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五十岁之后,我迷恋上了这位史上最近乎神明的作曲家

吕良彪 第一法商CHANNEL 2024-03-07


01

五十以后,最喜欢的作曲家非巴赫莫属。

始终认为他是史上最近乎神明的音乐家:深刻的激情克制地寓于优雅、理性、淡定之中,他的作品似乎特别具有科学的属性尤其是数学(自然科学的哲学基础)般的魅力。——巴赫似乎与凡高相类似:活着无名,死后灿烂。


02

演奏与欣赏巴赫,即是与天地精神独往来!(点击即可参阅)

总觉得巴赫属于卡拉扬,属于马友友,属于海菲兹、梅纽因、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和帕尔曼们——他们沉浸于音乐之中时依然保持神情的庄重肃穆而高贵,显然那是内心的强大足以驾驭音乐的力量;演奏者过于丰富尤其郎朗式随时高潮的表情时常让我深感不悦或许便是觉得他们内心HOLD不住音乐的内涵——周小玫版本的《哥德堡变奏曲》无法从网络上引用至本文深感遗憾,浮夸的郎朗版本或许是现代时髦意义上的演绎吧。


03

进京重新做律师这二十年间,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朱晓玫版)》《无伴奏大提琴组曲(马友友版)》《无伴奏小提琴组曲(梅纽因版)》,在陪我度过了许多个不眠之夜。年轻的祖克曼在雪中古堡里演奏巴赫g小调柔板的那一幕始终是我对音乐浪漫的极度向往,可惜因为版权原因无法选取只能以宁峰的版本替代;年轻时经常在有月光的夜晚到学校草坪上拉的《圣母颂》,是古诺根据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首“C大调前奏曲》填写主旋律而成;选取两位大神演绎《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既是致敬大师也是怀念自己的青葱岁月,当年大学师兄邀请我一起拉这曲子的时候我表现得实在太差了!——五月音乐节期间去国家大剧院听了吕思清与漂亮女钢琴家的音乐会,演奏了德国3B(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的三首小提琴奏鸣曲。现场演绎音乐作品,飘在空气中的旋律是有生命力的。


04

音乐中清醒的孤独,总要好过人群中热闹的寂寞与迷惑——迷者,叉路太多不知道之所选;惑者,诱惑太杂不知心之所依。

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或是什么也不能说的时候,那就讲讲笑话或是听听音乐吧。你我当时刻保持内心的宁静与体面,尤其当我们陷于困顿之时。——整理过很多美妙的音乐和自己的一些感受,却是随着企鹅莫名其妙的风沙无法自由欣赏了。梁任公曾经感叹旧中国“我国万事不进步,而独防民之术突过于先进国,此真可痛哭也!”想来也是痛彻心扉之语吧。


05

下面这幅画面,让我想起儿时爬到家里小阁楼上看书时印象最为深刻的场景,既是童年的美好回忆也是内心和谐与宁静的统一。四十岁生日的时候我的第二本文集由方正出版社正式发行,书面叫做“和光同尘》——《老子》里的这四个字,把我脑海中的那幕场景表达得太传神了。

金陵,周末黄昏的午后,与年轻人一起沉浸在巴赫里。或许,对精神世界的过度探索对男人而言是件格外危险的事情。一旦迈过那条实线,人生就会滑上虚无主义。所以,人一定要有些缺陷或毛病,才能展现出“人味儿”;务必要爱上点什么有点牵绊,才会形成抓力把你留在这世界上。——“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




————END————

附:巴赫作品

1、长达一小时的雨中巴赫:《G大调第一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2、海菲兹:《恰空舞曲》


3、卡拉扬指挥演奏《勃兰登堡协奏曲》


4、前苏联大提琴诗人沙弗兰演奏《G弦上的咏叹调》

5、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梅纽因演奏巴赫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

6、马友友《巴赫-古诺圣母颂》


7、宁峰:《g小调第一小提琴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

8、郎朗《哥德堡变奏曲》

9、巴赫精选曲目五十首

10、《巴赫:传奇的人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五十岁之后,我迷恋上了这位史上最近乎神明的作曲家

吕良彪 第一法商CHANNEL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