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1991年12月26日,苏联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正式解体。因为苏联的光芒太过耀眼,红色灯塔,两极之一;所以大家更喜欢从戈地图、勋章帝和及叶利钦身上找原因。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则有一套通用模板,什么大国沙文(霸权主义)、体制僵化、贪无肤白、经济失衡、改革不当、思维混乱等等。之所以谓之为“通用模板”,因为上述问题存在于任何一个大国的末期,甚至包括末期。如果拿掉苏联的超级光环,放之于俄罗斯历史,就能发现,苏联解体不过是俄罗斯的周期律又一次发作而已。俄罗斯毗邻工业革命发源地西欧(英国、法国),俄罗斯也一直学习效仿西方。一开始俄罗斯的学习成绩还是很不错的,甚至一度占据上风。俄罗斯是打败拿破仑的主力之一,又多次出兵帮助欧洲各国“平乱”,因而被誉为“欧洲宪兵”,即“欧洲秩序维护者”。然后就逐渐跟不上西方节奏,落后于西方了。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俄罗斯惨败于英法联军。克里米亚的惨败暴露出俄罗斯的体制和工业存在严重问题,于是有了后面的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改革。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的农奴改革与美国的南北战争同时期,改革内容也存在诸多共通点,俄美甚至还互相帮助(俄罗斯海军舰队开进纽约和旧金山,帮助林肯镇场子)。但是后续发展却大相庭径,美国在1894年超过英国,成为全球最大工业国;俄罗斯则又混成了帝国主义的薄弱链条(为什么要说“又”呢),在一战中崩溃(1917年)。后面就进入我们熟悉的苏联时代,先是变的非常强大(两极之一),然后又混成薄弱链条(苏联解体)。都说中国存在王朝周期律,其实俄罗斯也存在工业化周期律。这也是很多人认为俄罗斯会再次崛起的重要依据,因为俄罗斯历史就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崩溃→改革→强盛→崩溃,循环往复。只是,这次就未必走运了,因为时代变了。当下,中国北方已经进入冬季,很多地区更是大雪纷飞,大家或是冻的瑟瑟发抖,或是躲在房间里取暖。无论人、机器设备还是铁路公路,在适宜的温度环境下,才能正常工作。冬天太冷,冬季太长,取暖费就会居高不下;同理,夏天太热,夏季太长,降温费就会居高不下。工业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各个环节的取暖费(降温费)叠加起来,成本就会非常高昂。因此,工业国大多位于温带。冬天的城市俄罗斯靠近北极圈,比中国最冷的地方东北地区,还要冷。俄罗斯在北冰洋沿岸的很多城市,温度甚至能低到零下60℃。在如此寒冷的严寒地区搞大工业,成本必然是居高不下的。一开始还行,是因为工业化初期以模仿(抄袭、山寨)为主,直接借用先发工业国的成果,不用负担研发改进成本。然后逐渐出问题,是因为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工业体系越来越复杂,参与分工的环节越来越多,取暖费叠加的越来越高;再加上自己也需要投钱来研发改进,成本越来越高,产品逐渐丧失竞争力;没有后续资金进行研发改进,工业体系就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拿破仑征俄失败俄罗斯的幸运在于,当时的欧洲还是“七雄争霸”格局,忙于内讧,大国相互牵制,没有余力彻底干掉俄罗斯;俄罗斯的东面(中亚、东亚)和南面(中东)又都是落后的农牧业区,俄罗斯可以“失之西隅,收之东榆”,西北损失东南补,积蓄力量进入下一个“工业化周期”。但是,现在的俄罗斯已经不存在“失之西隅,收之东榆”的战略空间,反而面临被群殴的巨大风险(比如苏联),一旦衰落,恐怕会“尸骨无存”。工业品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面向普通消费者(包括个人和企业)的中低端产业产品,一类是面向国家(地区)消费者的高端产业产品。前者就不列举了,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中低端产品更看重“性价比”,对价格极其敏感,毕竟有矿的人家或企业并不多;后者包括武器装备、铁路火车、大飞机等,高端产品更看重国家影响力(势力范围),对价格相对不那么敏感。苏联工业成本高昂,所以中低端产业,或者说“轻工业”,就一言难尽了。苏联轻工业一言难尽到什么地步?举几个例子,其一,朝鲜战争结束后,苏联援助中国工业化(156个项目),几年后中国工业就能反哺苏联工业了,那时中国工业体系可是刚刚起步。其二,二战时期美国援助苏联的汽车生产线,直到苏联解体,竟没有一丝一毫的改进,而同时期的美国汽车产业都更新换代多少次了。其三,苏联也尝试过“代工”,结果质量不如原版,价格还比原版贵。其它国家走代工带动工业化路线时,先不论质量如何,至少价格远比原版便宜,存在较强竞争力,代工路线才能走得通。详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