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心颤动的永恒瞬间

朱建 朱健仍是朱健 2023-09-21

点击蓝字,一键关注 “朱健仍是朱健”


(此篇文章发表于2019年)

   照片,是人类进步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和节点。

   它改变了人类记录历史的方式。


    照片,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比文字更有穿透力,更容易真实的还原历史。

    特别是,那些经典的画面,镌刻着瞬间的永恒,带着不可阻挡的力量,跨越时空、地域、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二战结束后。“星条旗插上硫磺岛”,“纽约时代广场胜利之吻”。

    这两个经典瞬间,让全世界无数人,记住了二战胜利的时刻。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会经历一些特殊的,不可复制的阶段和历史。

    这其中含有艰难、痛苦,甚至是牺牲和付出。

    但这就是历史。它是宝贵的,甚至是稀有的人类财富。


    我们的父辈,是新疆现代文明的传播者、现代化的开拓者。

    他们用了70年,一生一世,换来了戈壁变良田、荒滩变城市的人间奇迹。


    但是,谁还知道和记住,他们从哪里来?他们为什么会成为开拓者?他们吃了多少苦?


    谢谢珍贵的照片,是它定格了历史的瞬间。

    否则,打死我,我也不会相信,我们父辈曾经的沧桑!


    苦难,永远是幸福的起点……


【 “荒漠野草”的母亲们】



    这是一张70年前的黑白照片,它记录了一群普通的女兵战士。

    告诉了我们,一段忘却的历史。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

    新疆与八个国家接壤,5600公里的国境线,需要中国军人来守护。


    1949年9月底,人民解放军二军的女兵支队,奉命由甘肃的酒泉,奔赴新疆的喀什驻防。

    新疆的喀什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四个国家接壤。


    这张风餐露宿的照片,是历史瞬间的定格。

    老天爷,太欺负女兵。

    它将人间所有的艰辛困苦,风沙暴虐,缺吃少穿,一股脑儿,狠狠地砸向这支女兵队伍。

    由于当时新疆没有铁路、公路。这些女兵们只能靠双脚,穿越2000多公里的戈壁、沙漠、荒滩。


    这段艰苦之路,女兵们走了三个多月。

    苦难,也死死追缠了她们三个多月!


    在缺水的戈壁、荒漠。梳头洗脸,对女兵们来说已完全是另一个世界,奢侈的梦想。

    活下来,走到喀什。是女兵们唯一的目标。


    女兵们,人困马乏,疲惫不堪。

    个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破烂的军装,裹着乱脏的女兵。

    让人惨不忍睹的是,超强紫外线、沙尘、冻疮、缺医少药的叠加,将女兵们的纤纤玉手,灼伤成黑炭一般。


    女兵们,黑炭般的手。

    亲娘,如果没有一颗大心脏,是绝不忍心看第二眼的。

    男爷们儿看了,都会低下头,潸然泪下,泪水直落心底!


    托尔斯泰曾感叹道:“战争,让女人走开”。


    战争中,真实的写照是:能在残酷、恶劣的环境下,守住人性中坚毅、忍耐底线的,却是这些最普通的女兵!


    这些最普通的女兵,鲜为人知,甚至连名字都叫不上。

    她们没有滋润、没有绿色、没有花香,像无人知晓的的荒漠野草!


    让人无比敬佩的是,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稚气未脱的“荒漠野草”,依然青春万丈!

    阵阵爽朗笑声,穿透了大漠!


    这些天真无邪、心灵净洁的女兵,需要有多大的心脏,才能发出这荡气回肠,坚毅豁达的笑声?!


    “荒漠野草”,她们是中国军人真正的女神!也是我们的母亲们!


    我的母亲也是这支部队的一员。

    1950年底,17岁的母亲与14岁的弟弟,瞒着家人,带着理想,带着梦想,从上海参加了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


    姐弟俩十分幸运,没有经受“荒漠野草”战友之苦。他们这批军人,是由全副武装的军车,一路护送。

    当时路程艰难,由上海开到迪化(今天称乌鲁木齐),军车都奔波行驶了35天。


    母亲,成为了新疆军区八一钢铁厂第一个女兵。

    母亲,跟所有的女兵一样,在新疆奋斗了一辈子,贡献了一辈子。


    时代,穿越到70年后的今天。评价体系变了,审美标准变了。

    人们,也忘却了真实的历史。


    现在的影视作品中,往往将一个个细皮嫩肉,长着漂亮脸蛋,穿着笔挺军装的女兵,造化成朵朵灿烂的红菊、怒放的玫瑰。


    人们也傻傻地瞎喊:美丽了,漂亮了,厉害了!

    这其实是:自娱自乐式的臆想!


    在我的心里,再漂亮的小鲜肉,也抵不上一个“荒漠野草”的女兵。


    70年后的今天,这些“荒漠野草”, 早已成了母亲们、奶奶们。

    她们一辈子,都扎根在了新疆。

    她们已经都老了,走不动了。

    她们中的许多人,已经离开了人间,剩下的也被人们忘却了。


     “荒漠野草”枯萎了、凋谢了,有的已化为风尘,飘向了远方。


    为了忘却的女兵们、母亲们、奶奶们,拿出这张有魂的照片,纪念她们!


    这些“荒漠野草”的女兵,像神一样,永存我心!

   

【甘当牛马的父辈们】


袁国祥  拍摄


    这张黑白照片的瞬间,再现了69年前的场景。

    它向世人和子孙后代诠释了,什么是“屯垦戍边的开拓者”。


    屯垦戍边,原本是一个古老的词。对80后、90后、00后来讲,这又是一个陌生的词。


    国家,为什么要屯垦戍边呢?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喜悦,尚未散去。问题,立马追来。


    国家,穷当当。

    此时,新中国刚刚成立。还要集微薄的国力,帮助朝鲜与美国打仗。

    新疆的少数民族群众也极端的贫困,急需国家救济。


    国家,没有钱。

    驻扎在新疆的20万共产党的解放军和国民党的起义官兵。要吃没吃,要喝没喝,要穿没穿。


    国家,还有新疆这块160万平方公里(六个英国)的国土,5600公里的国境线需要军人守卫。


    这怎么办呢?


    老天爷,还是给新疆留了两个后手。

    一是,新疆有广袤的戈壁、荒漠。

    二是,新疆有二十万勇敢、勤劳的军人。


    国家,马上制定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国策,“屯垦戍边”。

    这就是:军队开荒种地,自己养活自己。然后还要履行军人的职责,为国家站岗放哨。


    成语说:荒无人烟。

    “荒”,一定是与“无人烟”相伴。


    开荒,就是去遥远的没有人、没有路、没有水、没有电,一切都没有的地方。

    你要把沉睡千年的蛮荒地,开垦出来,种上庄稼。

    我们的父辈,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开荒的。


    让我们将目光移到这张照片。

    这张照片拍摄于1950年春天。是驻扎在新疆喀什疏勒的部队,“大草湖”开荒的真实场景。


    因为,没有农机具。

    军人们,只能用刺刀,一刀刀砍出原始木犁!

    因为,没有拉犁的牲畜。

    军人们,只能用自己的身躯,代替了牛、代替了马。


    他们肩膀紧拉着纤绳,纤绳拉着刺刀砍出的原始木犁!

    木犁在军人的纤拉下,荒地被一寸一寸的征服!


    我们看不到拉犁军人们的脸。但可以看到,军人破烂的军装,已漏洞百出,棉絮已钻出了破烂的军裤。


    这震撼心灵的画面,让人心颤、心酸、痛楚、泪奔。

    这就是我们的军人,这就是我们的父辈。


    这些父辈,是普通的军人。

    普通到,我们只能仰望他们的背影,却永远不知道他们的姓,他们的名。


    可以说,全世界没有一支军队,又要打仗,又要开荒;又要当牛作马,又要站岗放哨!


    开拓者,在世界各地都是神圣的、尊重的、敬仰的。


    美国公认的开拓者是,1620年9月,百名英国清教徒乘“五月花”号,远渡重洋,来到波士顿的普利茅斯,定居开垦荒地。

    为了纪念先辈开荒,人家还搞出一个,让全世界人民陪他们一起玩的“感恩节”。


    澳洲人更够爷们儿,真敢爱。一点也不忌讳先辈们是“囚犯”。

    1788年1月26日,英国将770名犯人送到了这个蛮荒之地,也开启了澳大利亚垦荒的历史。

    澳大利亚的国庆日,也就定为这一天。纪念“囚犯”的太祖爷爷们开拓澳洲!


    我们这个民族,原本有一个古老的好传统,就是家家都有祖谱。

    可现在,早就丢了几十年了。大多数人,只知道本家的三代,爷爷之上的先祖就不知道了,更不要指望,还有人知道祖宗十八代!


    一个原本,家家有祖谱的优秀民族,现在不长记性了。

    这是十分遗憾的历史倒退!


    饮水不忘挖井人。

    70年前,二十万军人和他们的后代,作为开拓者,将相当于六个英国面积的戈壁、荒漠,变成了绿洲、良田、工厂、城市。

    这些父辈们、爷辈们,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和姓。

    但知道他们吃尽了苦。才没有让我们和我们的后代再受苦。


    记住这些开拓者,这是时代的良心!民族的素质!


【两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这是我父亲的两张照片。


    一张是:1949年,父亲作为复旦大学新闻系的才子,站在大学校门口。

    西装革履、风华正茂、青春无限,骄傲地挺胸昂头,展望世界。


    一张是:1951年,父亲作为新疆军区的一名军人。

    获得“光荣红旗手”的父亲,无比自豪的盘着腿,胳膊揣在袖子里,像贫苦的农民大叔一样,接着地气,席地而坐。

    仅有的一套棉军装,已经千疮百孔,衣领没了,扣子没了,袖子快掉了,全身脏兮兮、油腻腻,像个“叫花子”。

    父亲,已经完全没有了,富家子弟和名流大学学子的气息。


    由于是军队,没有工资。父亲说,当兵的那几年,他根本不知道,钱长成什么样子。

 

    父亲的人生,相隔短短的两年,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反差?


    这还得给现在的年轻人,说一下,当时的“国运”。


    老天爷“阴差阳错”,将两个“不搭嘎”的因素,在特定的年代、特定的地方,二者结合在了一起。


    一个是,新疆的一号首长,新疆军区司令员王震将军(后任国家副主席)。

    一个是,“特殊”的讲政治、讲出身的年代。


    新疆的“屯垦戍边”,一号首长王震将军,可是下了一盘很大的棋。

    他不仅要将戈壁变良田,而且还要修铁路、修公路、建工厂、建油田、建机场、建城市。


    如果说开荒造田,有二十万军人宽厚的肩膀可以当牛作马。

    那么建工厂、建城市,仅靠军人的身体,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技术、知识和文化。


    王震将军以极大的胸怀、勇于担当的霸气,补齐了新疆建设中最需要的短板——人才。


    他首先请来了苏联专家。

    同时,还极为大胆地重用原国民党政府的专家。

    如地质专家王恒生,水利专家王鹤亭、王蔚,炼钢专家余铭钰,农业专家涂治,纺织专家刘钟奇和应寿纪等。

    这些人,在当时的中国都是掰指头,可以数过来的留美、留英、留德专家。

    他还挖来了共产党中,稀有的化工专家,八路军的“工兵大王”黄沙。


    王震将军,他不仅聘请了一流的专家。

    他还大把、大把地接收全国各地身处绝境的右派、政治犯,变相地将他们保护起来。

    包括受难的文化人。如大右派诗人艾青、王蒙等,国民党的音乐家王洛宾。


    值得特别书写的是,王震将军在那个“特殊”的政治年代,非常开明。还接纳了全国成千上万个,“家庭出身不好”的子女,给了他们一条希望的生路。


    “家庭出身”这个词,现在许多80后、90后、00后的年轻人,可能就没有听说过,更谈不上感同身受了。


    但是,“家庭出身”这个词,从解放初的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这段不堪回首的“特殊”政治年代。

    这个词,那可真叫,厉害了!


    中国有几百万人,今天听到这个词,仍会条件反射,心有余悸!


    解放后,国家将资本家、地主、富农、反革命、右派,这几类人视为人民的敌人!

    这些人民敌人的子女,则定义为“家庭出身不好”的子女!


    “家庭出身不好”的子女,在入学、招工、招干等方面,国家是严格控制录用的。

    在军队、公安、国安、国防科技、军事院校等部门,国家是禁止招录的。

    甚至奇葩到,这些部门的人,是不容许与“家庭出身不好”的子女谈恋爱,更不容许结婚的!


    所以,在那个“特殊”的政治年代,中国几百万“家庭出身不好”的子女,实际上是被社会公开排斥、压制和歧视的。


    这些“家庭出身不好”的子女。在这种特殊的政治压力下:

    头,是不敢抬起的。心,是自卑、惧怕的。


    一直到,40年前的改革开放,国家才废除了“家庭出身”。几百万人的噩梦,才终于结束了。


    这些“家庭出身不好”的子女,在解放前,基本上都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

    他们是解放初期,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大学生的主要构成。


    新疆缺人,更缺有知识、有技术、有文化的人。


    王震将军,给这些家庭出身“不好”,又迫切想变成“好人”的知识分子,指了一条路。

    就是到中国最艰苦的新疆,去历练、锤炼,去脱胎换骨。


    我父亲就是他们中的一份子。父亲是资本家的儿子。

    1951年由上海复旦大学,参军到了新疆。

    在戈壁滩上,父亲与其它解放军和起义部队的老战士们一起,白手起家,创建八一钢铁厂。


    看着父亲这两张,人生面貌反差极大的照片,我一直在思索。

    父亲,“主动”背离了资本家的家庭,放弃了上海优越的生活,去新疆过苦日子,这从心灵深处和生活方式上,得有多么巨大的落差啊!


    人,从苦难到幸福是追求。人人都会,乐滋滋的。

    人,从幸福到苦难是炼狱。人人都会,深感煎熬。


    人,也很奇怪。

    父亲,在人生如此巨大的落差,脱胎换骨的锻炼中,他不仅没有怨恨,却深深地爱上了新疆这块土地。


    这块土地,在他失落无助时,接纳了这个家庭出身“不好”的大学生,并给了他施展才华的平台,给了他人格的尊严。


    这块土地,在开拓建设中,上至将军,下至士兵,人人都艰苦,领导带头吃苦。让任何人,都心服口服。


    这块土地,是父亲青春的起点,人生的终点。他一生一世,花开花谢,结成一个成果——八一钢铁厂。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新疆从极端的落后,跨越到现代文明。

    就是王震将军的胸怀、担当、开明,吸纳了一大批有知识、有文化的人。

    这批人,传播了文明的火种,打下了新疆现代化的基础,影响了新疆几代人。


    回溯70年,在那个“特殊”的政治年代,聚集这么一个庞大的、有文化的族群。

    在新疆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


    老天爷,不可能再给新疆第二次,这种数量级的、成规模的、有文化的族群了。


    这一切,都成为了过去,也只能镌刻在历史之中了。


    70年后的今天。

    北大、清华、交大、复旦等一流的大学生,再自己主动申请去新疆扎根,那已经是天方夜谭的梦话了!

    现在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去新疆,已被光荣地冠为“援疆干部”,并锁定为1至3年的期限。


    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职业。有本事的人,还可以在全世界选择职业。

    这是时代的伟大进步,也是国家开放的伟大成果,更是人性解放的文明。


    这也是我们的父辈们,他们那一代知识分子、大学生,打死也不敢想,做梦也不敢想的!

    这就叫“国运”,决定着每一个人的“命运”!


    唉!个人“命运”,在“国运”面前,永远只能让人感叹!

    多少人,多少有本事的人,生不逢时啊!


    可历史就是这样:

    前辈,永远是后辈的铺路石!

    幸福,永远是前辈用苦难换来的。


    父辈们唯一可以欣慰的是:

    他们开拓的绿洲、良田、工厂、油田、水利、铁路、公路、机场、城市。

    作为时代的记忆,镌刻在了新疆大地!


    还有我这样的后代,心里还惦记着父辈们,嘴上还念叨着他们,还能讲出他们创业的故事。

    但愿江湖,能世代流传父辈们、爷辈们,创业的故事!


    我们的父辈们,真的很伟大!

    他们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



【以下是曾经百万级阅读量的文章,点击题目即可阅读】
王波的70天
小店
天空,飘来“半粒灰”
护工陈阿姨,总能给人带来思考
护工陈阿姨,她还好吗?
护工陈阿姨
一枚公章
一个绝版高尚的人
爸爸的户口
我的“文盲”兄弟,帮我考大学
士兵探营



谢谢阅读,欢迎转发!
如需加我微信,点击下面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