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郑州航空港,一场跨界新展,把明星、大众都引来了

点击关注 一条艺术 2023-12-27
▲ 点击蓝字,设为星标,以防失联

展览现场
诗山河·陆之舟,郑州,2023,摄影:吴郑鸥

9月末,位于郑州航空港的商场“园博园MALL”,转型成为了一座艺术文化中心。展览之余,还有一系列音乐演出、放映、讲座,明星和大众都参与了进来。这座冷冰冰的商场,变成了一处有温度、有回忆、有情感联结的地方。

这里的开幕展——“从空间到地方:全球化下的社会变迁、设计与想象”,囊括了10个分展,聚焦发生在不同国家与城乡之间的视觉艺术、音乐、设计、建筑更新、城乡建设、教育与社会实践,不同领域的艺术家们一起讲述地方故事。

分展“有所追求:五条人+”展览现场
诗山河·陆之舟,郑州,2023
摄影:吴郑鸥

如总策划左靖所说,“当代艺术”已无法概括这场展览,而它跟社会现实有关,和我们周遭的日常生活有关,这才是最有吸引力的。我们在开幕前和左靖,以及参展艺术家五条人、刘庆元聊了聊展览,还有他们眼中的“地方”。

五条人乐队接受一条艺术的采访
摄影:吴郑鸥
展览所在的原购物中心,位于郑州航空港南港,建筑如同一艘远航的船,因而改造后的新空间被命名为“诗山河·陆之舟”。10个全新的展览,分布在原购物广场的一至二层的店铺空间,购物中心原本的部分空间设置被保留,如玻璃橱窗、扶手梯等。在这里,艺术处处在戏仿现实商场。

菠萝核《竹站台》、袁玮《火烧云2023》
诗山河·陆之舟,郑州,2023
摄影:三金
菠萝核,《竹城寨》,2023 
空间装置
而一进入中庭,竹站台和竹城寨占据着C位,“城寨”竹子层层叠叠,像是迷宫,忽而又出现天井,让人豁然开朗。四周挂着工地常见的绿色蓬布,一下子有了珠三角地区城中村的气息,呼应着展览主题“从空间到地方”。相较于中性的“空间”,“地方”意为更有意义和归属感,有更多人与人、人与空间的联结。

广东的艺术团体“菠萝核”为空间特别创作了站台和竹寨,他们曾参加过2022年卡塞尔文献展。这次他们用野生的、市井的文化占领了精致的消费空间。观众们可以坐在竹凉床上,观看分布其中的影像作品。
分展“有所追求:五条人+”现场
诗山河·陆之舟,郑州,2023
摄影:吴郑鸥
分展“有所追求:五条人+”现场
诗山河·陆之舟,郑州,2023
由此,我们进入了一楼的分展“有所追求:五条人+”。

展出作品中五条人元素含量极高,展览甚至打通了几个店铺,重建了一个旧时代的小型街区:大时代歌厅、大时代录像厅、五条人院线、五条人士多店、梦幻丽莎发廊……都来自五条人歌曲里出现的80、90年代场景。

分展“有所追求:五条人+”现场
诗山河·陆之舟,郑州,2023
摄影:吴郑鸥
但这并不是一个关于五条人的展览,⽽是⼀个天⻢⾏空的邀请展,就像策展人张晓舟所说,五条⼈在这里,既是对话的对象,合作的对象,也是一条线索、一个引子。

来自广东的五条人乐队,音乐很多是关于时代变化下小人物的故事,与珠三角地区密切相关。与五条人同时代,在创作主题和题材上相契合、相呼应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在此共振,不同领域的艺术家一起完成关于地方的叙事。

胡向前、仁科,《两个男⼈》,2008 ‍
⾏为 / 录像,3 分钟
其中有艺术家自己的故事。行为艺术家胡向前邀请仁科参与的作品《两个男人》,讲述了车辆很少的马路上,“红绿灯”都无聊到下来跳舞,“你看我们跳得很开心。有表演的成分,但我是真情流露了。”仁科在采访中回忆,“跳舞作品的斑马线旁边,我跟阿茂经常在那排练,所以那个地方是艺术作品的‘案发现场’。”

陈侗,《小街风情》,2018
六屏录像,6 分钟
“有所追求:五条人+”展览现场
诗山河·陆之舟,郑州,2023,摄影:朱锐
艺术家陈侗的六屏录像作品《小街风情》中,小街与“五条人街区”形成对照,影像里五条人的乐手仁科和阿茂,在街口演奏着代表作《伤心的人》,音乐如影像的旁白,但他们不时会加入到影片的故事中。这件作品也记录下小街上来来往往的生活片段。

曹斐,《谁的乌托邦?》,2006,静帧
5:4 彩色有声单频影像,20 分钟 20 秒
由艺术家供图,鸣谢:维他命艺术空间及 Sprüth Magers‍
厉槟源,《建造美术馆》,2023,静帧
行为/影像
由艺术家供图‍
而《梦幻丽莎发廊》里打工妹的爱情故事,和对面放映厅里影像艺术家曹斐的作品《谁的乌托邦?》呼应。曹斐在其中讲述着珠三角跨国工厂里外地工人的梦想,其中一幕,梦想成为舞者的女工,穿着华丽的孔雀舞裙,站在工厂中央起舞。
行为、影像艺术家厉槟源在新作《建造美术馆》中,应聘成为建筑工人,参与美术馆的建造,同时将劳动和戏剧化的表演结合,将工地变成“展览现场”。而作品真实的展览现场,购物中心里建起的“竹站台”“竹城寨”,不也是一种建造?由此,美术馆究竟是什么,含义也变得模糊起来。
分展览“有所追求:五条人+”展览现场
诗山河·陆之舟,郑州,2023
摄影:吴郑鸥
仁科和妈妈在“有所追求:五条人+”展览现场
仁科的妈妈蒙碧娟参与了胡尹萍的艺术共创项目‍‍‍‍‍‍
诗山河·陆之舟,郑州,2023
摄影:吴郑鸥
还有胡尹萍与小镇阿姨蒙碧娟合作的艺术编织项目《“联合国”——蒙阿姨和她的朋友们》;吴俊勇以五条人歌曲《一些风景》所创作的动画等等。

如策展人张晓舟在前言里所写,“中国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梦幻叙事在这⾥活⾊⽣⾹地展开,一个加速、超载、混种、生猛的时代……这是‘全球地⽅’的南⽅恋曲。”

分展览“诗山河考:陟北游”现场
诗山河·陆之舟,郑州,2023
摄影:吴郑鸥
如果说“有所追求:五条人+”提供了一个珠三角版本的地方故事,那艺术家塔可则聚焦在展览所在地河南新郑的历史与当下。

二楼的分展“诗山河考:陟北游”来自于塔可的项目“诗山河考”。在过去的十年中,塔可寻访了2500多年前《诗经》里提到的山川河流、故城遗迹,拍摄了一系列摄影作品,形成跨越古今的对话。

分展览“诗山河考:陟北游”现场
诗山河·陆之舟,郑州,2023
摄影:吴郑鸥
《溱洧间》,2010,铂钯印相
摄影:塔可
塔可初次探寻“诗经”之路时,拍下了新郑附近的古代城墙遗址上的野兰花,呼应的正是《国风·郑风·溱洧》所写的,郑国的青年男女在河边,系着装有兰草的布袋来幽会。

它不是完全纪实的拍摄,“寻访两千五百多年前《诗经》中出现的这些山川,河流,残垣,故道,就像是卷进了一场缺席了对象的神秘约会,似乎有股莫名力量在背后左右着个人的情感与拍摄的方向。 ”塔可说。
分展览“诗山河考:陟北游”展览现场
诗山河·陆之舟,郑州,2023
摄影:吴郑鸥
“苑陵故城”系列,2023,铂钯印相‍
摄影:塔可
2023年,塔可再次回到新郑及苑陵一带,拍摄了新作。

展馆旁便是苑陵古城,《诗经·国风》里“郐风”“郑风”的发生地。透过塔可的作品,我们看到这个地方的文脉,历史的厚度。如今,苑陵古城只剩下遗址,城池演变成山川,生长着树木,枝桠上破晓时分的残月,似乎是历史更迭的见证者。

展览现场特别的黑色展台,如同残垣断壁。展厅外巨幅的照片则像广告一样张贴在橱窗里,历史与现代的商场形成强烈对比。

“诗山河考:陟北游”展览现场,大南坡美学中心‍
摄影:凌敏、三金
《山河饭店》,2023,铂钯印相
摄影:塔可
有意思的是,这次展出的作品还有塔可关于焦作的新作,同期在焦作市修武县大南坡村展出,那是左靖团队的乡村实践“大南坡计划”的所在地。展览联通了城乡的历史脉络,恰位于一座未完工的建筑里,作品里的遗迹和现实中的废墟互相映照,让人感慨。

分展览“音乐与木刻”现场
诗山河·陆之舟,摄影:朱锐
分展览“乡村与木刻”现场

诗山河·陆之舟,郑州,2023

二楼另一侧两个风格截然不同的展览,是艺术家刘庆元的个展。他以黑白木刻为媒介,游走在城市与乡村的工作现场。
展览“音乐与木刻”像一间live house,满墙的瓦楞纸上,是刘庆元为音乐表演所创作的木刻肖像,充满音乐的张力,奔放而生动。

展厅中间是数十个盒子,四周印着刘庆元创作的木刻,它们被转化成唱片和磁带的封面。这些都来自他与深圳代表性的独立音乐机构——旧天堂书店的合作。墙上木刻的音乐现场,是关于旧天堂书店的地方故事。

分展览“音乐与木刻”现场
诗山河·陆之舟,郑州,2023
观众们可以走进这些半开放的音乐盒子,带上耳机一边听唱片,一边看木刻,还有文字版的幕后故事。展览像剧场一样,每个人都可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
刘庆元的木刻很少装裱在画框里,它们像街头壁画一样充满力量感和草根性,常见的包装材料瓦楞纸成为画布,与作品硬朗的气质完美契合;作品被放大印刷后,刀刻的痕迹也随之被放大,有了更多粗糙的质感。

分展览“乡村与木刻”现场
诗山河·陆之舟,郑州,2023
摄影:三金
分展览“乡村与木刻”现场
诗山河·陆之舟,郑州,2023‍
摄影:吴郑鸥
另一个展厅“乡村与木刻”更像在村头田间,白色的墙面上,黑白木刻充满力量,入口的木刻描绘的是在大地上画画的农民,展览呈现了木刻如何为农村服务。
2011年,刘庆元参与了左靖的艺术乡村实践“碧山计划”,从那时起,乡村成为他的另一个创作现场。他刻碧山的日常;刻南北地方的农具;刻湖北荆门的农产品,作品被应用在产品和包装设计上。“我的木刻是可以被运用的,越来越多人使用它,这种感觉特别好。”刘庆元说。

刘庆元,《竹林七贤》(局部),2020
木刻,尺寸不限
展出的《竹林七贤》十分特别。刘庆元收集了大南坡村的村民形象,或以长衫发髻,或以T恤摩托为其装扮,这些人物或坐在街口,或忙着干活,艺术家把他们放置在竹林七贤的豁达逍遥、不肯妥协的各种故事之中,让日常生活也充满了戏剧性,在他眼里“人人都是竹林七贤”。
“最后一个场景就是托孤,是我跟左靖本色表演,我叫他带着小朋友,然后我骑着摩托车,一个急转弯过来。有时候还是要自己扮演一下,有点幽默感。”刘庆元笑着说。
分展览“乡村与木刻”现场
诗山河·陆之舟,郑州,2023
摄影:吴郑鸥
聊到在乡村考察,他说也如木刻一样快且直接,“我要的是扑面而来的东西,是迎头痛击。”这是他木刻创作的及时与即兴,自由而无差别地应用于生活的现场中。

菜青虫景观装置
装置设计:张唐景观,2021‍
这次展览是左靖团队从乡村到城市的一次新实践。

在此之前,他们进行了十余年的乡村实践,在安徽碧山、贵州茅贡、云南景迈山、湖北荆门、河南大南坡……展览“从碧山到大南坡:乡村百工和美学实践”回顾了这些实践。

分展览“从碧山到大南坡:乡村百工和美学实践”现场
诗山河·陆之舟,郑州,2023
摄影:吴郑鸥‍
除了对闲置的村公共建筑进行改造更新,还有围绕“百工复兴”展开的一系列调研、展览、出版、影像纪录和实体空间的具体实践,让他们找到了进入地方、凝聚社群的方法——手工艺。通过手艺、物,人与人,人和地方的纽带,也被重新连接。
“大南坡计划”中,一系列的关系生产、空间生产、文化生产和产品生产实践,以及儿童美育计划,公共空间的更新,也在同时重建一种日常生活的机制。
第三届“南坡秋兴” 期间
摄影:吴刚
瓦依那与大南坡的孩子合唱
摄影:吴刚
在郑州展览开幕的半个月后,10月中旬,2023“南坡秋兴”时隔1年回归。停滞40多年后,终于恢复了的“怀梆戏”,是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怀梆剧社”,也在郑州的“诗山河·陆之舟”演出了自创剧目《诗经·卫风·氓》。

到了晚上,瓦依那乐队和观众一起大合唱,“寻谣计划”发起人小河与孩子们一起演唱了前年一起唱过的《森林里的一棵树》,没有排练,但大家依旧记得这首歌……“南坡秋兴”早已成为村民们心中属于他们的节日。
分展览“诗山河:园博生态城城市研究与设计概念展”
诗山河·陆之舟,2023

摄影:金伟琦

分展览“长效设计:思考与实践”现场
诗山河·陆之舟,郑州,2023

摄影:吴郑鸥

在采访中,我们与左靖和参展艺术家们聊到城乡共振的当下机遇与挑战,也谈到我们和城市的联结“有时是那么薄弱”——如今,每个人都处于高速的流动可能中,漂泊感成为常态;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我们如何在城市中构建有联结感、归属感的“地方”?

今年,左靖团队和都市实践建筑事务所受到邀请,对园博生态城片区做了概念策划和城市设计。一系列前沿的设计展,呈现出他们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和关注。

“长效设计:思考与实践”就是其中的一场重要展览。“长效设计”理念,由日本设计活动家长冈贤明提出,旨在反思当下的过度设计和消费主义等现象,展览也对此提出解决方案,并呈现了“长效设计”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

分展览“食物图景:餐桌上的第三自然”现场
诗山河·陆之舟,2023

摄影:金伟琦

分展览“循环、生息:朝向一种可续的栖居”现场
诗山河·陆之舟,2023
摄影:吴郑鸥
分展览“民间的诗意 :可持续设计与公共参与”现场
诗山河·陆之舟,郑州,2023
摄影:吴郑鸥
展览“食物图景:餐桌上的第三自然”,则从很小的点切入,讨论食品安全、食物与气候等话题,关注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的饮食习惯和传统,食物与人际交往等等之间的关系。
还有来自美国纽约的建筑师和城市研究者、德国柏林的建筑师与教育者以及中国的建筑师徐甜甜等,带来的一系列建筑和设计案例分享,例如,人与自然共处的公共装置与建筑设计。此外,还有可持续设计主题展等。
值得一提的是,“从空间到地方”的大部分展陈,以可回收的瓦楞纸实现,践行着可持续理念。
“从空间到地方”展览现场
诗山河·陆之舟,郑州,2023
对于左靖团队来说,这次展览是他们从乡村实践来到城市,塑造“地方性”的尝试。几乎同期,他们在河南信阳策划了TBB社区建筑与文化季,计划让居民、建筑师、艺术家、策展人一起参与设计,共同构建“地方性”。

我们无法简单用当代艺术展或者设计展来概括这场航空港的当代实践,这也正如左靖所说,也许这个问题已经不重要了,要让展览和活动“跟社会现实发生关系,跟自己周遭的人和日常生活发生关系,这才是重要的。”

编辑:李凝玉
责编:叶  荔
图片鸣谢艺术家、左靖工作室、诗山河·陆之舟‍‍‍‍


点击↓↓,欢迎下载一条艺术App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