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 交 XX 症 的 扎 心 独 白(也是你的心声)
Hi,这是「积极旁观者」栏目,旁观世界时,不妨进行一场主观讨论。
社恐,成为现在大多数年轻人的现状。
「不愿意出门,不喜欢与人打交道,路上遇到同事要绕道走。」
除了社恐,社交牛X症、社交自闭症、社交冷漠症这些人群也应运而生。
这一期「积极旁观者」,就邀请四位编辑一同聊一聊「你是社交什么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社恐,我去商场会头晕
by:乱吠🐩
我是严重的社恐。
如果我待在超过3个人的群体中,会恐惧表达,即使不需要说话,也会非常紧张,会想要戴上口罩,或者拿衣领遮住自己的脸部。这种情况,不会因为对方是认识很久的人而有所缓解。
我曾经想过一个公式,如果我只面对一个人,我会有100%的倾诉欲,如果再加一个人进来,那么会变成50%,再来一个,我就只能做到25%,如果再来第四个人,emmm,我就会一丁点儿都不想要说话。
不喜欢去商场,因为要面对很多很多很多个导购员,所以在商场待超过30分钟(不吃饭,纯逛),我的体力就会消耗得非常快,而且会头晕;
迄今不会一个人去理发店理发,一定要拉上朋友或者伴侣,理头发的时候会装睡,因为不想要和理发师有任何沟通;
曾经还不敢自己一个人去面包店买面包,但是实在是太爱吃面包了,又没办法总是和朋友一起去,所以就导致自己基本上去那家面包店只买一种面包,不过多停留……(嗷,这么看来我有点变态)
我发现,说话需要消耗我很多能量,不是单指体力方面,而是一种从内到外的消耗,每一次和朋友们社交之后,我都要花时间,让自己空白,发呆,什么事情都不做,就是需要一个安静的时间。这种情况在近几年程度越来越严重,我需要的空白时间越来越多。
所以我选择,能不说话就不要说话,尤其是遇到和你不同频的人,你还得一而再再而三解释的时候,就会非常绝望,脑袋里想给ta从宇宙的源头开始解答(你懂脑袋里已经给对方翻遍了中华上下5000年历史,最后只能说出一句「你说得对」的无力么……),也是这个原因,我开始害怕表达,因为表达意味着被误解,导致有时候会怀疑自己。
当我决定少说话之后,我真的解放了。我有了更多时间,可以在脑袋里自己和自己玩,会有更多精力去找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来让自己开心。所以,不要觉得社恐的人会很无聊,他们有自己好玩的生活方式。
这种状态,我有想过要改变,我害怕这样的性格会影响我的工作,事实上确实会有些影响,毕竟这种自我是有些封闭的,不管是工作上的创意、输出还是讨论。可是改变自己实在是太痛苦了,幸亏自己是文字工作者,很多时候的工作,可以在线上进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只是擅长让别人喜欢我
by:二脚蜘蛛🕸️
前几天,和朋友们聊天,聊到「社交牛X症」,朋友们都看向了我,但其实我不觉得自己属于社交牛X症患者,我只是很擅长让别人喜欢我,也很擅长喜欢别人而已。
面对无法回避,必须接触,而且可能长期交往相处的人,我会尽快跟对方亲近起来,至少保证对方不讨厌、抵触我,维系我们双方良好交流的基础。尤其是在工作方面,这样就可以更开放、包容、积极地去探讨一些问题,便于推进工作,促成一些合作。在碰撞之间说不定会诞生新的创造,获得新的启发和成长。
更熟悉我的朋友会知道,我有非常坚固的自我核心,其实不太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在日常交往里,我不过是以诚待人,克己复礼,别人的品行无法损害我自身的美德,体内的充沛能量让我愿意做爱得更多的那个。
我一直觉得患有社交牛X症的人,是更有安全感的人,是更积极渴望与外界建立联系的人。如果以此划分,那我应该确实属于,毕竟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通过彼此的联系确认自身的存在。
前面也说了,社交牛X症患者会有更强的安全感,而这个安全感来源其实也是来自他人。高质量的亲密关系会让我们有情感依托,任何时候都知道身后有人,身边有人。也是高质量的亲密关系,让我们坚信,过去有人爱我,现在有人爱我,未来也会有人爱我。拥有这么多爱的「我」,当然有能量去爱更多人。爱会传递,爱在流动。
我也非常享受个人的独处,书籍永远是最佳庇护所。在我受现实人际关系困扰的时候,就溜进书里,跟几百年前,几千年前的朋友对话。知道一切都只不过是在重复,但每次重复又是新的创造,人只能活一次,要尽可能去尝试、突破、成长。要更勇敢一些,要更真实一些。
人的成长是分阶段性的,就像小动物冬眠一样,有时候人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积蓄能量。所以我觉得那些看起来完全不想爱,不想跟人接触,不愿意打开内心的人,只不过是在冬眠。等ta们觉得危险过去,爱在蔓延,外面安全又充满可能性时,说不定就会探出头来闻闻春天。
我也冬眠过,不会骗你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卖请放房门口,不用打电话或敲门
by:雨山⛰️
我可能是社交自闭症(被动型),典型表现是喜欢一个人待着,不喜欢抱团和进入集体,认为所有事都是自己一个人的事,很少向周围寻求帮助。但如果外界先找到我,我也会积极地给予回应。
一件非常有代表性的事,我考研期间是真正意义上的孤军奋战,没有请教学长学姐,也没有加任何考研群,更没有找研友。一方面是进入这种群体徒增我考试的焦虑,另外就是我不擅长和完全陌生的人聊天。中间发生的一件事让我的社恐属性暴露无遗。我一个很热心肠的朋友,听说了我要考的学校和专业,热情地介绍学长给我,让我有问题就问。我不好意思拒绝,就加了学长的微信,但是迟迟不敢和学长说话。我拖延又拖延,直到一周后学长本人主动找了过来,问我是不是想了解考研的事情,我才不好意思地问了几个问题。
还有一个典型表现,我特别害怕快递员和外卖员给我打电话,所以我的外卖软件备注一直是:请放门口,不用打电话和敲门,谢谢。然后我在软件上看到订单已完成,再自己开门拿。线上交流便利的时代对社恐来说真是太好了......
因为不喜欢社交,我周末也经常待在家里,即使出门也很可能选择一个人。我一个人去看电影、逛公园、看展览、吃火锅,觉得很自在也很舒适。这些独自一人进行的活动对我来说是蓄能的,而被迫参与的社交活动,比如公司的团建、不熟悉的家庭成员的聚会,是一个消耗我的过程。我没法从亲密感和意义感都比较薄弱的社交活动中汲取能量,即使我也会在期间和别人友好攀谈,即使过程中没人觉得我是个社恐的人,但其实我已经筋疲力竭,这种时候我会很想立马回到我的小房间给自己充电。
但我也不是完全不和人交流,在要好的朋友面前,我话非常多,可以从早安一直聊到晚安。一开始我无法解释自己的状况,直到我了解到有一个概念叫「small talk(小谈话)」,也就是指在开启深层谈话前的一些寒暄类对话,比如聊聊天气、爱好、假期计划等等,「今天真冷啊!」「你今天穿得真好看,是xx牌子的吗?」「你周末打算去哪?」......
我不擅长的,正是这种对话。我对这类话题的答案不好奇,也觉得它没有意义。而跟要好的朋友在一起,就不需要这种对话。
现在我已经不再纠结自己的社交模式。我很沉浸于独处,独处让我有安全感,不被侵犯,不被伤害,能思考和自我体察,不断自我完善。
每当我独处时,我的精神和身体好像会分开一阵子,我的头脑把身体当成一个「他人」去对待,让她开心,满足她的意愿,避免她生病受伤,这种自我照顾和自我满足让我觉得舒适。也就是在独处当中,我学会了怎么爱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旦人多,我就说不出话来
by:阿白⭐️
我觉得自己蛮内向,不喜欢说话,算是一个轻微的社恐患者吧。和一两个朋友相处时我表现很正常,我也觉得很自在。但是一旦到人多的场合,我就会出现没有办法开口说话的情况,会心慌紧张。
之前有一次聚会,一共7、8个人,除了一个要好的女性朋友,其他人我是第一次见面。大家都是同龄人,边吃边聊天,有说有笑的。每次聊到我感兴趣的话题时,我也很想说几句,但我张开口却说不出来,我明明已经组织好了语言,可一张口,紧张、恐惧让我语塞,声带仿佛失声了一样,没办法说出第一个字。因为和陌生人会有这种交谈障碍,就会让很多人误会我是一个高冷、不好接近的人。不过和大家熟悉过后,我就会慢慢打开话匣子。
小时候被家长带去吃饭,经常有大人想让小孩子展示一下自己,每次我妈妈都会鼓励我给大家唱首儿歌或者是背首诗,但是我好像每一次都会吭吭唧唧不愿意上台,会躲在妈妈背后不出声。
长大后我也挺讨厌自己腼腆的性格,总是羡慕那些可以快速和人打成一片,朋友很多的人。我想要改变自己这种性格,于是我也勇敢迈出了一大步。在大学里,参加各个社团的面试,积极交朋友,努力克服自己的恐惧,在很多同学面前勇敢地介绍自己,表达自己。虽然每次第一句话有些颤抖,但也渐入佳境。
不过每次社交结束后,短暂的成就感迅速被无力感覆盖,我又心累又迷茫。我时不时在问自己:「这些真的是你想做的吗?还是你觉得这样做让你看起来更受欢迎?」每次主动社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会一个人在床上蒙在被窝里,不说话与世隔绝。
那些尝试过后,我还是觉得一个人最舒服。现在我不再强迫自己去大面积社交。我喜欢一个人走路,吃饭。因为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有更多自己的时间,也省下了很多麻烦。
对于那些社恐患者,其实ta们并不是不喜欢社交,不去交朋友,而是没有遇到合适的场合和人来表达。只是在你看到的这里,ta们选择与自己相处,不要错看社恐的同学,ta们其实也很快乐哦~
-喋喋不羞-
看完文章有什么想说的呢?
你觉得自己是社交什么症呢?
祝你早安、午安、晚安,
我爱这个世界。
-RECOMMENDED-
私房照
胸部艺术展
情侣聊性生活
👆
害羞就关注 or 私密分享
胆大就点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