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镇馆之宝是啥?成都考古中心即将开馆

成都第一时政平台 成都日报 2023-03-16


12月20日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全新建成的

成都考古中心将正式开馆



这是目前西南地区规模最大、设施设备最先进、功能最齐全的城市考古科研与展示平台,包含公众考古中心、文物保护中心、科技考古中心、古建设计中心和文物信息中心等单元,集展览展示、科普教育、文创研发、文物保护、行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


“成都”青铜矛

首次面向公众进行常设展出


成都考古中心位于浣花溪旁,距离杜甫草堂北门不远。进入大厅,“考古·成都”四个古雅大字,在展厅入口处莹莹亮着。



在这四个字下方,那件2017年公布发现的、刻有“成都”二字的战国时期青铜矛尖,稳稳地立在墙上。走近细看,青铜矛的中端前方罩有一面放大镜,好让观众可以清楚地辨认出上面的古雅秦篆“成都”。


成都文物考古中心陈列宣传部主任唐淼负责此次活动的讲解,他说道:这件铭文铜矛出土于蒲江县飞虎村,“它的出现,证明成都的城市称谓早在战国晚期就已经存在,将成都城市称谓的历史又向推了200年。”据悉,这件意义非凡的文物,首次面向公众进行常设展出。



左转进入展厅,“考古·成都”展览的第一部分就从此展开。该区由两个单元组成,第一个单元的主题是“发现过去”,第二个单元的主题为“解读过去”。简而言之,你可以在这里了解到有关“什么是考古”的所有基本知识。正如唐淼所说:“这场展览的主角不是文物,而是考古工作本身。”


互动展陈巧思满满

“文物识字墙”引人驻足


“考古·成都”的展陈设计和互动部分是最大的亮点。可以说每平米的展陈空间里都是满满的用心——从入口处的地面开始,透明地板下是三条跨越几千年光阴的道路(复制品):商周时期的红烧土路,唐宋时期的砖铺路,以及明清时期更加规整的大块石板路面。



旁边的可触摸大屏幕上,浮动着一个个文物图案,点击这些图案,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便跃然屏幕上——马王堆汉墓的素纱衣,庙底沟遗址出土的彩陶盆……它们都是2021年评选的“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代表性文物。



绕过一整面墙的考古工作用具:探铲、手铲、量尺、刷子…还有用来拍遗址全貌的无人机。大厅内的两个模拟探方内,直观展示了考古工作者们的工作状态。而旁边一整面展示柜里的陶器碎片以及修复后成品,则让文物从出土到展示之间的“经历”一目了然。


最受欢迎和引人驻足的部分,莫过于由168个考古“生僻字”及其图片和简明释义所组成的“文物识字墙”了。



卣、壘、斝、簋、韘、瓿……哪个不认识的字吸引了你的兴趣,翻面就可以看到它的图片、读音和简介。


据唐淼介绍:这168个字并非随机排列,而是分为车马器、乐器、盛器、兵器等类别,精心布置的。“后续我们也计划将其整理成文字版和视频版等,方便更多感兴趣的观众们学习了解。”


镇馆之宝战国漆床

从此常驻中心


展览的第二部分“考古百年”分为四个单元——寻迹古蜀源流;重奏秦汉华章;再现锦城盛景;传承天府文化——按照历史年代先后顺序排列,展示了成都考古历年来的重大发现成果及其代表文物。


距今约2400年的战国晚期商业街船棺合葬墓,据推测可能是最后一代蜀王的墓葬,那架著名的、耗时十几年修复完成的漆床,此次出现在考古中心是其原件的第二次展出,“上一次是在北京,以后则将长期在这里展出,也可以算是我们考古中心的镇馆之宝了。”唐淼说。



入选2013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老官山墓地,出土了国内最完整的织机模型和大量医简,充分展现了西汉时期成都地区先进的纺织手工业和高超的医学水平,在此出土的木马,也有着汉代典型的古朴优雅风格,美感十足,赏心悦目。



小贴士:


成都考古中心正式运行后,将以社教活动的形式向公众开放,喜欢考古的朋友可关注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官方微信服务号“成都考古”,官方微信订阅号“成都考古ArchaeologyofChengdu”所发布的活动预告预约参加。


推荐阅读


烟火诗意再上新!夜游锦江,围炉煮茶


成自宜,贯通!成达万,开工!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王嘉

编辑 蔺虹豆

校对 王戬

审核 饶竹舟

监制 杨扬

综合 文旅成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