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获批及临床BTKi之CADD观

黄传龙 CADD谈药 2022-04-26
还是kinase,不过这次主要从药物设计角度,看看BTK的几个上市药物及临床分子。
BTK,具体生物学背景就不介绍了,总之是个kinase,适应症及潜在适应症是一些肿瘤(白血病、淋巴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今年新冠也有BTKi的身影,大概是用其免疫抑制的功能,减轻“细胞因子风暴”,不过具体效果不知如何


目前BTKi批准了3个分子,分别是Ibrutinib、Acalabrutinib及Zanubrutinib,适应症都是肿瘤领域。这3个分子都是共价结合,事实上正是Ibrutinib的巨大成功(近几年销售额top10),让人们重新审视共价抑制剂,开发了更多选择性共价抑制剂,比如奥希替尼(AZD9291)、KRASG12Ci等。
后续的BTKi,分了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做非共价抑制剂解决耐药问题(Cys481突变会导致现有药物无效),另一个是做其它适应症也就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机理上来讲BTKi对一些自身免疫疾病应该有效果,但现有药物选择性还不够高,要开发自身免疫病的适应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选择性、减轻脱靶副作用。

更新:写完后发现Ibrutinib于2017年拓展适应症cGVHD(移植物抗宿主病),也是个自身免疫病;不过总的来说,上市的3个药,适应症仍主要局限在抗肿瘤领域。


表1是下面要讨论的分子,包括上市的3个药物及部分临床分子。图1 是它们的2D分子结构。

表1

图1 BTK获批药物及部分临床分子2D结构

获批3个药Name为红色,临床分子为黑色。形成hinge-HB的原子高亮显示。


除Acalabrutinib,其余分子都有与BTK结合的公开的晶体结构,Acalabrutinib也有一个相似分子的晶体结构。下面依次看它们的结合模式,及可能的设计思路。

图2左侧是Ibrutinib(与BTK),紫红色凸显的是小分子,其余为周围的口袋残基,黑色虚线表示HB,左上加了一点高亮的是与小分子形成hinge-HB的残基原子,下方绿色略粗的残基,即是参与形成共价键的Cys481。
图2右侧是Acalabrutinib的相似分子,二者差别不大(warhead部分及右上角CF3),预计结合模式应该类似。相比Ibrutinib,Aca主要是把56环上不重要的N原子或者去除或者换了位置(而形成hinge-HB的两个是没动的),warhead把双键改为了三键,也不算大的改动。右上角侧链做了一定改动:Ibru是O连出一无取代的苯环,苯环有pi作用及疏水作用;Aca则是amide连出一吡啶,amide及吡啶各形成一HB,吡啶也有一定疏水作用。

图2 3D结构:Ibrutinib & Acalabrutinib(相似分子)


图3a左侧还是Ibrutinib,右侧是百济神州的Zanubrutinib。Zanu的core相比Ibru原先的56并环有了较大改变,这其实是一个“拆并坏”思路——拆开一个环再并上一个环,这一点在百济的文章中也有说明(图3b)。
拆并坏后,原本的hinge-HB得以保留,并且新形成一HB,但warhead的摆放要重新设计。新并的六元环上的NH,一方面与hinge形成一新HB,一方面与amide羰基有内氢键作用、固定了amide的构象。重新摆放后的warhead,仍能够到Cys481形成共价键,但失去了一个HB。最终Zanu的活性比Ibru没有明显提高,但选择性有所改善。

图3a 3D结构:Ibrutinib & Zanubrutinib

图3b Zanubrutinib设计思路(摘自文章题图)


余下4个分子处于临床阶段,适应症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出发点主要是进一步提高选择性,活性则有的改善有的没有改善。其中Evo、Brane及Remi仍是共价分子,GDC-0853则是非共价分子。Evo与几个上市药结构还较类似,余下3个结构与Ibru等差异较大,其中Remi & GDC-0853右侧侧链部分伸向一个叫“H3”的subpocket,对选择性有帮助。


图4左、中、右分别是Ibru、Zanu及Evo。Evo将Ibru并环的五元环拆开(并且没有再并环),右上角侧链就从嘧啶环直接伸出,也还能可以。下方伸出warhead的部分又有些像百济的Zanu,Zanu的warhead羰基与残基无直接HB(有水介导的HB,未标出),Evo的跟一残基有HB,但距离角度都不太好。Evo的活性其实是相对较差的,同一篇文章的数据,Evo比Ibru要差40多倍,不过选择性是优于Ibru。

图4 3D结构:Ibru、Zanu及Evobrutinib


余下3个临床分子,更加有特色些。
Brane的hinge-binding区还跟百济的有些像,但一个65环一个56环,伸出warhead的位置也不同,Brane的warhead羰基与Cys481的backbone NH形成比较好的HB,而百济的没有。另外Brane完全舍弃了右上角侧链,是这7个分子里最小的,但活性却很不错,同一篇文章中的数据,接近Ibru的4倍。这可能是由于分子的相互作用、低能构象都做得比较优化,分子也比较刚性,熵方面的损失也小。不过这样一个小分子选择性还不错,这就更难得了。
最后两个分子之间有一些相似,虽然一个是covalent一个是非共价。从左侧看二者都没有保留hinge区靠上那个HB,更有特点是右侧侧链,二者都伸向一个叫“H3”的亚口袋。这个“H3”的得名不知道从何而来,也不常见,只在部分激酶中存在,是一个偏疏水的亚口袋,其位置对应到小分子中,大概是在Remi右侧的苯环及环丙基,或者GDC-0853右侧的两个五元环及偕二甲基的周围。占据这个亚口袋对选择性有帮助,是BTKi设计选择性一个可行的方向,但不占据这个亚口袋的也未必没有选择性。

图5 3D结构:Brane、Remi及GDC-0853



分子较多,只是概览,也许以后还会挑其中一两个细细看看。
另外,以上谈的只是现在看着结构比较一下,也许与实际上做这些分子时想的思路并不相符,每一个成功分子的背后都有大量尝试。


最后,把这7个分子的结合模式图并在一起,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Guo, Yunhang et al. “Discovery of Zanubrutinib (BGB-3111), a Novel, Potent, and Selective Covalent Inhibitor of Bruton's Tyrosine Kinase.”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vol. 62,17 (2019): 7923-7940. doi:10.1021/acs.jmedchem.9b00687

[2] Caldwell, Richard D et al. “Discovery of Evobrutinib: An Oral, Potent, and Highly Selective, Covalent Bruton's Tyrosine Kinase (BTK) Inhibitor for the Treatment of Immunological Diseases.”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vol. 62,17 (2019): 7643-7655. doi:10.1021/acs.jmedchem.9b00794

[3] Watterson, Scott H et al. “Discovery of Branebrutinib (BMS-986195): A Strategy for Identifying a Highly Potent and Selective Covalent Inhibitor Providing Rapid in Vivo Inactivation of Bruton's Tyrosine Kinase (BTK).”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vol. 62,7 (2019): 3228-3250. doi:10.1021/acs.jmedchem.9b00167

[4] Angst, Daniela et al. “Discovery of LOU064 (Remibrutinib), a Potent and Highly Selective Covalent Inhibitor of Bruton's Tyrosine Kinase.”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vol. 63,10 (2020): 5102-5118. doi:10.1021/acs.jmedchem.9b01916

[5] Crawford, James J et al. “Discovery of GDC-0853: A Potent, Selective, and Noncovalent Bruton's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in Early Clinical Development.”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vol. 61,6 (2018): 2227-2245. doi:10.1021/acs.jmedchem.7b0171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