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一段中国人不愿意提及的历史
这几年,美国数次在新疆问题上抹黑中国,污蔑中国在新疆实行“强迫劳动”和“ZZ灭绝”。前者容易理解,2500万新疆人,大部分还是要劳动(工作)的,劳动是客观存在;只是是否被强迫,就见仁见智了,强迫是主观意识。因为,不劳动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则衣食住行就不能保障,人就不能生存,所以人必须要劳动。因此,认定所有劳动都是被强迫的,也不无道理。
美国污蔑中国新疆存在所谓的“ZZ灭绝”
但后者完全就是无中生有,空穴来风了。新疆确实有点乱,一小撮“独”“突”败类祸乱新疆,被社会主义铁拳制裁;但也只是一小撮人而已,完全达不到族群的标准,又谈何“ZZ灭绝”呢?其实,美国人口中的新疆“ZZ灭绝”,指的并不是共和国时期的新疆;而是260年前清朝时期的新疆,与准噶尔有关,是一段尘封的往事。
提到准噶尔,大部分人的印象应该是新疆有个准噶尔盆地,石油重镇克拉玛依就位于准噶尔盆地西部;和清朝时期新疆有个叫准噶尔的部落叛乱,最终被清朝平定。其实,能知道清朝平定准噶尔叛乱就已经不错了,因为很多历史教材根本就不提准噶尔这三个字,遑论其它途径。
准噶尔与清朝版图
这并不是因为准噶尔无足轻重,实际上,在平定准噶尔叛乱的过程中,清朝版图翻了一番,从670万平方公里扩充到了1320万平方公里左右,海棠叶由此成型;就拿今天的中国版图来说,也有40%的领土与平定准噶尔叛乱有关,涉及新疆、青海和西藏三大省级行政区,准噶尔的重要性可见一斑!那为什么中国从官方到民间,对准噶尔三个字都讳莫如深呢?
说到准噶尔,就不得不提曾经征服世界的蒙古帝国。蒙古帝国分裂为元朝和四大汗国,1368年明朝军队攻克元朝首都大都(北京),结束了元朝在中原的统治;元朝皇室贵族逃回蒙古高原,是为北元,1402年北元灭亡。北元灭亡后,蒙古部落东西分裂为鞑靼和瓦剌两大部分。注意,这个鞑靼与西方人口中的鞑靼不是一个意思,后者是蒙古-突厥系游牧民族的统称。
明清时期的蒙古各部分布图
瓦剌又名卫拉特,都是音译,本意是“森林之民”或“邻近者”。中国人非常熟悉瓦剌,是因为著名的“土木之变(土木堡之战)”就是瓦剌的杰作。瓦剌又分裂为四大部落——准噶尔、土尔扈特、和硕特和杜尔伯特,合称“卫拉特四部”。其中,土尔扈特部在明末迁徙到伏尔加河下游,在清朝中期东归,作为民族团结的典范至今受到歌颂。和硕特部在明清之际征服青藏高原,建立和硕特汗国。杜尔伯特部则追随准噶尔部,是后来的准噶尔汗国的核心力量。准噶尔部盘踞在新疆的北疆,准噶尔盆地因准噶尔部而得名,统治中心在伊犁河谷的伊犁。
1678年,准噶尔部首领葛尔丹称汗,准噶尔汗国形成。1680年,准噶尔汗国南下消灭南疆的叶尔羌汗国,统一新疆。准噶尔汗国在国书中自称大元,有入主中原的野心,这必然与清朝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1688年,葛尔丹翻越杭爱山(位于蒙古国西部),征服喀尔喀部(外蒙古);然后兵锋南指,推进到距北京只有三百公里的乌兰布通,严重威胁到清朝的统治;1690年,乌兰布通之战爆发,拉开了清朝与准噶尔汗国之间长达70年的战争。
盛极一时的准噶尔汗国
准噶尔汗国是东亚和中亚游牧民族最后的辉煌和绝唱。强盛时期,准噶尔汗国向西征服中亚,向南兼并青藏,向北拳打沙俄,向东脚踢大清,版图达到700万平方公里,武功盛极一时;人口五百余万,精兵三十余万,聘请瑞典教官,进口沙俄武器,装备精良,兵强马壮,可谓中亚霸主。清朝与准噶尔汗国的战争持续了近70年(1688年-1757年),历经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代皇帝,从清朝初期打到中叶,最终清朝消灭准噶尔汗国。在漫长的战争过程中,清朝先后将外蒙古、西藏青海和新疆纳入统治,清朝领土几乎翻番,从670万平方公里扩充到1320万平方公里,完美的海棠叶版图至此成型。
清朝与准噶尔的战争,使得清朝领土翻倍,海棠叶成型,并奠定了今天的中国版图(法理依据)。最值得称赞的,是将脱离中原王朝版图近一千年的西域(808年唐朝彻底退出西域,到1757年清朝收复西域,由于是“故土新归”,故而取名新疆),重新纳入版图。按理说,这样的战争应该被教科书大书特书啊,但为什么中国从官方到民间皆讳莫如深呢?
大清海棠叶版图,为高山大洋所包裹,近似圆形,可谓完美
首先要明确一点,准噶尔汗国是一个国家,这一点还是清朝自己承认的。1731年和通泊之战后,雍正皇帝与准噶尔签订条约,规定两国以杭爱山为国界,即清朝是以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来对待准噶尔汗国的。也因此,西方称清朝-准噶尔战争为“清准战争”,是国与国之间的争霸与征服战争。如果用古代的逻辑衡量请准战争,倒也没什么;但如果用近现代的逻辑来衡量清准战争,问题就大了。在现代国际体系之下,清朝消灭吞并准噶尔汗国,叫侵略,是帝国主义行径。
一般认为,中国进入近代史的时间点是鸦片战争爆发的1840年。而清准战争结束于1757年,80多年后才是1840年,当然可以用古代逻辑来衡量。但是,第一,1689年清朝与沙俄签署《尼布楚条约》,这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缔结的第一份国际条约,而用条约来规范国家之间的各种关系,正是近现代国际体系的特点(见 被俄罗斯侵占的领土,还能收回来吗? )。《尼布楚条约》的最终文本,即两家签字盖章的文本,还是用拉丁文书写,这更是典型的西方特色。西方的典籍、文献、法律和条约等,正式文本都是拉丁文书写。比如,牛顿的《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和拿破仑的《民法典》,一开始都是拉丁文书写,后来才翻译成英文和法文。也就是说,至少1689年开始,清朝(中国)便逐渐置身于现代国际体系的框架之下;此时距离现代国际体系的源头——1648年欧洲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仅仅过去40年。将1689年作为中国进入近代史的时间点,好像也不无道理。但是这样一来,清准战争就是近代史,就必须用近现代逻辑来衡量评价。
《尼布楚条约》的三种文本,拉丁文版为最终文本
第二,清准战争结束于1757年,而英国征服印度的战争恰恰也开始于1757年的普拉西之战。一年前,欧洲七年战争也开打了。而西班牙消灭北美的阿兹特克文明和南美的印加帝国,征服美洲的战争,更是早已过去二百余年了。如果将上述战争划入近代史,用近现代逻辑来衡量评价;却将同时期的清准战争划入古代史,用古代逻辑来衡量评价,是不是太“双标”了点?
如果将清准战争划入近代史,用近现代逻辑来衡量,清朝消灭吞并准噶尔汗国就是帝国主义侵略,那么曾经准噶尔汗国辖下的土地人民是否有资格要求独立?准噶尔汗国先后吞并新疆南疆的叶尔羌汗国、外蒙古的喀尔喀部和青海西藏的和硕特汗国,上述地区连同准噶尔本部所在的新疆北疆又都被清朝打包全收,清朝这种行为是否属于黑吃黑?当然,喀尔喀部与和硕特汗国都是主动归附清朝,清朝将外蒙古和青藏高原并入版图还是合理合法的。单但准噶尔本部所在的新疆北疆和叶尔羌汗国所在的新疆南疆呢?这两地都曾爆发过反对清朝统治的叛乱,比如南疆的大小和卓之乱,又该如何定性?
清朝平定准噶尔
在漫长的清准战争中,大约60万人的准噶尔本部,受到战乱、瘟疫和逃亡的影响,最后只剩下约10万人了。在心理阴暗的人看来,这里面恐怕存在着“ZZ灭绝”行为。因为,西方征服全世界的过程中,“ZZ灭绝”可是日常。更为严重的是,乾隆皇帝还发布过“除恶务尽”的命令,虽然针对的只是顽抗到底的上层死硬分子,并不涉及普通民众。但在别有用心之人看来,这分明是“ZZ灭绝”的铁证,得,这些解释不清了。
准噶尔汗国是独立的国家,清朝-准噶尔战争也是国与国之间的争霸与征服战争。清朝接受西方思想比较早,清准战争的时间点也比较敏感,中国也不好意思将其划入古代史。可如果划入近代史,用近现代逻辑来衡量评价,清准战争又有点“侵略”和“违法”,会影响到新疆作为中国领土的法理依据。再加上别有用心之人炒作的清朝对准噶尔实行“ZZ灭绝”,也会动摇中国管理新疆的合法性,且不利于民族团结。
左右为难之下,中国只能“雪藏”清准战争,准噶尔这三个字能不提就不提。可如果完全不提准噶尔,就无法解释清朝领土突然翻番,海棠叶版图形成的原因。清朝之前,中原王朝能够长期稳定控制的版图,无非是汉地十八省+东北部分地区+西北部分地区,大约500万平方公里左右。而清朝的1320万平方公里的海棠叶版图维持了近一百年,中国经常说的帝国主义侵占中国领土多少多少,就是以清朝海棠叶版图为基准计算的。只讲这些领土是怎么丢的,不说是怎么来的,显得非常突兀。
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准噶尔
中国不得不提准噶尔,但又不能影响领土法理与民族团结。于是,准噶尔汗国被“降级”为准噶尔部,清准战争“降格”为清朝平定准噶尔部叛乱。言外之意,清朝平定准噶尔是中国内政,不是开疆拓土的征服战争。曾经参与准噶尔叛乱的,也只有准噶尔人;至于准噶尔汗国治下的新疆等地区的其它部落部族,统统不提,这不就非常和谐了嘛。
但是,历史教科书“雪藏”或“降级”准噶尔,编纂中的《清史》不能这么干,毕竟大量史料在那里摆着。这就两难了,《清史》的权威性远高于历史教科书,写入史书就等于官方定性,国家也不能一直拖着《清史》不出版发行。一个可以操作的点是,元朝灭亡后,所有蒙古政权都自称大元。比如,在土木堡之战大败明军,生擒明英宗的瓦剌首领也先,其正式官爵就是大元太师、淮王(也先是权臣,类似于董卓曹操)。也先全名绰罗斯·也先,其后裔绰罗斯家族是准噶尔汗国的统治者。准噶尔汗国也自称大元,如果承认准噶尔汗国延续元朝法统,而元朝是中国正统;清准战争就变成中华正统之争(有影射当代的嫌疑),最终清朝消灭准噶尔汗国,一统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