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滑雪,从入门到入院

酸酸姐 脱氧核甜 2022-08-16

朋友们,都看爱凌公主昨天的比赛了吗!

在第二跳失误摔倒,排名第7的情况下,谷爱凌纵身一跃,最终以86.23的高分,把自己送上了亚军领奖台。

这是跳吗?

这是飞。

难怪有人说,跳台滑雪是接近飞翔的运动。

在此之前,谷爱凌已经拿到了一枚金牌。

谷爱凌的存在,不仅为中国赢得了荣誉,更是唤起了很多人内心对滑雪的跃跃欲试:

滑雪,我也想上!


滑雪,从入门到入院

虽说冰雪运动向来是小众项目,但自从进入冬奥年,身边的“含雪量”就有点高。

朋友圈人人都在秀雪场照,各个app的开屏广告都变成了“滑雪季”,地铁站出口贴上了滑雪海报。

南方冬天的滑雪场,满得像北方夏天的游泳池。

甚至连短视频里,随手一划都是大神们气定神闲、潇洒帅气的英姿。

有穿着一袭红袍英姿飒爽,滑雪犹如御剑飞行;

有从30多度的陡坡上打着圈儿丝滑地下坡;

甚至还有4岁的小朋友,熟练地单板切换前后刃,跟在身后拍摄的老母亲差点就追不上。

同事之间的交流更是加了密:

什么是前刃后刃?什么是平滑刻滑?什么是粉雪面条雪?

再不滑趟雪,我就要被开除朋友圈了。

于是,怀着着“眼睛看会了肯定腿脚也会了”心情,我来到了滑雪场。

但真正上手时候才发现,视频里的轻松帅气都是骗人的。

想象中穿上雪板就能自由飞翔,实际上穿着双板走路都不会,只能在原地挣扎,直到好心人问一句:需要我推你一把吗?

以为能享受高速滑行时风吹过脸颊的快乐,没想到上来直接进行了翻转360度落体的高难度挑战。

有时候甚至会真·一蹶不振,在哪个地方摔倒,就在那个地方趴下……

我们新手不仅自身难保,甚至还会成为滑雪老手在滑雪场上的最大风险。

因为无法控制自己,所以很有可能一路默不作声,突然给你一个蹿裆:

或者背刺:

这时候愈发地意识到,那个“新手上路”的黄色车贴,真的很有存在的必要。

而对于新手来说,最可怕的不是在初级道上摔跤,而是能顺利滑下初级道之后的盲目自信。

我的一位初学双板的朋友,连转弯都没学明白,从初级道上顺利下了两次就指着索道尽头的高级道对我说:我今天要征服它。

当时我的眼里一定写满了对骨折病人的关爱。

新疆丝绸之路滑雪场上有一条叫做艾文的雪道,这条雪道的出名在于,上艾文之前,是需要签订“生死状”的……

这里的平均坡度37度,最陡的地方有雪友目测超过45度,无数老司机都被卡在突然变陡的人生思考点上,被迫思考人生。

在这条雪道上,发生过太多故事。

有坚持要脸刹着下的。

有人先下,板跟在后面追的。

雪板拼了命也没追上自己的主人。

也有板独自下了,人下不去了,被救援队背着下坡的。

既然刹不住车,刹车会摔,那我不刹不就好了?真有胆子大的新手,放直板就往下冲。

视频里,我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做火箭速度。

从初学到入门?从入门到入院√

这毕竟是一个速度与激情的运动,尤其是一些不可控的危险,更是让它蒙上了一层迷人的色彩。

而躺在救援队担架上,也许是不少新手滑得最丝滑的一次。


滑雪,中产青年标配
现在,滑雪,越来越成为中产青年热衷的“标配”运动项目。
这个雪季,缆车、魔毯前的队伍,排出了地铁早高峰的架势。
为什么是滑雪?因为滑雪这项运动看上去实在是昂贵且优雅。
滑雪的贵,是渗透在方方面面的。
首先是设备,一套优秀的雪服,价格从500到上万不等;内搭的速干衣、护脸、防冻贴、雪帽也需要提前准备,又得小一千;头盔、护具都是关键时刻保命的设备,从300到上千;
教练费一小时数百到上千,还是笔长期投资;如果再有点想要长期学习的心思,那一块趁手的雪板肯定是必不可少的,便宜的一千,贵的没有上限。
lv一块雪板54000,还全球限量100块;迪奥,一块雪板67000;celine,雪镜5000,雪板51000……
在这里提醒下大家,熟记这些板的样子,在雪场千万别铲到。
这些都还是硬件,滑雪还需要配套一些“软件”。
雪场大多在郊区,经常往返雪场,那就意味着你大概率是有辆车,还有大量的休闲时间;
如果追求更好的雪质、更高级的雪道,疫情前飞北海道、瑞士、新西兰,疫情后飞新疆、长白山、北京崇礼……不论去哪,都是耗钱耗时间。
对寻常社畜来说,比起上千到上万可以一次性解决的滑雪设备,随时随地说飞就飞,甚至有全世界赶雪的时间自由,才是真正令人羡慕的人上人。
就像穿着lululemon代表“我有时间运动,而且我的身材好”一样,一个人说他“我的爱好是滑雪”时,他的弦外之音或许也是“我有钱有闲,时尚爱运动”
不过,这项看起来十分“昂贵”的滑雪运动,却又有着丰富的“平替产业”。
雪板、雪仗,雪场提供;雪服、雪镜、头盔、护具,雪场门口70就能租一套;
没有私家车,雪场有往返大巴,固定点接送,往返只要55;
即使是贫穷的打工人,花百十块钱,也能够到这门运动的门槛。
跟抱着Dior雪板、开车私家车往返的人跻身同一个雪场,这也许是我跟有钱人距离最近的一次。
身在雪场,遮住logo,谁能知道你的一身行头是租的还是买的?
反正,拍出来的照片都一样。

会滑不会滑,拍照都一样
分享一个滑雪场笑话:滑雪场上最重要的装备,不是护具,而是拍照设备。
在雪场上,也许有人会不带头盔,却一定没有人不带拍照设备。
平心而论,滑雪抓拍确实能拍出养眼的照片。
在碧蓝的天空和雪白的大地之间,运用身体肌肉和技巧,灵活地控制雪板立刃放平;用卓越的爆发力起跳,雪板带起一片雪花。
能有如谷爱凌一般金牌技术的人毕竟还是少数。
即使练了一下午,仍然不怎么会滑,也能通过高超的技巧,伪装成收获满满的样子。
比如雪板上堆点雪,平地一个起跳。
大片不就有了吗。
如果连跳都不敢,那也没问题,蹲在地上立起刃。
静态没有雪?
手动扔啊。
反正生活最终衡量标准的地方是社交平台,即使不会滑,能拍出这样的照片,你也能获得几十个小心心,和无数句“666”、“老哥稳”。
雪场上帅气的人多了,也有朋友想另辟蹊径,走美丽路线。
在雪场的蓝天白雪自然打光板的承托下,每个人都成了皮肤透亮的可人儿。
也难怪去年有网红,穿着比基尼在雪场上疯狂露肤。
人人都鼓鼓囊囊的雪场上,细胳膊细腰成了靓丽的风景线。
雪服一脱,上身全裸,同时秀了金钱和肌肉。
寒冷?克服克服。
当然,拍照虽重要,可得注意安全。
比如,千万不要在雪道中央结对跳舞。
拍出满意的照片,滑雪之旅就成功了一半。
雪场再摔个几趟,就可以踏上回家的大巴了。
在大巴的暖风烘烤下,p完图,发了朋友圈,收获一圈的点赞,一趟完美的滑雪之旅就告一段落。
虽然第二天迎接我的必然是浑身的酸痛。
虽然下一次滑雪也许是数月甚至几年以后。
虽然滑雪从娱乐到热爱的转化率只有1%不到。
最起码,在选择滑雪时,我欣赏的是雪场上的勃勃生机,选择的是一种更加积极向上的生活可能。
一场冬奥,一枚枚金牌,一个个闪闪发光的瞬间,换来的不仅仅是荣誉和胜利,更是每一个普通人对于人类极限的探索了解,和对运动的热情。
毕竟,能把我一个运动废物从被窝里薅出来,除了我妈,也只有谷爱凌了!

文|酒石酸    编辑|谷氨酸
推 荐 阅 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