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巴黎“打前站”
当地时间4月30日一早,我抵达巴黎会场,感觉到了不一样的气氛。原定的一些法国前政要没有到场。我的感觉是,在欧洲正发生战争的背景下,受邀者对进一步发展与中国的关系,是比较微妙的。当然,到场的法国朋友也不少,有国会议员、政府前外交顾问、动物园园长、纪录片导演、媒体代表,还有自费在巴黎经营“丝绸之路出版社”的年轻出版人。
我此次到巴黎,是参加“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论坛”。这是在习近平主席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前的一次高级别二轨对话活动。会议主办方是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中国驻法国大使馆。
从北京乘法航直飞巴黎,需要13个小时。拜地缘政治冲突所赐,法航不经俄罗斯领空,需向西南绕道哈萨克斯坦,飞越里海、黑海,再跨越土耳其、罗马尼亚、希腊等,继续向北,经德国到达法国。这样一遭下来,比国航飞经俄罗斯领空,整整多了2个小时。
飞机落地后,我走快速通道,但还是花费了将近1个半小时,进城又花了1个半小时。司机告知,早高峰时间,从欧洲其他国家到法国,以及从郊区进巴黎市区,只有这一条高速公路。
一路堵堵停停,我终于赶到会场,见到了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吴海龙会长、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李瑞宇大使、北京大学的王栋教授、人民大学的王文教授、王义桅教授,法国作家蒙维尔、纪录片导演卡雷、电影导演马拉泰尔、博瓦勒动物园园长德洛尔等也在座。
会上的一个焦点是大熊猫——因法国动物园园长现场讲述的“熊猫外交“,激起了大家的热烈响应。归纳起来有三点:一是中法建交10周年前夕,中国向法国赠送了大熊猫作为礼物,二是大熊猫在法国生养了第二代,就是2017年在法国诞生的首只大熊猫“圆梦“,第三则让人惊讶,居然是法国人当年在四川发现了野生猫熊,并命名为“大熊猫”。
“熊猫外交“之外,是奥运外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专门发来视频致辞,透露央视将派出2,000人的团队到现场报道奥运。中国驻法大使卢沙野、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吴海龙等,也都对巴黎奥运会寄予厚望,希望以此促进中法体育文化交流。
会议间隙,我乘上游轮,沿塞纳河浏览两岸为奥运准备的各种“装饰”。埃菲尔铁塔下的倒计时牌显示,离奥运开幕还有86天。实话说,和北京奥运会开幕前相比,除了脚手架和几处临时看台的搭建外,实在看不到什么迎接巴黎奥运的热烈气氛。希望奥运正式开幕时,自己还能亲身来感受一下。
此次让人感受强烈的还有中法青年的交往。我主持媒体对话会,并就青年交流发言。中法两国的交往史上,青年人发挥过重要作用。曾在法国勤工俭学的周恩来、邓小平、李富春等,后来成为了新中国的缔造者和开国元勋。此次来参会的法方嘉宾,有好几位是年轻人,她们对中国的发展非常好奇,也充满好感。其中一位电视台台长是华裔,从小生长在白人区,却能自学中文,还到中山大学留学一年。而一位金发碧眼的出版社女社长,则自费投入有关一带一路出版的经营工作。这些情况如果没有面对面的沟通,是很难从媒体上了解到的。
出乎意料的是,在法期间吃的几顿法餐却不尽如人意。无论是埃菲尔铁塔下的小酒馆,还是酒店正宗的法式餐厅,都是老三样:牛排、蜗牛、意面等。之所以感觉乏善可陈,也是中国这十年来加速和世界各国交流的结果,即使在北京,也能吃到很正宗的法餐。现在人们对食材的新鲜度、调味的丰富度,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或许预示着中法都需要在传统消费上进行升级。
会后,我乘上了返航飞机。抵达北京后,从飞机平稳接上廊桥,到电子通关入境,再回到家中,一共花了50分钟,比在巴黎海关和高速上的效率高多了。
世界风云变幻,正值中法建交60周年,各自有着深厚文化和独立发展意识的两个大国,应该加强交流合作。除了高层互访,大企业之间的合作,民间的人文交流,也极其重要。在其中能发挥一些微薄之力,我的内心还是感到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