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日报记者 王黛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生。8月18日的国际医疗基地一派忙碌景象,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两所医院新院区的建筑主体结构均已完工,正在进行外墙装饰。 “目前,两所医院正在进行轻钢龙骨和隔断龙骨搭建工作,玻璃幕墙进入收尾阶段。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项目建设进度达到了60.53%,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项目进度达到了70.14%,预计今年年底竣工。”国际医疗基地管委会招商合作中心负责人刘庆介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把握现代化首都都市圈规划政策机遇,积极承接北京医疗功能向外疏解,精心打造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全力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京畿重地”保定,正在加快推动国际医疗基地建设和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全力建设世界一流生命健康之都。 刚刚过去的七月,市委书记党晓龙带队,在北京分别拜访了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钟东波,主任刘俊彩以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相关负责人,深化交流合作,共同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8月17日,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东院区北京同仁专家诊室内,北京同仁医院眼外伤科主任医师周丹正在出诊,市民刘秀敏(化名)带着85岁患青光眼的母亲前来就医,这已经不是她们第一次来该院寻求北京专家的帮助。 “今年6月,我带着长期失眠、焦虑的母亲在一中心医院晁恩祥名老中医工作室,接受了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肺病一部主任医师王辛秋的诊疗,几副药喝下,效果十分显著。”刘秀敏说,在保定就能看北京名医,这就医体验真不错。 “群众就近享受高水平医疗服务,对减少跨省、跨区域就医,实现分级诊疗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大病不出省’的就医新局面正在逐步构建。”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党委书记殷树欣说。 家门口就有名医出诊,疑难杂症不用跑远门,急危重症双向转诊通道畅通……着眼引进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国际医疗基地建设为主要工作抓手,我市全力推动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工作走深走实,越来越多的保定人改变异地就医计划,选择留在本市就医。 我市各县(市、区)医疗机构积极与京津合作对接,全市10所市属和3所驻保省属医疗机构均与京津高水平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累计签订合作协议259个,开展新技术、新项目823项,京津派驻专家1.58万人次,诊疗患者22.9万人次,指导手术1.6万例,与京津开展远程医疗协作3.6万余例。在京津优质医疗资源带动下,医疗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聚焦特色专科引领、医产研教数养融合发展,打造北京医疗资源疏解“微中心”。目前,我市正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京保医疗合作取得更多务实成果,共同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医疗健康领域新典范。 ——加快北京医院在保新院区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动国家医学中心保定分中心建设,推动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发展; ——在发展康复产业上深化合作,围绕儿童康复、神经康复、骨与骨关节康复、传统医学康复、术后康复等方面,在保布局康复医院和康复中心,建立直达式绿色通道,提高康复医疗质量; ——在科技成果转化上深化合作,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推动院内制剂在保定医院及医联体范围内使用和市场化转化; ——在合作医院转型建设上持续深化合作,建立良好畅通的上下转诊机制,探索高水平现代医院管理和服务模式,打造新型智慧化医院; ——在传承中医药文化上深化合作,开展系列科普宣传,推动国医大师、名医在保开设中医门诊、专家讲堂,在保布局中医康养产业,打造现代化中医药产业体系; ——在人才培养和干部挂职交流方面深化合作,互派挂职干部,建立人才“共享、互动”机制,建设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学科群体和专业技术队伍; ——在大模型建设应用上深化合作,探索“AI+生命健康”新模式,建立生命健康各细分领域大模型。 来自辽宁的15岁女孩文文(化名)日前在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接受了微创单孔腹腔镜肿瘤切除术。这标志着该院迈入了只需经脐孔就能手术操作的“无疤痕时代”,再次展现了医院在治疗肿瘤方面的先进理念和专业实力。 2022年5月,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成功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的重要举措,能够有效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科学合理配置区域间医疗资源,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院长田剑说。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首个公立医院跨省托管的成功案例,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落户了肿瘤、血液、肾病、干细胞移植四个病区,建设了北方最大的儿童干细胞移植中心;年门诊量由托管前的25万人次增长到72万人次,医疗收入由托管前的1.5亿增长到2023年的5.5亿,三四级手术量从托管前零起步到每年完成近5000例,实现了医院跨越式发展。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与广安门医院推进文化、技术、服务、品牌“四同质”建设,两年来外地患者显著增加,2024年上半年门诊量相较2022年上半年(合作前)同比增长46.45%,出院患者较2022年上半年同比增长54.39%。以肿瘤科、内分泌科为代表的科室门诊量同比增长超过100%,专科建设成效显著。 在我市,国家“区中”辐射效应初步显现,来自市医保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度,市域外参保人员来我市就医购药直接结算52.47万人次,流入资金9.39亿元,其中京津地区0.8万人次;2022年度,市域外参保人员来我市就医购药直接结算109.38万人次,流入资金13.24亿元,其中京津地区8.3万人次;2023年度,市域外参保人员来我市就医购药直接结算232.33万人次,流入资金20.86亿元,其中京津地区32.8万人次;2024年上半年,市域外参保人员来我市就医购药直接结算达194.05万人次,其中省内市外流入125万人次,流出87万人次,净流入38万人次。 以医院为起点以产业为核心,打造世界一流生命健康之都 作为我市“一号工程”,以承接北京医院疏解为牵引,吸引生命健康的全产业链在保定聚集,以此定位保定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国际医疗基地承载着时代赋予保定的光荣使命。 远景规划23.3平方公里,起步区占地7840亩,从项目谋划之初,我市就拿出最好的土地,组成最精干专班,对接北京最优质医疗资源,面向全球征集最优秀设计团队,力争打造最精品工程。国际医疗基地把握健康服务精细化、产业创新加速化、跨界交叉融合化生物健康产业发展趋势,着眼于京外公共卫生应急综合保障基地功能、韧性城市建设、绿色低碳建筑等,力争建成一座科技领先、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的现代化医疗科学城。
国际医疗基地内,正在建设中的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项目。杨帆 宋歌 摄
国际医疗基地内,正在建设中的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项目。杨帆 宋歌 摄
以医院为起点,加快推进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保定医院、北京同仁医院保定医院等建设。以产业为核心,聚焦“6+N”(6:精准医疗、现代中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康复、细胞六大产业,N:会议会展、医药研发、医疗服务、医美、保健食品、智慧医疗等关联产业)加快布局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现代中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康复、医疗教育板块以及会议会展中心、未来社区等配套设施,推动人城医产融合共生。
国际医疗基地内,正在建设中的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项目。杨帆 宋歌 摄
其中,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占地195.5亩,设计床位1000张,同步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占地166.7亩,设计床位1100张,同步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保定医院占地205.5亩,设计床位1200张,同步建设中国北方最大的核素医学诊疗中心;北京同仁医院保定医院设计床位500张…… 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经济发展。承载着时代赋予保定的光荣使命,国际医疗基地正在加速崛起。 ——聚焦城市规划设计,国际医疗基地将统筹抓好核心区和拓展区; ——聚焦医院建设,加快推动与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安定医院、北大口腔医院等保定医院项目合作,积极谋划建设新型康复医院; ——聚焦市政工程,加快管网、路网、供排水、污水、供热、垃圾处理等工程建设; ——聚焦公共配套,积极推进酒店群、会议会展中心、商业街、休闲娱乐、人才公寓等设施建设; ——聚焦产业发展,重点突出“医药研康教”五个方面,全力抓好精准医疗、现代中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康复、细胞六大产业,积极推动会议会展、医药研发、医疗服务、医美、保健食品、智慧医疗等关联产业,打造多学科高端医疗服务集群+联动式生命健康产业业态+绿色低碳康养活力社区; ——聚焦国家政策创新,争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政策,打破境外医师资质壁垒,探索建立国际通行医疗评审标准等; ——聚焦人才培养,强化院校学科合作,统筹抓好专业培训和职业教育; ——聚焦研发机构和成果转化,加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分中心、院士工作站、高能级实验室等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