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每个人到一座城,党报连发三论

成都日报 2022-09-29


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成都将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不久前,成都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成都市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十条措施》,市文明委配套出台《成都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行动方案》,“双文件”统筹布局、协同实施,切实推动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做到纲举目张。


8月4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文明委主任施小琳带队督导检查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全面对照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指标,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精准施策、查漏补缺,全面动员、全力攻坚,以实际成效优化城市功能品质、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全国文明城市的“升级版”,成都连续五次获评全国文明城市,正全力以赴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如何高标准推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8月8日起,《成都日报》连续推出三篇评论员文章,分别从优化城市功能品质、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三个方面,为您解答。


以实际成效优化城市功能品质

□本报评论员


立交桥下长出“宝藏运动场”,城市的“边角余料”变为“金角银边”,给市民带来了身边的运动好去处;农贸市场逛出新体验,环境整洁、管理有序、经营诚信,菜篮子里不仅盛满烟火气,更有城市大文明;背街小巷迎来了华丽转身,有颜值、有文化、有温度,曾经的“里子”如今让成都更有“面子”……



在高标准推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的过程中,成都大力实施功能品质提升行动,建设环境共同改善、生活共同富裕的共享之城,持续以城市功能品质的优化夯实创建基础、回应民生所盼。


城市功能品质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更是文明典范城市的题中之义。城市功能品质是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测评的重要指标,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优化城市功能品质的重要途径。二者有机统一,既是目的、更是方法,以创建实效促进功能提升、以品质优化夯实创建基础,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期盼,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更有质感、更有内涵。


城市功能品质,同样是城市文明气质。一座功能品质卓越的城市,不仅城市风貌独具特色、市容秩序干净整洁;更拥有碧水、蓝天、净土,推窗见景、出门遇绿;公园里宜居休闲、鸟语花香,马路上车来人往、秩序井然。对成都而言,以创建实效优化城市功能品质,就要塑造自然禀赋与人文底蕴有机融合、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相得益彰的城市风貌。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强化环境污染治理,让幸福家园更整洁、更干净、更靓丽。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城市功能品质优化,既要“建”也要“治”。前者在于功能有没有、后者在于品质优不优。我们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精准精细作为、下足绣花功夫,进一步补齐民生短板、办好民生事业,建设美好家园、提质幸福成都。同时,要聚焦建强“智慧蓉城”平台功能,建设“数字孪生城市”,构建文明典范城市智慧化指挥运行体系,持续提高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不是为了创建而创建,而是要通过高标准的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品质、提升城市形象,推动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协同共进。全市上下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全面对照创建指标,查漏补缺、精准施策,以高标准的创建工作为城市的长远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以实际成效增进民生福祉

□本报评论员


送孩子上学、锻炼、买菜、查社保,不到1小时办成四件事,15分钟生活圈让“一站式”解决日常琐事成为常态;采用“电子围栏”、高精度分体锁和智慧监管,共享单车摆放“不扎堆”,停放更规范;修整人行道、盲道,补平坑洼路面,焕新老街道颜值,背街小巷成了市民打卡新去处……高标准推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成都聚焦幸福之城,实施幸福成都提质行动,不断提升市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期盼。我们要让更多幸福“看得见摸得着”,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更有质感、更有内涵。



要切实服务民之所需。建设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对一座城市如何实现“群众生活质量和城市发展品质高水平改善”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意味着不仅要持续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更要推进一步,看到城市发展现状与群众生活质量不相匹配的地方。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积极主动提升服务水平,才能让每一个生活在成都的人都能感受城市的关怀和社会的温暖。


要切实做到人民满意。改进一条街巷的环境秩序,既要关注整洁干净,也要兼顾周围居民的实际生活需求;补齐公共设施短板,不是“一补了之”,要时时倾听市民声音、持续推进改善工作;培育文明风尚,一方面要对不文明行为及时纠正,另一方面更要以喜闻乐见的方式确保引导教育入脑入心……人民满意的文明典范城市,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要切实形成长效机制。文明是城市的灵魂,文明程度铸就城市高度,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也就是说,将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作为龙头工程、系统工程、民心工程、幸福工程的内在逻辑,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遵循,是城市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抓手,久久为功地统筹好“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不久前先后发布的《成都市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十条措施》和《成都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行动方案》,在优化制度体系的同时,提出了“引导社区物业延伸发展基础性、嵌入式服务”等一系列务实举措,这是于细微处不断擦亮城市文明底色的决心和行动。


为市民群众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起点。锚定目标、奋勇争先,一条一条抓落实,一件一件抓整改,必将汇聚全市上下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强大合力,向更高水平的城市文明阔步前行。


以实际成效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本报评论员


在成都的很多超市,市民购物时只要自觉在一米线外等候,拿东西的时候有序,就会收获一张文明收银条。虽然只是“文明范”的小凭证,但正是伴着这样的小细节小惊喜,文明才得以点滴浸入人心。


当下,已连续五次获评全国文明城市的成都正以更高标准推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全国文明城市的“升级版”,是文明城市“桂冠上的明珠”。建设更高水平文明城市,是内涵的比拼、形象的比拼,更是细节的比拼,需要城市中的每个人在生活中涵养、从小事中做起——没有“小环节”的尽善尽美,就不可能有城市文明程度的全面提升。


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人与城良性互动、人与城美好共赢的文明典范。很大程度上,文明典范城市的创建过程,就是以更高要求顺应民心民意、凝聚民智民力的过程。当市民群众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持续提升,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不断形成,我们的城市,才有向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迈进的坚实凭依。


文明风尚,不仅是文明价值的内化于心,还是文明礼仪与言行举止的外化于行。一句不文明的话,可能改变人们对一座城市的整体印象。从遛狗拴好绳到开车让行人,从餐桌上的“光盘行动”到爱护一草一木……人人自觉,从我做起,才能让文明融入日常,点滴折射光亮。


共建共治共享,不仅在思想上、认识上,更在实实在在的举措与行动上。文明靠的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改变。将创建抓实抓常,体现常态长效,将文明举止变成每个人自觉的习惯,需要硬性的规则,更在于长期的浸润。双向发力,持之以恒,才能深化文明城市大家建、创建成果人人享的普遍共识。


一座城市的文明高度在于每一个人的文明程度。无论是“平凡英雄”还是文明公益大使,无论是“文明兴蓉”平台上的志愿者还是在“文明茶馆”里讨论公共事务的热心人,他们都来自成都市民这个群体,是2100万人中的普通一员。成都要一步步地从“文明高地”迈向“文明高峰”,靠的是他们,更是这座城市中的每一个人。


城市与人从来携手并行。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人人可为、时时可为、事事可为、处处可为。当每个人都成为创建“典范”的行动者,成为这场“文明接力”中的一分子,城市对美好生活的承载,才能既绽放于蓉城大地,更涌动于人们内心。




推荐阅读


春熙孃孃曹家象,文明劝导可盐可甜


理论周刊|多元价值追求下,青年如何选择一座城?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评论员 刘金陈 张帆 马玉宝

编辑 蔺虹豆

图片 成都日报视觉中心

校对 周杨云

审核 饶竹舟

监制 杨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