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起点绿“沙地变绿洲”的中国奇迹
6月17日
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
它威胁着全球三分之二国家和地区
五分之一人口的生存和发展
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
全球性社会和环境难题
曾经,这儿是黄沙漫天的无边大漠如今,已变成星罗棋布的沙海绿洲
▼
是什么力量让沙地变成了绿洲?
今天,星图地球带你一起走进
中国四大沙地轻触下方图片跟随星图地球 GEOVIS Earth一起点绿“中国奇迹”▲ 轻触图片,点绿“毛乌素沙地”
毛乌素沙地: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之间,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
解放初期,榆林市的林木覆盖率只有0.9%,受到毛乌素地区沙尘暴的威胁,陕西榆林市曾被迫搬迁了3次,但依然受到沙尘暴的骚扰,400多个村庄被沙尘侵袭压埋,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超5亿吨。1959年起,陕西正式开启了漫长的防沙治沙之路。
防沙治沙50年余年,毛乌素沙地以每年1.62%的荒漠化逆转率,不断缩小,榆林很多地方在几十年间渐渐“绿”了起来。
特别是随着近十来年治沙逐渐有成效后,效果变化的越来越快,原有的漫天黄沙,现在看来已经是满眼葱翠。原来的土地一片荒凉,现在已经可以开垦种植。
现在,毛乌素沙地80%以上的土地被治理,榆林市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到93.24%,这意味着毛乌素沙地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
▲ 轻触图片,点绿“浑善达克沙地”
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中部锡林郭勒草原南端,面积大约5.2万平方公里。
近代由于气候的持续干旱和开垦,草场超载,造成草场退化,河流湖泊萎缩,沙化日益严重。浑善达克沙地距北京直线距离180千米,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源,也是近年来困扰北京的沙尘的主要源头之一。
但现如今,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基本形成了长420公里、宽1~10公里的防护体系,沙地扩展蔓延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从昔日“京津风沙源”向“首都后花园”挺进。
▲ 轻触图片,点绿“科尔沁沙地”
科尔沁沙地:位于西辽河平原,沙地分布区面积约为6.63万平方公里。
科尔沁沙地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疏林草原,由于气候变化及过垦过牧,生态环境严重失衡,演变成中国最大的沙地,也是京津冀风沙的主要源头之一。
防沙治沙刻不容缓。通过大规模、持续和系统的治理,现如今科尔沁沙地旧貌换新颜,局部地区有了相对稳定的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也逐渐形成。过去在沙区几乎绝迹的野生动物,也回到了故地栖息繁衍。
▲ 轻触图片,点绿“呼伦贝尔沙地”
呼伦贝尔沙地: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高原,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
呼伦贝尔沙地由于前苏联援建铁路时将从呼伦湖到海拉尔西郊的樟子松林砍伐殆尽,致使土地沙化形成。不过如今呼伦贝尔沙地生态状况呈现持续向好转变态势,实现了沙化面积缩减、沙化程度减轻的较大转变。
过去治理区内是一望无际的沙海,如今流沙已被方格状机械沙障牢牢锁住;同时通过季节性休牧、暖季草畜平衡、冷季合理补饲等多种途径,防治草原沙化(退化),恢复生机。
科普卡片
经过多年治理,通过星图地球 GEOVIS Earth 时序影像,可以清晰地看到2000年到2022年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和呼伦贝尔四大沙地生态状况整体改善,林草植被增加226.7万公顷,沙化土地减少16.9万公顷。
目前,我国已成功遏制荒漠化扩展态势,荒漠化、沙化、石漠化土地面积以年均2424平方公里、1980平方公里、3860平方公里的速度持续缩减,沙区和岩溶地区生态状况整体好转,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内容综合自新华社、人民网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网、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 ★ 往期阅读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