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杭甬考察千里行,跳出成都看成都

成都日报 2022-07-22


之江实验室、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宁波软件园创新共享中心……7月5日至6日,成都市党政代表团前往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学习考察两市在城市治理、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社区治理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并开展企业交流和投资促进活动。

当今世界,全球科技创新空前密集、空前活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成都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省之大计”,坚定把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作为事关战略全局的重大任务来抓,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如何让创新能力更上一层楼?两天时间,从西南到东南、跨越2000多公里,交流互动中,成都创新发展之路更加清晰笃定。



创新策源

天府实验室将再添两个“新成员”


“人造太阳”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 图据新华社


今年5月,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名单中,来自浙江大学的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团队位列其中。再把视角转向成都,上述名单中,来自成都的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人造太阳”中国环流器二号M(HL—2M)装置研制团队同样上榜。HL-2M装置是实现我国核聚变能开发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依托装置,目前已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

创新,与城市未来的命运息息相关;创新策源能力,越来越成为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杭州大力实施创新强市、人才强市首位战略,加快建设全球创新策源地。作为浙江首批挂牌的省实验室之一,之江实验室与其他9家省实验室共同组成浙江打造国家实验室的“预备队”。

四川同样借势而进、乘势而上,围绕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生命健康、碳中和4个方向,建设天府实验室体系,作为国家实验室的“预备队”。6月7日,天府实验室迎来揭牌一周年,聚焦光电与集成电路的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剑指碳中和领域的天府永兴实验室已陆续挂牌建设,天府绛溪、天府锦城实验室也将在年内挂牌。


成都高标准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冬 摄


6月7日,西部成都科学城也迎来一周岁“生日”。从0到1,从无到有,如今,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创新布局和主体功能初步形成,进入了发展新阶段。目前,西部(成都)科学城核心区域已引进“中科系”“中核系”等国家级科研机构25家,引育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等校院地协同创新平台50余个。

成都将主动肩负打造服务战略大后方的创新策源地重大使命,高标准建设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和西部(成都)科学城,高水平建设运行天府实验室,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成果转化

成都将出台“揭榜挂帅”管理办法



吴汉明,国内著名集成电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大微纳电子学院院长。在他看来,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成立的初衷,就是让科研和产业在同一个园区无缝对接,让更多的科研成果可以顺利转化、走向市场。

如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让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成都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着力破解科技和经济“两张皮”难题。如今,科技界“小岗村”试验2.0版本将探索更多的原创性原动力改革。

苏东林,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同时也是成都“揭榜挂帅”专家。苏东林认为,科技成果转化要稳定地向前推动,需要稳定持续的扶持政策,除了资金的支持,也需要人才的培养。



2021年8月,成都首次发布“揭榜挂帅科技项目榜单”,不唯年龄学历职称和地域,多项科研成果加速从高校、科研院所“实验室”走向企业“生产线”。此外,成都2022年“揭榜挂帅”榜单正在酝酿中,将适时启动。同时,今年,成都将出台“揭榜挂帅”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建立“里程碑式”考核制度,实施关键节点约定的任务目标考核,让更多创新成果“喷薄而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谋划科技成果转化之路,成都还将大力加强与高校院所联动合作,更好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加快构建“政产学研用投”协同发展体系,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建圈强链

重点引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



“四川一直是新华三集团战略投资核心高地。”新华三集团副总裁徐润安说,近年来,新华三集团云计算全国运营及研发总部、新华三成都研究院等项目密集落地,2016年以来在川累计投资超百亿元。


宁波软件园、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也部署了数字经济。再从产业布局来看,浙江省与四川省,同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做大做强数字产业,是两地共同的任务。

“目前在川浙江商人已超过30万人,浙商在川新增投资逐年上升。”四川省浙江商会会长陈朝钦感言,四川在土地、能源、自然环境、人力资源方面有着明显优势,市场前景广阔,为大批浙商来川投资发展提供了动力。“十三五”期间,四川省通过省级重大平台签约来自浙江的项目582个、总规模超5000亿元,累计到位资金近3700亿元。



考察学习杭州、宁波,最终的目的是要跳出成都看成都,放眼全国乃至全球,找差距、强理念、学经验,进一步完善自身发展战略和思路,切实解决本地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成都将充分发挥数字化牵引驱动作用,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建圈强链,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重点引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加快构建竞争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



锦江时评

打造服务战略大后方的创新策源地


6月8日,四川宜宾,“要在各领域积极培育高精尖特企业,打造更多‘隐形冠军’,形成科技创新体集群。”


6月28日,湖北武汉,“把科技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国家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6月30日,香港科学园,“把支持创新科技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发挥好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


从长江上游到中游,再从长江到珠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近期考察的足迹,一个清晰的关键词浮出水面——“科技创新”。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复杂局面下,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我国虽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还有不少短板,一些产业的基础还不是很牢固,进一步发展必须靠创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科技创新被置于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新形势下服务国家战略大局、形成强大战略后方的重要布局。成都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极核之一,不仅被赋予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任务,更肩负形成服务战略大后方建设的创新策源地的使命。我们要从政治上、全局上、战略上领会这一时代使命的重要意义,一以贯之明定位、强担当、作贡献,全力以赴提升创新策源能力。


一座具有创新策源能力的城市,不只是重大科学发现和重要技术发明的先行地,还是新兴主导产业的发源地。成都要打造服务战略大后方建设的创新策源地,就是要让更多的科学新发现在这里诞生、更多的技术新发明在这里发布、更多的产业新方向在这里萌芽,让“未来时”在这里变为“进行时”,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策动之所、源头之地。只有这样,使命任务才能担当有为、城市发展才能制胜未来。


当前的成都,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天府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高新技术企业达7821家,西部(成都)科学城核心区域会聚高层次人才433名、高端科研人才5000余名……我们要充分激活这些创新资源,高标准、高水平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更好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加快构建“政产学研用投”协同发展体系,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建圈强链,让创新的精神在这里枝繁叶茂、创新的激情在这里奔涌澎湃、创新的活力在这里千帆竞发。


“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谋创新同样不是一件“短平快”的事。让我们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毅力、“功成不必有我”的担当,深化认识、真抓实干,一起向着服务战略大后方建设的创新策源地目标持续进发。




推荐阅读


“互联网+大数据”,237座“大脑”实时监测


成都“打飞的”到加德满都 当天满载归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宋妍妍

编辑 王戬

摄影 成都日报视觉中心

校对 周杨云

审核 饶竹舟

监制 吴东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