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日报记者 邸志永 安亚静
白露时节,秋意渐浓。在清苑区阳城镇正各庄村南,新九龙河蜿蜒东去,两岸连绵成片的玉米即将成熟,又是一个丰收年。 建于明万历年间的正各庄村,位于清苑、望都、顺平、满城四县区交界处。村里4768亩地,3200多口人,是一个典型的平原村。 几百年来,村里除了“土里刨食”,没有特别的支柱产业。2010年前后,村里一度兴起塑料经济。随着生态环境治理强度加大,塑料经济在正各庄村早已消失。 经济阵痛,体现在年轻人的流失上——村子里没有企业,年轻人不得不外出打工,昔日热闹的村里沉寂起来。 新九龙河恢复了往昔的清澈,但如何带着村民致富,又成了摆在村两委面前的难题。
建立仓库后,合作社粮食存储更方便。邸志永摄。
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有着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从事农业生产是农民最根本的生活经验,在擘画乡村振兴图景的改革过程中,首先要守好“地”。 “农村的出路还是要到赖以生存的土地上去找,种地是农民的本行,只有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发展集体经济,推动小田变大田,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才能在农村老龄化加剧、个人种田积极性下降的大环境下,带着更多村民一起致富。”正各庄村党支部书记刘建铁得出这样的结论。 说干就干,2019年底,土地合作社成立之初,村干部反复播放集体经济宣传片,到田间地头、走家入户,帮助群众算入社前后的经济账、民生账、长远账,动员引导群众自觉自愿入社。 村集体以农田水利、道路、设备等折合500元/亩入股,占比35.7%,社员以每亩土地折合900元入股,占比64.3%,合作社盈余按股进行分红。“村干部率先带头,群众积极参与,没想到当年入社土地达到1300多亩。”刘建铁自豪地说。 2023年,在市委指引下,保定全域大力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有了市里政策引导,正各庄村发展方向更明确,信心干劲更足。 村党支部把土地合作社当作“自家娃”,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等要素导入农业生产,精心精细管理,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作业成本,实现了粮食生产节本增产增效,蹚出了一条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路子。 从2020年到2023年,社员每亩收益从1070元增加到1327.6元,村集体收入从15万元增加到57.45万元,实现“四连增”村集体经济家底厚了起来,村民腰包鼓了起来。 合作社陆续购买价值400余万元的玉米收割机、小麦收割机等39台机械设备,建成了1500平方米的粮食储存库和4000平方米的晾晒场。 硬件的完善,也让正各庄村的韧性更强。此前,面对粮食价格下跌,正各庄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将近1700吨小麦、玉米存储起来,目前价值约400万元。 经过几年的探索,土地合作社显示出了蓬勃生命力,它既是实现村民共富的较好形式,也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 “我们家5亩多的土地都加入了合作社,平日在合作社打工,干些力所能及的活,有份工资收入,年终还有分红收入。”村民张铁良说,前年一亩地分红350元,去年分红427元,一年更比一年高。如果因为自然灾害绝收,仍给每亩900元的保底收益。
随着村集体收入增加,合作社购置了大量现代化机械。邸志永摄。
如何在粮食价格相对平稳的情况下,带领村民挣更多的钱?发展壮大肉牛产业,是正各庄村立足实际、顺势而为,做强做优农产品加工业的务实举措。 村党支部抓住肉牛行情处于低谷的时机,领办养殖合作社,投资130万元建起2.5万平米高标准养殖基地,陆续引进260头西门塔尔小牛。 走进养殖场,一头头西门塔尔牛体格健壮、毛色发亮,有的伸着脖子悠闲地咀嚼饲料,有的发出欢快的“哞哞”叫声。饲料厂棚里,一捆捆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以及一袋袋加工好的饲料码垛堆放整齐。 “我们发展养牛具有很大优势。首先,小牛以每斤13元购入,相当于抄了个低价。其次,合作社就地取材,把自己的秸秆制作成饲料,省去了每吨1100元的饲料,成本再次降低。这批牛预计明年7月份出栏,保守估计利润得100万元左右。”刘建铁言语中充满底气。 土地合作社的秸秆成了喂牛的饲料,产生的牛粪又成为种植业的有机肥料。这种“地种粮、粮产秆、秆喂畜、畜产粪、粪还田”的绿色循环发展模式,推动了产业链向现代化、持续化迈进。 “农业不加工,等于一场空;农业不成链,到头不赚钱。”这句顺口溜形象地道出了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性。 “当下,我们正谋划建设优质小麦石磨面粉加工厂,销售客户我们都找好了,做强精深加工,赋予农产品更强的竞争力,更高的附加值。”刘建铁乐呵呵地说。 与此同时,正各庄村将调整产业结构,种植优质小麦,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等一体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通供应链,推动农业全链条协同增效。
养殖肉牛成为合作社带领村民奔富新希望。邸志永 摄
正各庄村合理分配集体经济收益,投入公共设施和民生福利等普惠领域。投资150万元硬化村内道路,改善了群众出行;修建文化广场,为群众的幸福生活加码,文化广场俨然成为乡村人气最旺的地方…… “以前村集体没钱的时候,村里就一条80年代修的水泥路。后来村民有钱了,村集体还是没钱,啥事都不好干……现在可不一样了,前一段时间,我们全村硬化96条胡同,涉及家家户户近万个边坡、石堆。党支部一声倡议,村民积极响应,仅用28天就完成彻底整治,村庄变得更加整洁。”村委会副主任葛玉龙说。 管中窥豹,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正效应下,正各庄村的乡村振兴路更加明朗。 阳城镇党委书记郝伟告诉记者,镇里正在进行合作社“双月”深化提升行动,正各庄村合作社按照市级“百强示范社”标准进行提升打造,充分发挥示范社“领头雁”作用,实现以点带面,压茬推进,全面赋能乡村振兴。 支部做引领、党员起作用、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把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办成乡村振兴战略的靓丽名片。如今的正各庄村,环境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有滋味,不仅有了赏心悦目的“门面”,还夯实了发展的“底子”,一幅和美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铺展。