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技术越底层,越被“卡脖子”,物联网也如此!

天天向上的琶小派 琶洲派 2023-10-10

点击上方“琶洲派”关注我们↑

琶小派的日志

说到物联网

很多人会觉得熟悉又陌生

隐隐约约听说过很多次

不过说不出来它具体是做什么的

今天琶小派就跟大家聊一下

2022年7月13日


聊起物联网

大家可能更容易联想到互联网

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其实物联网的覆盖范围更广泛

互联网服务的主体是人

而物联网则是为物而生

间接服务于人


1991年

剑桥大学特洛伊计算机实验室的

科学家们编写了一套程序

在咖啡壶旁边安装了一个摄像头

利用终端计算机的图像捕捉技术

传递到实验室的计算机上

便于查看咖啡是否煮好

这就是物联网最早的雏形


1995年

比尔·盖茨

在他的《未来之路》一书中

也提到了物联网的构想


举个简单的例子

大家熟悉的智能家居

通过手机能够实现

开关灯、调节空调温度等

这些就是物联网应用的体现


再举一个“高级”例子

2015年

三一重工基于树根互联工业互联网平台

创立的“挖掘机指数”

成为政府部门制定宏观政策的依据之一

被称为“中国经济晴雨表”

(挖掘机指数是指借助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将一台台机械通过机载控制器、传感器和无线通讯模块,与一个庞大的网络连接,每挥动一铲、行动一步,都形成数据痕迹。)



在我国

发展物联网已经有了一定基础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披露

截至2020年底

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

已突破2.4万亿元

相关专利累计申请量超过万件


基本形成了覆盖

智能感知、信息传输处理、

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不过

我国的物联网行业

在芯片、传感器等产业链关键环节

仍然有很大发展空间

底层技术面临“卡脖子”难题


我们都知道

“关键核心技术

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国内电子科技产业发展成熟

且具有成本竞争力

大量厂商从事物联网

应用设备终端的开发和生产,

平台层企业也不断涌现


物联网体系结构可拆分为

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应用层

但是

以数据传输为核心的传输层企业

主要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

技象科技是国内

攻克物联网底层关键技术的先行者


技象科技总裁徐新。图/南都记者 钟锐钧


技象科技成立于2018年12月,是中国电科集团科技成果转化和混改试点的首批首家科技企业。


徐新2000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电子专业,毕业后进入中电科七所从事通讯设备研发工作。


2017年,徐新主导的七所智能装备事业部开始探索,物联智能终端如何向城市级物联感知应用系统转变。全球物联网概念兴起,彼时窄带物联通信主导技术是美国芯片公司Semtech的LoRa通信协议。


近年国际形势日益复杂

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已是燃眉之急


“我们团队发现

开发的应用越复杂

受到底层物联通信技术的约束就越强烈。”

团队意识到

底层物联通信技术的自主研发

达到广域低耗能

是打开国内市场不同应用场景所需


经过三年多的发展

技象推出了第一代TPUNB

(Techphant Ultra Narrow Band)

窄带物联通信系统

在感知层

涵盖全国产化物联通信芯片象芯1号、

基于象芯1号的通信模组

连接了超过300种智能传感终端


在传输层

系统设有TPUNB基站、网关、

中继器和数据采集器等网络产品

“产业资本已经开始认识到

物联通信底层技术的价值。”徐新说


TPUNB核心网络产品。


技象的探索和突破,

建立在中电科集团这家军工企业

十余年战术通信、移动通信

科研成果的基础之上

并在高并发性能、功耗控制、经济性、

安全性和可成长性等关键技术指标上

能拿得出成熟技术


举例来说

技象科技的TPUNB技术

能够支持空中唤醒和无线空中升级

部分主流物联网技术

一般只能实现单工通信

连接的感知终端无法被远程唤醒


万物互联

把万事万物连到一张网上

要用先进科技把这张网

推得好,推得广

“技象”就是要用科技打开想象力

扫码阅读↓

了解技象在海珠的成长故事



采写:南都·琶洲π记者 黄姝伦

摄影:南都·琶洲π记者 钟锐钧

设计:尹洁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