判,应该就是严重低估乌克兰的抵抗决心和战斗意志。这里面既有俄罗斯的刻意宣传,也存在乌克兰的战略忽悠,以及大家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和媒体只报道自己愿意报道的东西所形成的偏见,是众多因素叠加,共同推动的结果。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复盘来看,俄乌冲突并不是一场突然爆发的危机,而是俄乌双方都蓄谋已久的战争。尤其是乌克兰,自2014年乌克兰危机之后,乌克兰就积极在乌东也就是顿巴斯地区备战。乌克兰在美国为首的西方的武器装备支援和情报战术指导下,在苏联遗留下来的战争工事的基础上,继续修碉堡挖壕沟,储备弹药粮草,迎接将要到来的大战。并通过与顿巴斯亲俄地方武装的交战,轮流锻炼军队,即乌东轮战。2022年俄乌冲突的直接源头,是2014年的克里米亚公投入俄。在很多人看来,克里米亚公投入俄是普京的“功绩”,属于官方行为。其实,克里米亚公投入俄就是俄乌版“九一ba事变”,是一小撮菌国主义分子,打着国家和军队的旗号,先斩后奏,先造成既定事实,再迫使本国政府走法律程序承认!斯特列科夫克里米亚共投入俄的头号功臣是斯特列科夫,此公是皇俄派头目之一。皇俄派拿着一张沙俄地图,成天嚷嚷着要收回故土。也因此,皇俄派尊沙俄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为“正统”,视高尔察克等为“勤王将领”。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莫斯科还在举棋不定之时,斯特列科夫率数百人驰赴克里米亚,与另一个皇俄派头目克里米亚总检察长波克隆斯卡娅一道,成功策划克里米亚公投入俄。而后,斯特列科夫又率人转战乌东,成功策划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独立;并率顿卢两地民兵,成功击溃基辅派来平叛的乌克兰军队。正当斯特列科夫率众进军基辅,“收复”整个乌克兰之时,普京“连发十二道金牌”,召回了斯特列科夫。因此,在中国互联网上,斯特列科夫又被称为“斯(岳)飞”,普京又名“普(赵)构”。但是,从斯特列科夫等皇俄派的口号和行动来看,斯特列科夫更像是“斯原完尔”,皇俄派就是俄罗斯版菌国主义。波克隆斯卡娅与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局座认为普京不会吞并克里米亚,是从正常视角看问题,俄罗斯要保住黑海舰队驻地和黑海影响力,可用的办法很多,吞并克里米亚是后遗症最大的法子。二战之后,民zu主义盛行,领土是各国最敏感的话题,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必然会恶化俄乌两国关系,激发乌克兰min族主义仇视俄罗斯,还会招来西方的严厉制裁,得不偿失。但是,局座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克里米亚危机竟是九yi八事变复刻,俄罗斯要走日本的老路!克里米亚事件扭曲了俄罗斯的国家战略。本来,2011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工业国;为了对付中国,美国从阿富汗和伊拉克撤出大部分军队,部署到东亚,是为“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在陆权核心枢纽中亚的影响力下降,正好方便中国复兴陆权。2011年,第一条中欧班列,渝新欧班列开通。2013年,中国更是推出“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络,与美国争天下。按照趋势,美国的注意力必然更多的放在中国身上,俄罗斯的战略压力大为减轻,这是其一。其二,陆权复兴,俄罗斯作为陆权枢纽,是中欧班列必经之地,正好可以利用中欧班列扩张俄罗斯在前苏联势力范围的影响力。这一减一加,形势对俄罗斯是非常有利的。乌克兰的全球经济地位可是,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西方联手制裁俄罗斯,导致俄罗斯汇率半年腰斩,GDP两年暴跌40%,俄罗斯损失惨重。更重要的是,又将美国注意力吸引回俄罗斯身上了,俄罗斯战略压力大增,这是其一。其二,俄乌关系恶化,俄罗斯利用中欧班列扩张在乌克兰的影响力,进而通过乌克兰向东欧中欧巴尔干等前苏联势力范围扩张影响力(见
2022年4月25日
其他

决战顿巴斯:俄乌的国运会战

4月19日,俄乌冲突进入第二阶段,主战场就是包括马里乌波尔在内的顿巴斯地区。很多人推测俄乌两军将在顿巴斯地区展开数十万人参与的大会战,成为俄乌两国的战略决战。顿巴斯之战爆发为什么要选择在顿巴斯决战?其一,顿巴斯毗邻俄罗斯,得到顿巴斯,俄罗斯的防线能向西推进几百公里。其二,顿巴斯是乌克兰的亚速海出海口,失去顿巴斯则乌克兰失去亚速海影响力。其三,顿巴斯是俄罗斯本土到克里米亚的陆地通道。其四,顿巴斯是工业区,物产丰富,工业发达,失去顿巴斯的乌克兰将沦落为农业国。顿巴斯地缘位置第二阶段是俄军的重点进攻阶段。顾名思义,第一阶段(2月24日-3月29日)是俄军的全面进攻阶段,主战场是乌克兰首都基辅。基辅是乌克兰交通网络的核心枢纽,相当于中国的郑州武汉,基辅失守意味着乌克兰被中心开花,分割包围,乌军主力集结的乌东(即顿巴斯)也将陷入腹背受敌孤立无援的绝境。乌克兰以及附近地区的铁路网络但是,基辅之战俄军没有达成战略目标,战术表现也很难看。撤离基辅时,众多俄军士兵被迫游泳横渡捷捷列夫河,被网友嘲讽为“冬泳大赛”,武器装备丢弃无数。据北约推测,俄军仅有六成左右的人员和装备撤出基辅,士兵伤亡接近一万,可谓损失惨重。基辅保卫战的胜利,对乌克兰产生了三大影响。一是乌克兰仅用二线部队就击退了包括空降军(VDV)在内的俄军最精锐部队,并使其损失惨重,打破了俄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尤其是洗刷了2014年乌东会战中乌全军覆没的奇耻大辱,乌军士气大涨。二是西方对乌克兰的态度彻底改观,对乌克兰的支援也从轻武器升级到重武器。4月7日,美国参议院通过面向乌克兰的“租借法案”,美国对乌军援进入除核武器之外的“上不封顶”阶段。三是这些轻重武器将通过基辅,源源不断的运抵顿巴斯等前线地区,强化乌军作战能力。美国援助乌克兰重武器(空战武器刚运到乌克兰,俄罗斯防空研究机构就起火)基辅攻坚战的失败,也对俄罗斯产生了三大影响。一是俄军最精锐部队进攻基辅,却兵败而归,不可能不影响俄军士气。二是战争拖长,俄军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包括军种配合不力,武器装备落后,信息化落伍,军粮过期,责任感缺失(尤其是海军)、tanfu等严重问题,也会影响大家对俄军战斗力的评估。于是有了三,西方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和政治军事围堵,都是越来越明目张胆,这更会增加俄罗斯的战略压力。扯了这么多基辅之战的内容,是为了更顺利的切换到接下来的顿巴斯决战。俄乌冲突是俄罗斯与西方大博弈的一部分,乌克兰只是战场之一。经济领域的博弈,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已经延伸到俄罗斯经济最核心的领域——石油天然气出口。当然,由于欧盟对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的依赖太大,欧盟40%的天然气和30%的石油来自俄罗斯,一时半会无法取代。但同时,俄罗斯也不敢失去欧盟市场,这是由能源市场正在滑向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大环境决定的(见
2022年4月22日
其他

美俄骑虎难下,中国何时下场?

世界各国普遍希望俄乌冲突早日和平解决。因为,俄罗斯乌克兰都是主要粮食出口国,俄罗斯还是主要能源出口国,俄乌的战争,美国为首的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严重干扰了全球经济的运行。但是,历史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俄乌冲突以及围绕俄乌冲突的各种博弈,反倒越来越激烈了。4月7日,美国参议院通过面向乌克兰的租借法案。上一次美国通过租借法案还是二战,最终帮助同盟国打赢法xi斯。也就是说,美国已经将俄罗斯定性为二战的德国日本,要打垮之。这非常符合苏联解体后西方对二战的宣传,西方媒体一直在鼓吹德国苏联联手发动的二战的舆论,现在快要过渡到苏联单独发动二战,德国也是受害者了。所以说,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美国参议院通过乌克兰租借法案美国如此侮辱挑衅,一向脾气暴躁的大毛熊是不能忍的。4月11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宣称,俄乌冲突是为了结束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好家伙,美国要打垮俄罗斯,俄罗斯要推翻美国,针尖对麦芒,美俄两家杠上了!以前推测的当下正处于旧秩序走向崩溃和新世界秩序逐步确立的历史进程(见
2022年4月15日
其他

俄乌冲突下一步该怎么走?

不知不觉间,俄乌冲突已经持续近40天时间。3月29日,俄罗斯防长绍伊古宣布,特别军事行动(即俄乌冲突)第一阶段主要任务已经完成,下一步俄军要集中精力“解放顿巴斯”。对于俄方的表态和俄乌冲突的形势,网络上众说纷纭,但大致分为两派,一派认为俄罗斯大获全胜,乌克兰损失惨重、元气大伤甚至土崩瓦解;另一派认为俄罗斯已到强弩之末,所谓的集中精力解放顿巴斯不过是“转进”,乌克兰将大举反攻。这两派观点截然对立,但说的似乎都很有道理。俄罗斯完成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根据俄军战报,乌军阵亡1.4万,负伤1.6万;俄军阵亡1351,受伤3825,战损比高达6∶1。俄军摧毁的乌军飞机、坦克和装甲车等,更是不可胜计。但根据乌军战报,俄军阵亡1.4万(是俄军公布的阵亡数字的10倍)。乌军不仅摧毁大量俄军飞机、坦克和装甲车,更击杀七八位俄军高级将领,其中军衔最高的是中将。据小道消息,俄军在乌克兰战场大约有二十多位高级将领,这等于俄军一个月就损失1/3的高级将领。俄乌都认为自己打的对方损失惨重,元气大伤,胜利指日可待,那到底是谁在撒谎?俄罗斯公布的俄乌冲突伤亡数据诚然,乌军战报肯定存在夸大其词,所谓歼敌一亿,虎踞基辅;但是俄军战报就不存在粉饰太平吗?因为俄军损失大量飞机坦克,阵亡众多将领,也都是事实。所谓,战报会骗人,战线不会。对比俄乌冲突爆发几天后的战线和几十天后的战线,就能发现并没有太大变化,仍然是围绕基辅、哈尔科夫和敖德萨等乌克兰主要城市展开争夺。俄军战线推进并不明显,乌军也组织过几场反攻并夺回一些地区。除了乌军主动放弃的赫尔松,俄军还没有从乌军手里夺取任何一个大城市,这一点非常尴尬。可以认为,俄乌战局已陷入胶着僵持拉锯状态。俄乌冲突第33天,战线变化似乎不太明显也因此,网络上戏称俄乌冲突为:开战前以为是海湾战争,一小时拿下制空权,三天平推全境;开战后发现是二战,钢铁洪流,闪电突击;打了几天发现是一战,战线拉锯,据点争夺;现在才发现是拿破仑战争,排队枪毙,古老装备登台。大家对俄乌冲突的战场表现,越来越失望。为什么自废武功的乌克兰能阻击迟滞世界第二军事强国俄罗斯的凌厉攻势?这主要是因为俄军存在两个重大缺陷,被乌军巧妙利用,对症下药。第一,俄军穷,打城市攻坚战所必需的制导导弹、察打一体无人机和电子侦察机等精确侦查打击武器太少甚至没有,俄军的通信设备也非常落后。或者说,俄罗斯误判战局,认为大军一出,乌克兰人就会箪食壶浆迎王师,以为就是场武装游行,因而战前准备严重不足。没想到等来的竟是场硬仗,乌军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弱。这一点不仅俄罗斯误判,全世界都误判。美国人认为基辅最多只能守4天,英国更是做好迎接乌克兰流亡zheng府的准备。英国劝说乌克兰建立流亡zheng府俄军要轰炸目标,需要飞行员开着战机中低空飞行,近距离肉眼认清目标后再投弹。美国援助乌克兰的武器装备中,就有专门克制中低空飞行战机的毒刺导弹,俄罗斯的苏-34轰炸机就是这样被乌军击落的。毒刺导弹几万美元,战机几千万美元,千比一的交换比!就是财大气粗的美国也吃不消。所以说,有些钱不能省,也省不了。俄军省了制导导弹、察打一体无人机的钱,就要多花战机的钱。美国援助乌克兰各种先进武器装备,专门针对俄罗斯短板俄军的通信设备也非常落后,很多都是民用产品,保密性差,很容易被拦截、破译和反定位。更奇葩的是,俄军通信竟然还要依赖乌克兰的电信网络,这就更容易被乌方监听。这也是俄罗斯不敢继续打乌克兰通信基础设施的重要原因,因为俄军也要用。很多俄军将领,就是因为通信设备太落后,因而被乌军拦截、破译和反定位,从而被乌军精准狙杀。俄罗斯通信设备落后且依赖乌克兰电信网络第二,俄军的战线铺的太长,兵力太分散,相互支援也不方便(俄军是外圈作战,路程长且路况差)。一开始,俄军是全面进攻,基辅、切尔尼戈夫、苏梅、哈尔科夫、扎波罗热、敖德萨等众多大城市同时开打。俄军总兵力弱于乌军,还要大规模分兵,导致每个城市都没有多少兵力,也就无法对城市进行合围和孤立。比如,西方到乌克兰的铁路,基辅到哈尔科夫、敖德萨等地的铁路,都没有中断。于是,西方支援的武器装备后勤补给,通过铁路公路等方式,源源不断的运进乌克兰,送达前线乌军手中。俄军都做不到围点,也就无法切断乌军后勤补给,进而打援。三国总理乘坐火车前往基辅,说明西方到乌克兰的铁路运输并未中断针对俄军城市攻坚能力弱的缺陷,乌军将战场设在城市,用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充当凭险据守的城墙和迷惑敌人的伪装。并且,乌军放弃一些城市,比如南部重镇赫尔松,收缩战线,集中兵力,在西方的援助下,坚守主要城市,以拖待变。战争时间拖长,对俄罗斯是非常不利的(见
2022年4月4日
其他

1932还是1962,2022年的印度如何抉择?

小胡子已经死去七十多年,但他的纳cui思想,至今却仍然“闪耀”着“光芒”,“指引”很多人“前进”。比如俄乌冲突中,盘踞在马里乌波尔的乌克兰“亚速营”,其思想、旗帜与德三(小胡子治下的德国)一脉相承;相对应的,俄罗斯则打出了苏联的旗帜,算是宿命的轮回了。离谱的是,乌克兰纳cui势力的幕后支持者,竟然有以色列。要知道,纳cui的最大受害者之一,可就是犹太啊。更离谱的是,纳cui的另一个最大受害者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其国内也有纳cui思想。你以为这就完了吗?远远没有。德三的几大死敌,犹太、苏联、大英帝国和美国,现在都在玩德三的纳cui思想。犹太人组成的以色列在支持纳cui,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乌克兰在玩纳cui思想,大英帝国皇冠上的宝石印度也在玩纳cui思想。这就是现实版的,屠龙者终成恶龙。德三的一众死敌都捡起德三的纳cui思想并奉为圭臬,离谱吗?不离谱。因为纳cui思想,本来就是民zu主义的终极形态。或者说,玩民zu主义走火入魔,结局就是纳cui。上述几个国家都接近民zu主义走火入魔,会产生纳cui思想,会支持纳cui思想,也就不足为奇了。说到民zu主义,就要先谈民族,先有民族再有主义。民族是近代兴起的概念,或者说工业革命之后兴起的概念。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在社会上混,必须与他人合作(抱团),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在古代,交通靠走,通讯靠吼,很多人可能连县城都没去过,生活的狭小区域内不是血缘为纽带的亲戚,就是地域为纽带的朋友,也就是以血缘和地域为标准,进行合作抱团。人们更看重的是家族(宗族),家族(宗族)是血缘和地域的综合体。所谓,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三年不上门,一般是相距太远,来往不方便,帮不上什么忙,感情也就淡了,所谓“远亲不如近邻”。就是古代的大一统王朝,也都有老家人组成的小集团,比如西汉之丰沛,东汉之南阳,隋唐之关陇,明朝之淮西,清朝之东北,地域观念在古代可谓根深蒂固。古代乡绅乘坐的牛车工业革命之后,一方面是工业化的需要,要求人离开祖居,前往陌生的城市;另一方面是科技的进步,人也可以前往遥远的异乡(见
2022年3月31日
其他

俄乌冲突的最大赢家竟是印度?

德国重新武装,欧盟能否涅槃重生?)。俄乌冲突的最大赢家,目前来看应该就是印度了。一方面,印度网民在美国媒体控制的外网(比如推特),狂刷“我支持普京”(I
2022年3月28日
其他

世界剧变前夜,各国将何去何从?

上一篇(宿命的轮回——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分析过,当下世界正处于旧世界秩序走向崩溃,新世界秩序逐步确立的特殊历史阶段,该阶段是机遇和危险并存。充满机遇是因为大国之间争斗白热化甚至爆发战争(包括经济战),无暇他顾,其它国家便有机可乘。充满危险也是因为大国之间争斗白热化甚至爆发战争,开战就需要有战场,沦为战场就只能自认倒霉。当下,俄乌冲突正在热火朝天的进行中,乌克兰已经沦为西方与俄罗斯博弈的主战场,下一个乌克兰会是谁?其实是东亚的日本与韩国。在全球地缘格局中,乌克兰与日韩的战略地位是等同的。世界三大工业区——西欧、北美和东亚,对标中国就是西南(成都-重庆)、河北(北京)和江南(上海-南京)。西南与江南之间,东西要冲是湖北(武汉)。这不仅是因为湖北夹在西南与江南之间,也是因为湖北人口众多、物产丰富且四通八达。西南得到湖北,总实力将翻番;凭借武汉九省通衢的优越地缘位置,南下湖南,东征江西,北击河南,便能孤立江南,最终统一南方。这就是三国时代,刘备要东征东吴,发动夷陵之战的根本原因,夺荆州,捣江东,变三国为南北朝。徐州和武汉在全国的地缘战略地位河北与江南之间,南北咽喉是淮海(徐州)。原因与湖北(武汉)类似,都是人口众多、物产丰富且四通八达。所以,徐州号称“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徐州地方,历来大规模征战五十余次,决定多少代王朝盛衰兴亡”。也因此,为了控制淮北,稳固大一统,徐州遭受巨大牺牲(见
2022年3月24日
其他

宿命的轮回——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这几年中国流行一个说法,叫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百年前,中国也流行一个类似的说法,叫做“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指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特殊历史阶段。从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周朝代商,实行分封制,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算起;到1840年鸦pian战争后,清朝被迫打开国门,中国进入近代社会为止,总共2886年的封建史,约等于三千年。中国近代史开端-鸦pian战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百年,是从哪一年算起?应该是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算起。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一战和二战是一个大历史阶段的两个小阶段。这个大历史阶段就是,英国主导的旧世界秩序(日不落治下的“和平”)走向崩溃,到美国主导的新世界秩序(美利坚治下的“繁荣”)逐步确立的历史进程。第一次世界大战区别在于,一战更侧重于旧世界秩序的崩溃,二战更侧重于新世界秩序的确立。拐点则是1932年英国推出“帝国特惠制”,英国从世界秩序的主导者自我降格为割据一方的诸侯,英国主导的旧世界秩序正式崩溃。英失其鹿,群雄共逐之,美国是最后赢家,1949年北约成立标志着美国主导的新世界秩序正式确立。1914年-1932年-1949年,18年+17年=35年。意料之外但情理之中的是,英国主导下的旧世界秩序,即日不落治下的世界和平,是被“自己人”颠覆,堡垒从内部攻破的。两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德国和日本,原先都是英国“离岸制衡”外交大战略的最主要棋子,是日不落帝国体系内的“自己人”,比如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英日同盟”。日不落帝国时代,英国的主要对手是法国(海权)和俄国(陆权)。法国一面在海上与英国全面争夺海外zhi民地(从北美到印度、从非洲到东南亚,英法全线贴身肉搏),一面整合欧洲大陆直接威胁英国本土(见
2022年3月21日
其他

俄乌冲突或推动两极化世界进程

不知不觉间,俄乌冲突已经持续20多天时间。相较于俄乌冲突自身,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欧洲和俄罗斯之间,围绕俄乌冲突的各种制裁与反制裁举措,将会永久且不可逆的伤害美国霸权。美国为什么要杀敌三千自损一万,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站在美国的角度思考。美国的当务之急是什么?就是重振制造业(再工业化),事关美国国本(见
2022年3月17日
其他

战火纷飞,乌克兰是自废武功吗?

不得不承认,刚分家的时候,乌克兰从苏联继承到的遗产是真心令人羡慕。乌克兰继承了苏联大约1/3的遗产,包括3594家军工与科研企业,超过300万相关行业技术人员,6500辆坦克,1500架飞机,350艘军舰潜艇,3000枚核弹,80万大军,当时的乌克兰号称是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的第三军事强国。辽宁号航母的前身瓦良格号就来自乌克兰可是这么优越的家底,怎么乌克兰却混成现在这幅熊样,别说经济发展如何,国土都沦为战场了?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先回答另一个问题。乌克兰仅继承苏联1/3的遗产,都有这么夸张,那苏联的家底该有多厚实?这么厚实的家底,苏联怎么还解体了呢?苏联解体相关的话题谈过很多,现在只谈与乌克兰相关的。在经济上,苏联的失败是苏联为核心的经互会产业分工体系崩溃的结果。苏联因为维度高寒,发展工业的成本非常高;再加上苏联要维系各版块的凝聚力,将产业分散在东西跨度长达一万多公里的各个城市中,这更加推高了苏联发展工业的成本。中低端产业直接面向普遍企业和平民百姓,更看重的是性价比,这点苏联工业体系不具备;高端产业面向国家级消费者,对价格不敏感,但是仰赖国际影响力(势力范围),所以高端产业是赢家通吃的行业(见
2022年3月14日
其他

德国重新武装,欧盟能否涅槃重生?

俄乌冲突的最大输家,目前来看非欧盟莫属。受俄乌冲突的影响,欧盟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价格大幅上涨,并传导至电力、化工和食品等众多行业,物价飞涨,nan民涌入,资本外逃,欧元汇率走低等等。欧盟40%的天然气和30%的石油来自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也都是重要的粮食化肥矿产出口国,欧盟又与乌克兰接壤,因此欧盟不可避免的遭受俄乌冲突的池鱼之殃。德国增加军费但是,危机,危险伴随机遇。俄乌冲突的最大输家欧盟,也存在抓住机遇,补齐欧盟的最大短板——军事力量孱弱,真正的成为世界一极,变身最大赢家的可能性。德国已经开始行动,今年德国要拨款1000亿欧元用于国防,这或许是德国重新武装和欧盟重整军备的标志。至于能否如愿,就要看俄乌冲突形势的变化,和欧盟主要国家的手腕了。平心而论,欧盟的硬件基础强于美国。欧盟有四亿多人口,比美国多一亿,更多的人口意味着承载更多的产业门类和分工环节,拥有更广阔的内需市场和更强大的竞争力(见
2022年3月11日
其他

俄罗斯或破釜沉舟,中国将何去何从?

上一篇(俄乌冲突愈演愈烈,世界将走向何方?)分析了,俄罗斯已经错过解决俄乌冲突的最佳时机,且骑虎难下了。一开始俄罗斯认为只要摧毁乌克兰主要军事设施,斩首主要顽固分子,乌克兰人就会在亲俄势力的带领下箪食壶浆迎王师,乌克兰便可传檄而定。于是,俄罗斯只派了小股部队(约两万人)入乌,主力部队(约十八万大军)却在边境原地待命,致使俄军战线推进缓慢,给了北约援助乌克兰的宝贵时间窗口。有了北约的武器装备援助和外籍兵团援助,乌军也鼓起了战斗勇气,乌政府也不会轻易妥协甚至投降了。截止目前,明确表态支持乌克兰,或者明确表态追随美国制裁俄罗斯的国家地区,已有二三十个,其中不乏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瑞士等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大国。支持乌克兰或制裁俄罗斯的手段更是五花八门,有援助乌克兰武器装备的,有援助乌克兰外籍兵团的;有制裁俄罗斯经济和金融的,还有制裁俄罗斯的猫的。不得不佩服,西方人的想象力真是丰富,制裁领域可称得上是无所不包,无孔不入了。俄罗斯的猫也被制裁(猫的天敌果然是狗)明确表态支持俄罗斯的国家地区,却只有白俄罗斯、叙利亚和委内瑞拉等寥寥数个国家,一只手就能数过来,还都是无足轻重的小国。当然,要是将没有制裁俄罗斯的国家地区(包括中国)也算作俄罗斯的支持者,那就有一百多个国家地区支持俄罗斯了。只是这样计算,美国就不乐意了。好家伙,全世界超过一半的国家都支持俄罗斯并反对美国,那美国这个世界老大是怎么当的,也太失败了吧,是不是该退位让贤啊?亚非拉国家纷纷表态拒绝参与制裁俄罗斯几十个对几个,优势在美国和乌克兰一方。既然优势这么大,至少美国和乌克兰在谈判桌上是不能输的;尤其是美国,否则怎么向国内外交待。即,乌政府不可能接受俄罗斯提出的去军事化和克里米亚归俄等“丧quan辱guo”条款,美国也不会允许乌克兰接受。也因此,乌克兰在俄乌谈判中更是狮子大开口,以至于网络上戏称乌克兰兵临莫斯科城下了。俄罗斯对乌克兰开出的三个条件乌军在外援到来的激励下产生了战斗勇气,乌政府也在外援众多的鼓励和逼迫下不会选择妥协甚至投降,这意味着俄罗斯设想中的武力打击+政治诱降,以最小的代价解决俄乌冲突的方案,已经基本失效。那么等待俄罗斯的,将是惨烈的城市攻坚战。所以说,俄罗斯已经错过了解决乌克兰危机的最佳时机。俄罗斯再想达成目标,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人员伤亡)和更多的时间(军费开支)。如果俄罗斯围而不攻,坐等乌军因弹尽粮绝而投降,也有可能导致战争时间拖长,军费开支飙升拖垮俄罗斯财政。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人也是难以琢磨的动物,谁也不能保证乌军中就没有硬骨头。所以说,战争是充满变数的领域,发动战争需慎之又慎,赌国运更不可取。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俄乌冲突已经持续9天时间,俄罗斯至少也砸进去上百亿美元的军费了。1991年的海湾战争,42天,美国就花费了5000亿美元,这还是1991年的5000亿美元。没办法,高科技战争就是烧钱的战争,令人眼花缭乱又数目繁多的各种先进装备,都是用钱堆出来的。所以现在都搞什么“师改旅”、“合成营”,缩小人员编制,说白了还是钱不宽裕。二十万大军,数百亿美元军费,俄罗斯要是没有取得太大的战果,是无法向国内外交待的。俄罗斯国内会认为成本与收益太不对等,于是反对声音此起彼伏。国外会认为俄军战斗力太菜,俄罗斯廉颇老矣,于是中立势力和亲俄势力纷纷弃俄投美,俄罗斯国内也会人心浮动;一旦形成连锁反应,犹如兵败如山倒,中国想救都救不了(见
2022年3月4日
其他

俄乌冲突愈演愈烈,世界将走向何方?

上一篇(俄乌冲突,普京兵行险着,俄罗斯豪赌国运)分析过,俄乌冲突是起点而非终点,美国为首的西方不能表现强硬则俄罗斯必定得寸进尺。俄乌冲突爆发的次日,即2月25日,俄罗斯称如果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俄罗斯将采取报复措施。芬兰和瑞典位于俄罗斯的西北方向,与俄罗斯前首都圣彼得堡隔海相望(圣彼得堡所在的涅瓦河口就是彼得大帝从瑞典手里抢来的)。先是西南方向的乌克兰,后有西北方向的芬兰瑞典,下一步俄罗斯是不是还要将矛头指向中东欧方向的波兰?俄罗斯不允许芬兰瑞典加入北约俄罗斯要求芬兰和瑞典不能加入北约,用意何在?其一,俄罗斯要乘胜追击,扩大战果。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的表现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硬(西方支持乌克兰的方式一开始竟是祈祷和灯光),这给了俄罗斯反攻的信心。退而求其次,俄罗斯要将芬兰瑞典话题做成筹码,用于俄乌冲突谈判,即俄罗斯用放弃芬兰瑞典交换西方退出乌克兰。再退一步,俄罗斯也是在警告欧洲各国,尤其是毗邻俄罗斯的波兰等中东欧地区(包括中欧、东欧和巴尔干半岛)国家,不要与俄罗斯作对。死对头格鲁吉亚表示不会参与制裁俄罗斯(受欧美对俄举措影响)西方表态“软弱”,俄罗斯得寸进尺,已经在西方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2月26日,波兰总理批评德国在对俄制裁方面过于“自私”,表示欧盟必须立即对俄罗斯采取严厉制裁措施。波兰是在指桑骂槐,看似是批评德国,实则是发泄对欧盟和美国的不满。因为俄罗斯已经将矛头指向芬兰瑞典,下一个目标恐怕就是波兰了。历史上,波兰曾三次被瓜分,现在俄罗斯又要打到家门口,波兰能不心急如焚吗?波兰批评德国对俄制裁“自私”虽然波兰也是北约成员国,理论上受到北约共同条款的保护,可这几年北约净是欺负弱小,碰到硬茬就急着撇清关系,比如这次北约处理俄乌冲突,谁知道下次会不会连成员国也卖了?再考虑到,波兰已经对欧美生出异心(见
2022年3月1日
其他

俄乌冲突,普京兵行险着,俄罗斯豪赌国运

2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总统令,承认“顿涅茨克共和国”和“卢甘斯克共和国”独立,并与“两国”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顿国”和“卢国”分别是乌克兰顿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的一部分(约占1/3的面积),两州合称为“顿巴斯地区”,位于静静的顿河下游西侧,属于东乌克兰范畴。消息传出,包括我在内的时政圈自媒体都信誓旦旦的表示这不过是八年前克里米亚危机的翻版,认为绝对不会爆发战争。却不料,仅仅过了三天,俄乌局势就急转直下,俄罗斯军队攻入乌克兰了。俄乌冲突地图更没想到的还在后面,原以为俄军兵强马壮,乌军文恬武嬉,加之乌克兰伶人总统泽连斯基尽失人心必定众叛亲离,乌克兰老百姓肯定箪食壶浆迎王师,网络上普遍认为俄罗斯仅用1小时22分就搞定了乌克兰,打破了八十年多年前小胡子创造的4小时速通丹麦(不是法国)之世界记录。但是,今天看新闻报道,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正在准备撤侨,这意味着中国认为俄乌冲突有可能长期化和残酷化。那么,后续剧情还会不会再反转?只能说,还未可知。中国做好乌克兰撤侨的准备俄乌冲突该怎么定性,是俄罗斯认为的自卫性质的“特别军事行动”,还是西方认为的动摇国际秩序的侵略战争,亦或是联合国定性的俄乌冲突?不得不说,俄乌冲突本质上是俄罗斯侵犯乌克兰主权与领土完整的侵略战争。俄罗斯承认顿卢两地独立,与八年前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没有本质区别,都是在公然侵犯乌克兰的主权与领土完整。而且,俄军已经兵临基辅城下,没见过自卫反击到人家首都去的(印度和越南:勿cue)。俄罗斯承认顿、卢独立但是,联合国又无法将俄乌冲突定性为侵略,因为俄罗斯作为五常之一拥有一票否决权,会否决将俄乌冲突定性为侵略的提案。也就是说,联合国无法将俄乌冲突定性为非法,那就自动默认合法了,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只能说一句俄乌冲突。这是联合国赋予五常的特权,五常可以合法的攻打任何国家。但前提是,你能打得过人家。不过,联合国确实没有将俄乌冲突定性为侵略,但也没有明文承认合法啊。法无禁止皆可为和法无授权即禁止,说的都有道理,就看你怎么选了。毫无疑问,掌握全球舆论霸权的美国为首的西方,肯定要定性为俄罗斯侵略乌克兰,进而率领世界各国声讨、制裁甚至讨伐俄罗斯。八年前就上演过这一幕,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美国带头制裁俄罗斯,俄罗斯GDP两年暴跌40%,卢布汇率半年腰斩,至今没有恢复到2013年的水平。克里米亚危机后俄罗斯GDP跳水既然大家觉得俄罗斯已经吃过一次大亏,而且亏到差点输掉底裤,应该不会重蹈覆辙。现在,俄罗斯承认东乌两地独立,再度侵犯乌克兰主权与领土完整,已经非常过分。但考虑到顿卢两地早在2015年就是实质性独立(乌克兰危机中常提到的《明斯克协议》),早已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俄罗斯承认独立不过是使其“名实相副”,并没有损害西方实际利益,西方应该能接受。可如果俄罗斯得寸进尺,甚至发动战争控制乌克兰,一定会引发欧美的强烈反击,对俄罗斯并不利,这是大家认为不会爆发战争的原因。另外,我个人的观点是,俄罗斯要“收复”乌克兰甚至恢复苏联势力范围,也应该是在东亚(中美)或中东(美伊)爆发战争之后,美军主力东调,俄罗斯再趁虚而入。普京认为西方违背美俄协议,五次东扩北约,欺骗了俄罗斯五次。但是,能欺骗两次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俄罗斯能被欺骗五次说明了什么?要知道,这五次中,可是只有一次是发生在叶利钦任期内哦。这就说明,普京是有意退让,高情商说法就是“韬光养晦”,目的是转移美国注意力(祸水东引),俄罗斯就能安心发展并随时趁虚而入趁火打劫。综上而述,现在俄罗斯突然对乌克兰动手,一定会增加俄罗斯在欧洲方向的战略压力。地球人都知道,乌克兰这种货色敢叫板俄罗斯,不就是依仗美国的支持吗。现在乌克兰被俄罗斯一顿胖揍,美国要是毫无表示,会寒了盟友的心,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美国的反击一定会极大的增加俄罗斯的战略压力,包括直接的压力,西方加大制裁俄罗斯的力度,重创俄罗斯经济;和间接的压力,北约增兵东欧和巴尔干等临近俄罗斯的国家地区,增加俄罗斯国防开支。欧美制裁俄罗斯重压之下,俄罗斯只能向中国求援(借钱)。包括但不限于向中国出口更多石油和天然气,加大从中国进口高科技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比例,在中亚陆地贸易通道(中欧班列)建设上向中国让步(比如连接中国-中亚的中吉乌铁路采用中国的标准轨距而非俄罗斯的宽轨轨距),放开西伯利亚和远东等地与中国的合作,使用人民币结算双边贸易,支持CIPS(人民币跨境结算系统)等等。再考虑到中俄之间差距悬殊的经济规模(中国GDP=8个俄罗斯)和产业结构(完整的工业体系PK严重偏科的原材料出口)。综而言之,俄罗斯会被中国“绑架”(见
2022年2月25日
其他

“崖山、明亡、元清”——征服中国的理论基础

站在敌人的角度思考一下,该如何打垮乃至征服中国?首先,中国的地缘结构非常完整合理,承载大部分人口经济的核心板块位于中央,四周不是崇山峻岭就是深海大洋,居高临下,凭险据守,易守难攻。其次,中国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战争潜力无穷无尽。一旦战争旷日持久,敌人必输无疑。第三,中国主体民族占据绝对优势,很难被分化瓦解,各个击破。最后,中国纵深广阔,山脉纵横,还能继续建立防线,抵抗到底。综上而述,只要中国不内乱的太离谱,外敌是不可能打垮甚至征服中国的。既然一个完整的中国很难被打垮,就只能想方设法让中国变的不完整,打破中国完整的地缘结构,即策动边缘板块脱离中国!比如,苏联成功策动外蒙古脱离中国,导致后来中苏交恶,苏联陈兵百万于中蒙边境,中国国内一片恐慌,国家被迫搞“大三线”建设,做最坏的打算。因为从外蒙古出兵,可以横扫整个中国北方,北方失守则南方也难保。如果内蒙古再丢失,北京就会变成前线。一旦北京丢失,华北平原就会门户洞开;且华北-东北陆地通道也会被切断,东北将变成“飞地”。蒙古高原威慑中国北方如果新疆丢失,中国西部会出现一个大窟窿,西藏将三面受敌。如果西藏丢失,青海和甘肃也会相继三面受敌,最后中国西部边境将退到黄河一线的兰州,那时的中国版图就很像秦朝版图了。那真可谓是,辛辛苦苦两千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左宗棠收复新疆除了国防领域的战略意义外,在经济领域,新疆更是中国陆权的核心板块。在海权上,中国天生不利,不远处就是所谓的“第一岛链”,后面还有“第二岛链”甚至“第三岛链”,层层封锁中国海洋经略。因此,中国只能通过陆权积攒实力,再发力海权,将层层封锁中国海权的岛链变成中国拥抱广袤大洋的跳板。但中国要发展陆权,看上去有很多通道,其实可用的只有一条,也就是新疆。新疆之陆权核心板块地位比如,中欧班列看似有东中西三条通道,但东通道是出满洲里口岸直接进入俄罗斯,中通道是出二连浩特口岸经外蒙古还是进入俄罗斯。俄罗斯的秉性大家都清楚,惯于趁火打劫,俄罗斯还不得利用垄断中欧班列中转站的优势狠宰中国?但现实却没有如此,这并不是俄罗斯良心发现,而是中国可以通过新疆进入中亚或南亚,进而连接中东、欧洲或非洲,完全绕开俄罗斯。尽管这些通道的运量还不能与俄罗斯通道相提并论,但如果俄罗斯要价太高,中国就会大规模启用这些通道。有没有,和用不用,是两码事。也正是因为中国能够搞陆权,所以美国也不得不在海权方面让中国三分,以免中国一门心思搞陆权从而边缘化海权,边缘化美国。这也是美国会在2001年允许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重要原因,陆权正在抬头,美国要将中国留在海权阵营;只要美国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就自动留在海权阵营了。内蒙古丢失,北京就是前线,东北也将孤悬。新疆丢失,中国西部边境将退到兰州。青藏高原丢失,中国连喝水都要看人眼色;且大后方四川盆地也会变成大前线,一旦东部出事中国将退无可退。到时候,在国防层面,中国将丧失战略纵深且无险可守,国防压力剧增。在经济层面,中国既不掌握海权,也不掌握陆权,当中国发展到一定高度,美国(俄罗斯)就会主动利用垄断海洋贸易通道(陆地贸易通道)的优势来控制中国进出口,打击中国经济。综合来看,中国的处境恐怕还不如印度。印度虽然陆地通道被巴基斯坦封死,还是在印度洋上的优势是得天独厚的(见
2022年2月22日
其他

准噶尔,一段中国人不愿意提及的历史

这几年,美国数次在新疆问题上抹黑中国,污蔑中国在新疆实行“强迫劳动”和“ZZ灭绝”。前者容易理解,2500万新疆人,大部分还是要劳动(工作)的,劳动是客观存在;只是是否被强迫,就见仁见智了,强迫是主观意识。因为,不劳动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则衣食住行就不能保障,人就不能生存,所以人必须要劳动。因此,认定所有劳动都是被强迫的,也不无道理。美国污蔑中国新疆存在所谓的“ZZ灭绝”但后者完全就是无中生有,空穴来风了。新疆确实有点乱,一小撮“独”“突”败类祸乱新疆,被社会主义铁拳制裁;但也只是一小撮人而已,完全达不到族群的标准,又谈何“ZZ灭绝”呢?其实,美国人口中的新疆“ZZ灭绝”,指的并不是共和国时期的新疆;而是260年前清朝时期的新疆,与准噶尔有关,是一段尘封的往事。提到准噶尔,大部分人的印象应该是新疆有个准噶尔盆地,石油重镇克拉玛依就位于准噶尔盆地西部;和清朝时期新疆有个叫准噶尔的部落叛乱,最终被清朝平定。其实,能知道清朝平定准噶尔叛乱就已经不错了,因为很多历史教材根本就不提准噶尔这三个字,遑论其它途径。准噶尔与清朝版图这并不是因为准噶尔无足轻重,实际上,在平定准噶尔叛乱的过程中,清朝版图翻了一番,从670万平方公里扩充到了1320万平方公里左右,海棠叶由此成型;就拿今天的中国版图来说,也有40%的领土与平定准噶尔叛乱有关,涉及新疆、青海和西藏三大省级行政区,准噶尔的重要性可见一斑!那为什么中国从官方到民间,对准噶尔三个字都讳莫如深呢?说到准噶尔,就不得不提曾经征服世界的蒙古帝国。蒙古帝国分裂为元朝和四大汗国,1368年明朝军队攻克元朝首都大都(北京),结束了元朝在中原的统治;元朝皇室贵族逃回蒙古高原,是为北元,1402年北元灭亡。北元灭亡后,蒙古部落东西分裂为鞑靼和瓦剌两大部分。注意,这个鞑靼与西方人口中的鞑靼不是一个意思,后者是蒙古-突厥系游牧民族的统称。明清时期的蒙古各部分布图瓦剌又名卫拉特,都是音译,本意是“森林之民”或“邻近者”。中国人非常熟悉瓦剌,是因为著名的“土木之变(土木堡之战)”就是瓦剌的杰作。瓦剌又分裂为四大部落——准噶尔、土尔扈特、和硕特和杜尔伯特,合称“卫拉特四部”。其中,土尔扈特部在明末迁徙到伏尔加河下游,在清朝中期东归,作为民族团结的典范至今受到歌颂。和硕特部在明清之际征服青藏高原,建立和硕特汗国。杜尔伯特部则追随准噶尔部,是后来的准噶尔汗国的核心力量。准噶尔部盘踞在新疆的北疆,准噶尔盆地因准噶尔部而得名,统治中心在伊犁河谷的伊犁。1678年,准噶尔部首领葛尔丹称汗,准噶尔汗国形成。1680年,准噶尔汗国南下消灭南疆的叶尔羌汗国,统一新疆。准噶尔汗国在国书中自称大元,有入主中原的野心,这必然与清朝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1688年,葛尔丹翻越杭爱山(位于蒙古国西部),征服喀尔喀部(外蒙古);然后兵锋南指,推进到距北京只有三百公里的乌兰布通,严重威胁到清朝的统治;1690年,乌兰布通之战爆发,拉开了清朝与准噶尔汗国之间长达70年的战争。盛极一时的准噶尔汗国准噶尔汗国是东亚和中亚游牧民族最后的辉煌和绝唱。强盛时期,准噶尔汗国向西征服中亚,向南兼并青藏,向北拳打沙俄,向东脚踢大清,版图达到700万平方公里,武功盛极一时;人口五百余万,精兵三十余万,聘请瑞典教官,进口沙俄武器,装备精良,兵强马壮,可谓中亚霸主。清朝与准噶尔汗国的战争持续了近70年(1688年-1757年),历经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代皇帝,从清朝初期打到中叶,最终清朝消灭准噶尔汗国。在漫长的战争过程中,清朝先后将外蒙古、西藏青海和新疆纳入统治,清朝领土几乎翻番,从670万平方公里扩充到1320万平方公里,完美的海棠叶版图至此成型。清朝与准噶尔的战争,使得清朝领土翻倍,海棠叶成型,并奠定了今天的中国版图(法理依据)。最值得称赞的,是将脱离中原王朝版图近一千年的西域(808年唐朝彻底退出西域,到1757年清朝收复西域,由于是“故土新归”,故而取名新疆),重新纳入版图。按理说,这样的战争应该被教科书大书特书啊,但为什么中国从官方到民间皆讳莫如深呢?大清海棠叶版图,为高山大洋所包裹,近似圆形,可谓完美首先要明确一点,准噶尔汗国是一个国家,这一点还是清朝自己承认的。1731年和通泊之战后,雍正皇帝与准噶尔签订条约,规定两国以杭爱山为国界,即清朝是以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来对待准噶尔汗国的。也因此,西方称清朝-准噶尔战争为“清准战争”,是国与国之间的争霸与征服战争。如果用古代的逻辑衡量请准战争,倒也没什么;但如果用近现代的逻辑来衡量清准战争,问题就大了。在现代国际体系之下,清朝消灭吞并准噶尔汗国,叫侵略,是帝国主义行径。一般认为,中国进入近代史的时间点是鸦片战争爆发的1840年。而清准战争结束于1757年,80多年后才是1840年,当然可以用古代逻辑来衡量。但是,第一,1689年清朝与沙俄签署《尼布楚条约》,这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缔结的第一份国际条约,而用条约来规范国家之间的各种关系,正是近现代国际体系的特点(见
2022年2月17日
其他

美俄相争,中国得利——霸权主义反噬美国

2022年虎年春节期间,中国至少是双喜临门:一是北京冬奥会的顺利开幕,二是中俄关系更加紧密,可谓虎虎生威。早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几个月前,部分美国政客就扬言要“外交抵制”北京冬奥(见
2022年2月10日
其他

为什么年味越来越淡,春节不热闹了?

以前,年味浓,春节热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多,二是充满期待。一是人多,生活在农村以及回农村老家过年的人应该深有感触,以前春节出去拜年,叔伯姑嫂兄弟姐妹子侄聚在一起,多达数十人,成群结队浩浩荡荡,走街串户拜大年。二是充满期待,逢年过节,尤其是春节这个第一大节日,通常意味着得到新衣服、新书包、新文具、新玩具,吃上几顿好饭菜(多吃几口肉),上述景象主要还是发生在农村。可以说,年味浓淡与否,春节热闹与否,主要还是曾经生活在农村,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感触最为深刻。壮观的农村春节拜年场景现在,年味越来越淡,春节也有些冷清,主要还是表现在这两个方面:人少了,也不再那样期待甚至有些恐惧节假日了。一是人少了,以前一起春节拜年的伙伴,很多都定居并留在城市过春节了。二是不再像以前那样期待过年了,是因为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新衣服、新书包、新文具、新玩具随时可以获得;在一些地区,逢年过节亲戚聚餐时,大家更喜欢找青菜吃,这与以前截然相反。甚至有些恐惧节假日,是因为“害怕”被问及“工资”、“结婚”、“孩子”等“沉重话题”,有种想逃避的感觉。这真应了那句歌词:越长大越孤单。2000年,中国城市化率为36.2%,城市人口约4.6亿;2021年,中国城市化率为64.7%,城市人口约9.1亿,二十年间城市人口增长约一倍。考虑到城市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国策造成的低生育率以及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带来的低生育率(见
2022年2月7日
其他

波黑分裂,波兰美国关系恶化,东欧又要剧变?

两则新闻:一则与美国俄罗斯有关,2021年12月10日,因不满波黑加入北约,波黑两大实体之一的塞族共和国决定脱离波黑,并得到俄罗斯支持,波黑面临分裂。另一则与中国美国相关,据波兰通讯社报道,波兰总统杜达将出席北京冬奥会,理由之一是波兰美国关系恶化。东欧、中欧和巴尔干半岛合称为中东欧地区,曾是苏联势力范围(苏联的卫星国),因而又被称为新欧洲(区别于法国德国等冷战时期北约阵营的老欧洲)。波黑位于巴尔干半岛,波兰在东欧,都是中东欧地区的国家,这是两则新闻存在的共性之一。波黑位于欧洲火药桶巴尔干半岛的中部偏西地带,曾是南斯拉夫的一部分,首都是著名的萨拉热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就是塞尔维亚青年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太子费迪南。巴尔干之所以是火药桶,是因为巴尔干在地缘上处于中欧奥匈帝国(天主教)、东欧俄罗斯帝国(东正教)和中东奥斯曼帝国(绿教)的交汇处,是三大帝国两大宗教三大教派交锋的最前沿。三大帝国争霸与巴尔干火药桶形成波黑就是mini版巴尔干,波黑由两大主体三大民族构成,即塞尔维亚族组成的塞族共和国,与克罗地亚族穆(绿教)族联合组成的穆克联邦,共同构成波黑。塞尔维亚族是南斯拉夫人,与俄罗斯为首的东斯拉夫人“五百年前合是一家”,代表俄罗斯在波黑的地缘影响力。克罗地亚族信奉天主教,北接匈牙利(奥匈帝国的匈),西与意大利隔海相望,代表西方在波黑的地缘影响力。穆族就不用多说了,与奥斯曼土耳其有关系。波黑的格局是穆克联邦对峙塞族共和国,正好是冷战时期以及冷战前后,西方土耳其联手对抗俄罗斯(苏联)的宏观国际局势在波黑的微观折射,难道是巧合?波黑形势图:穆克联邦对峙塞族共和国因此,波黑要加入北约,遭到塞族共和国反对;塞族共和国要脱离波黑,得到的也正是塞尔维亚和俄罗斯的支持。俄罗斯支持塞族共和国并不奇怪,奇怪的是俄罗斯的支持能发挥作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在中东欧地区的影响力就一直处于萎缩和后退的状态。截止目前,绝大部分中东欧国家已加入北约和欧盟,只剩下白俄罗斯和塞尔维亚还算俄罗斯小弟,而这两个国家多少也是自身难保(见
2022年1月24日
其他

哈萨克斯坦与中国的一些渊源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五国中块头最大的一个,中亚五国和中国新疆在古代合称“西域”。在当代,关于中亚的范围界定上,有一种观点也是中亚五国+中国新疆=中亚。这么说也是道理的,因为在气候、地理、地缘、民族、宗教、文化等方面,中亚五国和中国新疆确实是高度雷同。比如,中亚五国的主要民族,基本都能在中国新疆找到对应。哈萨克的本意是“避难者”,哈萨克斯坦的低智商说法就是“难民营”。中亚干旱少雨,地形以沙漠为主,人口经济承载力极低;中亚最好的地方是中间偏东南的三大盆地——伊犁河谷、费尔干纳盆地和塔吉克盆地(阿富汗)。历史上,争霸中亚的主角,也分别来自东面的东亚和南面的西亚。综上而述,无论中亚内部势力还是域外势力,争夺的焦点都在东南方向的三大盆地。见
2022年1月17日
其他

乌克兰危机——俄罗斯的锥心之痛

俄罗斯有两个龙兴之地,一个是现实中的,血缘和民族上的龙兴之地——乌克兰;一个是虚拟中的,宗教和文化上的龙兴之地——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东罗马帝国首都)。基辅罗斯曾经叱咤东欧的罗斯国(882年-1240年)是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个民族共同的祖先,因其定都于基辅,故而又被后世称为基辅罗斯。基辅罗斯的核心区是乌克兰,基辅是乌克兰首都,所以乌克兰也自称罗斯正统,还想要回“俄罗斯”这个国名。俄罗斯的正确叫法就是罗斯,只是蒙古人按照自己的语言习惯,翻译成了俄罗斯,并一直沿用至今。2018年,白俄罗斯还要求中国将其官方译名改成“白罗斯”。俄罗斯的东正教信仰、双头鹰国徽和皇帝称号,则来源于史上最超长待机的帝国——东罗马帝国(395年-1453年),因首都君士坦丁堡原名拜占庭,又被称为拜占庭帝国。东正教是东罗马帝国的国教,双头鹰是东罗马帝国的国徽,皇帝(沙皇)称号也是“继承”自东罗马帝国。读近代史时,很多人可能会奇怪,为什么奥匈帝国(哈布斯堡王朝)、俄罗斯帝国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是皇帝,而英国、法国、西班牙、荷兰和意大利等国的君主却是国王?其实这与中国类似,皇帝具有正统性和唯一性,国王却可以有很多。欧洲所有的皇帝称号(与皇帝类似的称号,毕竟皇帝一词是中国专利,其它地区的皇帝称号都是意译),都要追溯到罗马帝国。罗马帝国分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东罗马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亚嫁给了俄罗斯大公伊凡三世,俄罗斯由此接过东罗马帝国的法统,索菲亚的孙子就是俄罗斯首任沙皇伊凡雷帝。查理曼帝国的分裂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教皇加冕法兰克王国国王查理为“罗马皇帝”,诞生“查理曼帝国”;查理曼帝国三分,其中之一的东法兰克王国后来演变为德意志王国,罗马教皇又加冕德意志王国国王奥托一世为罗马皇帝,诞生神圣罗马帝国;神罗带有浓厚的德意志色彩,所以也是德意志第一帝国,奥地利和德国的皇帝称号便是来源于此,德奥接手的是西罗马帝国的法统。罗马教皇后来又加冕拿破仑为皇帝,这就产生冲突了,法兰西和德意志都自称正罗马旗,就必须辨明真伪,这也是拿破仑要解散神罗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神罗是德意志诸国合纵抗法的一个平台)。扯远了,回归正题。无论是现实中的、血缘和民族上的龙兴之地乌克兰,还是虚拟中的、宗教和文化上的龙兴之地伊斯坦布尔;现在都不在俄罗斯手中,伊斯坦布尔更是从未落入俄罗斯手中过,以世界大国自诩的俄罗斯,该有多么的脸面无光,俄罗斯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会受到多么沉重的打击?俄罗斯的老队友印度,也与俄罗斯“同病相怜”,印度的龙兴之地印度河流域,现在是巴基斯坦领土,且已“绿化”。第十次俄土战争虽然俄罗斯作为最大最强的东正教国家理应是东正教诸国的盟主,虽然俄罗斯自称延续东罗马帝国法统并一直寻求融入欧洲,却一直得不到对方认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俄罗斯没有令大家信服的功绩。东罗马帝国被奥斯曼帝国消灭,俄罗斯只有消灭奥斯曼帝国这个“杀父仇人”,夺取伊斯坦布尔,才能成为大家信服的欧洲国家和东正教盟主,否则欧洲人眼里的俄罗斯永远是斯拉夫“蛮夷”。所以,俄罗斯一定要死磕奥斯曼土耳其,两家鏖战三百年,俄土战争就有十二次之多。为什么俄罗斯要信东正教,娶东罗马公主,扛东罗马大旗;而不是信天主教、新教或绿教,扛其它大旗?答案是利益,这是由俄罗斯的国家战略所决定的。北面是北冰洋,没有多少油水;西面是开辟新航路和工业化后的西欧强国(英国、法国、西班牙、荷兰和普鲁士等),扩张阻力太大;东面的亚洲距离俄罗斯核心区(彼得堡-莫斯科-伏尔加一线)太远且沿途基本都是难以通行的沙漠或冻土地带;因此,俄罗斯的主要扩张方向就是南下。地理地缘贸易与俄罗斯的南下战略南下有很多好处:一是扩张阻力小一些,南下要对付的主要是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而且奥斯曼帝国还被欧洲围殴。二是距离主流海权更近,出黑海后就进入地中海,地中海沿岸人口经济更多,而且地中海更是亚欧非海洋贸易的主干道之一。相较而言,北面的北冰洋和西面的波罗的海,都是海权的边缘地带,沿岸人少粮缺,也不是国际贸易干道所在。俄罗斯南下扩张要经略的地区,无论是黑海沿岸、巴尔干半岛、安纳托利亚高原还是地中海沿岸,以前都是东罗马帝国的势力范围,大多信仰东正教。控制上述地区的奥斯曼土耳其更不是好对付的,俄罗斯必须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方能有胜算,取得东罗马遗民和东正教徒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所以,除了高举东罗马大旗外,俄罗斯还高举斯拉夫大旗,因为巴尔干半岛的主体族群也是斯拉夫族。相对应的,奥斯曼土耳其也高举突厥大旗,联合中亚的游牧民族,东西夹击俄罗斯,也令俄罗斯后院起火(见
2022年1月13日
其他

哈萨克斯坦暴乱,兼谈美(英)俄“世仇”

中国与俄罗斯的共同邻国,与中国西北地区(新疆)接壤,中欧班列(陆权)的核心板块,中亚块头最大的国家哈萨克斯坦,爆发抗议示威活动,进而演变成骚乱和带有“空不袭击”性质的全国性暴乱,哈萨克斯坦政府已邀请国际力量介入。这次的哈萨克斯坦暴乱可谓事前毫无征兆,有种平地一声雷的感觉,印象中的哈萨克斯坦是个比较稳定的国度。当然,考虑到哈萨克斯坦有上述的那么多buff加持,发生暴乱也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了。液化石油气涨价引发哈萨克斯坦变乱哈萨克斯坦暴乱的起因是1月1日哈萨克斯坦政府上调液化石油气价格,从每升0.9元上涨到1.8元,然后就引发了示威抗议,最后演变为全国性暴乱。这个起因有点眼熟啊,因为革命老区法国的“黄马甲”运动的导火索,也是油价上涨。这本来也没什么,这年头,一个国家发生抗议示威、骚乱或暴乱什么的,已司空见惯;相反的,一个国家能保持稳定,才稀奇。全球性不稳定的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现行版本的全球化存在的根本性缺陷(见
2022年1月7日
其他

土耳其工业化之坎坷,兼谈中国错失工业革命

上一篇(工业基地的变迁与资源型城市的“新生”)分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需要平坦的地形。这是因为铁矿石和煤炭的单位价值低,对运输成本都极为敏感。西欧之所以首先爆发工业革命,是因为英法德俄等国都是平原地形为主,还大量挖掘运河打通水运网络以降低运输成本;铁矿煤矿等储量丰富且露天分布(分布在地表或浅层),采掘成本也非常低。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很多工厂都是直接设在矿山或煤田附近。大规模工业化需要天量的廉价的资源(铁矿)和能源(煤炭),当时只有西欧具备。原先的世界主流文明地区中,奥斯曼帝国(土耳其,代表南欧和北非)和萨法维波斯(伊朗,代表西亚和中亚),都是高原山地地形,资源深埋地下,道路崎岖坎坷,采掘和运输都非常困难。印度就无需赘言了,工业化需要大范围组织人力物力资源,而印度为代表的热带文明的文明进化路线趋向于一盘散沙,两者截然对立。详情见
2021年12月31日
其他

工业基地的变迁与资源型城市的“新生”

本来想接着写土耳其等国的工业化进程的,写着写着还发现需要“铺垫”。历史圈和科技圈都非常有名的“李约瑟难题”:古代中国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近代中国?其实,这不是中国一家存在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通病”。作为古典时代的世界主流文明区,大清(中国,代表东亚)没有发生工业革命,萨法维波斯(伊朗,代表西亚和中亚)、奥斯曼帝国(土耳其,代表中东北非和南欧)和莫卧儿帝国(印度,代表南亚),也都没有发生工业革命,四大帝国几乎同时沦为“病夫”。所以,李约瑟难题的正确表达应该是:农业时代的主流文明地区,为什么没有发生工业革命?或者说:农业时代的蛮夷之地西欧,为什么最先发生工业革命?古人云:百里不贩樵(木柴),千里不贩籴(粮食)。因为木柴和粮食都是单位价值很低的物品,单位运输成本太高,长途运输后不具备竞争力。比如,现在的小麦市场价是1.43元/斤,一袋小麦大约100斤,共值143元。如果是一袋芯片,估计能值几十万元。同样是143元的运费,小麦相当于价格翻番,而对每颗芯片的影响就是毛毛雨了。古代战争的后勤补给,大部分粮草其实都消耗在运输途中了。比如明朝万历三大征之一的宁夏之役,运输价值几十万两白银的粮草,运输成本却高达几百万两白银。第一次工业革命说白了就是将铁矿石和煤炭两样资源结合起来。不论制造蒸汽机、铁路货车、铁甲战舰,都需要钢铁,而钢铁的主要原料是铁矿石;无论驱动蒸汽机运转还是冶炼铁矿石为钢铁,都需要燃烧煤炭。但是铁矿石和煤炭都是单位价值很低的物品,在工业革命初期,物流运输成本仍然居高不下;而且,很多铁矿石和煤炭藏于深山埋于地下,采掘成本也非常高。铁矿煤炭分布与欧洲工业革命形势西欧的优势就在于,铁矿石和煤炭储量都非常丰富,而且很多都是露天存在,采掘成本非常低;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国都是平原为主,再加上各国挖掘的运河体系,使得运输成本也非常低。储量非常丰富,采掘成本和运输成本都很低,正好符合大规模工业化所需要的天量的廉价的资源和能源。其它地区,比如伊朗和土耳其,都是高原山地为主,采掘成本非常高,运输成本也高;就算将工厂设在矿产或煤田旁边,还要面临山区缺水和制成品运输成本仍然居高不下的困境。德国鲁尔工业区综上而述,第一次工业革命需要丰富的资源储量和平坦的地形,工厂倾向于就近设在矿山或煤田旁边,目的都是为了降低物流运输成本。英国的曼彻斯特,德国的鲁尔区,中国的东北工业基地,都算是依矿山傍煤田而兴起的。可以说,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工厂(工业基地)设在农村(资源能源采掘生产基地)。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铁路火车、公路汽车、轮船等的发明、改进与普及,运输成本越来越低,工厂可以不必拘泥于矿山煤田周边,这是其一。其二,随着上述产品的发明和改进,上述产品的制造难度也越来越大,一是需要越来越多种类的资源参与,包括铜、铝、镁等,而不单单只需要铁矿石了;二是产业门类的增加,产业分工的细化,需要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参与。这就需要一个吸纳各类资源(包括人力资源)都非常方便的“十字路口”,也就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的城市,作为工业基地。目的同样是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只是不再单独对某样资源降低运输成本,而是要考虑综合物流运输成本。可以说,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工厂(工业基地)迁到了城市(交通中心)。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家庭消费开始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取代了之前的国家和企业消费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包括蒸汽机内燃机、铁路火车、轮船、武器装备,都是国家和企业为主要消费者。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电话电报电视、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脑手机等,都是大众化平民化的商品。相对于国家和企业消费的漫长性和稳定性,家庭消费具有快和变的特点。比如企业购置一套机器设备,从下单预付定金到拿到货,往往要经历几年时间,此为漫长性;在这套机器设备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更新,直到不能继续改进,或落伍,才会淘汰,此为稳定性。老百姓可没有国家或企业的耐心,等上几年时间,而是要求立刻拿到货使用,是为快;家电等旧了坏了落后了,很多人会选择换新,而且新的与旧的未必一脉相承,很多时候就是要换换口味,是为变。这使得,企业必须尽可能贴近市场,以便于最短时间交货到消费者手中,并第一时间捕捉到市场需求(潮流)的改变并跟进调整转型。除了距市场最近(人口多市场大)之外,大城市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可以布局更多的产业门类、分工环节和劳动力数量。因为商品是越来越精密和复杂的,就需要越来越多的产业门类、分工环节和劳动力数量。详情见
2021年12月28日
其他

苏联解体三十周年有感

1991年12月26日,苏联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正式解体。因为苏联的光芒太过耀眼,红色灯塔,两极之一;所以大家更喜欢从戈地图、勋章帝和及叶利钦身上找原因。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则有一套通用模板,什么大国沙文(霸权主义)、体制僵化、贪无肤白、经济失衡、改革不当、思维混乱等等。之所以谓之为“通用模板”,因为上述问题存在于任何一个大国的末期,甚至包括末期。如果拿掉苏联的超级光环,放之于俄罗斯历史,就能发现,苏联解体不过是俄罗斯的周期律又一次发作而已。俄罗斯毗邻工业革命发源地西欧(英国、法国),俄罗斯也一直学习效仿西方。一开始俄罗斯的学习成绩还是很不错的,甚至一度占据上风。俄罗斯是打败拿破仑的主力之一,又多次出兵帮助欧洲各国“平乱”,因而被誉为“欧洲宪兵”,即“欧洲秩序维护者”。然后就逐渐跟不上西方节奏,落后于西方了。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俄罗斯惨败于英法联军。克里米亚的惨败暴露出俄罗斯的体制和工业存在严重问题,于是有了后面的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改革。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的农奴改革与美国的南北战争同时期,改革内容也存在诸多共通点,俄美甚至还互相帮助(俄罗斯海军舰队开进纽约和旧金山,帮助林肯镇场子)。但是后续发展却大相庭径,美国在1894年超过英国,成为全球最大工业国;俄罗斯则又混成了帝国主义的薄弱链条(为什么要说“又”呢),在一战中崩溃(1917年)。后面就进入我们熟悉的苏联时代,先是变的非常强大(两极之一),然后又混成薄弱链条(苏联解体)。都说中国存在王朝周期律,其实俄罗斯也存在工业化周期律。这也是很多人认为俄罗斯会再次崛起的重要依据,因为俄罗斯历史就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崩溃→改革→强盛→崩溃,循环往复。只是,这次就未必走运了,因为时代变了。当下,中国北方已经进入冬季,很多地区更是大雪纷飞,大家或是冻的瑟瑟发抖,或是躲在房间里取暖。无论人、机器设备还是铁路公路,在适宜的温度环境下,才能正常工作。冬天太冷,冬季太长,取暖费就会居高不下;同理,夏天太热,夏季太长,降温费就会居高不下。工业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各个环节的取暖费(降温费)叠加起来,成本就会非常高昂。因此,工业国大多位于温带。冬天的城市俄罗斯靠近北极圈,比中国最冷的地方东北地区,还要冷。俄罗斯在北冰洋沿岸的很多城市,温度甚至能低到零下60℃。在如此寒冷的严寒地区搞大工业,成本必然是居高不下的。一开始还行,是因为工业化初期以模仿(抄袭、山寨)为主,直接借用先发工业国的成果,不用负担研发改进成本。然后逐渐出问题,是因为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工业体系越来越复杂,参与分工的环节越来越多,取暖费叠加的越来越高;再加上自己也需要投钱来研发改进,成本越来越高,产品逐渐丧失竞争力;没有后续资金进行研发改进,工业体系就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拿破仑征俄失败俄罗斯的幸运在于,当时的欧洲还是“七雄争霸”格局,忙于内讧,大国相互牵制,没有余力彻底干掉俄罗斯;俄罗斯的东面(中亚、东亚)和南面(中东)又都是落后的农牧业区,俄罗斯可以“失之西隅,收之东榆”,西北损失东南补,积蓄力量进入下一个“工业化周期”。但是,现在的俄罗斯已经不存在“失之西隅,收之东榆”的战略空间,反而面临被群殴的巨大风险(比如苏联),一旦衰落,恐怕会“尸骨无存”。工业品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面向普通消费者(包括个人和企业)的中低端产业产品,一类是面向国家(地区)消费者的高端产业产品。前者就不列举了,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中低端产品更看重“性价比”,对价格极其敏感,毕竟有矿的人家或企业并不多;后者包括武器装备、铁路火车、大飞机等,高端产品更看重国家影响力(势力范围),对价格相对不那么敏感。苏联工业成本高昂,所以中低端产业,或者说“轻工业”,就一言难尽了。苏联轻工业一言难尽到什么地步?举几个例子,其一,朝鲜战争结束后,苏联援助中国工业化(156个项目),几年后中国工业就能反哺苏联工业了,那时中国工业体系可是刚刚起步。其二,二战时期美国援助苏联的汽车生产线,直到苏联解体,竟没有一丝一毫的改进,而同时期的美国汽车产业都更新换代多少次了。其三,苏联也尝试过“代工”,结果质量不如原版,价格还比原版贵。其它国家走代工带动工业化路线时,先不论质量如何,至少价格远比原版便宜,存在较强竞争力,代工路线才能走得通。详情见
2021年12月26日
其他

掉进中等收入陷阱,土耳其或将加速“向东看”

最近一段时间,土耳其又名扬天下了。但不同以往的是,这次并不是土耳其扣了谁的船,打了谁的飞机,出兵到哪个国家,伸手进哪个地区,惹怒了哪位大佬,得罪了哪位强权;而是土耳其自己成为了大新闻,土耳其的金融和经济,崩了。土耳其通胀率超过20%,土耳其里拉兑美元贬值超过66%,土耳其股市多次触发熔断。由于埃苏丹的救市策略过于特立独行,以至于市场上诞生了一个新名词“埃尔多安经济学”。土耳其金融市场动荡上一个以国家领袖名字命名的经济学,还是十年前日本的“安倍经济学”。在“安倍经济学”的指导下,仅用一年时间,日本GDP就从6.2万亿美元“反向增长”到5.2万亿美元,创下了和平时期主要国家GDP的最大跌幅之“吉尼斯世界纪录”。土耳其的经济结构与金融体系都存在严重问题,且存在内在关联。土耳其的经济结构类似越南,尚处于“代工”阶段,也就是进口零部件,组装为成品出口,当流水线工人赚加工费的阶段。这有什么问题吗?当然有问题了,代工是工业化的第一步,土耳其作为一个工业化至少100年的国度(从1923年现代土耳其诞生算起),竟然还卡在第一步,简直是咄咄怪事。代工阶段是技术含量最低,对人工成本(工资)最敏感的阶段,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存在于这个阶段。人工成本过高会造成组装费上涨,商品竞争力下滑,制造业外迁,失业增加等等,这是其一。其二,中等收入阶段,老百姓手里有不少钱,对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用电器有很大的需求,会影响外汇收支。比如,进口100亿美元的零部件,组装的成品价值110亿美元(很多人认为10%的增幅太低了,其实这已经是往高了算了)。如果自己消费20亿美元,就只能出口90亿美元,从而陷入贸易逆差。所以,要出台“出口退税政策”,鼓励企业出口创汇。随着国产替代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零部件自产,进口规模逐渐下降到90亿、80亿、70亿等。一来可以攒下更多外汇,用于引进技术设备和进口原材料;二来可以将更多的商品留给本国人民消费,分享发展福利。土耳其尚处于代工阶段,没有实现多少国产替代,生产能力仍孱弱;消费需求却旺盛,最高时土耳其人均GDP达到了1.26万美元,接近中高等收入经济体的门槛;又没有石油天然气、粮食肉类等拳头产品创汇弥补,这使得土耳其常年贸易逆差,根本攒不下外汇储备。2017年,土耳其进出口总额还不到4000亿美元,贸易逆差竟然接近800亿美元。为了维持进出口正常运行,土耳其只能大量借美元外债。但因为常年贸易逆差,攒不下外汇,只能不断的借新债换旧债,外债规模越来越惊人。因为常年贸易逆差,还债能力弱,土耳其就只能服下美国开出的“金融开放、市场自由和经济私有”等剧毒药方,换取美元贷款。这使得土耳其的金融和经济,受到外部世界(美国)的影响很大。土耳其进出口情况相较而言,泰国、马来西亚等国,至少还是贸易顺差,还能攒下外汇储备。第一,手里有外汇,心里就不慌,面对美国降息诱惑大家借美元时(详情见
2021年12月23日
其他

央企合并、总部外迁,新时代的号角

近些年来,国企尤其是中央国企(央企),整合(包括合并与重组)速度明显加快,并伴随着众多央企总部迁出北京。这有点走回头路的感觉,因为一二十年前,也就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前后,中国进行过一场轰轰烈烈的国企拆分,美其名曰“反垄断”。现在又将众多已拆分的国企合并回去,比如2015年南车北车重新合并为中车,这会不会造成市场垄断,威胁经济正常运行?须知这两年,反垄断已经成为潮流;尤其是互联网领域的垄断,更是人人喊打。详情见
2021年12月20日
其他

立陶宛的博弈,折射欧盟的结局

公然插手台湾问题,助纣为虐,踩中国红线的立陶宛,走到政府全体辞职的前夜了。因为白俄罗斯钾肥运输问题,立陶宛外交部长和交通部长已经先行双双辞职了。从11月18日,立陶宛不顾中国严正抗议和反复交涉,允许台湾当局设立所谓的“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到现在面临政府全体辞职的窘境,还不到一个月时间。立陶宛政府或许将全部辞职面对立陶宛的挑衅,中国立刻予以坚决反击。综合各方信息来看,中国的反击措施效仿了美国“长臂管辖”之“先进经验”。据称,含有立陶宛企业生产制造的零部件等的商品,不允许进入中国市场。这套玩法跟美国制裁华为的招数神似,只不过现在中国用来教训美国走狗立陶宛,这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效果肯定是立竿见影的,因为这套玩法是美国上百年经验教训的总结,又经过了无数次实验的修正和改良,是美国“智慧的结晶”。立陶宛踩中国红线据称,跨国企业纷纷取消与立陶宛企业的合作。立陶宛总人口还不到三百万,相当于中国的中等地级市规模,这决定了立陶宛工业体系必然与全球产业链深度融合,严重仰赖出口。而中国既是世界工厂(工业基地),又是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之一),立陶宛工业不可能不与中国产生交集。一个不到三百万,一个超过十四亿,是很容易做出选择的。如果更进一步,中国要求跨国企业二选一,凡是与立陶宛存在经济联系,就不能与中国存在经济联系(包括使用中国企业生产制造的零部件和专利,在中国加工组装,在中国市场销售等),那立陶宛估计只能退回农牧业时代了。甚至,就连农牧业也只能回归“原始”的“刀耕火种”,因为化肥、农药等也都有可能与中国产生交集。之所以还没走到这一步,是因为中国仍然给立陶宛留了重新做人的机会;如果立陶宛仍然死不悔改,中国就只好送人送到西了。这个结果,立陶宛事前应该已经预料到了。立陶宛的底气是本国人口还不到三百万,美国随便拔一根腿毛就能补偿。但是,立陶宛还是失算了,魂牵梦萦的美国腿毛并没有到来。美国确实“嘉奖”立陶宛的“反华有功”了,只不过给的是6亿美元的信贷额度,也就是立陶宛可以向美国贷款6亿美元。毫无疑问,是商业性质的贷款。这种嘉奖和补偿可谓毫无用处,立陶宛缺的不是获得资金的渠道,缺的是转化资金的市场。白俄罗斯钾肥事件引发立陶宛政局震荡立陶宛非但没有从老油条美国身上榨出油来,捞到切实的补偿;反而被美国趁火打劫,美国不允许白俄罗斯钾肥使用立陶宛的铁路运输和港口出口,仅此一项就会让立陶宛铁路公司年损失超过6000万欧元。6000万欧元的数目看上去并不大,可是立陶宛人口还不到三百万呢。这就是直接导致立陶宛外交部长和交通部长双双辞职的白俄罗斯钾肥事件。中国已经得罪了,现在又要得罪白俄罗斯和进口白俄罗斯钾肥的众多国家地区,结怨越来越多,损失越来越大;更为忧虑的是,美国趁火打劫的底气就更加充足了,至少立陶宛得罪的这一大堆国家地区是不可能帮立陶宛了。美国已经指望不上,立陶宛只能去求欧盟了。很多人认为立陶宛是想将欧盟拖下水,这话并不全对,因为立陶宛确实没有其它路可走了。不要说美国不想帮立陶宛,就是美国想帮,恐怕也无能为力。要美国直接补偿立陶宛,扩大立陶宛商品在美国的出口,那因此而损失市场的国家、地区和企业肯定会不高兴,也包括美国自家的企业,而立陶宛的分量怎么能与它们相提并论呢。要美国直接给钱,美国现在还缺钱呢,否则美国也不至于卸磨杀驴。要美国向中国施压,要求中国不得打击立陶宛,要是美国有这个本事,还至于直到今天中美还在谈吗?高智商的说法是中美还在谈还能谈,低智商的说法是中美至今没有谈拢,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的区别。立陶宛要求欧盟干预硬的不行,那就来软的,也就是改“压”为“求”。立陶宛直接求中国高抬贵手,那是痴人说梦。立陶宛只能找一个与自己关系近,与中国关系也近,在中国那里分量也足的国家,从中斡旋,所谓不看僧面看佛面。这样的国家有没有?还真有,就是俄罗斯。好家伙,要反俄急先锋立陶宛去求俄罗斯斡旋,这比立陶宛直接求中国更痴人说梦。详情见
2021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