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氢能汇 林雨潇
7月28日晚间,协鑫新能源及保利协鑫联合发布公告称:协鑫新能源已成立氢气能源事业部,积极研究在现有光伏发电的业务平台上,发展氢能业务及相关产业。
不仅如此,协鑫新能源亦分别与中建投资本管理(天津)有限公司(下称“中建投资本”)和建银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建银国际资产管理“)订立战略合作协议,拟合作设立基金规模约人民币100亿元的氢能产业投资基金和基金规模不多于8亿美元的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
正如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在7月29日在北京举办的氢能产业发展论坛暨协鑫氢能战略发布会致辞上所讲的那样:“未来,我们的沙漠都将变为制备氢能源的‘聚宝盆’,通过‘氢气大走廊’进行跨区域链接,既解决了新能源规模化消纳问题,又带动多领域深度脱碳。协鑫集团的蓝氢战略和绿氢战略共同吹响了协鑫进军氢能源的集结号,形成了既高度互补,又自成体系的氢能源大战略、大格局、大设计。”
由此可见,协鑫此次进军氢能产业是有着战略上的大目标的。继隆基、阳光电源、晶科之后,协鑫成为又一家宣布跨界氢能的光伏企业。这些光伏企业进入氢能领域到底是看中了什么?
氢能汇记者认为,光伏企业跨界进入氢能产业很重要的一点需要解决光伏设备的库存问题。2020年被称为光伏行业“史上最大的扩产年”,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国内TOP10组件企业发布了超550GW的扩产规划,其中电池组件扩产规模348.8GW,硅片扩产规模202.7GW。相关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底,仅隆基、晶科、天合、晶澳、阿特斯、东方日升TOP6企业组件产能达155.2GW,2021年底这六家企业的组件产能预期将再增54%,达到239GW。企业扩产的底气来自于对终端装机市场的看好,但是随着这些扩产的产能在2022年下半年开始释放,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是大概率事件。
如此规模的扩产,也让这些企业未来面临较大的库存压力,想要释放库存。虽然国家出台了光伏整县推进的政策可以争取通过这部分项目消纳一部分光伏设备的产能,而另一部分可能就需要大力发展光伏制氢,再去一部分库存。另外一点,光伏制造企业入局氢能,也有为储能考虑的因素。光伏发电作为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绿色清洁能源,近年装机规模在持续增大,但因光伏发电具有随机性、波动性、阶段性等问题,大规模并网会增加了电网调节的难度,因而给电网安全性带来不利影响。随着光伏装机规模的持续扩大,光伏发电将面临必须要配备储能问题,因为目前电化学储能成本依然较高,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光伏强制配储能会增加电站建设成本。而将光伏发电制氢实际上可以看做是拓展的储能的范围。因为氢能可以与天然气掺烧、发展燃料电池车用在交通领域,无疑是拓展了光伏发电在终端的应用范围,更好地避免了大量光伏发电并网给电网带啦的冲击问题,同样也避免了给光伏电站业主方增加储能成本的问题。
目前国家和地方出台很多支持氢能发展的政策,除了一些地方直接给予氢能项目补贴之外,还有“以奖代补”的政策出台,所以光伏企业跨界进入氢能领域,在资金上的压力会更小一些。光伏企业大部分以民营公司为主,很多企业的主业非常集中,虽然主业集中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可以让自己的优势聚焦在某一领域,但从长远角度看,也可能导致公司的业绩拓展后续乏力。但在跨界的问题上,如何选择方向很重要。如果跨界领域离主营业务存在较大距离,会让公司在人才、市场、技术等方面的准备上存在不足。如果跨界的方向离主营业务距离过近,甚至在同一产业链,就恐怕很难起到业务拓展的作用。而氢能对于光伏制造业企业来说,刚好是一个不远不近,恰到好处的领域。而且目前很多大型央企在发展氢能业务,如果民营企业借助发展氢能产业可以与央企形成合作,在一些光伏设备销售、光伏电站建设等方面都会受益。
由此可见,随着一些光伏龙头企业跨界进入氢能领域,光伏行业还会迎来一批进入氢能产业的跨界者,但在氢能领域的竞争刚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固定的竞争格局,一些后进入该领域的光伏企业不用急于求成,因为氢能行业是技术壁垒较高的行业,企业的优势需要更高的技术能力支撑。因此,不论是已经跨界或者是计划要跨界进入氢能领域的光伏企业,首先要做好准备的是在氢能技术领域抢占先机,这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