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危机——俄罗斯的锥心之痛
俄罗斯有两个龙兴之地,一个是现实中的,血缘和民族上的龙兴之地——乌克兰;一个是虚拟中的,宗教和文化上的龙兴之地——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东罗马帝国首都)。
曾经叱咤东欧的罗斯国(882年-1240年)是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个民族共同的祖先,因其定都于基辅,故而又被后世称为基辅罗斯。基辅罗斯的核心区是乌克兰,基辅是乌克兰首都,所以乌克兰也自称罗斯正统,还想要回“俄罗斯”这个国名。俄罗斯的正确叫法就是罗斯,只是蒙古人按照自己的语言习惯,翻译成了俄罗斯,并一直沿用至今。2018年,白俄罗斯还要求中国将其官方译名改成“白罗斯”。俄罗斯的东正教信仰、双头鹰国徽和皇帝称号,则来源于史上最超长待机的帝国——东罗马帝国(395年-1453年),因首都君士坦丁堡原名拜占庭,又被称为拜占庭帝国。东正教是东罗马帝国的国教,双头鹰是东罗马帝国的国徽,皇帝(沙皇)称号也是“继承”自东罗马帝国。
读近代史时,很多人可能会奇怪,为什么奥匈帝国(哈布斯堡王朝)、俄罗斯帝国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是皇帝,而英国、法国、西班牙、荷兰和意大利等国的君主却是国王?其实这与中国类似,皇帝具有正统性和唯一性,国王却可以有很多。欧洲所有的皇帝称号(与皇帝类似的称号,毕竟皇帝一词是中国专利,其它地区的皇帝称号都是意译),都要追溯到罗马帝国。罗马帝国分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东罗马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亚嫁给了俄罗斯大公伊凡三世,俄罗斯由此接过东罗马帝国的法统,索菲亚的孙子就是俄罗斯首任沙皇伊凡雷帝。
查理曼帝国的分裂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教皇加冕法兰克王国国王查理为“罗马皇帝”,诞生“查理曼帝国”;查理曼帝国三分,其中之一的东法兰克王国后来演变为德意志王国,罗马教皇又加冕德意志王国国王奥托一世为罗马皇帝,诞生神圣罗马帝国;神罗带有浓厚的德意志色彩,所以也是德意志第一帝国,奥地利和德国的皇帝称号便是来源于此,德奥接手的是西罗马帝国的法统。罗马教皇后来又加冕拿破仑为皇帝,这就产生冲突了,法兰西和德意志都自称正罗马旗,就必须辨明真伪,这也是拿破仑要解散神罗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神罗是德意志诸国合纵抗法的一个平台)。
扯远了,回归正题。无论是现实中的、血缘和民族上的龙兴之地乌克兰,还是虚拟中的、宗教和文化上的龙兴之地伊斯坦布尔;现在都不在俄罗斯手中,伊斯坦布尔更是从未落入俄罗斯手中过,以世界大国自诩的俄罗斯,该有多么的脸面无光,俄罗斯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会受到多么沉重的打击?俄罗斯的老队友印度,也与俄罗斯“同病相怜”,印度的龙兴之地印度河流域,现在是巴基斯坦领土,且已“绿化”。
虽然俄罗斯作为最大最强的东正教国家理应是东正教诸国的盟主,虽然俄罗斯自称延续东罗马帝国法统并一直寻求融入欧洲,却一直得不到对方认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俄罗斯没有令大家信服的功绩。东罗马帝国被奥斯曼帝国消灭,俄罗斯只有消灭奥斯曼帝国这个“杀父仇人”,夺取伊斯坦布尔,才能成为大家信服的欧洲国家和东正教盟主,否则欧洲人眼里的俄罗斯永远是斯拉夫“蛮夷”。所以,俄罗斯一定要死磕奥斯曼土耳其,两家鏖战三百年,俄土战争就有十二次之多。
为什么俄罗斯要信东正教,娶东罗马公主,扛东罗马大旗;而不是信天主教、新教或绿教,扛其它大旗?答案是利益,这是由俄罗斯的国家战略所决定的。北面是北冰洋,没有多少油水;西面是开辟新航路和工业化后的西欧强国(英国、法国、西班牙、荷兰和普鲁士等),扩张阻力太大;东面的亚洲距离俄罗斯核心区(彼得堡-莫斯科-伏尔加一线)太远且沿途基本都是难以通行的沙漠或冻土地带;因此,俄罗斯的主要扩张方向就是南下。
地理地缘贸易与俄罗斯的南下战略
南下有很多好处:一是扩张阻力小一些,南下要对付的主要是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而且奥斯曼帝国还被欧洲围殴。二是距离主流海权更近,出黑海后就进入地中海,地中海沿岸人口经济更多,而且地中海更是亚欧非海洋贸易的主干道之一。相较而言,北面的北冰洋和西面的波罗的海,都是海权的边缘地带,沿岸人少粮缺,也不是国际贸易干道所在。
俄罗斯南下扩张要经略的地区,无论是黑海沿岸、巴尔干半岛、安纳托利亚高原还是地中海沿岸,以前都是东罗马帝国的势力范围,大多信仰东正教。控制上述地区的奥斯曼土耳其更不是好对付的,俄罗斯必须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方能有胜算,取得东罗马遗民和东正教徒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所以,除了高举东罗马大旗外,俄罗斯还高举斯拉夫大旗,因为巴尔干半岛的主体族群也是斯拉夫族。相对应的,奥斯曼土耳其也高举突厥大旗,联合中亚的游牧民族,东西夹击俄罗斯,也令俄罗斯后院起火(见 哈萨克斯坦暴乱,兼谈美(英)俄“世仇” )。
奥斯曼土耳其地广兵多,俄罗斯还要面对另一个地广兵多的老牌帝国奥匈帝国的“竞争”(奥匈帝国的主要扩张方向也是巴尔干半岛,与俄罗斯存在冲突),俄罗斯更要应付英国法国等海权强国对奥斯曼土耳其支持(英法不愿意看到俄罗斯进入地中海,见 随便侃侃③:国中土耳其 );这意味着俄罗斯与土耳其之间的战争注定是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俄罗斯必须建立后勤基地,就近补充兵源、粮草和军械,将战争成本(包括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降到最低。
这个后勤基地就是乌克兰,一是乌克兰气候温暖(纬度较低),水源充足(第聂伯河中下游),土地肥沃(黑土地),因而人多粮广,并且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支撑建立工业基地;二是乌克兰四通八达,无论俄罗斯南下争夺黑海出海口、地中海出海口还是巴尔干半岛,还是阻击奥匈帝国的干扰,乌克兰都是必经之地。同样的,欧洲(主要是西欧的法国和德国)要打击甚至征服俄罗斯,也必须拥有就近补充兵源、粮草和军械的后勤基地,因为俄罗斯也是地广兵多的大帝国,也需要打旷日持久的拉锯战。欧洲人东进俄罗斯的后勤基地同样是乌克兰,原因也差不多。一是乌克兰人多粮广,资源丰富;二是乌克兰四通八达,东接伏尔加,北临莫斯科,都是俄罗斯的核心地区。
俄欧博弈与东西乌克兰的形成
不同的是,俄罗斯南下战略更侧重东乌克兰,包括哈尔科夫、顿涅茨克、克里米亚和敖德萨等地区,也可以称为海权乌克兰;欧洲东进战略更侧重西乌克兰,包括外喀尔巴阡、利沃夫和基辅等地区,也可以称为陆权乌克兰。这很诡异,因为海权西欧对陆权西乌克兰影响更大,陆权俄罗斯反而对海权东乌克兰影响更大,有点颠倒错配的感觉。其实也不奇怪,俄罗斯一直寻求温暖的出海口,主要扩张方向又是南下黑海和地中海,自然要牢牢控制海权东乌克兰;欧洲要干掉地广兵多的俄罗斯,需要打地面战争消灭俄罗斯主力部队,自然更看重陆权西乌克兰。从地理方位上看,东西乌克兰更应该叫南北乌克兰,之所以东西命名,是强调这是东面的俄罗斯和西面的欧洲拉锯的结果。
如果欧洲控制乌克兰,民族感情上,欧洲占据着俄罗斯的“龙兴之地”,会严重动摇俄罗斯人的民族自信心。地理地缘上,白俄罗斯将三面受敌从而倒戈,俄罗斯在东欧、中欧、巴尔干甚至黑海的影响力将荡然无存,俄罗斯将被困死在东欧一隅之地,陷入孤立无援的战略窘境。工业经济上,俄罗斯东欧本部也不过1.2亿人口,而乌克兰人口就接近五千万,俄乌敌对,乌克兰更有五六亿人口的欧盟就近作为后援,俄罗斯将力竭而亡。国防安全上,乌克兰首都基辅距离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还不到八百公里,且沿途无险可守,一个冲锋就能覆盖俄罗斯东欧本部,俄罗斯甚至来不及抵抗就本部沦陷了。所以,俄罗斯国内一直都有迁都的呼声,就是预防乌克兰、白俄罗斯相继倒戈所将造成的俄罗斯国防窘境。详情见 新闻点评165:俄罗斯防长提议迁都西伯利亚的考量 也因此,俄罗斯只有控制乌克兰,才能建立多道防线逐级抵抗,才能扩张在东欧、中欧、巴尔干、黑海乃至中东的地缘影响力,才能充实家底。失去乌克兰,俄罗斯会有亡国之忧。
那么,欧俄能否“平分”乌克兰,各取所需?答案是不可以。因为一旦平分乌克兰,欧俄都将有一大堆突出部。欧俄边境犬牙交错,欧俄都将陷入漫长的边境消耗战,大范围相互牵制无法动弹,还不如维持现状。
欧俄边境犬牙交错
维持现状是乌克兰危机的最优解和最佳选择了。不同于波罗的海三国、波兰、北欧等地区,乌克兰人多粮广,又四通八达,既威胁俄罗斯京畿腹心,又掌控俄罗斯扩张咽喉;可以说,俄罗斯不能没有乌克兰,就像东北不能没有辽宁。俄欧在乌克兰的博弈,可以参考古代中原王朝与东北渔猎民族在辽东的博弈,具有很多共性。目前欧强俄弱,俄罗斯是不可能完全控制乌克兰的。但是欧美想要完全控制乌克兰,俄罗斯就只能被迫绝地反击,爆发大国战争。如果欧美俄打起来,中国和伊朗做梦都能笑醒。而欧美俄平分乌克兰,只会让欧洲局势更加复杂,还不如维持现状。
乌克兰的出路有三条:一是西风(欧美)压倒东风(俄),乌克兰西顾;二是东风压倒西风,乌克兰东归;三是美国退出欧洲,欧俄和解,乌克兰凭借温暖的气候、众多的人口和四通八达的地缘成为亚欧陆地贸易中转站。当然,不管那一条路,都不是乌克兰可以做主的,甚至不是欧美俄可以做主的,而是与全球局势深度联动。中美俄欧伊印等国际舞台的主角,都在你望我,我望你,他望他,都在等其它人先动起来,自己好坐收渔翁之利。因此,目前的国际局势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熬”字。看谁先支撑不住,看谁先沉不住气,后发制人,先发制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