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年味越来越淡,春节不热闹了?
以前,年味浓,春节热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多,二是充满期待。一是人多,生活在农村以及回农村老家过年的人应该深有感触,以前春节出去拜年,叔伯姑嫂兄弟姐妹子侄聚在一起,多达数十人,成群结队浩浩荡荡,走街串户拜大年。二是充满期待,逢年过节,尤其是春节这个第一大节日,通常意味着得到新衣服、新书包、新文具、新玩具,吃上几顿好饭菜(多吃几口肉),上述景象主要还是发生在农村。可以说,年味浓淡与否,春节热闹与否,主要还是曾经生活在农村,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感触最为深刻。
壮观的农村春节拜年场景
现在,年味越来越淡,春节也有些冷清,主要还是表现在这两个方面:人少了,也不再那样期待甚至有些恐惧节假日了。一是人少了,以前一起春节拜年的伙伴,很多都定居并留在城市过春节了。二是不再像以前那样期待过年了,是因为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新衣服、新书包、新文具、新玩具随时可以获得;在一些地区,逢年过节亲戚聚餐时,大家更喜欢找青菜吃,这与以前截然相反。甚至有些恐惧节假日,是因为“害怕”被问及“工资”、“结婚”、“孩子”等“沉重话题”,有种想逃避的感觉。这真应了那句歌词:越长大越孤单。
2000年,中国城市化率为36.2%,城市人口约4.6亿;2021年,中国城市化率为64.7%,城市人口约9.1亿,二十年间城市人口增长约一倍。考虑到城市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国策造成的低生育率以及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带来的低生育率(见 随便侃侃97:三孩政策与躺平思想 ),可以基本认定这新增的4.5亿人口来自农村,以70后、80后和90后为主体。而这些年龄段的人也正好是中国互联网上发声的主体,这4.5亿人占中国互联网的“半边天”。
也正是这占据互联网半边天,且有农村生活经历的4.5亿人,在互联网上感慨年味变淡,春节冷清。城市“原住民”就无所谓了,邻居估计都不认识无来往,本来就人少冷清;城市生活水平高,逢年过节也没什么可期待的。可以说,年味越来越淡,春节不复往日热闹,越长大越孤单,是工业化带动的城市化的结果,是科技发展生产力进步的表现,是正常现象。
科技发展生产力进步的原始动力,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美好的生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开源,人类要增强改造世界的能力,从自然界中获取越来越多的资源,提升生活数量和质量;二是节流,人类要降低天灾人祸对自己的冲击,减少应对天灾人祸的资源开支,从而变相提升生活数量和质量。因此,科技发展生产力进步首先表现在,人类手里的工具(武器)越来越先进,威力越来越大,才能更有效的改造大自然和应对天灾人祸。
武松打虎卫乡里
工具(武器)威力越来越大,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纵向提升,所谓高精尖(快准狠);二是横向提升,功能越来越多。比如刀,纵向提升表现在刀刃越来越锋利,砍柴砍豺狼猛虎越来越轻松;横向提升表现在加装长柄加装枪头等,能近战,能远攻,能砍,能刺。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需要投入越来越多的人力物力资源,或是研究新材料新配方新工艺,或是组装整合各种功能。或者说,前者增加分工环节,后者增加产业门类,最后都指向增加人力物力资源,包括数量(比如更多的学科门类)和质量(比如更高的专业知识)。
但是,术业有专攻,人与人的体质不能一概而论。要凑齐众多不同学科的专业人才,就需要一个广阔的范围进行层层筛选,不能再局限于血缘为核心,地缘为纽带的小范围熟人圈子了。要将来自五湖四海的众多专业人才和不同种类资源有效整合,还需要一个交通便利,运输成本低廉,四通八达的枢纽,也就是城市,来汇集人才和工厂。城市城市,古代更侧重城,比如长安城、洛阳城;近现代更侧重市,比如北京市、上海市。城是住宅区,市是商业区。这是因为随着科技发展生产力进步,分工环节和产业门类的增加,工厂越来越专业化,必须与住宅区分离且扎堆(降低产业分工成本,见 随便侃侃52:制造业的隐形成本—时间 )并靠近商业区(有利于融资、营销等),市的占地面积越来越大,最后城和市的地位颠倒了。但随着“云”时代的到来,居家办公的兴起,有可能重回古代的住宅工厂二合一的场景。
隋唐长安城,市只占城市面积的很小一部分
另一方面,随着科技发展生产力进步,工具(武器)威力越来越大,办成同样一件事需要的人力越来越少,人的独立生存能力越来越强(独立),劳动力不必过度局限于农业和农村了。举个例子,要应对猛虎对农业农村的威胁,如果手里的武器是木棍,那就需要聚集几百人。如果手里的武器是刀枪,则需要聚集几十人(武松毕竟是极少数)。如果手里武器是枪炮,几人就足矣,农村的劳动力自然就能解放了。在科技落后,交通靠走(物流运输成本高)、通讯靠吼(物流运输时间长)的年代,聚集几十人几百人并不容易,最好这几十几百人都居住在一起。而这几十几百人往往都是亲戚,因为交通靠走、通讯靠吼的年代,联姻(结婚)对象的选择范围也非常狭小,基本就是父系(同姓,宗族)在本村,母系(异姓,外戚)在临村。
可以说,农村是熟人社会,周围不是叔伯兄弟,就是姑嫂姐妹,都是亲戚。城市是生人社会,同学同事邻居乃至配偶皆来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素不相识素昧平生。科技发展生产力进步的过程,就是人离开农业,进入工业(工业化);离开农村,定居城市(城市化);离开熟人社会,前往生人社会(生人社会的运行更依赖法律规范)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必须要走的,因为人要追求美好的生活;也是可以走的,工具(武器)威力越来越大使得人不再局限于农业和农村(包括农业用工减少和前往城市的成本降低)。
但是,有一利也必有一弊,事无两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城市物质条件好,但身边都是陌生人,多少会令人感到“精神空虚”。农村倒是遍地亲戚,但是农村生产力水平低,物质条件差,条条框框也多,令人感到“不自由”。生活在城市,选择权还是比较多的,不愿意干制造业,可以干服务业;不愿意干食品,可以干化工;不愿意进A厂,可以去B厂;不愿意在这个城市,可以前往那个城市。但农村就不行了,农村基本只有农业,没得选;交通通讯落后,离不开。所以,科技发展生产力进步,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松弛,人越来越独立和自由,是因为选择空间越来越大(自由),人的独立生存能力也越来越强(独立)。
回到本文主题,现在逢大年过春节,很多人选择回到农村过年,也有人选择留在城市过年,说白了都是基于利益,本质上并无高下之分。如果认为有必要搞好与老家穷亲戚的关系,必要时指望对方能搭一把手,那就选择回农村老家过年拜年;如果不指望农村老家的穷亲戚能帮上什么忙,那就没必须回农村老家忍受冬季的寒冷和“旧社会”的条条框框。就大趋势来看,更倾向于后者,也就是留在城市过年。因为科技在进步,经济在发展,人越来越独立和自由,对他人的依赖越来越弱(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松弛),家族宗族的观念越来越淡薄。如果突然前者,也就是回农村老家过年,成为主流,可能预示着经济危机即将或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