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去田野!艺术驻地计划第二站宁夏中卫|招募启动

2021年9月13日-10月24日,去田野!艺术驻地计划以“小镇生活”为主题,在江南小镇——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练市镇展开了第一期驻地。来自绘画、装置、影像、声音、剧场、建筑等不同领域的8位/组创作者,在6周的驻留期间,在小镇中行走、生活、探访、研究。在地的感受和经验最终被转化成不同媒介的作品,呈现在10座由废弃的粮仓改造而成的艺术空间中。(练市驻地相关记录点击查看#去田野!@练市


今年冬天,去田野!艺术驻地计划的第二站,

将一路向西,直抵黄河上游、大漠深处的宁夏中卫沙坡头,以“驻留和过客”为主题,邀请不同领域的创作者在此开展为期3周的驻留。


驻地招募即日启动,招募详情请见文末。

(截止至2022年11月25日24时)




#西部武侠

#镇北堡影视城

#旅游人类学


对于许多旅行者而言,在踏足宁夏这片土地之前,就已经在屏幕上遇见过这片遥远的大漠和同样遥远的江湖梦想——人们耳熟能详的几部武侠电影《双旗镇刀客》、《新龙门客栈》、《东邪西毒》等皆出自宁夏镇北堡。


龙门客栈拍摄地,摄影/“北纬40摄氏度” 


1993年,宁夏华夏西部影视城有限公司成立。镇北堡,这座自明朝起就屹立在银川西北郊旷野上的古堡有了一个新名字——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7年4月,镇北堡西部影城被评为“中国最受欢迎旅游目的地”。


摄影/“北纬40摄氏度” 


沙漠是城市的反义词,

这或许正是它成为旅行目的地的原因。

图/黄河宿集 


近年,随着中卫黄河宿集等度假酒店在社交媒体上的火爆,一批批游客从天南海北接踵而来。沙坡头集大漠、黄河、绿洲、高山于一处的自然奇观,满足了城市旅行者对于远方的所有幻想。旅游业也成为中卫沙坡头地区的支柱产业。


#人沙共生

#生态调解(ecological remediation)


包兰铁路,图/Google earth


黄河自雅拉达泽峰涌出,过青海、四川、甘肃,由中卫入宁夏。流经黑山峡时,有一处急转弯,弯道两侧,落差近百米。内侧是跌落的一湾绿洲,外侧是高达百米的沙丘,沙丘顶部是我国首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1956年,为了修建包兰铁路,沙坡头开始了固沙造林的巨型工程。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时任中科院副院长竺可桢先生写道:“沙漠是可以征服的.......包兰铁路从银川到兰州的一段,要经过腾格里沙漠,其间中卫县沙坡头一带,风沙特别厉害。那里沙多风大,一次大风沙就可以把铁路淹没。有关部门在1956年成立了沙坡头治沙站,进行固沙造林。这一工作已经提前完成,包兰铁路通车以来,火车在沙漠上行驶,从来没有因为风沙的侵袭而发生事故。”


用以“征服”沙漠的,是一种极为便捷、低廉的“麦草方格固沙法”。废弃的麦草沿着1×1米的方格均匀地铺在沙子上,再用铁锹将麦草从中间位置扎住沙中,两端的麦草便竖立起来,形成天然屏障。经过3-5年,麦草腐烂,方格内的沙子表面会缓慢地形成一层沙结皮,这标志着大地由沙漠化向土壤化的转变


图/ 新华社 《荒漠化治理的“中国智慧”》摄影/卢鹰 


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资讯,在中卫“长流水包兰铁”治沙项目区,每天都有上千亩的流动沙丘被草方格锁住。这意味着周围有数以百计的治沙工人在日复一日进行着搬草、铺草、扎草的劳作。沙坡头区一些污染的工厂被关停后,扎草方格的工作在一段时间内成为附近一些村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点沙成金

#行星工程



上:腾格里沙漠光伏发电基地,图/IC photo

下:沙漠光伏鸟瞰图,宁夏新闻网,摄影/祁瀛涛 


60余年前,用麦草方格去禁锢看似不可禁锢之物——流沙的努力,让这片沙漠一点点变绿;

今天,人类想要捕捉看似不可捕捉之物——光的努力,又让沙漠里出现了一片片蓝色的海洋。


沿路整齐排列的光伏板,摄影/常兰 


从银川到太阳山,从红寺堡到腾格里沙漠,在宁夏的高速路边,随处可见宁夏发电集团的太阳能电站。和沙坡头治沙站一样,宁夏发电集团也在无数次的研发、失败和不懈的尝试后,掌握了一个独步天下的绝招——通过物理冶金法制备太阳能多晶硅,这使得完全不依赖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制造成为可能。

沙漠,从来都属于勇敢者。



#史前岩画

#游牧与农耕

#三线建设


1963年,中卫高庙前的骆驼队,摄影/朱康洛 


旅行者总归是要离开。

然而,黄河对于河套平原的厚爱让这片土地成为黄河中上游难得的牧场和耕作区。作为边陲之地,南北之间重要的历史地理枢纽,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与来自中原的农耕民族自古以来便在此地碰撞、交流、融合。无论是镇守凉州的军旅人,或是成吉思汗西征过程中从更遥远的地方被作为工匠、军人带到此地的突厥人,还是丝绸之路上途径此地定居于此的商旅人,抑或是在上世纪50、60年代为了支援三线建设迁居于此的技术人员,总有一些过客留居于此,于是有了那句老话“宁夏有天下人”


著名语言学家、致力于宁夏等西北各省方言研究的林涛教授在《中卫方言志》一书中写道,明代移民奠定了中卫人口的基础,从山陕、冀鲁豫、江淮吴越各地迁徙而来的戍边屯垦的兵士、军余、移民、罪囚以及官宦、属吏、从眷等在这里杂居共处,他们所操的语言互相影响、融合,逐渐形成了以“秦晋语”为基础,杂以“齐鲁燕赵语”、“江淮语”,甚至“吴越川滇语”的中卫方言


于是在中卫市中心的的小吃夜市——向阳步行街,除了著名的宁夏滩羊肉,你也能吃到各式南北江湖菜,而夜市里的南腔北调,早已分不清,是新来的过客,还是久居的旅人。


曾经作为勘察飞行员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作家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也曾经路过沙漠,在自传式的《风沙星辰》中,他写到:“人类的文明如同一层脆弱的镀金层,一座火山,一片大海,或者是一场风沙,都能将它从此抹去。”


在宁夏这片古老而广袤的土地上,即使没有圣埃克苏佩里那样的高空视角和参与战争的经历,你也很容易遭遇到他所描述的“人类文明的脆弱”


下河沿瓦窑遗址,由左上顺时针方向分别为:明长城遗址及远处的黄河古渡口、采碳场遗址、古窑遗址外部、古窑遗址内部,摄影/常兰


从中卫市区去往沙坡头黄河区(沙坡头景区分为黄河区和沙漠区两部分)的路上,会路过一个现已荒废的小镇,从大路边稍向里走,穿过几个典型的、栽种着枣树的西北民居小院,会遇到几段明长城的遗址,还有几口空置的古窑。在长城的残垣边远眺,望到黄河古渡口和“下河沿”的牌子,才知道此处便是清代的《中卫县志》中“通宵势烛天”、“百世起苍烟”的下河沿。乾隆年间的中卫知县黄恩锡在《中卫竹枝词》中以“土窑磁器通宁夏,石炭连船贩水滨”一句勾勒了三百年前下河沿地区瓷器、煤炭产业和黄河水运的兴盛之景。


中卫城区以北50余里,与内蒙古交界处的卫宁北山,和贺兰山一样,是北方狩猎和游牧部落最早活动的区域之一,从高空中观察,这里是一片东西向低缓紧密的线形褶皱,由新时期时代至西夏时期的祖先们刻画的上万幅岩画就静卧在这些褶皱之中。


左上:大麦地岩画所在的卫宁北山,图/Google earth  

右上:大麦地岩画,图/黄河宿集 

下图:摘自《大麦地岩画》,图片编辑/紫麦 





去田野!艺术驻地计划

第二站·宁夏中卫招募启动

驻地地点:宁夏中卫沙坡头区大湾村(黄河宿集)

驻地时间:3周(2022年12月15日-2023年1月5日)

主办机构:在野艺术公益基金

策划团队:去田野!艺术驻地计划

在地支持:黄河宿集



招募对象:

本次招募侧重媒介为装置、绘画、影像、文学、手工艺、表演艺术(舞蹈、戏剧、音乐表演)的创作者;

国籍、年龄不限,接受艺术家组合共同申请(人数不超两人)

招募人数:

5人(组)


申请材料:

1.个人简历与作品集

(50M以内PDF,视频作品请附观看链接)

2.动机信

(1页篇幅内,陈述对本次驻地感兴趣的原因,与过往创作、研究、经历的相关性,预期在最终展演上的呈现形式,所需支持等)

 

招募流程:

2022年11月10日至11月25日24:00期间,申请人可提交书面材料至:info@openfieldart.com,邮件主题请注明#中卫驻地+申请人姓名+手机号#。材料提交成功后,您将收到邮件确认。通过材料初选的申请人,我们将邮件通知您和评审线上面试的时间。

△ 最终驻地参与者名单将于12月2日在去田野!艺术驻地计划微信公众号(ID:OpenFieldArt)上公布

驻地支持:

1.驻地期间食宿

2.一次往返驻地的交通费用(机票经济舱、火车二等座)

3.工作空间、公共项目活动空间

4.作品创作与材料经费(最高不超过10000元)

5.组织艺术家集体走访,围炉夜聊,与其他驻地参与者、艺术家、受邀嘉宾、本地人士交流等

6.驻地成果在中卫进行展演的创作制作支持,同时我们将协助驻地作品获得其他展览及展演机会

7.通过去田野!微信公众号、微博、Instagram进行专业的线上内容介绍参与者的创作研究工作

 

驻地要求:

1.驻地最终呈现为一场艺术家共同合作的展演

2.驻地期间举办一次面向当地的公共教育活动


除了最终入选的5人(组)驻地创作者之外,我们也在此期间招募同行者、志愿者、线上观察团等,将在后续发布招募。

△如有任何疑问,可发送邮件至info@openfieldart.com


关于田野伙伴

·在地支持·

黄河·宿集,一起重新认识西北。

一个被黄河和沙漠环绕的湿地村落,国内外顶级民宿、营地、餐饮、美术馆、书店、文创、生活方式品牌聚集于此。在宿集,居西北院落、逛农场、观星宿、做西夏陶、举步长城关隘。或深入茫茫沙漠,驰骋、翻越、设宴湿地湖泊,或探索史前岩画、寻访戈壁尽头沧海遗珠的古村……在这里,时间和空间的计量逐渐消隐,以超越日常的珍贵体验,构建全新的西部自然旅行生活。


关于我们

·主办机构·

在野艺术公益基金是西戏于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成立的专项艺术公益基金,旨在扶持和推动中国乡镇及城市社区的在地性的艺术生产。目前,在野艺术公益基金的项目板块有:去田野!艺术驻地计划、去田野!社区行动和行动中的田野!创作扶持计划。


·策划团队·

在野艺术公益基金的核心项目“去田野!艺术驻地计划”,关注基于地方的艺术创作与社会实践,类型涵盖视觉艺术、声音、戏剧、建筑、设计、民间艺术等。“去田野!”支持创作者在地展开研究及创作实践,同时鼓励创作者在驻地期间通过各类自组织的线上线下事件,包括但不限于参访实地、查阅文献、举办工作坊/公开演讲/非正式对话等,与驻地所在地社区产生互动。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在野艺术公益基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