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2年公募整体亏损1.45万亿元;银行理财“借道”保险资管配存款受限;监管推动存量房“带押过户”丨大资管一周情报

21世纪资管研究院 21世纪资管研究院 2024-04-11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21世纪资管研究院是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旗下致力于资管领域政策和业务研究的独立智库。

来源  |  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  吴霜,实习生杨蕾
编辑  |  方海平
新媒体编辑  |  实习生刘蕾岑




监管和政策

1. 自然资源部、银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协同做好不动产“带押过户”便民利企服务的通知》
3月30日,自然资源部网站消息,自然资源部联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近日印发《关于协同做好不动产“带押过户”便民利企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地方在实践探索中,主要形成了抵押权组合模式、新旧抵押权分段模式、抵押权变更模式等3种“带押过户”模式,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确定适宜的办理模式,并结合实践不断丰富发展。尤其是买卖双方涉及不同贷款方的业务,鼓励各地积极引入预告登记,防止“一房二卖”,防范抵押权悬空等风险,维护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保障金融安全。 
2. 银保监会印发《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申请材料目录及格式要求》
3月29日,为做好与《中国银保监会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配套衔接,提升行政许可工作的规范性与有效性,近日银保监会印发《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申请材料目录及格式要求(2023年版)》(以下简称《目录》)。本次修订工作旨在强化《目录》与《办法》的有效衔接,更好地适应监管实际需要。同时加大简政放权工作力度,精简优化部分申请材料,减轻市场主体负担。下一步,银保监会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各项举措,不断提升行政许可工作规范化、便利化水平。
3. 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中国银保监会近日印发《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自2023年5月1日起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以下简称转换业务)试点,试点期限暂定两年。银保监会组织行业力量对转换业务的可行性进行了充分论证,研究明确了责任转换方法、适用产品范围、护理状态判定条件、业务操作流程等方面一系列要求,并体现在《通知》中。具体来看:一是根据被保险人是否进入护理状态,。二是选择个人普通型人寿保险开展试点,同时鼓励人身保险公司结合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四是鼓励人身保险公司在开发普通型人寿保险新产品时,在保险条款中增加使用保单贴现法进行责任转换的内容,提高长期护理保障供给能力。
4. 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信托公司异地部门有关事项的通知》
为优化信托公司跨区域经营模式,促进信托公司改革转型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规范信托公司异地部门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共八条,以合理布局、分类施策、宽严适度为原则,规范信托公司异地部门有关事项。一是综合考虑当前信托业发展实际与改革转型需要,明确信托公司异地部门设置与管理要求。二是严格禁止信托公司设立异地管理总部,已设异地管理总部的信托公司按要求有条件保留。三是明确信托公司属地银保监局与异地部门所在地银保监局监管职责。四是合理设置整改期限,要求相关信托公司稳妥有序开展异地部门整改等工作。
5. 中证协起草《证券经纪业务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业内获悉,中国证券业协会近期起草《证券经纪业务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证券公司客户资金账户管理规则(征求意见稿)》,修订形成《证券公司客户账户开户协议必备条款(征求意见稿)》《证券交易委托代理协议必备条款(征求意见稿)》,以配合证监会《证券经纪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发布实施,指导券商更好开展证券经纪业务,并于近日征求行业意见。据了解,《证券经纪业务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在《办法》的总体框架下,围绕证券经纪业务内涵,进一步明确并细化券商从事证券经纪业务的职责,督促券商严格履行投资者管理职责、营销管理职责、合规管理职责、稽核审计职责,加强证券公司自律管理。
6. 北京银保监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个人存量住房交易“带押过户”有关工作的通知》
3月31日,中国银保监会北京监管局联合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个人存量住房交易“带押过户”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显示,3月31日,北京市正式启动存量住房交易“带押过户”模式。居民在出售在京住房时不再需要提前结清房屋现有按揭贷款,可在原抵押权不解除的情况下直接办理住房所有权转移登记,且买卖双方可在不同银行贷款。从《通知》来看,此举有效克服了传统方式下交易成本高、时间长、流程复杂等问题,切实提升本市居民住房交易、登记和金融服务水平。




行业和机构

人事变动:
-3月28日,中再集团党委对中国大地保险党委班子进行了调整,雷建明出任该公司党委书记。另有知情人士透露,雷建明目前已拟任大地保险总裁,而该公司现党委书记、董事、总裁于利民将调任集团业务总监,并于近期到龄退休。
-3月30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在百年保险资管董事长岗位空缺3个月后,腾讯金融科技原副总裁杨峻已到岗,目前任职资格正在等待监管机构批准。
-3月30日,财联社记者向兴银基金相关人士了解到,张贵云将离任兴银基金董事长,仍继续于大股东华福证券担任副总裁一职。与此同时,兴业期货原董事长吴若曼拟将接任兴银基金董事长一职。
-3月31日下午,中国银行召开干部会议。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人宣布了中央决定:葛海蛟任中国银行党委书记。
理财子2022:规模刹车利润增长,股份行系超越大行占据规模前二,农银利润翻番。随着银行年报的陆续披露,银行理财子业务的进展也随之浮出水面。目前,已有11家理财公司的业绩披露。记者发现,受去年11月理财产品破净潮影响,多家理财产品规模出现下滑,工银理财、建信理财、民生理财、交银理财、中邮理财、招银理财、农银理财规模分别下降了12.84%、12.67%、12.72%、11.37%、8.76%、3.96%、2.60%。整体来看,11家理财公司规模同比下降了1.96%。从理财公司的净利润来看,大部分公司2022年实现净利润的增长,农银理财净利润翻番,从2021年的17.21亿元增长到35.23亿元。(21世纪经济报道)
银行理财产品提前“退场”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据不完全统计,近期华夏理财、交银理财、盛京银行、宁银理财等多家银行及理财公司近期宣布提前终止部分理财产品。去年的11月至12月份,银行自理财新规实施之后先后涌现两次大规模理财产品“破净”潮,诱发了大面积的投资者被动“赎回”,给银行流动性造成了一定压力。而此次则与去年理财产品由投资者被动“赎回”不同,是银行主动提前“退场”。银行理财专家李莉认为银行理财公司将部分业绩欠佳的银行理财产品提前“退场”,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举动。同时,银行要加强宣传引导,让投资者理解银行理财公司提前终止理财产品的用意,消除投资者对银行理财公司的不信任情绪,推动互利共赢局面形成。(第一财经)
公募积极布局北证50相关产品,万家基金杨坤:北交所投资前景可期。近日,多家北交所公司发布成绩单,包括硅烷科技、基康仪器、吉冈精密等。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已有16家北交所披露2022年年报。其中硅烷科技去年业绩亮眼,营收同比增长32.1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80.97%,康普化学去年净利润同样翻倍。记者梳理发现,不少北交所公司前十大股东名单中出现公募产品的身影。如净利润实现翻倍的硅烷科技、深耕偏光片行业的纬达光电。在北交所公司获得公募主动管理型基金青睐的同时,业内也期待指数基金产品能为北交所市场引入增量资金。市场人士指出,北交所已成为资本市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从中长期看,北交所市场具备较好的投资潜力。(财联社)
百亿级私募调仓动向曝光,机构对新能源存在分歧。伴随着上市公司年报密集披露,更多知名百亿级私募持仓得以曝光。据私募排排网统计,截至3月28日,在已经公布2022年年报的上市公司中,共有17家百亿级私募出现在36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名单。从机构去年四季度的调仓动向来看,其对新能源板块存在巨大分歧。近日,新能源板块小幅反弹,记者采访获悉,机构分歧仍存。乐观者认为调整过后,新能源板块部分细分行业性比价逐步凸显,值得逢低布局;谨慎者则提示行业基本面和交易面压力尚未消失,仍存在调整压力。(上海证券报)
中基协取消三家私募会员资格。近期,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官网显示,中基协取消了东湖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湖产业公司)、上海马洲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马洲)和深圳陆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陆羽基金)三家私募的会员资格,其中上海马洲与陆羽基金被撤销管理人登记。具体来看,去年5月31日,中基协向上海马洲发布纪律处分事先告知书,认为上海马洲存在公开宣传、虚假宣传、承诺保本保收益、未按规定办理基金备案手续等十项违规行为。上海马洲提出了相应听证意见,向中基协申请减免纪律处分。(上海证券报)
因在私募基金管理中存在多项违规行为,湖南伟大股权投资遭监管责令改正。3月28日,湖南证监局发布公告称,在私募基金专项检查中发现湖南伟大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伟大股权投资”)存在部分私募基金募集完毕后,未根据中基协的规定,办理基金备案手续;将部分私募基金财产投资于公司实际控制人及其实际控制的企业或项目;未要求投资者提供必要的资产证明或收入证明,未合理审慎地审查投资者是否符合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标准等多项违规行为。根据相关规定,湖南证监局决定对伟大股权投资采取出具责令改正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中国资本市场诚信信息数据库;同时要求其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学习,提高规范运作意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并于4月15日前提交整改报告。(北京商报)
一波券商率先亮业绩,中信、国君、华泰前三初定,百亿净利阵营瘦身,经纪、投行业务营收贡献度提升。截至3月30日,29家上市券商或上市公司主体披露2022年业绩,其中仅有3家增速为正,分别是方正证券(17.88%)、平安证券(16.30%)、信达证券(4.75%),另外26只净利润增速同比负增长。除去中金公司、国信证券外,其他头部券商去年年报已悉数披露,净利润排名前十的券商分别是中信证券(213.17亿元)、国泰君安(115.07亿元)、华泰证券(110.53亿元)、东方财富(85.09亿元)、招商证券(80.72亿元)、广发证券(79.29亿元)、中国银河(77.61亿元)、中信建投(75.07亿元)、海通证券(65.45亿元)、平安证券(44.55亿元)。(财联社)
银行理财“借道”保险资管配存款受限。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获悉,近期金融监管部门召集部分保险资管公司开会,要求将理财产品通过保险资管通道配置银行存款的比例限制在80%以内,另外,控制存款行集中度,要求资金端和资产端更加分散。从存款行集中度来看,目前这类理财产品通过保险资管主要投向几家大行存款,背后的考虑主要是资产和机构的稳健性、安全性。一位保险资管机构人士对记者透露,近期监管筛出几家保险机构的少数产品,给出了整改意见,要求不完成整改不能新增此类产品。(21世纪经济报道)
私行业务发展迅猛,家族信托受重视。随着上市银行年报陆续披露,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图谱逐渐清晰。截至3月29日,已有6家上市银行披露私人银行业务相关数据,客户数、管理资产规模均比2021年末取得正增长。户均资产规模方面,招商银行保持领先。近年来,中资银行私行业务发展态势迅猛。业内人士认为,挖掘企业家客户至关重要,也有助于服务民营经济发展。从转型路径和细分业务来看,数字化转型和家族信托受到各方重视。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3月29日,已有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浙商银行6家银行在2022年年报中披露私行业务发展情况。(中国证券报)
信托业转型发展复盘:规模回升利润承压,分类新规落地行业或开新局面。日前,信托业协会发布2022年4季度行业数据,信托业全年行业情况得以呈现。对比近五年数据发现,2022年信托业资产规模延续去年的回升态势,资产结构“两升一降”持续优化,资金投向“非标转标”趋势明显,而体现在营收及盈利方面却并不乐观。行业人士认为,宏观经济波动、信托公司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偏弱、未找到适合自身特质的转型之路等都对信托公司经营带来影响。同时,2022年持续提及近一年的信托业务分类改革在年末迎来征求意见稿,而分类新规也终于在今年3月落定。回归信托本源、明确分类维度、引导差异发展、保持标准统一、严格合规管理成为《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起草遵循的五点原则。(21世纪经济报道)




市场和数据

银保监会:消金公司累计发放贷款7.17万亿元,服务客户7.89亿人次。3月29日,《中国金融杂志》发表了中国银保监会非银部撰写的题为《引领消费金融公司规范有序发展》的文章。文中指出,经过13年的发展探索,全国已开业30家消费金融公司,服务范围覆盖全国。截至2022年末,行业资产总额8844.41亿元,负债总额7847.23亿元,所有者权益997.18亿元。自2009年消费金融公司成立以来,累计发放消费贷款7.17万亿元,累计服务客户7.89亿人次。
中证协:2022年证券业净赚1423亿元,同比下降25.54%。中国证券业协会近期发布了证券公司2022年度经营情况分析。2022年,证券行业经营业绩短期承压,实现净利润1423.01亿元,同比下降25.54%。证券投资业务成为拖累行业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全行业证券投资收益同比下降55.94%。
中基协:截至2月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业务规模合计13.82万亿元,降低0.84%。3月31日,中基协发布2023年2月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产品备案月报。数据显示,2023年2月,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当月共备案私募资管产品800只,设立规模375亿元。从存续情况来看,截至2023年2月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业务规模合计13.82万亿元(不含社保基金、企业年金),较上月底减少1165.28亿元,降低0.84%。截至2023年2月底,证券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平均管理私募资管业务规模630亿元,较上月减少10亿元。
国家统计局:3月份采购经理指数延续扩张走势。3月3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对此,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进行了解读。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1.9%,低于上月0.7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8.2%和57.0%,高于上月1.9和0.6个百分点。三大指数连续三个月位于扩张区间,我国经济发展仍在企稳回升之中。
2022年公募整体亏损1.45万亿元,权益类产品成“重灾区”。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募基金2022年年报披露完毕。天相统计数据显示,在市场行情跌宕起伏的2022年,公募基金整体亏损达1.45万亿元左右,其中权益类产品占比较高的头部基金公司成为“重灾区”,银行系基金公司则走到台前,成为公募的盈利担当。仅有不到三成基金产品年内利润为正,其中货币基金几乎占满了榜单前列,规模较大的权益基金则集中在榜单的另一头,为一整年艰难的权益投资添上沉重的注脚。
债券市场:上周资金面先收敛后缓和,央行共进行3500亿逆回购操作,有4630亿逆回购到期,另有900亿国库现金定存,500亿国库现金定存到期,全口径净回笼资金730亿。上周各期限资金价格涨跌不一。3月24日与3月17日相比,银行间DR利率:隔夜下行98BP,7天下行41BP,14天上行38BP,21天下行11BP。上周利率债收益率多数上行。3月24日与3月17日相比: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1BP至2.8676%;10年期国开债收益率上行1BP至3.0250%。信用债方面收益率涨跌不一。3月24日与3月17日相比:AAA中票1年期收益率下行3BP至2.7692%。(苏银理财) 
股票市场:宽基指数上,科创50延续领涨。上周,宽基指数全线上涨。美联储加息25bp,加息进程或已接近尾声;风格指数上,成长风格领涨。上周,风格指数分化明显。成长风格指数(4.45%)大幅领先,前一周领涨的稳定风格指数(-3.04%)大幅下跌,周期风格指数(0.34%)和消费风格指数(1.10%)由跌转涨。行业指数上,TMT板块延续活跃。上周,多数行业延续回暖走势,11个行业涨幅超2%。OpenAI发布ChatGPT插件集,英伟达推出相关云服务产品,人工智能概念继续发酵,市场热度明显。(苏银理财)

END


►►►

往期荐读

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银行理财资金连续七周增配债券;今年新成立基金近七成固收类基金丨大资管一周情报

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4家合资理财公司披露规模数据;中基协注销16家私募基金管理人丨大资管一周情报

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证监会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3月迎理财到期高峰,或对债市流动性存在潜在冲击丨大资管一周情报


扫描二维码 添加“21资管小助手”入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