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锦评|如何加快建设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党报连发三论

成都第一时政平台 成都日报 2023-03-16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阐明了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实体经济、推进新型工业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系列重要论述,成都市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大会强调,做大做优做强制造业已成为提升城市发展质量、赢得竞争主动、维护经济安全的关键所在。


制造强则产业强、产业强则城市兴。11月21日起,成都日报连续推出三篇评论文章,从锚定制造强市目标以着力打造成都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突出重点靶向发力以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坚定不移优化发展环境以凝聚各方力量等方面展开深读,阐述如何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现将三篇评论整理成集,以供收藏。



锚定制造强市目标

□本报评论员


从空中客车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破土动工,填补中国航空产业链末端空白领域;到牵手比亚迪、宁德时代,在新能源赛道上加速跑;再到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落地高新区,实现四川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零突破”……今年以来,成都制造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实现突破。


与此相呼应的,则是成都在制造业领域的频频落子。从写进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的“制造业强市战略”;到成都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提出坚持把制造业作为立城之本、兴市之要;再到日前举行的成都市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大会,以“1+1+6”政策体系部署加快建设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奏响成都制造的奋进强音。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全市上下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锚定制造强市目标,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力争到2025年实现制造业规模总量、创新能力、产业集群、产业生态的全面跃升,在做强城市发展核心优势中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和全省发展大局。


要深刻认识制造强市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进行了重点部署,但尚未迈入后工业化时代的成都,距离目标还有很大空间。同时,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亟须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成都无论是要更好承担历史使命,加快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还是着眼赢得竞争主动、维护经济安全,以发展制造业的确定性更好应对短期冲击的不确定性,都需大力实施制造强市战略,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内生动力和发展支撑,厚植城市服务“国之大者”的持久竞争力。


要清醒认识成都推进制造强市的优势基础和短板弱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经过多年培育发展,成都已构建起涵盖38个大类、184个小类的综合性工业体系,先进制造业城市发展指数居全国第8,获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良好的产业基础、富集的科技创新资源、明显的要素成本优势都为制造强市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同时还面临着先进制造实力不强、协同创新水平不高、产业发展生态有待优化等一些现实短板。有鉴于此,我们要深入分析、系统研判,全力锻长板、补短板、扬优势、固根本,乘势而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要准确把握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趋势和新要求。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型工业化内涵和逻辑深刻调整,要深挖市场潜力、优化要素组合、激发创新动力,加快推动制造业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因势而谋,应势而动。我们要更加注重创新协同、两业融合、生态培育、绿色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进程,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产业发展新路。


制造强则产业强、产业强则城市兴。让我们进一步坚定意识、深化认识、凝聚共识,把制造强市目标立起来、措施实起来、合力汇起来,朝着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建设制造强国、制造强省作出新的贡献。



突出重点靶向发力

□本报评论员


用比国外品牌机器人更具竞争力的性能和价格优势去拓展全球市场——通过在机器人驱控一体、大机制造等技术上的奋力攻关,卡诺普以全电控硬件、软件自主实现进口替代,解决了工业机器人“卡脖子”的难题。


以技术合作、参股参投、产业带动等方式,通威集团吸引了一大批重点企业和链属企业来蓉投资,共同打造成都千亿光伏产业集群。目前,通威太阳能与天合光能联合投资的通合新能源公司已落户成都并实现量产。


西门子成都数字化工厂,全自动化的生产线运行井然。通过数字化转型,西门子成都已逐渐迈向“智能工厂”,未来五年有机会成为西门子数字化工业集团全球最大的运营工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成都市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大会明确,要坚定不移推动产业建圈强链,突出重点靶向发力,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深入分析、系统研判,全力锻长板、补短板、扬优势、固根本,以重点聚焦、协同突破推动产业能级整体提升。


一次次创新的突破,一个个生动的例证,都在显著地证明: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必须坚持向创新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通过机制和模式创新,不断完善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中介机构、产业基金、领军人才等“5+N”产业生态体系,加快提升企业竞争力、创新转化率、空间承载力、人才集聚度和配套专业性。


聚焦“强主体”,引优育强促进产业夯基固本;聚焦“强创新”,协同转化服务产业发展所需;聚焦“强空间”,节约集约推动产业精明增长;聚焦“强人才”,创新机制打造产业人才高地;聚焦“强配套”,专业高效赋能产业提质升级……只有在一个个锚定重点的“聚焦”中,我们才能更加明确当下的坐标和发力的方向。


从增强链主企业竞争力和带动力,做优做强专精特新企业,推动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格局,到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打造数量充沛、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制造业人才队伍,到提高供需匹配精准度和集成服务能力……只有在一个个具体细致的目标中,我们才能真正厘清着力的关键和推进的力度。


制造强则城市强、制造兴则城市兴。让我们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保持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勇气,提升解决问题狠抓落实的能力,全力以赴拼经济抓发展搞建设,持续深入推进产业建圈强链,加力加劲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在做强城市发展核心优势中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和全省发展大局。



凝聚各方力量优化发展环境

□本报评论员


尊企爱企护企,是成都一以贯之的原则和传统。从把“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写入市党代会报告,到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强调“强化精准服务”,再到市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大会明确“坚定不移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制造强市建设,成都始终坚持把企业作为发展的重要力量,把营商环境作为发展的重要抓手。


签约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200个,包括百亿级以上项目13个;轨道交通装备、生物医药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软件和信息服务、高端能源装备、电子信息先后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成都的真心实意、全力以赴,赢得了企业与市场的信任,重大项目先后落地,企业活力加速迸发,为制造强市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最大程度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近日召开的成都市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大会释放出“坚定不移优化发展环境,凝聚各方力量,全面营造制造强市的良好氛围”的鲜明信号,全市上下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将企业发展动力、政府服务能力、社会协同能力充分调动起来,以“力量之聚”成就“制造之业”。


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制造强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只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而是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要坚持全市“一盘棋”部署、一体化落实,各区(市)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推动、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各级各部门要选优配强讲政治、会经济、懂企业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形成齐心协力、创先争优的生动局面。


要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打造法治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要牢固树立“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责任意识、“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服务意识,加快出台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干货政策,千方百计为企业搭平台、聚资源、降成本;推进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推进能源保障稳定高效,确保能源全天候、全方位稳定可供。


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企业家队伍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特殊的人才资本和重要的竞争力。要鼓励企业家把握趋势、坚定信心,在技术攻关、自主创新、市场开拓、品牌打造等方面不断锻造硬实力,适应新规则、打造新产品、培育新场景,既做好自身主业,服务城市和市民需求,又履行好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稳岗就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社会责任。


要持续拓展多元参与的良好局面。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政企携手共进,更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要深化国际国内交流,加强校院企地互动,鼓励国企与社会资本开展全方位合作;充分发挥智慧蓉城平台作用,推进机制创新和信息共享;讲好成都制造故事,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激发全社会发展先进制造和实体经济的热情。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让我们集众智、聚合力、谋共赢,凝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共同描绘制造强市建设新画卷!



推荐阅读


锦评|扎实推进产业建圈强链,党报连发三论!


锦评 | 锚定年度目标 ,打好收官之战!一键收藏党报三论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评论员 刘金陈 马玉宝 谢夏冬

编辑 蔺虹豆

图片 成都日报视觉中心

校对 周杨云

审核 饶竹舟

监制 吴东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