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零利率与日本“失去的二十年”

王独步 王独步 2022-09-21

1989年后,还一种说法是1995年后,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的停滞衰退,年均GDP增长率不到1%,还时不时负增长,被称为日本“失去的二十年”。现在,这个说法已经更新了,改称“失去的三十年”了,至于后面会不会改称“失去的四十年”、“失去的五十年”,就不得而知了。

日本历年GDP增速图

很多人质疑日本“失去了二十年”这种说法,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证据就是其它发达国家的GDP平均增速也不高啊。就拿发达国家中最接近日本的德国来说吧,两国同样是十九世纪后期崛起,同样是二战战败国,同样以精密制造闻名于世(工匠精神不仅指日本,德国也是),人口规模也接近(一亿左右)。1989年后的大部分时间,德国GDP增速是高于日本的;当然也高不到哪里去,也就高一个百分点左右(比如日本GDP增速1%,德国GDP增速2%这种,差一个百分点)。

日德GDP历年增速对比

诚然,1%与2%相差确实不大。但必须考虑到的是,日本德国都是已经完成工业化的发达经济体,完成工业化的经济体,经济增速就是不高啊。经济增速最高的阶段是工业化的初期,农民工大量进城,从月收入几百的农民变成月收入几千的农民工(流水线工人),工资涨幅(经济增速)惊人。再往后,从流水线工人到技术工人,从小组长到部门领导,从工程师到科学家,从分公司领导到总公司领导,这些阶段的工资涨幅(经济增速)是越来越低的。因此,对于发达经济体而言,差一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速,就已经是天壤之别了。


导致日本“失去了二十年”的原因是什么?说法有很多,比如日元升值幅度太大(德国有话要说,当时德国马克升值幅度更大),美国剪羊毛太狠(韩国有话要说,一度占据20%韩国GDP的超级财阀三星的大部分股权都变成美资了),韩国的竞争(中国有话要说,当时中国工业水平还不如日本呢),中国的竞争(韩国有话要说,中国与日韩经济结构互补性更强,韩国半导体就借着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东风发展起来的,日本半导体却越来越废),英法德有欧盟加成(日本还有中国加成呢,在中国制造业横扫全球,与中国产业机构高度互补的日本不是获利更大吗)。

上述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还有一个日常被忽视的因素,就是日本的“零利率”货币政策。2017年开始,德国GDP增速越来越接近日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欧盟也进入“零利率”时代了;再过几年,我们也会看的美国经济增速也越来越接近日本德国等老队友,因为美国也进入近似零利率的时代了。零利率货币政策会压低经济增速!


社会上,有部分人有闲钱,但缺少投资机会,后面称之为投资人;有部分人有项目,但是缺乏资金启动项目,后面称之为项目人。让两者“天作之合”的,就是金融机构。比如商业银行,吸纳投资人的存款,然后放贷给项目人。保险公司的经营模式类似于商业银行,区别在于商业银行是短期存贷款(五年内),保险公司是长期存贷款(十年起)。证券公司(券商,也叫投资银行)吃进政府或企业发行的融资(借钱)债券,然后卖给投资人。

借钱是有风险的,所以需要利息来补偿。投资人借钱给项目人,万一项目人的项目亏损或失败了,投资人的钱还能拿回来吗?投资人冒了这么大的风险,项目人是不是该补偿投资人呢,这个补偿就是利息。利息与本金的比值也就是利率,与风险挂钩了,风险对应利率(收益)。“收益率”这个词经常与利率搞混,收益率可称之为实时利率。举个例子,某企业发行了一张面值100元,年利率5%,年利息就是5元的债券;某一天这种债券在市场上炒到了102元,此时的年收益率就是5(年利息)/102(实时价格)=4.9%。


一般而言,中央政府发行的债券(比如国债),风险是最低的。因为中央政府集中了一个国家的最强大脑,又有整个国家的财政收入作为后盾,还不上债的概率是最低的,因此国债利率通常是一个国家的最低利率之一。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优质企业,普通企业,小微企业,还不上债的风险依次递增,所发行债券的利率也依次递增,形成一个顺序递增的梯形。国家对利率的调节,一般是通过调整最低的那个利率,来影响整个利率市场,或递增,或递减。比如美联储的公开市场操作,就是通过调节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融资的联邦基金利率,来调节商业银行的利率,最终影响整个利率市场。

利率不能太低,也不能过高。利率太低,投资人吃亏,冒着这么大风险,却得到这么点补偿,投资人肯定不愿意投资了。利率太高,叫高利贷,项目人赚的钱要是还不够支付利息的,项目人还借钱投项目干什么?利率太低或太高,造成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包括资本外流(国内没有投资机会就去国外),投资资本变投机资本(干实业风险高利润低,那就去炒股、炒债、炒房),国家整体竞争力下降(科技研发、机器设备换代和基础设施更新等实业因缺乏资金而趋于停滞),贫富分化加剧(资金涌入金融市场炒股炒房推高资产价格,获益的是富人;国家整体竞争力下降会导致平民收入下降,一加一减,贫富分化加剧)。


发生在日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就是利率压的太低,导致资金不愿意进实业,去研发科技、更新机器设备,更新基础设施等,最终国家整体竞争力下滑。投资、消费和出口组成了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出问题,肯定会影响消费(老百姓失去更新换代的欲望)和出口(竞争力下滑影响海外市场份额),最终经济增速也伴随着零利率而趋向于零乃至负增长。伴随着资金外流的,通常还有技术外流与人才外流,技术需要资金来研发和转化,人才也是要挣钱吃饭的嘛。

比如日韩的半导体之争,新兴的韩国借助靠近世界工厂中国的优势成为了半导体生产制造第一大国,曾经的半导体生产制造第一大国日本却日益萎缩,东芝电脑卖了,索尼手机不行了,东芝半导体(已经改名铠侠)卖了又卖,日本半导体越活越倒退了。原因出在什么地方,是日本人没有韩国人聪明吗?是因为日本半导体缺乏资金投入,技术也逐渐落后了,被市场淘汰了。缺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低利率导致了资金不愿意进入,半导体是烧钱的产业,属于高收益对应高风险。


既然零利率会压低经济增速,最终影响国家的整体竞争力,为什么发达国家不将利率调整到一个合理的值,反而还要变本加厉到负利率呢?答案是发达国家债务总规模太高了,比如日本,国债总额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250%了,私人债务更是高国债一到几个数量级。一旦利率提高,利息支出就会大增,政府和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发行的债券违约,债务危机就会爆发。反而,因为国家整体竞争力下滑,偿还债务也只能是不断的借新债换旧债,债务总规模扶摇直上;为了减轻还债压力,就只能继续压低利率,零利率不够那就负利率,形成死循环。直到某一天,国家整体竞争力垮了,本国货币变废纸了,再也没有人愿意借钱了,一切就都完了。如果债务是本币结算的,反正本币都变成废纸了,要多少有多少;如果是外币结算的,债主一看这个情况,知道不可能还清债务了,就只能豁免一部分债务了。

很多人疑问美国为什么不用加息这个大招来对付中国,不是美国不想,而是美国不敢。利率加的太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大,中国外汇储备就有3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美元),再加上规模更庞大的海外资产,偿还外债绰绰有余。可是加的太多,中国经济会不会出事还不知道,美国就先爆发债务危机了。2008年次贷危机前,美联储一连加息十几次,结果中国经济没出大问题,却引爆了美国房地产贷款市场,次贷危机爆发,美国损失惨重,华尔街五大投行就倒了四个。而且,美国国债总额已经超过美国GDP,国债利息支出逼近美国财政收入的上限,利率提高,美国国债违约,美元霸权体系就崩溃了。美元的发行机制是美联储以美国国债为抵押发行美元,美国国债就是美元体系的核心资产,美国国债违约意味着美元体系崩盘。


有没有办法打破这个死循环?方法还是有的,只要允许负债过重的企业及金融机构破产倒闭,相关债务清空,不就把债务规模降下来了吗?这个方法,苏联用过,德国用过,中国也用过,最终经济都满血复活,乃至更加强盛了。但是这个方法在真·资本主义国家用不了,企业破产,金融机构倒闭,他们欠财阀财团资本家的钱,谁来偿还?因此,资本家宁可经济崩溃,也决不允许“欠债不还”的事情发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