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礁问题的三个出路
今天是所谓“南海仲裁案裁决”八周年。
华阳海洋研究中心理事长、中国南海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北京对话特约专家吴士存,7月11日在京主持《南海仲裁案裁决再批驳》报告发布会,并和中外媒体、学者互动交流。
中菲之间的关键问题是南海领土争议和由此引发的管辖权问题,而核心则是美国因素。对此,吴士存明确指出,仁爱礁问题出路无非有三:清零、补给和默认。现行模式代价巨大,不可持续,且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是灾难性的。默认则绝对不可能接受。他呼吁有关部门考虑一劳永逸的办法还南海和平稳定,告诫菲律宾放弃幻想。
吴士存指出,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所谓“南海仲裁案裁决”出台距今已有8年,非但不可能为南海领土主权与海洋划界争议提供解决方案,反而使本已错综复杂的南海问题更加难解,冲击《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整体性、平衡性、严肃性,动摇缔约国对《公约》争端解决机制在实践中能否得到正确使用的信心。
他表示,近年来个别域内外国家仍将非法无效的南海仲裁案裁决奉为“圭臬”,反映了个别域内国家试图坐实裁决、强化单方面主张的战略误判,也反映了一些域外力量搅动南海局势、挑拨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的险恶用心。
报告重申了中国对于仲裁案以及仲裁裁决的立场:对于菲律宾滥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争端解决机制、无视中国坚持通过谈判和协商方式管控分歧解决争端的一贯立场而单方面提起仲裁,中国政府坚持“不参与、不接受”;中国政府不会承认仲裁庭作出的非法裁决,也不会接受任何基于该裁决的主张和行动。
报告梳理了南海有关争议问题的本质,并对南海仲裁案裁决的管辖权问题,仲裁裁决在历史性权利、大陆国家远海群岛、岛屿地位等问题上的法律解释和适用与事实认定问题,以及仲裁庭的代表性问题进行分析批驳,进一步向国际社会揭示仲裁裁决的谬误和其对国际法治的危害。
报告由华阳海洋研究中心组织和主导,与国际知名律师事务所合作,由中国国际法学者和来自英国、美国和荷兰的国际法专家,以及在国际上有代理国家法律服务、法律实务和实战经验丰富的国际律师深度参与完成的研究成果。
报告重点从领土主权、历史性权利、大陆国家远海群岛、岛屿制度这方面入手,在溯本清源的基础上,对裁决在法律解释、事实认定和证据采信方面存在的最突出的谬误予以揭露。吴士存认为,相比中国国际法协会2018年的500余页报告,今天发布的报告更精简,聚焦关键问题,重点突出,方便组织叙事。
《南海仲裁案裁决再批驳》报告
当地时间7月8日,由日本和菲律宾两国外长及防长出席的“2+2”会谈在马尼拉举行。其间,双方签署《互惠准入协定》(RAA),为两国今后加强双边乃至多边军事合作打下基础。(图源:IC photo)
针对菲律宾可能提出的南海二次仲裁,吴士存认为,目前尚不明确这是否仅为媒体炒作,需要进一步观察以判断其真实性。然而,一旦菲律宾发起二次仲裁,违反了与中国在双边或多边机制下达成的共识、其诉求侵犯了中国的权益,中国无论是否参与仲裁,都将采取多层次且有力的反制措施。
吴士存指出,中国在南海问题上面临着海上维权、规则制定、话语权和国际法四大挑战。2018年中美驱逐舰在南海的近距离接触事件表明,现有海上意外相遇规则缺乏约束力。此外,美国海警船在南海的活动日益频繁,中美两国海警之间缺乏共同遵守的规则,增加了小规模冲突的可能性。如果中美不能制定新的具有约束力的规则,类似的擦枪走火事件可能会增加。
南海还面临渔业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中国自1999年起在南海实施休渔政策,但未得到周边国家的响应。中国政府日前发布的关于仁爱礁海域的生态环境报告意在维护南海海洋环境,同时提醒国际社会注意菲律宾在仁爱礁“坐滩”军舰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灾难性后果。
《南海仲裁案裁决再批驳》报告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XcGXnvoOz0Hs6x6zvKaS6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