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今衣裳,与时偕行 | 婉约有韵味,探寻历代东方妆容之美(上)


化妆,从狭义上来讲,是指用脂泽粉黛等化妆品修饰容颜,以满足人们对容貌美的诉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涂脂抹粉、描眉画眼。在中国千年的历史中,每个朝代都演化出了独特的女性妆容。唐朝的质朴优雅,六朝的朝气,唐朝的华丽富丽,也从侧面呈现了中国古代的社会风貌和审美思潮的变迁。


先秦时期

中原:素妆风行;南楚:渲杂丹黄


周代的妆容发展,可说开辟了中国化妆史的崭新纪元。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化妆史从这一时期才正式开始。

中国地大物博,以地理区域为界,可以把周代女性分为北方的中原女性和南方的楚地女性。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所描述的女性主要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女性。

《诗经》中所歌咏的中原女性,情态重于容貌,风神重于妆容,基本是素脸朝天,追求清新自然的天趣之美。

发型上,《诗经》中的女子追求头发浓密乌黑,或直或卷。“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他们对头发的关爱程度等同于肌肤。但如果发质不好,饰以假髻会有很好的美发效果。先秦时期,卷发在技术上已经可行。




*《中国妆容之美》先秦素妆复原

模特:张常宁

化妆造型:吴娴、张晓

摄影:文华(泰岩摄影)


先秦时期的楚国主要位于长江流域以南。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曾经这样描述:“和中原女子‘淡如水墨白染’不同,大凡楚国漂亮女子,无不如‘画像之渲染丹黄’。”楚人对女性的审美更追求错彩镂金,浓妆艳抹。

楚地女子之所以表现出如此有别于北方的华美,和当地巫风炽盛有关。楚地的巫风中有强烈的女性崇拜意识,楚地地处南国,学术思想阴柔,滋于此地的春秋时期的《老子》即主张柔弱胜刚强,以水为万性之母。因此初期多崇女神,讲女神作为专祀的神灵。《楚辞》中的“二招”以美色招魂的部分,对女子的唇色、眉色、发型、体型、眼神,甚至一些奇妆异饰都做了生动的描绘,是《楚辞》中描写女性妆容、情态最具体的文章。

*《中国妆容之美》楚女“青色直眉,美目媔只”妆容复原
模特:何林凌
化妆造型:吴娴、张晓妍
摄影:文华(泰岩摄影)


以楚女妆容为基础,看周代女子的化妆术与化妆品。

眉妆:“娥眉”是当时非常流行的眉妆,形似蚕蛾刚出茧时的眉角,弯曲且有眉毛的质感。

面妆:以“粉白”为美,中国最早的妆粉是纯天然的米粉。

施朱:用胭脂染唇和面颊。中国最早的红色染料大多取自矿物,如赤铁矿、朱砂等,但长期使用会对皮肤有伤害,便慢慢使用植物染料制作化妆品。

脂、泽:“脂膏”是从动物体内或油料植物种子内提炼出的油质,固态为“脂”,业态为“膏”。“泽”指的是一种润发的香膏,即如今的头油之类的。



秦朝时期秦代妃嫔的妆容以浓艳为美


秦始皇是中国彩妆的推动者。秦朝实行法家酷刑峻法,人民生活在机器残酷的压迫之下,当时的劳动妇女是无暇顾及化妆的,唯有宫中妃嫔,生活优越,须整日妆扮以侍君主,才有化妆可能。秦代妃嫔的妆容以浓艳为美,红妆是使用胭脂的效果,但早期的胭脂多用朱砂类的矿物质颜料,色彩浓郁有毒。翠眉是一种描成绿色的眉毛,使用的主要原料油矿石“石青”和“铜黛”。

*(右图)《中国妆容之美》“红妆翠眉”妆容复原
模特:杨述敏
化妆造型:裘悦佳
摄影:华徐永



秦代的妆容中还有“花子”。指粘贴或者画在脸上的面花,也称“花钿”“额花”“眉间俏”“面靥”等。至隋唐五代,花子妆容达到鼎盛,并一直延续至晚清。

*《中国妆容之美》“帖五色花子,画为云凤虎飞升”妆容复原
模特:杨述敏
化妆造型:吴娴、张晓妍
摄影:文华(泰岩摄影)


除了彩妆,在秦代,不论男女,发式都是身份地位的一种标志,这在秦俑中有具体可考的体现。秦俑的不同发式和头饰,是和秦代的社会一是和军事制度想关联的。步兵俑多数头部不加饰物,发髻裸露,地位最为低下;头戴软帽的士卒,地位高于裸髻者;少数头戴长冠者,似为中下级军吏;个别头戴鹖冠,神情威严,则属于高级指挥官。





两汉时期

西汉:由简约朴素走向大气磅礴

东汉:庄重与纤柔之美并存


西汉妆容大多清淡雅致,追求天趣。“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这里的“远山眉”是一种保留纯天然眉峰的眉形。天生之眉多有眉峰,之所以称为眉峰,皆因眉尾隆起如山峰之状,但女子修眉多喜去除眉峰,刻意修成弯弯的蛾眉之状,蛾眉固然有纤弱窈窕之美,却失其本真。保留眉峰的天然眉形,有一种如望远山之意境,在天趣中又自有一种英姿显现。

*《中国妆容之美》远山眉妆容复原
模特:张常宁
化妆造型:吴娴、张晓妍
摄影:文华(泰岩摄影)



除了崇尚自然,追求天趣,“黄老之学”同时还提倡一种开放的、积极的“大美”或“壮美”气象。这也是汉代社会精神的灵魂,这种时代精神也对汉代女性的妆容审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谢承《后汉书》中从发型、妆容、服装三个方面生动地描绘出了两汉之长安城中时尚女子大气磅礴的服饰形象。对于长眉、广眉、阔眉的喜好在汉代的诸多文学中也有体现,但是不是常态,纤细的蛾眉一直是中国古代女子眉妆主流。



西汉的民间女子普遍流行垂髻。汉代垂髻一般正面中分,有些两侧发内会略微垫高,使头型显得更饱满,也留出插戴首饰的空间。完整束起来的垂髻称为“椎髻”。垂髻通常简约大气,不易插戴首饰,所以西汉头饰整体比较简约。

*《中国妆容之美》慵来妆妆容复原
模特:张常宁
化妆造型:张晓妍
摄影:文华(泰岩摄影)


与淡妆、垂髻呼应的,是西汉女子略显含胸的佝偻的体态。西汉早中期的曲裾袍腰带系于臀部,故人物体貌往往呈现上长下短的视觉效果。


*《中国妆容之美》高髻广眉妆容复原

模特:王一帆

化妆造型:刘永辉

摄影:文华(泰岩摄影)


西汉中后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新儒学体系逐渐成为汉代社会的统治思想,中国女性开始了儒家礼教束缚下的漫长生活。

儒家对妆容的影响表现为二:一是主张有克制的修饰,将妆容修饰与修身养性结合起来,;其二是从理论上确立了女性对男性的全面依附关系,导致女性的妆饰从素朴大气迅速转向追求娇弱与纤柔。

*《中国妆容之美》“愁眉啼妆、堕马髻、龋齿笑”妆容复原

模特:汪晨雪

化妆造型:裘悦佳

摄影:文华(泰岩摄影)


东汉时期最脍炙人口的一段关于妆容的记载是《后汉书·梁统传》中关于东汉后期一个外戚、权臣梁冀之妻孙寿引发的一种装扮时尚。“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以为媚惑。”如此另类的装扮影响却很大,引起了全京城女子的效仿和追逐,以致引起官方的反感,被列入服妖,下令禁止。






与此异曲同工之效的还有“面靥”,也称“妆靥”的“勺面”等,指古代妇女施于两侧酒窝处的一种妆饰。

发型上面,受“西汉”晚期“城中好高髻”风潮的影响,东汉女子开始由低垂走向高耸。女子发式开始变得丰富活泼,头顶高髻开始流行。高髻的流行伴随着假髻的使用。


汉代女性的妆容审美,从汉初“黄老之学”影响下的简约朴素、大气磅礴,到西汉后期又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而转向追求娇弱纤柔,恭顺曲从。一道一儒的两种倾向奠定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汉族女性的主流妆容审美规范。同时南楚文化对汉代文化艺术的影响,汉代女性审美中又始终伴随一种充满原始生命力的浪漫与活力。



魏晋南北朝

妆容无所禁忌又轻盈飘逸


在中国妆容史上,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爆发的时代。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确实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是最富于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也影响了此时代的女性审美,妆容呈现出一种充满仙气的超脱与自在之美,妆容无所禁忌又轻盈飘逸。根据文献记载,主要的妆容和装饰有:


白妆:即以白粉敷面,两颊不施胭脂,多见于宫女。这种妆式多追求素雅之美,颇似先秦时的素妆。

晕红妆:即以胭脂、红粉涂染面颊,比较浓艳。

紫妆:以紫色的粉拂面而成。紫粉最初多用米粉、胡粉掺落葵子汁调和,呈浅紫色。



徐妃半面妆,顾名思义,即只妆饰半边脸面,左右两颊颜色不一。

*《中国妆容之美》徐妃半面妆复原

模特:杨述敏

化妆造型:张晓妍、刘永辉

摄影:文华(泰岩摄影)



仙蛾妆,一种眉心相连的眉妆。在眉妆上,魏晋南北朝最为流行的仍然是汉代的蛾眉、长眉与广眉。此时的长眉,不仅仅只朝“阔耳”的方向延伸,且已然是连心眉了。长眉既是一个时代的审美主流,又蕴含着复古之情。

*《中国妆容之美》仙蛾妆复原

模特:张译月

化妆造型:裘悦佳

摄影:华徐永



八字眉。李商隐《蝶三首》中描写南朝宋武帝之女寿阳公主时也曾写道:“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公主连出嫁也画八字眉,可见其流行程度。



额黄,也称“鹅黄”“鸦黄”“约黄”“贴黄”“宫黄”等,因以黄色颜料染画于额间。它的流行,与魏晋南北朝时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有直接关系。染额黄的颜料选择上,姜黄十分适宜。姜黄染色后呈现出明亮的黄色,附着力强而且非常透明。

除了染画,也有用黄色硬纸或金箔剪制成鹅黄花样,以胶水粘贴于额上的。这种剪贴的鹅黄有星、月、花、鸟等多种形状,又称“花黄”。

*《中国妆容之美》寿阳妆复原

模特:汪晨雪

化妆造型:张晓妍

摄影:文华(泰岩摄影)



斜红:为面颊两侧、鬓眉之间的一种妆饰,大多形如月牙,色泽鲜红,有的还故意描成残破状,犹若两道刀痕伤疤,亦有作卷曲花纹者。

梅花妆,花钿的一种。花钿专指一种额饰,也称“额花”“眉间俏”“花子”等,秦始皇时便已有之。六朝时特别盛行一种梅花形的花钿,即“梅花妆”。梅花妆又有“寿阳妆”之称。



碎妆,是一种将面靥画满脸或贴满脸的妆容。此时面靥已不局限于仅贴在酒窝处,而是发展到贴满整个面颊了,给人以支离破碎之感,故又称“碎妆”。

*《中国妆容之美》碎妆复原

模特:张译月

化妆造型:吴娴、张晓妍

摄影:文华(泰岩摄影)



佛教的流行给中国文化与艺术领域带来的了异域审美,古来绿蛾黑黛的陈规被打破,别开生面的“黄眉墨妆”登上历史舞台。

*《中国妆容之美》黄眉墨妆复原

模特:杨述敏

化妆造型:李依洋、张晓妍

摄影:文华(泰岩摄影)



在发型上,自魏晋南北朝始,汉代女子的垂髻不再流行,巍峨的高髻开始独领风骚。高髻之所以会在此时广为流行,可能也与佛教在中原广泛传播,人们自觉地模仿佛陀的发型有关。盛行于魏晋南北朝的“螺髻”“飞天髻”都明显是受到佛陀与飞天发髻的影响。“螺髻”,就是佛头顶之髻,因像螺壳一样盘旋而得名。


在首饰上佛教的影响也无处不在。随着时代发展,北魏、北齐时代的花钿渐同莲花结合在一起,发展成由数枚莲钿组成的莲花冠,一瓣即是一钿。这大约是因为佛教在北朝盛行,而莲花被视为众花中最胜之物。



隋唐时期

初唐:从简约保守转向华丽绽放

盛唐:贵妃的红妆时代


唐代的妆容造型,最鲜明的特点是胡风浓郁,唐代女性不仅偏爱浓妆、眉心靠拢,而且同时佩画多种面饰。

贞观距唐代开国不远,女装风格与北朝后期、隋类似,崇尚纤细的身形,妆饰相对保守、简单,尚未形成夸张浓烈的风格。此时的宫中嫔妃,应该多妆面浅淡,略施粉黛,朴素而清秀,梳着高髻,身穿大袖襦衫,束着裙腰极高的长裙;而身份较一般的女性,则可能更多穿着窄袖衫子和间裙,发型以各种鬟髻为主。

*《中国妆容之美》初唐“双螺髻、却月眉、梅花妆”复原

模特:张常宁

化妆造型:裘悦佳

摄影:华徐永



初唐女性上衣多为交领或圆领襦衫,日常一般穿着窄袖短衫子,裙腰位置也极高,甚至束至胸上腋下,几近领口。宫女、婢女在室外行走或劳作时,还会在腰胯部束带,将裙摆收高以便于行事。

普通发型仍有浓郁的隋风,鬓发收拢服帖,头顶则以低矮的层叠盘绕型发髻为主,或盘绕成单髻,或带鬟双髻。面妆多是浅淡的白妆,眉形也或纤细或短小,唇色淡雅、唇形小巧,整体呈现收敛、含蓄的状态。

*《中国妆容之美》初唐“画斜红、分梢眉”的胡服女子妆容复原

模特:饺子

化妆造型:裘悦佳

摄影:华徐永



初唐的妆面和首饰相当简单。几乎看不到太夸张繁复的妆面,多柳叶细眉,浅施薄粉,轻点朱唇,少有首饰。早期首饰以小尺寸的简单的簪、钗为主。

唐高宗时期,唐代女性形象的风格也开始悄然变化,崇尚的身形从纤细瘦弱转为更加挺拔,风气渐开放,妆面也往复杂化发展。


发髻的种类和形态变得更为丰富,除了更加饱满高大的半翻髻外,各种各样的鬟髻也大为流行,小者如指,大者如拳,长者似角;还有的余发不回绕成环,随意垂下。宫廷贵妇有更加夸张的鬟髻,环径加倍扩大,成为醒目的左右两大鬟,也是舞女的常用表演发型。首饰大多依然在髻鬟的基部用钗固定,或在半翻髻侧插簪一二。珍珠宝石项链、臂钏也见诸使用。




此时,在唇两侧点假靥、眉心画花钿、面颊两侧画月牙形斜红的华丽妆面越发常见,成为唐代最具代表性的妆容。

*《中国妆容之美》武周时期妆容复原:着花钿、斜红、面靥、吊梢眉、义髻

模特:杨述敏

化妆造型:裘悦佳

摄影:华徐永



武则天称帝时期可算是唐代女性形象最从容自信、丰满匀称、曲线优美的一段时间,同时着装风气也最为开放和暴露,首饰、妆饰也逐步走向华丽。

最引人注目的是对于展露身材的自信。上层社会女性衣料越发铺张奢侈,在衣缘用锦料的做法越来越多,甚至整件短袖、褙子均用富丽堂皇的大花锦绣制作。



武周期间,女子妆面更加浓艳华丽。横扫粗眉,胭脂腮红的面积从眉下一直扩大到脸侧,额上花钿的造型除了简单的扇面形,还晕染出各种花朵、卷草、卷云等复杂花样,两侧斜红不再只是一道红晕,也会绘成复杂的花样。

除了普通的簪钗,首饰也有了更加装饰化的发展,步摇、凤饰成为主流。上翘翻卷的云头形、花朵形、卷草形簪钗开始大量出现,其下连缀一挂或者一排挂饰的步摇簪。



开元、天宝几乎是唐代流行变迁最快速的阶段,甚至密集到了三五年便有一变的程度。

*《中国妆容之美》盛唐女子妆容复原:花钿、面靥、桃花妆、涵烟眉

模特:胡晓瑞

化妆造型:裘悦佳

摄影:华徐永



中国古代女子妆容图鉴发现中华民族的历史包容过无数“多姿多彩”妆容,妆容文化也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每一个时代都具有每一个时代的特征,每一个时代所盛行的趋势也不大相同,一种妆容、一件服饰都传承了它们不同时代的文化历史。下一期,继续从唐开元初向大家介绍唐玄宗即位后,一改朝野只求奢靡华丽之旧弊,在这一大风起引导下,对妆容发展的影响。



金、蒙古蓝、灰褐、翠绿

注:文中所涉图片均为书摘


文献参考





李芽,陈诗宇[著]《中国妆容之美》[M].湖南美术出版社,2021






       往期精彩推荐东方霓裳|磁器口后街马面裙文化展,将传统穿搭成时尚。11月活动预热古今衣裳,与时偕行——从各朝代服饰颜色搭配上,品古典配色蕴藏之柔美

1、本资料为要约邀请,不构成要约或承诺
2、相关宣传内容不排除因政府相关规划、规定、未能控制等原因发生变化
3、本资料所涉及的设施设备、工艺工法、材料品牌、园区配套、物业服务等仅作为参考,具体以各项目实际情况、政府文件和合同为准
4、本文部分图片及文字来源转载,仅供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处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