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艾滋病和同性恋的关系,你真的了解吗?

相信科学的 莓想到吧 2022-11-28

 

「我把痛苦带给我爱的人。在痛苦中,爱来到我处,它说,活下去,我就是生命。」


这是电影《费城故事》中的一段台词,主人公安德鲁手持吊瓶,低吟浅唱间已泪流满面。刚得到提拔的他被老板借机解雇,因为老板发现他是一名同性恋者并且不幸感染了艾滋病。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与权利,安德鲁进行了长达两年的法律诉讼。


安德鲁手持吊瓶图源 |《费城故事》


《费城故事》改编自真人故事,作为一部反歧视题材的影片,它让「好莱坞面对艾滋」,自此向泛滥美国的艾滋病正式宣战。艾滋病的污名化从被报道之日开始,就几乎从未消减过。


1981年的今日,美国疾控中心第一次以AIDS之名,向全世界公布了这起病症。40年的时间并未消磨人类对艾滋病的恐惧,经过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建构,艾滋病逐渐被大众赋予社会文化层面的解读,成为「并不光彩」的存在。


直到今天,当艾滋病以如此高调又特殊的姿态存在时,我们是时候认真思考——



1981年5月,洛杉矶和纽约几乎同时接诊了5名持续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的男性病人。通过了解病史,医生发现这5名男性都是同性恋者,并都有静脉吸毒史。


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公布了这5位男同性恋者的病例,这是历史上关于艾滋病的首次正式记载


其后,更多的相似病例不断被发现,并且大多发生于同性恋患者中。大众由此联想到男同性恋者的生活方式,社会上达成了「艾滋病是男同性恋者的疾病」的共识,男同性恋者就此含泪「背锅」


尽管在1980年代初,欧美国家的艾滋病感染已经从特定群体发展到了所有人,但媒体在报道中使用的「男同性恋相关免疫缺陷」「同性恋癌」等词汇,也将同性恋者身上的这口「锅」压得更实了。


图源 | Giphy


污名往往开始于「贴标签」,而艾滋病则在最初就被打上了歧视意味的标签,代表了某种隐喻意义。污名化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大众的偏见与不公的待遇。


  • 1989年,加拿大,在铁路公司从事厨师工作的Fontaine在透露了自身的艾滋感染状况后,铁路公司员工以食用该厨师准备的食物会面临感染为由,纷纷拒绝进食,最终导致这名艾滋患者被迫离职


  • 1994年,美国牙科医生Bradgon在得知自己的病人感染艾滋后,拒绝为其提供服务。随后Bradgon同意继续为患者进行牙齿治疗,但要求患者自费准备一套带有防护措施的医疗设备。


  • 1996年,南非的Hoffmann申请南非航空公司的空乘人员职位并顺利通过了各轮筛查。而体检结果显示Hoffmann是一名艾滋病毒携带者,但他免疫系统功能并未受损,远未严重到无法胜任工作的程度。然而航空公司依旧以身体不合格为由拒绝录用


历史上,这些遭受艾滋歧视的感染者最终都在法庭上取得了胜诉,因为恐惧和无知不能成为否认所有艾滋病毒感染者基本权利的理由。


但现实是,艾滋病污名化带来的偏见依旧是人们心中难以撼动的一座大山,法律能够保护艾滋感染者的权利,但无法消除人心的顾虑。


2021年发布的《国际劳工组织全球劳动世界艾滋病歧视调查》显示,在全球范围内,艾滋病相关的污名化和歧视现象持续存在调查中有近四成受访者表示,不应允许艾滋病感染者直接与其他人工作,而多达六成的受访者支持在工作前开展艾滋病强制检测。


其中,对「直接与艾滋病感染者一起工作」容忍度最低的是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比例仅有40%。


图源 | Giphy


在中国,对于艾滋病的误解和迷思同样普遍存在。中国社会里,艾滋病的隐喻和所指经历了更为复杂微妙的过程。


1985年,中国境内一名美籍阿根廷人被检测出HIV阳性。同一年,在《人民日报》上第一次出现了20多篇关于艾滋病的报道。这些报道用「超级癌症」「新瘟神」「令人惊恐的疾病」等字眼介绍艾滋病,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为艾滋病的象征意义奠定了基调。


艾滋病在中国流行之初,大众普遍认为这种病毒是他国的「舶来品」,而确实当时的感染者多为在华的外国人。此后14年间的媒体报道也将艾滋病视为资本主义疾病,报道大多以国际消息为主。


当时的人们将艾滋病戏谑为「爱资病」,艾滋风险也通常与「外宾、归国人员、边境居民、外国人」等他者形象相联系。


直到90年代初,年轻人对性自由有了更多的追求。这一时期,为了遏制资产阶级自由倾向的性革命,政府在相关报告中将艾滋病定性为性传播疾病,将艾滋病与性道德联系在一起


同时,为了打击卖淫嫖娼现象,一些法律文件中也在传递着艾滋病与不当性行为相关的信号。


在这样的思维定势下,艾滋病的污名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艾滋病与「性乱」「卖淫」「嫖娼」等负面行为挂钩,被打上了道德标签


21世纪之初,河南省文楼村大量村民因不合规的卖血途径感染HIV,文楼村也被称为「艾滋病村」。同时,越来越多卖血的中原农民被发现感染HIV,「艾滋病高危人群」的标签逐渐聚焦在农民身上。艾滋病由此带上了「贫困」「落后」「脏乱」的隐喻意味


图源 | Giphy

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介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类同性题材影视文化作品的走红,同性恋者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逐步走进了公众视野。不巧的是,此时艾滋病病毒通过男男性行为传播的所占比例也在持续上升。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2020年预防艾滋病最新核心信息」显示,近年来中国新增艾滋病感染者中,有95%以上通过性途径感染,其中同性传播约占30%。根据国家监测数据显示,男性同性性行为者每100人中约有8人感染艾滋病


在这一背景下,公众陷入了「男男性行为=感染HIV」的错误想象,形成了男同性恋与艾滋病的话语同构。


多年来的污名化触发了公众对于艾滋病的恐慌,也将艾滋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置于更加艰难的处境。负面隐喻使得艾滋病超出生理疾病的范畴,上升成为了「道德疾病」艾滋病成为了新时代的「罪与罚」。


人类对于艾滋病毒的恐惧,一方面在于至今未能找到彻底治愈艾滋病的方法;另一方面,在于大多数人对于艾滋病的未知和误解。


图源 | Giphy


我们熟知的艾滋病毒传播途径通常只有三个和HIV感染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接受了被HIV感染的血液、母婴传播。


除非发生以上行为,否则我们并不会在日常接触中感染艾滋病毒。


而且艾滋病毒的传播必须同时满足排出、存活、足量、进入四个要素


艾滋病毒感染者排出的体液中,艾滋病毒含量各有不同。精液、乳液、阴道分泌液、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毒,而泪液、汗液、唾液和尿液中仅含少许艾滋病毒。艾滋病毒数量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时,才不会被人体的免疫功能杀死,后者并不具备此规模。


艾滋病毒随体液排出体外后,在空气中会立即失去活力和传染力,在酒精、消毒剂、高温和没有宿主的情况下,艾滋病毒也能轻易被杀死。只有在未干的血液中,艾滋病毒才能够得到数小时的存活。


当三个要素都满足时,还需要身体出现伤口或黏膜破损,大量存活的病毒才能通过伤口或破损处进入人体,并躲过免疫细胞的「追杀」,实现感染。


所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拥抱、握手、共餐、共浴等均不满足以上条件,我们也无需过分担心会因为与艾滋病毒感染者共同工作、生活而意外感染


图源 | Giphy


当与艾滋病毒感染者进行更深入的接触时,比如接吻、性行为,我们才需要谨慎考虑是否存在风险。


一般情况下,与艾滋病患者接吻并不会导致感染。但当双方口腔内均有黏膜损伤时,病毒可能会通过血液传播,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感染风险。


性传播是艾滋传播最主要的途径,当与艾滋病患者发生性行为时,若在摩擦过程中发生损伤,则有可能导致艾滋病毒趁机进入体内。当伴侣感染艾滋病毒时,并非完全禁止发生性行为,但必须保证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发生高危性行为后,应在72小时内尽早使用阻断药。


艾滋病患者同样拥有爱与被爱的权利,但爱与被爱的前提一定是安全与健康。爱意汹涌时,也不能忘记做好保护措施,任何的侥幸心理都会带来感染的风险。


如果说意外感染艾滋病毒是自然的「天灾」,长久以来的艾滋病污名化则是多方话语权重构后带来的「人祸」。尽管40年来,艾滋病的治疗与控制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对于艾滋病群体的歧视与避讳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图源 | Giphy


我们有权利捍卫自己的生命健康不受威胁与侵害,但作为呼吸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我们也有义务尊重每一位艾滋病患者的人格与权利。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为淋雨的人撑伞的勇气,但身处同一屋檐下时,为他们留一片避雨的余地,也是我们对生命表达尊重的方式。



-喋喋不羞-


艾滋病的去污名化,道阻且长,不要让「艾」阻断爱。


福利大放送

 2022/6/13 

夏天快要到啦!大家记得做好皮肤屏障的保护。


今天,莓莓给大家送上,由医学博士·皮肤病学专家惠特尼·鲍威撰写的《你的皮肤屏障90%可以靠营养修复》。


它介绍了修复皮肤屏障的3大基本原则,以及如何在21天内逐步修复皮肤屏障。



评论区留言分享:#你对于艾滋病去污名化的看法#

点赞数最高的评论,即可获得书籍一本

活动截止时间:2022年6月19日20:08



祝你早安、午安、晚安,

我爱这个世界。



REFERENCE

[1] 科技日报. HIV:一个被污名化的病毒,溯源用了三十年[EB/OL]. (2020-05-11)[2022-06-13].https://www.kepuchina.cn/health/disease/202005/t20200511_1321057.shtml.

[2] 国际劳工组织. 污名化和歧视仍然是感染艾滋病的劳动者所面临的主要问题[EB/OL].(2021-12-01)[2022-06-13]. https://www.ilo.org/beijing/information-resources/public-information/WCMS_830519/lang--zh/index.htm.

[3] 人民网,骇人的"血浆经济"——走访河南"艾滋病村"[EB/OL]. [2022-06-13].  https://www.cctv.com/special/289/2/25967.html?from=singlemessage.

[4]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年预防艾滋病最新核心信息[EB/OL]. (2020-11-30)[2022-06-13]. https://ncaids.chinacdc.cn/zxzx/zxdteff/202011/t20201130_222996.htm.

[5] 中国疾病防控中心. 艾滋病毒传播的四要素[EB/OL]. [2022-06-13].  https://ncaids.chinacdc.cn/fazl/zsyd/201806/t20180621_180857.htm.

[6]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 “艾”情当下,居安思危[EB/OL]. [2022-06-13]. https://ncaids.chinacdc.cn/fazl/zsyd/202101/t20210122_223908.htm.

[7] 黄周正.艾滋歧视的域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反歧视评论,2020(4):39-43.

[8] 张慧.污名与歧视:以中国的艾滋病为例[J],2004年.



-RECOMMENDED-


挑选润滑剂

《亚逼说明书》

黄体破裂




👆

害羞就关注 or 私密分享

胆大就点在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