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技术前沿丨日本研究人员开发出了新数据加密方法?
不同方向的探索
从两种技术出现到现在的几十年里,各种优化技术不断出现,大家都在做这方面的尝试,每一家都有各自的结合思路,有具体场景下的技术组合,也有单纯技术理论上进行突破。有从同态加密出发不断做出的技术优化,也有从秘密共享方向做出的创新,还有想要兼具两者优势的实践。01 同态加密方向
同态加密技术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从最开始的半同态方案到全同态方案陆续提出,更好地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复杂计算需求,但由于计算资源开销太大,计算效率问题仍然是目前限制其在实际场景中大规模应用的重要因素。半同态加密能够高效计算,并能支持无限次加法或乘法,目前在隐私计算技术方案中应用较为广泛,成为隐私计算的一个重要基础组件,可辅助完成多种隐私计算功能,例如隐私保护的数据聚合、秘密共享中乘法三元组生成、构造不经意传输协议等特定的隐私保护协议、门限签名、隐私集合求交等。但同时半同态加密因为只支持加法或乘法单一计算,较难实现复杂算法,应用面受限。某些场景虽然通过泰勒展开等方式逼近某个函数来实现复杂计算,但会造成计算精度的损失和计算效率的降低。而全同态加密能够同时支持无限次的加法和乘法,因而能够支持任意的函数更好满足多样性应用场景需求,但全同态加密目前的实现路径主要基于自举,普遍存在效率低的问题,使得全同态加密几乎无法在实际生产环境应用。近年来,学术界致力于研究从密码学层面提高同态加密的效率,例如针对全同态的自举效率问题,AlperinSheriff和Peikert提出的利用对称群和置换矩阵构造快速自举一个比特的同态加密方案,Ducas和Micciancio将该技术扩展到环上实现性能的进一步提升等。虽然目前通过算法优化,同态加密的性能有了很大的优化,但同态加密的计算复杂度仍然很高,与明文的操作仍有很大的性能差异,性能优化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与此同时,在产业界除了通过秘密学技术的优化来提升同态加密的性能,也在尝试通过与硬件结合的方式进行加速,以尽快提升同态加密在不同应用场景的可用性。同态加密通过密码学技术以密文的方式进行计算,不可避免地引入大量的计算开销,面对大数据量的应用场景,传统的CPU的计算能力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高性能要求,而FPGA是可以根据需求对底层电路结构进行设计更新的芯片,通过使用FPGA内部逻辑资源构建计算电路,例化大量计算引擎,可以提高计算并发度,实现指定算法的加速计算。目前,产业界已经研究基于FPGA的同态加密加速方案来大幅度提高计算效率,并已取得显著成果,能够提升5倍以上的同态加密计算性能。
02秘密共享方向
近期东京理科大学的这个论文,就是一次在秘密共享方向上进行多种技术融合的尝试。东京理科大学的 Keiichi Iwamura 和 Ahmad Aminuddin 设计的这种新的计算方法,所有计算都可以在单个服务器上执行,而不需要大量的计算能力。这个方法利用可信第三方(Trusted Third Party,简称TTP )提出了一种安全计算方法,使用了( k , n ) 门限秘密共享。( k , n ) 门限秘密共享将秘密信息分成n份无意义的子秘密,只有拥有至少k份子秘密才能恢复秘密信息,有效提升了安全性。
03 同态加密+秘密共享
基于HE的技术,通常计算量比较大,通信量稍微小一些;而基于SS的技术,计算量较小,而通信量很大。因此,将两者结合达到计算和通信的折衷平衡,成为了另一个主流的思路。比如来自阿里安全双子座实验室的洪澄博士团队近期也有一篇论文《Cheetah: Lean and Fast Secure Two-Party Deep Neural Network Inference》。他们通过仔细设计DNN, 基于格的同态加密、VOLE类型的不经意传输和秘密共享, 提出了一个2PC-NN推理系统Cheetah, 比CCS'20的CrypTFlow2开销小的多, 计算效率更快, 通信效率更高。主要优势:
基于格的同态加密的协议可在不进行任何昂贵同态rotation操作的情况下评估线性层; 提出了非线性函数的几个精简且通信高效的原语.
未来的方向
随着近年来国内外对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态加密技术正在进行不断优化和突破,开始走向商用阶段,在云计算和隐私计算等场景中被逐步应用。实现密文间的多种计算功能,对于保护敏感数据跨域计算过程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金融、医疗、政务等跨机构间的联合查询、联合统计、联合建模、联合预测等多种落地场景下。同态加密技术的应用正在不断被更新和优化,同时也应用于联邦学习、隐匿查询、安全求交等技术方案作为一个底层支撑密码学技术组件,满足更广泛的多样性应用需求,扩展到更大、更复杂的实际业务场景范围。所以同态加密技术的性能提升这条路,还需要更多的人,更多的创新出现。未来会有多种可能:
也许是通过密码算法的优化提升同态加密的性能,打破同态加密技术的性能瓶颈; 也许会是研究软硬结合的性能优化方案,以GPU、FPGA、ASIC等硬件技术来推动加密性能的提升,快速提高实际业务可用性; 也许通过对隐私计算方案的流程优化,对复杂计算进行拆分,融合使用半同态和全同态技术,提升整体运行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