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成都“新春第一会”透露哪些信号?

成都第一时政平台 成都日报 2024-04-07


2月18日,甲辰龙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各地“新春第一会”往往具有“风向标”意义,被视为观察下一阶段政策方向和趋势的重要窗口。


连续两年“新春第一会”,成都将“启动和提能12345亲清在线”并在此基础上“持续做优营商环境”作为“新春第一会”的主题,发布一系列创新举措和应用场景,其背后的深意再清晰不过——就是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城市吸引力。


成绩同样客观。一年时间,12345亲清在线平台已累计受理企业诉求11万余件,提供各类惠企服务3万余次,并通过专席接听、专员受理、专班处置、提级办理等联动机制,逐步成为全市政企互动的“总客服”、便企利企的“总平台”。



大势所趋

优化营商环境成为高质量发展“热词”





优化营商环境是全面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和经济竞争不断升级,中央和地方政府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优化营商环境已成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首要任务。


聚焦中央部署。今年2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研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有关工作,决定一揽子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会议指出,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提振经营主体信心的重要举措。


再放眼四川。1月22日,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优化营商环境”成为政府作工作报告中的热词。报告提出,针对企业痛点难点堵点,出台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意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企业生产经营涉及的融资、用地、用能、物流、生态环境等要素成本。


2月1日,在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成都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对于这一任务进行了明确部署——坚定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深化改革“一号工程”,加快流程再造、服务提质、监管提效。深化企业诉求“一键回应”,做优12345亲清在线,做到有诉必应、接诉即办、未诉先办,强化诉求大数据分析和源头治理,实现从“解决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打造有特色、有温度、有公信力的城市“总客服”。



城市竞争

各地亮新招出实招比拼营商环境打造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多领域、多层次的制度安排,必须整体谋划、系统治理,既着力解决短板弱项、疏通堵点难点,又注重建立长效机制、夯实制度基础,确保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目及全国,众多城市早已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北京,去年12月正式发布《关于北京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北京服务”的意见》,明确提出,以更大力度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为首要目标,塑造首善标准、国际一流的“北京服务”,标志着北京市营商环境进入全面整体优化升级的新阶段。


上海,去年11月,《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再度修正,以经营主体获得感为评价标准,此次修正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利用、信用修复、优化融资环境等,为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


广州,去年8月《广州市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正式印发,首次将要素环境纳入改革,明确要营造适应产业需求的要素环境,标志着广州营商环境改革进入6.0版本。


深圳,同样在8月重磅发布3个工作方案进一步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对标最优最好,一系列具体举措针对市场主体发展的问题和难点,更加注重企业和居民个人体会和感受。


在一次次改革之中,一条条政策之下,全国各地营商环境建设从平面走向立体,效率更快更高、创新先行先试、服务更优更好,企业信心愈发十足。



纵深发力

成都在迭代中破解痛点堵点难点





今年,成都“新春第一会”的主题为何再度聚焦优化营商环境?追根溯源过去一年,便已能窥见这座经济总量超过两万亿的超大城市,对于这一工作的重视。


时间回溯至一年前的“新春第一会”——“12345亲清在线”启动暨优化营商环境座谈会提出,要以12345亲清在线为牵引,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便捷、优质、高效、公平的服务,以务实举措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城市吸引力,推动成都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更加强劲、更加充沛。


再回看今年“新春第一会”的措施与亮点——六部门先后发布“蓉易享”应用场景、“蓉易贷”应用场景、“蓉易诉”应用场景、“蓉税乐企”应用场景、“蓉易用”应用场景、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证明实施方案,不难看出,今年的会议一以贯之、持续用力,对“12345 亲清在线”进行了优化提能,不仅是对此前政策的延伸与具象,更是对优化营商环境的进一步重视。


不仅如此,在营商环境改革的一次次迭代中,成都进一步厘清思路——市场主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营商环境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去年12月,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依托智慧蓉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意见》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相结合,从四个方面提出18条具体举措,依托智慧蓉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以数字化改革驱动政府审批服务流程再造、规则重塑、方式变革,着力破解痛点堵点难点,实现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


从2023年至今,随着各项举措的落地生根,成都营商环境提升优化的效果日渐显现:变“群众跑路”为“信息跑路”,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映射出数字时代城市智慧治理与民生诉求的孪生镜像,做优一流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愈发强劲。


数据也是最好的说明。12345亲清在线上线以来,共收到企业咨询、建议、诉求等11.04万余件,同比增加7.5倍;诉求解决率97.61%,同比增长3.01%;服务满意率98.92%,同比增长4.52%。2023年全市新增经营主体60.18万户,同比增长3.75%。2023年,全市经营主体总量达到389.12万户,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二位。


营商环境没有最优,只有更优。优化营商环境,成都从回应市场主体突出关切做起,实打实把各项服务做优,成果已不断显现。龙年全新开局,面对新的升级、新的期待,又开启的优化营商环境之路也将为成都赋予更多期待和可能。


记得把公号加星标,否则可能看不到推送哦


推荐阅读

筑巢引凤 厚植营商“沃土”——成都以营商环境之“优”谋高质量发展之“进”

蓉城的春天如约而至!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杨升涛
图片 成都日报资料图
编辑 蔺虹豆
校对 王戬
审核 陈彦川
监制 张魁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