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水之城:工业重镇的另一面|中国式现代化成都调研行⑦

成都日报 成都日报 2023-09-26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抬头能见蓝天白云,低头能观碧水清波,是一座城市环境质量的直接表现,更是一座城市生态宜居的重要衡量标准。作为“城市绿心”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核心地带、成都“后花园”和东部绿色生态屏障,近年来,龙泉驿区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加快生态植被恢复,林木资源持续增长、森林财富持续累积,切实预防水土流失、改善空气环境质量,推动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绿色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谱写了立城理山治水新篇章。


7月28日,在东安湖体育公园,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拉开帷幕,迎接大家的不仅仅是精彩的赛事,还有龙泉驿清澈的蓝天。走进这座城市,如画的天空与大运氛围相互映照,蓝天与白云相互衬托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作为“工业重镇”的龙泉驿,如何补足曾经粗放发展所带来的生态欠账,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成都日报社联合成都市委政研室

开展的2023“中国式现代化成都篇章”调研行

联合调研组第七站走进成都市龙泉驿区

实地了解龙泉驿区

如何持续擦亮“山水龙泉驿”名片

服务成都加快建设践行

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报告正文如下


今年盛夏,世界目光,聚焦成都。


7月28日晚,龙泉驿区的东安湖体育公园,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拉开帷幕。赛场内,青春活力与体育魅力相得益彰;赛场外,蓝天、碧水、绿树相映成景。不仅向世界展示了“未来之湖,世界之驿”的开放性城市生态公园优美形态,更折射出新时代美丽中国的万千气象。


今年7月,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我们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在四川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地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做好。


龙泉驿区拥山川生态、揽河湖之美,是名副其实的“山水之城”。同时,龙泉驿区又是“工业重镇”,2022年制造业占GDP比重高达57%,是成都唯一占比超过50%的区(市)县。


近年来,龙泉驿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山水龙泉驿,活力汽车城”已成崭新名片。龙泉驿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已顺利通过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的初核。





作为“工业重镇”

龙泉驿区如何

以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价值

转化为着力点

补足曾经粗放发展所带来的生态欠账

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如何持续擦亮“山水龙泉驿”名片

服务成都加快建设践行

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01

生态修复

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如何双管齐下?


一条绿道,把东安湖体育公园与毗邻的驿马河公园串联在一起。



“两个公园的绿道连起来刚好是一个半程马拉松的距离。”龙泉驿区公园城市局四级调研员曹立江告诉调研组,这里已经成为众多马拉松“跑友”的日常训练场。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其中之一就是“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


龙泉驿区地处成都平原到龙泉山的过渡地带,没有大江大河,山区蓄水能力差、过去长期依靠区域外调水,如何高质量实施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去年,驿马河公园二期开园迎客,标志着驿马河公园全面建成。如今,徜徉于公园、行走于河岸,人们很难想象驿马河曾经的模样——


驿马河,被称为龙泉驿的母亲河。上个世纪60年代以前,驿马河终年清流不断,人们在此取水做饭、泡茶。此后,驿马河污染严重、杂草丛生,部分河道甚至一度陷入了断流的尴尬境地。


从1992年开始,龙泉驿对驿马河进行了多次修复性改造,直至2017年南起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北连东安湖公园,总面积达1810亩的驿马河公园启动建设。



驿马河公园的建设,依据原有河道进一步拓宽和优化,使得河道宽度保持在10至30米之间,并选择开阔地、低洼地,建设了多个人工湿地,湿地总面积近10万平方米。


曾经的驿马河沿岸,当地村民遍种竹林。为了保留这份乡愁与生态,驿马河公园建设过程中并未砍伐或移植这些竹林,而是根据其生长状况合理设计周边景观,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丛丛竹林。据统计,仅二期建设过程中,就约有8400平方米原生竹林得以保留。


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龙泉驿区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走出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深度融合的新路子。



“治水”“理山”,坐拥“城市绿心”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龙泉驿在龙泉山“造林增绿”的过程中,对两种手段的综合运用更为纯熟。


2019年以来,龙泉驿区连续承办省直机关、高校、企业等“包山头”植树履责活动,累计承接植树履责46万余人次、完成履责植树面积2万亩。而对不适合人工植树的地区,则一方面开展无人机播种造林,另一方面进行封山育林,阻止人畜进入。


如今,从空中俯瞰龙泉驿,以东安湖体育公园为原点,向东连接驿马河公园、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向西连接东安溪谷、环城生态带、青龙湖湿地公园,超过20公里的生态廊道和城市绿道正在逐渐成形。


从龙泉驿看成都

近年来

成都坚持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持续实施“五绿润城”“天府蓝网”行动

认真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

巩固长江十年禁渔成果

公园城市建设成效深得人心


02

生态治理

如何量身打造智慧环保应用场景?


在东安湖体育公园,坐在观光车上环湖而行,东安湖碧波千顷、水体如镜、清澈见底。


“东安湖水域面积约110万平方米,水体稳定保持优良,多个指标达到地表水Ⅰ类标准,水体透明度长期大于2米。”龙泉驿区水务局副局长熊林如是告诉调研组。



这一湖碧水,自何而来?


东安湖的前身是一片低洼、内涝之地,在规划建设时按照原自然地形地貌,结合洼地蓄水成湖。据熊林介绍,如果入湖的氮、磷等营养盐过多,就会引起水质污染,东安湖通过河湖分离、全面控源截污,以“控、改、构、提、增、维”方式实施水体综合治理,采取生态植草沟、雨水花园等海绵城市建设措施降低地表径流,实现“源头减污”。



蓄一湖碧水,要如何护碧水常清?


对此,龙泉驿区河长制办公室统筹多支力量参与到日常巡护中。除了“人防”,更为重要的是“技防”。除了利用无人机辅助巡查,东安湖中还设有两个智能监测点位,对东安湖的水质变化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一旦湖水出现异常,系统就会发出警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要加强科技支撑”“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


近年来,龙泉驿区突出智慧化生态环境监测监管能力建设,共建设完成东风渠饮用水源水质预警站3套、主要河湖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16套、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13套、VOCs(挥发性有机物)组分站2套、声环境功能区噪声自动监测站点、人口密集区噪声显示设施以及噪声监测辅助监测等62套固定监测设施,极大提升了环境监测监管效能。



在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大气智能大数据监管中心,调研组看到,一整面墙大小的电子屏上实时显示着全区的各项大气环境监管监测数据。


这是龙泉驿区于2020年率先打造的全省首个“智能化大气环境监测管治系统”,集成多项数据形成了“固定+移动”高精度全域大气污染监测网络。


线上监管、线下处置,依托该系统,龙泉驿区形成了完整的管理处置闭环,实现“以智代工”精准解决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系统应用以来管治成效显著,龙泉驿区空气质量指数常年稳居中心城区第一。



近年来,成都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持之以恒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动真碰硬抓好央督、省督和长江经济带问题整改,天蓝地绿水清成为常态。


作为成都的“工业重镇”,龙泉驿区一度面临污染物产排总量大、种类多,环境监测监管难度大的生态治理实际。


迎难而上啃下“硬骨头”

龙泉驿区以智慧城市建设为牵引

通过量身打造一系列智慧环保应用场景

持续推动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03

生态价值转化

绿水青山怎样变成金山银山?


登高望远,从正在建设中的城投·凤栖东山项目的观景台向西眺望,面前的百工堰碧水清幽、映照青山,向南是龙泉驿城区及成都市中心,街道纵横、高楼林立,连绵起伏、草木葱茏——龙泉驿区“一半山水一半城”的大美胜景尽收眼底。



“项目地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面向成都主城区的第一观景界面。”龙泉驿区森林公园和桃产业管委会副主任朱喜琼告诉调研组,该项目将打造为“龙泉山国际会客厅”,推动生态价值转化、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持续做优公园城市乡村表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在城投·凤栖东山项目中,龙泉驿区就以都市现代农业拓展延伸生态产品产业链和价值链,以新型文旅创新开发生态旅游,以田园总部经济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综合运用多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推动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创造性转化。



在生态产品价值增值方面,东安湖活力城片区规划“一湖两带三岸”空间布局,依托东安湖体育公园、驿马河公园场景,签约商家30余户,落地呈现银沙集市等12个消费场景,并成功创建省级“东安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年均客流已突破500万人次。同时招引大华股份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聚集东安阁酒店等高端星级精品酒店,带来大量就业岗位、固定投资、税收等,实现区域价值整体提升。



在生态资源权益交易方面,龙泉驿区积极探索“碳汇+”机制,实施龙泉山生态系统碳汇本底调查和碳储量评估,目前已成功开发龙泉驿生态移民区植被恢复、龙泉山碳惠天府、国际论坛碳中和林等森林碳汇项目。


在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机制方面,龙泉驿区积极探索水环境生态补偿制度,对全区18条主要河道34个街道跨界断面实施水质监测,覆盖全区所有街镇,实施“超标者扣缴、改善者奖励”,推动全区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龙泉驿区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持续拓宽生态价值转化路径,不断培育绿色转型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



近年来,成都部署以空间、产业、交通、能源四大结构优化调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目前,龙泉驿区清洁能源使用占比70%以上,单位GDP能耗降至0.2万吨标煤/亿元;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区内已聚集5家国家级、8家省级绿色工厂。


如今

“一半山水一半城”的龙泉驿区

生态环境不仅越来越好

也越来越成为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





一线思考

邱向东 中共成都市龙泉驿区委书记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指导工作时强调,“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这为我们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龙泉驿区拥山近城、山城相望、山水相连,是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主体区域、成都中心城区的“天然绿肺”和东部绿色生态屏障,先后被授予“国家生态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等称号。我们将坚定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在生态建设上持续发力,守护好生态本底、转化好生态价值、建设好公园城市,切实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一要坚持规划引领、夯实生态本底,充分彰显美丽龙泉驿生态特质。统筹推进“立城”“理山”“治水”,依托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锦绣天府、环城生态公园构建“H”形生态本底,依托主要河流、道路、绿地、景区构建“15径15脉”生态廊道。依托“一山一芯两湖、五道五轴五廊多点”绿道体系推进全域植树增绿和城市增花添彩,建设串联林湖、交融山水、联结城乡的生态“绿脉”,布局星罗棋布的小游园、微绿地,营造山水生态、都市活力、品质宜居等高品质公园城市场景,构建3分钟能见绿、5分钟有场景、10分钟可入园的生态空间,彰显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品质,不断提高市民生态感知度和城市生态品质。
二要坚持功能导向、全面做优做强,不断提升美丽龙泉驿功能品质。深入落实市委“三个做优做强”部署要求,以东安湖活力城为引领,加快推进六大功能片区开发建设,提升城市整体功能。实施“生态+”“体育+”策略,以世界大运公园、东安湖体育公园为重点,加快基础配套、公服建优、设施开放、场景营造,高标准打造集商业服务、体育休闲、文化娱乐为一体的东安湖活力城重点片区,促进城市形态整体转型。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加快推进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龙泉段)建设,有效承担和融合生态保育、休闲旅游、体育健身、文化展示、对外交往等功能,建设“世界级品质的城市绿心、国际化的城市会客厅、市民游客喜爱的生态乐园”。聚焦市民美好生活需求,串联体育、文创、休闲等各类场景,完善各级驿站和公服配套设施,以公园绿道为载体举办文艺演出、成果展示等活动,切实提升市民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
三要坚持绿色发展、深化污染防治,持续夯实美丽龙泉驿环境基底。统筹推进“四大结构”优化调整,大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统筹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深入推进大气综合治理,严控工业污染、扬尘污染,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促进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持续提升。加强水体系统治理,深入实施河湖长制,加强河湖流域综合治理,加大工业企业治污减排力度,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不断提升城市水生态品质。开展土壤修复治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控新增土壤污染,逐步减少存量污染,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
龙泉驿区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建好美丽龙泉驿,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带头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让龙泉驿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人民更幸福,为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贡献更大力量。




专家观察

韩融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研究员

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新路径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继续推进美丽生态文明建设,要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重点攻坚和系统治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等重大关系,为我们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天府新区考察时首次提出“公园城市”理念。作为成都东部生态屏障,近年来,龙泉驿区在挖掘释放生态产品价值、完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加强规划引领。编制《龙泉花果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公园龙泉驿”城市形态提升规划(2018—2035年)》等7个专项规划。强化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绿色低碳发展中的战略引领和底线管控作用,将7个街道、3个镇划入区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城镇开发边界。通过规划理清生态保护和发展的总体思路,引导资源向更有利于公园城市建设的方向进行配置。
二是优化公园城市管理体制。完善夯实公园城市生态本底、强化公园城市格局塑造、彰显公园城市空间特色、提升公园城市空间品质等公园城市规划技术管理体系,落实龙泉驿区总体城市设计(含色彩、天际线)导则、东安湖城市设计导则、东安新城副中心城市设计导则,推动全区空间结构优化调整,提升绿色发展和精细化空间治理能力。
三是推进生态价值多元转化。抢抓“大运营城惠民”契机,实施丝路风情街、十陵左岸等主题特色消费场景营造,创新跨界融合理念,促进生态价值转化,形式多元、功能复合的公园场景日益呈现。
新形势下,龙泉驿区应在生态价值转化的发展方向、实施路径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促进生态价值转化。
坚持“有所不为”也是发展。对于地方发展而言,应根据国土空间规划所划定的国土空间类型,明确发展目标,选择发展路径。尤其是位于生态功能区的地方,要把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作为首要任务,在保护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发展文化旅游、特色产业等,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此外,政策需要为“有所不为”提供保障,以生态保护为主的地区更多应该侧重生态环境指标的考察,比如环境保护投入、植被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等。
破除对原有发展方式的路径依赖。除了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外,还需要通过提升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摆脱原有发展路径。一要增加有效供给,比如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业化等,把文化资源、企业资源等融入到旅游产业中;二要把有效供给释放出去,把有效需求引进来,这些环节离不开政府保障。在统筹规划、招商引资、政府服务等方面,政府治理能力需进一步提升,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握在一起,形成发展合力。
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渠道。虽然中央有关部门尚未出台碳汇交易制度办法,但包括龙泉驿区在内的地方政府可基于自身实际先行先试。
一要摸清家底,组织开展研究关于植树造林、生态修复等形式存储的碳量数据,制定相关管理制度、计量和监测办法,掌握林业碳汇动态演变情况,等等;二要创新形式,根据地方林业资源现状和碳汇交易的现存问题,创新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机制;三要先行先试,结合东安湖等水生态综合整治,加强流域湿地固碳能力的保护和提升,依托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进一步完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探索关于湿地碳汇价值实现机制的具体法规、政策和标准。




中共成都市委政策研究室、成都日报社联合调研组

报告执笔: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刘金陈

调研组成员:中共成都市委政研室 黄建华、刘燃;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何晓蓉、陈伟、陈仕印、张舟、黄琴;中共成都市龙泉驿区委政研室


记得把公号加星标,否则可能看不到推送哦


推荐阅读

如何发挥内陆开放高地的“枢纽效应”|中国式现代化成都调研行⑥

中共中央、国务院:支持福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策划/统筹 何晓蓉
记者 刘金陈 陈伟 陈仕印 张舟 黄琴
海报制作 姜蓉
编辑 周杨云
校对 蔺虹豆
审核 陈彦川
监制 吴东伟
图片 中共成都市龙泉驿区委宣传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