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还是1962,2022年的印度如何抉择?
小胡子已经死去七十多年,但他的纳cui思想,至今却仍然“闪耀”着“光芒”,“指引”很多人“前进”。比如俄乌冲突中,盘踞在马里乌波尔的乌克兰“亚速营”,其思想、旗帜与德三(小胡子治下的德国)一脉相承;相对应的,俄罗斯则打出了苏联的旗帜,算是宿命的轮回了。
离谱的是,乌克兰纳cui势力的幕后支持者,竟然有以色列。要知道,纳cui的最大受害者之一,可就是犹太啊。更离谱的是,纳cui的另一个最大受害者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其国内也有纳cui思想。你以为这就完了吗?远远没有。德三的几大死敌,犹太、苏联、大英帝国和美国,现在都在玩德三的纳cui思想。犹太人组成的以色列在支持纳cui,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乌克兰在玩纳cui思想,大英帝国皇冠上的宝石印度也在玩纳cui思想。这就是现实版的,屠龙者终成恶龙。
德三的一众死敌都捡起德三的纳cui思想并奉为圭臬,离谱吗?不离谱。因为纳cui思想,本来就是民zu主义的终极形态。或者说,玩民zu主义走火入魔,结局就是纳cui。上述几个国家都接近民zu主义走火入魔,会产生纳cui思想,会支持纳cui思想,也就不足为奇了。
说到民zu主义,就要先谈民族,先有民族再有主义。民族是近代兴起的概念,或者说工业革命之后兴起的概念。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在社会上混,必须与他人合作(抱团),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
在古代,交通靠走,通讯靠吼,很多人可能连县城都没去过,生活的狭小区域内不是血缘为纽带的亲戚,就是地域为纽带的朋友,也就是以血缘和地域为标准,进行合作抱团。人们更看重的是家族(宗族),家族(宗族)是血缘和地域的综合体。所谓,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三年不上门,一般是相距太远,来往不方便,帮不上什么忙,感情也就淡了,所谓“远亲不如近邻”。就是古代的大一统王朝,也都有老家人组成的小集团,比如西汉之丰沛,东汉之南阳,隋唐之关陇,明朝之淮西,清朝之东北,地域观念在古代可谓根深蒂固。
古代乡绅乘坐的牛车
工业革命之后,一方面是工业化的需要,要求人离开祖居,前往陌生的城市;另一方面是科技的进步,人也可以前往遥远的异乡(见 为什么年味越来越淡,春节不热闹了? )。来自五湖四海的互不相识素昧平生的人凑在一个城市,没有血缘,不同地域,该以什么样的标准进行合作抱团?此时,就需要突破家族的概念,产生民族概念。家族也好,民族也罢,都没有突破地域的束缚。还是那句话,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也就是说,民族和家族一样,本质上都是利益共同体,也都无法脱离地域的束缚。
人崇尚自由,喜欢无拘无束,讨厌条条框框。家族也好,宗族也罢,都是一种束缚。什么时候人会刻意强调家族或民族的观念?答案自然是遇到重大困难,靠自己解决不了,要向他人求助,就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颅,拉关系套近乎的时候。当非常多的人都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重大困难,大家一起强调民族的观念,就会催生民zu主义。在中国的一些山区,还存在家族械斗抢水源。民族间的争斗也类似,都是为生存而争斗。
古代的家族械斗
民zu主义是一剂良药,但也存在很大的副作用。民zu主义可以聚集起最多的人力物力资源,一致对外,缓解“内卷”,这是其一;其二,大家既然强调民zu主义,就是处于遇到困难需要援手,即愿意让渡一部分自主权的时候,也就是民zu主义有利于打破地区之间的界限与壁垒,加强中央集权!其三,民zu主义能够巧妙的将阶级mao盾转变为地域冲突,对精英是利好。反过来说,一个国家要对外扩张,要加强中央集权,或要转移阶ji矛盾,或同时干上述几件事的时候,就会大讲特讲民族zhu义。
对号入座。90年前,德国作为一战战败国被剥夺所有zhi民地,面对1929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冲击,德国无法转嫁危机。一边是内部矛盾激化,一边是强大的工业机器需要原材料和市场,于是纳cui应运而生,用于转移内部矛盾和对外扩张。
德三喊的是雅利安民zu主义,而非德意志或日耳曼,好处是扩大朋友圈,多一个人多一分力。为何口号不喊的再宽泛一些,拉更多人入群,胜算岂不是更大?这就涉及到民zu主义的副作用了。家族口号能拉起来几百人几千人最多几万人,民族口号能拉起来几千万甚至几亿人。可是拉起来这么多人之后,成员的利益诉求就不再是自保,而是会变成凭借强大的力量,追逐更大的利益!假设拉起1亿人,每个人要求是10万元,那就需要10万亿,可是这么多资源哪里来?如果拉起1千万人,每个人的要求降低到1万元,那就只需要1千亿元,相对就容易满足了。
这也是大帝国不搞民zu主义的重要原因,不敢搞。大帝国本来就是人口众多且已占据最好的地盘,外部世界并没有多少东西可抢。如果外部世界抢不到,那就会枪口朝内,抢自己人,或者说将一部分自己人变成敌人,不就有资源可抢了吗?而大帝国本身就是多民族国家,一旦枪口朝内,就会刺激强化各地的民族观念并走向独立,帝国分崩离析,比如威震天下六百年的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与现代土耳其版图对比
奥斯曼帝国搞西化搞分崩离析,同样学习西方的莫卧儿帝国在内讧中被英国人一锅端,唯独相对封闭的清朝保住了基本盘,为后面的中国再崛起奠定坚实基础。后来清朝覆灭,中国zheng治人物也立刻改口高喊五族共和。
乌克兰玩民zu主义玩成纳cui,初衷是转移内部矛盾。苏联解体后的乌克兰是一年不如一年,后面又碰上海权陆权对决,乌克兰更是沦为战场(见 战火纷飞,乌克兰是自废武功吗? )。俄罗斯和美国的初衷则是转移内部矛盾并对外扩张,俄罗斯的皇俄派就是扩张主义者,美国国内也一直有一统天下的思想。
只是,美俄的民zu主义思想还没有占据主流,或者说还没有蜕变成纳cui。一是美俄经济条件尚可,纳cui生存空间小;二是美俄都是多民族帝国,玩民zu主义很容易把自己玩的分崩离析。
印度这些年也在大搞民zu主义,比如现任总理莫迪,就是民zu主义起家,以铁腕手段对付绿教著称(是不是似曾相识);莫迪还与北方邦的印度教大祭司yogi合作,深入广泛联合印度教力量。
不同的是,印度喊的是印度教min族主义。这是因为印度主体民族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比例还不到一半(45%),力量上并不能占据绝对上风,这是其一;其二,印度民族分布是大聚居小杂居,分布非常明确,印度斯坦族主要分布在北部的恒河平原,其它民族散在四周,很容易走向地区独立。而印度83%的人都信奉印度教,且遍布全国,搞印度教min族主义既能保证力量绝对碾压,又不至于分崩离析。
印度语(民)言(族)分布
但是问题在于,第一,12亿印度教对2亿绿教,优势在印度教,看起来是力量碾压。但是,印度的东西两侧,各有一个绿教人口大国,即孟加拉和巴基斯坦,即南亚次大陆的绿教总人数接近6亿,这样计算就是2:1了。南亚次大陆的不远处,更有绿教的核心地带中东,又是数亿绿教。巴基斯坦还背靠忌惮印度崛起的大国,比如美国。这些力量联合起来,印度教还真的未必能占上风。
南亚宗教分布图
那就会产生第二个问题,印度教对决绿教不成功,或者就算成功也抢不到多少东西,不能满足人数众多的印度教欲望。12亿印度教,一个人要1万,就需要12万亿,把2亿绿教都抢了也凑不出这么多钱来。那怎么办?枪口朝内,抢自己人啊。可是问题在于,印度主体民族占比未超过半数,且分布过于集中,一旦内卷起来,既不能保证成功,又难以避免分崩离析。到时候,印度很有可能变成丧失一半领土,失去出海口的内陆国,那就永世不得翻身了。
印度要崛起,就必须要实现工业化。要实现工业化,印度就必须打破地区间的界限与壁垒,加强中央集权,支配最多资源。因为工业化是个非常痛苦的过程,需要数十年如一日的,看不到希望的,将每一分钱投入到工业化进程的,这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天量的资源(见 随便侃侃91:国运与奥运 )。而且,要实现全国产业分工,要形成全国统一市场,更需要打破地区间界限与壁垒,由中央统筹兼顾,全国一盘棋。
要加强中央集权,印度的法子大致有两个:一个是上面提到的民zu主义,在内战中消灭割据势力,实现整合;另一个就是印度以前一直用的对外战争转移内部矛盾,战争爆发,后方的兵源补充粮草供应都要求高效准时,这就需要尽可能打破地区间的界限与壁垒,变相加强中央集权。
这两个法子都有利有弊。对外战争加强中央集权的法子,尼赫鲁本来玩的好好的,直到碰到了中国。1962年,印度在中印边境战争中惨败,输掉了天堂门口的战争,保守势力借机反扑,十几年努力差点付诸东流。经历了1962年的惨痛教训,而且1962年后中国更是与印度邻国们实现了联手,印度再想玩对外战争加强中央集权的法子,就更不现实了。可是走民zu主义加强中央集权的法子,更是危险万分,且不说成功率偏低,一旦失败印度将分崩离析,永世不得翻身。
目前,世界正处于旧世界秩序走向崩溃的历史阶段(见 宿命的轮回——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列强间争斗白热化,无暇他顾。印度所在的南亚并非列强争夺的一级板块,即列强对印度的影响和压力将削弱(见 世界剧变前夜,各国将何去何从? )。印度又隐然以第三世界领袖的面目出现,美俄中欧等世界级势力都在拉拢印度(见 俄乌冲突的最大赢家竟是印度? )。这一减一加,未来几年印度的国际环境将异常宽松,这正是印度崛起的大好逝机。
只是,印度要崛起,就必须在上述两条绝路中选择一条。开1932年的小胡子德三副本,走民zu主义道路;还是开1962年的先贤尼赫鲁副本,走对外战争道路。看起来这两条路都可以走,就是走不好都会粉身碎骨,就看印度怎么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